诱抗机理论文_闫博巍,常传义,赵长江,李佐同

导读:本文包含了诱抗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病性,诱导,稻瘟病,机理,抗性,水稻,生物防治。

诱抗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闫博巍,常传义,赵长江,李佐同[1](2019)在《类芽孢杆菌NK3-4菌株对玉米大斑病的生防效果及诱抗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玉米由于其产量高,可应用于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成为主栽作物,玉米病害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玉米大斑病是玉米主产区的最主要病害,其病原孢子容易在植物残体越冬并随空气传播,近年来伴随秸秆还田政策的推行,增加了大斑病发生的几率,而传统的防止方法是育种和化学防治,育种周期长,病原菌容易衍生新的生理小种,化学防治又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物防治方法对玉米大斑病的可持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利用类芽孢杆菌菌株NK3-4及在田间采集的玉米大斑病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NK3-4菌株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采用盆栽试验,利用生理生化测定方法及实时定量方法,研究生防菌株对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病程相关蛋白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NK3-4菌株当中候选蛋白激发子序列,采用基因克隆及蛋白质表达纯化技术获取纯化蛋白,利用生理指标测定、实时定量方法对蛋白激发子诱导烟草抗病性情况进行测定;【结果与分析】菌株的抑菌效果良好,抑菌带宽度为1.97 cm,防治效果达68%;NK3-4菌株可以通过诱导活性氧爆发、增强保护酶活性、降低有害物质积累、提高抗病相关典型酶PAL活性以及诱导病程相关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诱导玉米的系统抗病性;NK3-4菌株鉴定分离出一种新型蛋白激发子,具有生物活性,可以诱导烟草生成HR反应当中典型的水渍型斑点;DAB染色法进行活性氧爆发的定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处理可以诱导烟草叶片的活性氧爆发。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处理可以诱导烟草叶片的木质素积累、胞外介质碱化,并增强防御酶的活性;通过对系统叶片进行抗病性检测发现,重组蛋白可以诱导烟草叶片对赤星病、TMV病毒及大丽轮枝菌的抗病性,说明该蛋白的抗病性具有广谱性;实时定量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可以诱导SA信号途径关键基因:PR1a&PR1b&PR5;JA/ET信号途径关键基因:PDF1.2&COL1;系统抗性标记基因:NPR1;防御反应关键酶基因:PAL的表达,表明重组蛋白诱导烟草产生系统抗病性是通过水杨酸途径和茉莉酸/乙烯途径共同参与完成的,并且激活了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基因PAL的表达,共同参与防御反应;可以诱导烟草对TMV病毒、赤星病、大丽轮枝菌的抗病性;【结论】类芽孢杆菌NK3-4菌株可以抑制大斑病生长,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诱导增强玉米本身的病害的抵抗能力,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胡能[2](2017)在《新型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及其诱抗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是由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威胁着全球水稻种植区域的叁大病害之一。近年来,通过各种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诱导可以激活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植物抗性,达到农业生产上对病虫害控制的目的被广泛研究。农抗702是本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链霉菌702,产生的新型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本文以农抗702和水稻分别为试验材料和研究作用对象,一是通过对农抗702对水稻诱导抗瘟性作用浓度的筛选、对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诱导抗瘟性作用、对水稻诱导抗瘟性作用的持续作用时间和诱导抗瘟性作用对水稻不同病原菌的防御性测定,探究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二是通过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分别对水稻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对水稻叶片中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对水稻叶片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和对水稻产生的相应抗菌活性物质,探讨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机理进行研究。为探究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及其诱抗机理,本文以农抗702作为试验组,喷施井冈霉素作为阳性对照,蒸馏水作为阴性对照。首先在水稻叁叶一心时,喷施浓度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30μg/mL和40μg/mL的农抗702,进行诱导水稻抗瘟性作用最佳浓度的筛选;以最佳诱抗浓度的农抗702分别诱导在种子幼芽期、幼苗期(叁叶期)、成苗期(第4叶期)、返青期、分孽期、孕穗期和结实期等七个不同生长发育期的水稻,进行诱导抗瘟性的水稻最佳生长期;以最佳诱抗浓度及最佳诱抗生长时期进行喷施药液后,分别在24h、48h、72h、96h、120h、144h时接种稻瘟病菌孢子液,对抗瘟性持续时间进行测定;并测定农抗702诱导抗瘟作用对水稻不同病原菌的防御性的研究。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在最佳农抗702最佳喷雾浓度,接种时间及生长发育时期。喷雾农抗702、井冈霉素(阳性对照)、蒸馏水(空白对照),每24小时持续8天测定各处理组水稻第二叶片内水稻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清除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丙二醛(MDA))的变化;水稻中酚类物质代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木质素、类黄酮、总酚)的变化;水稻中病程相关蛋白活性(总蛋白含量、几丁质内切酶、几丁质外切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水稻中产生相应抗菌活性物质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六种浓度的农抗702均能诱导水稻产生抗瘟性,以15μg/mL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效果最佳;在水稻七个不同生长发育期分别喷施浓度15μg/mL农抗702均能诱导水稻抗瘟性,并以水稻叁叶一心时诱抗效果最佳;在水稻最佳时期喷雾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持续时间可达144h以上,并以48h至96h诱抗效果最强。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水稻对纹枯病、白叶枯病的抗性,其诱导抗性效果分别为59.7%,58.25%,49.36%。且浓度15μg/m L农抗702诱导水稻对不同病原菌的诱抗效果均强于相同浓度井冈霉素的诱抗效果。2)通过抗瘟性与对水稻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农抗702处理,井冈霉素处理和接种病菌处理的MDA含量及5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农抗702处理的MDA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在早期显着高于接种病菌处理,且APX和LOX活性上升速度及峰值高度均比接种病菌处理强;农抗702处理的诱导效果能够达到或超过井冈霉素处理。3)通过抗瘟性与对水稻中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农抗702处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显着高于接种病菌处理,但与井冈霉素处理差异不大;而木质素,羟脯氨酸糖蛋白(HGRP)显着高于接种病菌处理,且效果好于井冈霉素。4)通过抗瘟性与对水稻中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农抗702和井冈霉素均能显着提高水稻叶片内总蛋白含量和几丁质内切酶、几丁质外切酶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且农抗702诱导效果均优于井冈霉素。5)通过抗瘟性与对产生相应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表明,与空白水稻叶片相比,农抗702诱导后的水稻叶片提取物对稻瘟病孢子萌发具有显着的抑制效果,且最大抑制效果在168h为64.32%,此时比“CK+稻瘟菌”高出111.79%;;并且农抗702能够显着的提高水稻叶片内β-谷甾醇、豆甾醇、γ-豆甾醇、亚油酸甲酯、2,4-二叔丁基苯酚、亚麻酸,肉豆蔻酸、十一(碳)烷和正十六碳酸等抗菌活性物质的积累,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综上所述,农抗702能够显着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并对水稻抗稻瘟病的相关代谢有着积极的诱导作用。农抗702能够诱导过敏性反应及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增加水稻抗病相关酚类物质及其代谢酶的活性,提高水稻病程相关蛋白酶的活性,及诱导β-谷甾醇、豆甾醇、γ-豆甾醇、亚油酸甲酯、2,4-二叔丁基苯酚、亚麻酸,肉豆蔻酸、十一(碳)烷和正十六碳酸等抗菌活性物质的积累。等抗病相关的生理防御机制来阻止稻瘟病菌对水稻的感染,侵入和蔓延,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从生理及代谢水平揭示了农抗720诱导水稻抗瘟性的机理,在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稻瘟病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为进一步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植病杀菌剂,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陈巧,赵黎明,周家春,范立强,蒋丽华[3](2015)在《壳寡糖诱导水稻抗寒性及其诱抗机理的初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受温度影响较大,水稻苗期气温不稳定,更易遭受低温的危害。壳寡糖能够诱导水稻抗寒性,本文应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壳寡糖诱导水稻抗寒性及其诱抗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壳寡糖对于水稻抗寒性的具有诱抗效果,诱导效果与使用的浓度有密切关系,最佳的浸种浓度为100mg/L。2、壳寡糖处理过的水稻,其体内抗寒物质含量发生显着变化,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叶绿素含量提高46.3%,可溶性糖含量提高45.6%,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389.8%,丙二醛含量则降低了44.8%。3、壳寡糖处理过的水稻,其体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发生变化,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出一条壳寡糖处理前后差异表达基因,该基因编码蛋白的NCBI登录号为NP_001060984。(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八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1)

胡能,涂国全,黄林[4](2015)在《诱导水稻抗瘟性及诱抗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是危害水稻叁大病害之首,水稻稻瘟病诱导抗病性具有持久性、广谱性、安全性、系统性等而对未来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发挥巨大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水稻诱导抗瘟性的研究进展,对生物及非生物诱导因子和诱导机理的叁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对现在一些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灾害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黄军[5](2007)在《烟草青枯病诱抗剂筛选及其诱抗机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我国南方烟草产区一种主要病害,发生广,且难以控制,有些发病严重的地方被迫放弃种烟,青枯病已成为烟叶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防治青枯病的措施诸如轮作、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等,因多种原因难以有显着效果。植物诱导抗病性是一种合理利用植物自身抗性资源的措施,对植物病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具有多抗、高抗和安全等优点,是现代植物病害防治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化学物质对烟草青枯病诱抗效果初步筛选,为进一步复配剂的研制打下基础;通过对烟草接种青枯菌处理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探讨诱导抗性机理,为抗青枯病诱导剂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试验提供的33种药剂对烟草材料GSO喷雾处理后,采用离体叶片注射接种烟草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Ps570菌株,筛选出了无明显体外抑菌效果,而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好诱导效果的诱导剂W。通过正交试验优化W处理条件。通过对烟草接种青枯菌处理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探讨了诱导抗性的机理。离体叶片注射接种进行烟株抗性测定是一种快速测定供试药剂诱抗效果的有效方法。从33种药剂筛选出了P、W、AE、AG1、AB-1、005、004、AB-2共8种药剂,其诱抗效果均达到了30%以上,其中药剂W的诱抗效果达到了50.08%。体外毒力测定实验表明,这8种药剂均无明显的抑菌效果。W诱导处理最佳方法:温度28℃时,W药剂稀释400倍喷雾3次,诱导间隔为3天。W诱导处理可以使烟草体内的防御酶系发生显着变化,POD、PAL和PPO活性升高,明显高于对照,W化学物质处理烟草,在正常生长状态下,对烟株CAT、SOD活性和MDA、H_2O_2含量影响不大,但遇到病菌侵染时,H_2O_2含量瞬时骤增,CAT、SOD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低于对照。这些结果表明W处理后烟草体内一些酶活性和MDA、H_2O_2含量的变化可能与其诱发烟草幼苗抗青枯病性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15)

赵小明[6](2006)在《壳寡糖诱导植物抗病性及其诱抗机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壳寡糖是由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经过酶解而得的低聚糖,能有效的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为了探索其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机理,应用植物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现代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壳寡糖诱导棉花抗黄萎病和诱导烟草抗花叶病的效果及其诱抗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壳寡糖对棉花黄萎病、烟草花叶病毒病有诱抗效果。诱导抗病性效果与使用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最适浓度为50μg.ml~(-1)。在烟草和草莓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上有壳寡糖的结合位点。首次用激光诱导荧光细胞成像系统观察到壳寡糖分子与植物细胞的结合过程。进一步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明这种结合是有专一性和可逆性。首次揭示了壳寡糖能够诱导烟草表皮细胞产生H_2O_2和NO信号分子。NO信号分子与壳寡糖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有密切的关系,外源NO能诱导烟草抗病性,当植物体内NO被清除时,壳寡糖诱导烟草抗病性效果降低。壳寡糖引起蚕豆下表皮上的气孔关闭,关闭度与壳寡糖的浓度有密切关系。50μg.ml~(-1)的壳寡糖处理15-30min,对蚕豆叶气孔的关闭效果最明显。蚕豆下表皮气孔的关闭可以作为激发子初筛的筛选模型。壳寡糖能激发植物抗性相关基因表达,如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PAL酶基因表达量增加。棉花根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基因表达,以50μg.ml~(-1)壳寡糖的效果最好。壳寡糖诱导基因表达与信号分子NO有密切关系。壳寡糖诱导棉苗木质素含量提高,50μg.ml~(-1)壳寡糖对木质素积累效果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期刊2006-04-10)

刘高峰[7](2005)在《苹果褐斑病抗性诱导剂筛选及诱抗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于2003年至200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实验园及激素实验室进行。以当年生、3 年生的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实生苗以及3 年生盆栽红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 c.v.Red Fuji]为试材,通过挑战接种,从多种植物生长物质、信号物质和其它类型的化学物质中,筛选出6 种能够诱导苹果叶片对褐斑病(Marssoninacoronaria(Ell.et Daris)Daris)产生明显抗性的诱导剂,同时研究了它们对苹果防御体系的影响以及诱导剂与激素的组合效应,还探讨了钙信使系统在抗性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诱导剂对苹果叶片超微弱发光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挑战接种实验表明C-诱抗剂、S--诱抗剂、β-诱抗剂、J-诱抗剂、水杨酸、茉莉酸这6 种物质可诱发湖北海棠叶片对苹果褐斑病产生抗病能力,其中C-诱抗剂、S--诱抗剂的效果最佳,其次是J-诱抗剂、β-诱抗剂、水杨酸、茉莉酸。另外吲哚乙酸IAA(1000mg/L)、6-BA(1000、750mg/L)也有较好的诱导效果。2.C-诱抗剂、S-诱抗剂、β-诱抗剂、J-诱抗剂、水杨酸、茉莉酸这6 种诱导剂对3 年生的湖北海棠叶片防御酶系(POD、SOD、PAL、PPO、CAT)的活性有显着的系统诱导作用。C-诱抗剂可促进叶片的可溶性酚类物质及脯氨酸的含量的增加;β-诱抗剂对湖北海棠防御酶系活性的诱导可维持11 天以上;活性氧迸发在SA 诱导抗性中可能发挥中间信使作用。3.叶片的超微弱发光(UWL)与湖北海棠的抗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诱导剂处理后(如C-诱抗剂、β-诱抗剂、SA)叶片的UWL 值与防御酶活性有相近的变化趋势。活性氧与UWL 有关,但并不能完全解释叶片UWL 的变化。4.筛选出的诱导剂,对褐斑病的抗性诱导效果,在红富士上与在湖北海棠上的表现基本上一致,处理后的15 天内诱抗效果都表现良好。C-(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5-06-20)

张高华[8](2002)在《化学诱导早熟禾抗真菌病害及其诱抗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诱导抗病是草坪病害的防治中一种新的思想和途径,本研究对化学诱导草坪草抗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实验选用五种化学诱抗剂:水杨酸、草酸、苯酚、放线菌酮和对氨基苯磺酸钠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的叁个品种“奖品”、“绝对”、“高山”进行喷雾诱导处理后,接种褐斑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腐霉枯萎菌(Pythium ultimum),结果表明: 浓度为0.01~0.1mM的水杨酸能够诱导早熟禾对褐斑病的抗性,叁个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诱导处理后均有明显的降低,诱导效果达到50%以上。水杨酸的最佳诱导浓度为0.05mM,在此浓度下,“奖品”、“绝对”、“高山”对褐斑病的诱抗效果分别为72.20%、79.83%、85.13%,诱导效果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浓度为0.1~1mM的对氨基苯磺酸钠和0.001mM的放线菌酮可提高早熟禾对褐斑病的抗性,但诱抗效果低于45%;草酸和苯酚不能提高对早熟禾的抗性,浓度为20mM以上的草酸对草坪草产生药害, 各处理诱导早熟禾对腐霉枯萎菌的抗性效果不佳,0.01~0.1mM水杨酸处理后对腐霉枯萎病的诱抗效果低于50%,其他诱抗剂处理均不能诱导早熟禾对腐霉枯萎病的抗性。 实验表明有效浓度的水杨酸对立枯丝核菌与腐霉枯萎菌的体外生长速度、培养性状和致病力没有影响,证明水杨酸是通过诱导提高早熟禾的自身抗性起作用的。 用浓度为0.05mM的水杨酸处理早熟禾以后,接种褐斑病的最佳间隔期为3天,诱导的抗性可维持12~15天。早熟禾在不断修剪的条件下,诱抗效果有所降低,抗性持久期相对缩短。 对水杨酸诱导草坪草抗病机理的研究表明,经过诱导处理的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接种后比未经诱导的植株上升速度快,且活性程度也高,叁种品种的酶活性升高幅度与其诱导抗性效果显着相关,证明这叁种酶都参与诱导抗性的表达。水杨酸处理后,叁个品种植株体内的病程相关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在诱导之后略有升高,但酶活性变化与诱导时间以及草坪草品种无很大关联。(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2-05-01)

诱抗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稻瘟病是由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威胁着全球水稻种植区域的叁大病害之一。近年来,通过各种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诱导可以激活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植物抗性,达到农业生产上对病虫害控制的目的被广泛研究。农抗702是本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链霉菌702,产生的新型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本文以农抗702和水稻分别为试验材料和研究作用对象,一是通过对农抗702对水稻诱导抗瘟性作用浓度的筛选、对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诱导抗瘟性作用、对水稻诱导抗瘟性作用的持续作用时间和诱导抗瘟性作用对水稻不同病原菌的防御性测定,探究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二是通过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分别对水稻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对水稻叶片中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对水稻叶片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和对水稻产生的相应抗菌活性物质,探讨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机理进行研究。为探究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及其诱抗机理,本文以农抗702作为试验组,喷施井冈霉素作为阳性对照,蒸馏水作为阴性对照。首先在水稻叁叶一心时,喷施浓度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30μg/mL和40μg/mL的农抗702,进行诱导水稻抗瘟性作用最佳浓度的筛选;以最佳诱抗浓度的农抗702分别诱导在种子幼芽期、幼苗期(叁叶期)、成苗期(第4叶期)、返青期、分孽期、孕穗期和结实期等七个不同生长发育期的水稻,进行诱导抗瘟性的水稻最佳生长期;以最佳诱抗浓度及最佳诱抗生长时期进行喷施药液后,分别在24h、48h、72h、96h、120h、144h时接种稻瘟病菌孢子液,对抗瘟性持续时间进行测定;并测定农抗702诱导抗瘟作用对水稻不同病原菌的防御性的研究。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在最佳农抗702最佳喷雾浓度,接种时间及生长发育时期。喷雾农抗702、井冈霉素(阳性对照)、蒸馏水(空白对照),每24小时持续8天测定各处理组水稻第二叶片内水稻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清除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丙二醛(MDA))的变化;水稻中酚类物质代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木质素、类黄酮、总酚)的变化;水稻中病程相关蛋白活性(总蛋白含量、几丁质内切酶、几丁质外切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水稻中产生相应抗菌活性物质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六种浓度的农抗702均能诱导水稻产生抗瘟性,以15μg/mL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效果最佳;在水稻七个不同生长发育期分别喷施浓度15μg/mL农抗702均能诱导水稻抗瘟性,并以水稻叁叶一心时诱抗效果最佳;在水稻最佳时期喷雾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持续时间可达144h以上,并以48h至96h诱抗效果最强。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水稻对纹枯病、白叶枯病的抗性,其诱导抗性效果分别为59.7%,58.25%,49.36%。且浓度15μg/m L农抗702诱导水稻对不同病原菌的诱抗效果均强于相同浓度井冈霉素的诱抗效果。2)通过抗瘟性与对水稻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农抗702处理,井冈霉素处理和接种病菌处理的MDA含量及5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农抗702处理的MDA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在早期显着高于接种病菌处理,且APX和LOX活性上升速度及峰值高度均比接种病菌处理强;农抗702处理的诱导效果能够达到或超过井冈霉素处理。3)通过抗瘟性与对水稻中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农抗702处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显着高于接种病菌处理,但与井冈霉素处理差异不大;而木质素,羟脯氨酸糖蛋白(HGRP)显着高于接种病菌处理,且效果好于井冈霉素。4)通过抗瘟性与对水稻中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农抗702和井冈霉素均能显着提高水稻叶片内总蛋白含量和几丁质内切酶、几丁质外切酶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且农抗702诱导效果均优于井冈霉素。5)通过抗瘟性与对产生相应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表明,与空白水稻叶片相比,农抗702诱导后的水稻叶片提取物对稻瘟病孢子萌发具有显着的抑制效果,且最大抑制效果在168h为64.32%,此时比“CK+稻瘟菌”高出111.79%;;并且农抗702能够显着的提高水稻叶片内β-谷甾醇、豆甾醇、γ-豆甾醇、亚油酸甲酯、2,4-二叔丁基苯酚、亚麻酸,肉豆蔻酸、十一(碳)烷和正十六碳酸等抗菌活性物质的积累,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综上所述,农抗702能够显着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并对水稻抗稻瘟病的相关代谢有着积极的诱导作用。农抗702能够诱导过敏性反应及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增加水稻抗病相关酚类物质及其代谢酶的活性,提高水稻病程相关蛋白酶的活性,及诱导β-谷甾醇、豆甾醇、γ-豆甾醇、亚油酸甲酯、2,4-二叔丁基苯酚、亚麻酸,肉豆蔻酸、十一(碳)烷和正十六碳酸等抗菌活性物质的积累。等抗病相关的生理防御机制来阻止稻瘟病菌对水稻的感染,侵入和蔓延,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从生理及代谢水平揭示了农抗720诱导水稻抗瘟性的机理,在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稻瘟病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为进一步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植病杀菌剂,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均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诱抗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闫博巍,常传义,赵长江,李佐同.类芽孢杆菌NK3-4菌株对玉米大斑病的生防效果及诱抗机理研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胡能.新型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及其诱抗机理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

[3].陈巧,赵黎明,周家春,范立强,蒋丽华.壳寡糖诱导水稻抗寒性及其诱抗机理的初步探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八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5

[4].胡能,涂国全,黄林.诱导水稻抗瘟性及诱抗机理研究进展[J].生物灾害科学.2015

[5].黄军.烟草青枯病诱抗剂筛选及其诱抗机理的初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6].赵小明.壳寡糖诱导植物抗病性及其诱抗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

[7].刘高峰.苹果褐斑病抗性诱导剂筛选及诱抗机理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05

[8].张高华.化学诱导早熟禾抗真菌病害及其诱抗机理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热水和壳聚糖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总酚、...技术路线图一ZW处理后对CAT活性的影响一IW对H202含量的影响一6W对PAL活性的影响一SW对SOD活性的影响

标签:;  ;  ;  ;  ;  ;  ;  

诱抗机理论文_闫博巍,常传义,赵长江,李佐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