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反应器论文_黄山,杨凡,黄启华,李秋玮,高俊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生物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反应器,组织,胚乳,控制组,叶绿体,实验组。

新型生物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黄山,杨凡,黄启华,李秋玮,高俊发[1](2019)在《一种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中试实验研究了一种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在不同溶解氧浓度及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对南方某水质净化厂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在控制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DO质量浓度为2.0 mg/L,污泥MLSS质量浓度为6 500 mg/L左右时,COD、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94.5%以上,TP平均去除率超过80%,SS去除率可达93%以上,TN去除效果不理想,平均去除率为40%左右。反应器对于城市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且在运行期间出水稳定,具备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应贤斌,黄利杰,汪锐,冯华军[2](2019)在《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运行耗能低和出水水质好是未来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生物电化学辅助膜生物反应器(bioelectrochemistry-assisted membrane bioreactor,BEMBR)耦合了膜生物反应器和微生物燃料电池两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取长补短,有效降低了膜污染速率和提高了出水水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膜组件在BEMBR中的功能综述3种典型反应器构型的优势与不足;从COD去除路径和总氮脱除机制分析了BEMBR污泥减量、能耗削减和污染物去除提升的机理;从物理机制、化学机制及生物机制详细阐述了BEMBR抗膜污染机理。最后,针对目前BEMBR存在的局限,从产电性能、污染物去除效果、膜污染控制机理和微生物种群及代谢等方面提出展望,为加快BEMBR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2期)

龚淑芬[3](2019)在《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在乡镇废水处理中的设计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防治水质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以及国家对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污水处理系统设备化成为环保行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乡镇生活废水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文中以一种新型的无动力内循环一体化生物反应器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该设备设计的要点和对策,即:包含高效的微生物强化技术,无动力,内循环,从而达到降低产品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目的,为新型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依据,促进其产业化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0期)

许得雨[4](2019)在《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污染是人类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逐年增长,人民的生活质量显着提升,但由此造成低浓度废水的排放量越多来越多,成分也越来越复杂,这就给城市污水处理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处理低浓度废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通常可将COD浓度低于1 000 mg/L的生活污水以及经稀释过后的各种工业废水定义为低浓度废水。膜生物反应器(MBR)是新出现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其不但能保证高效地泥水分离效果,而且还能使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增加,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本研究以MBR技术为基础,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了以廉价不锈钢丝网为膜材料的新型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eMBR),探究这两种反应器技术对于COD和微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AnMBR可以有效地去除低浓度废水中的COD。以人工模拟废水为进水,当反应器进水COD浓度为500 mg/L时,出水COD浓度维持在40 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了93%以上;出水中的挥发性有机酸(VFAs)只检测到了乙酸,且平均浓度低于10 mg/L;系统产能效率高,甲烷平均产率为0.28 L/g-COD;当温度由35°C降到25°C时,反应器耐温度波动能力较强;在66 d的运行过程中,反应器膜污染程度较轻,跨膜压差(TMP)从0增长到20 kPa,膜阻最高为4×10~(12)m~(-1)。通过活性污泥驯化,AeMBR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盐酸四环素、COD和氨氮。当反应器进水COD浓度为300 mg/L时,AeMBR对200、400和600μg/L的盐酸四环素去除率分别为76%、90%和95%,对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5%和98%,进水盐酸四环素浓度的升高并没有对COD和氨氮的去除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进水盐酸四环素浓度的升高,反应器的TMP增长速率加快,加剧了膜污染。另外,盐酸四环素浓度的升高也导致出水和污泥中的tetA、sulII抗性基因相对丰度上升。(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马媛媛[5](2019)在《迭层组装式新型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农村生活污水高效脱氮除磷适用工艺研发为目标,以生物滤池为基础,借鉴塔式生物滤池结构,结合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特点,开发了一套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便于运行维护的迭层组装式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具有良好的组装性,脱氮除磷功能特性以及通气/水性,并对该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和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分析了不同回流速率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随着回流速率地降低,反应器的污染物去除能力也逐渐降低。在回流速率为40L/h时,反应器对COD、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88%、87%,去除效果良好。2.探讨了两种不同的充氧方式,自然充氧和人工曝气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证明人工曝气条件下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由86%提升至94%,但氨氮的去除效率并未明显提高,总氮的去除效率由87%下降至65%,抑制了反应器内部的反硝化反应。3.研究了循环时间对生物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在40L/h的回流速率,自然充氧条件下,反应器的出水COD、NH3-N、TN、TP浓度在12个小时后均能达到最低值,去除率分别达到91.5%、86.9%、72.9%、64.8%,此时反应器水力负荷能提升至1.6m3/m2/d,说明根据污水主要污染物类型不同可以合理缩短反应器的单次循环时间,从而提升反应器的水力负荷。4.分别利用硫酸亚铁和自主研发的缓释除磷剂作为强化除磷的填料应用于反应器顶部布水层,发现加入两种填料后反应器对总磷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能达到64.4%和80%,填料铁元素的有效利用率分别为87.1%和94.2%。相比于硫酸亚铁,缓释除磷剂在应用过程中显示出更好的除磷效果及铁元素利用率。因此,使用缓释除磷剂作为反应器的强化除磷层填料较为合适。5.对生物反应器内部填料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几种填料中的优势菌门有绿弯菌门(Chloroflexi)、产氧光菌门(Oxyphot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Diapherotri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ob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以及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其中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仅存在于厌氧层沸石填料的前十优势菌门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存在说明了反应器中好氧、厌氧区域的存在,同时也验证了反应器具有一定的生物除磷能力。这些生物种群构成了系统主要生物种群,它们对废水中的COD、NH3-N、TN和TP的去除具有重要作用,这也与反应器良好的脱氮除磷能力密切相关。6.将该反应器应用于桐乡市店街塘村野外试验后发现,反应器对COD、NH3-N、TN的去除效果良好,但反应器应用时出现了程序控制系统不稳定等问题。因此通过改进反应器的结构及运行方式,将其应用于湖州市长兴县毛家湾村工程示范后发现,改进后反应器在脱氮除磷效果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出水NH3-N、TN、COD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TP达到一级B标准,同时缩短了工程建造周期,减少了占地面积,方便了后期反应器的运行维护,为反应器后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杨艳[6](2019)在《新型生物反应器或让肢体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科学家最新设计一种生物反应器,可以通过"启动"身体组织来修复截肢部位,并在非洲爪蛙得以验证。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细胞报告》杂志上。研究报告合着作者、美国塔夫斯大学艾伦探索中心发育生物学家Michael Levin说:"通常情况下,成年爪蛙只能重新长出一根没有生物特征的细长软骨(本文来源于《《科学与现代化》2019年第1期(总第078期)》期刊2019-03-01)

宗树斌,王永平,顾立新,陈少卿,杨丽[7](2018)在《蓝莓组培苗在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高效增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蓝莓第3代组培苗为试材,采用对培养液体积、摇摆角度、接种密度3因素3水平L9(34)正交实验和对摇摆频率、浸没时间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方法,研究了蓝莓组培苗在新型摆动式间歇浸没生物反应器(S-TIBs)中的高效增殖技术,以期建立蓝莓组培苗在新型生物反应器中增殖培养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培养液体积每瓶250mL,摇摆角度45°,接种密度每瓶60株为最佳的培养参数,摇摆频率因素最佳为单次6h,浸没时间设定为60s。(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24期)

杨艳[8](2018)在《新型生物反应器或让肢体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科学家最新设计一种生物反应器,可以通过“启动”身体组织来修复截肢部位,并在非洲爪蛙得以验证。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细胞报告》杂志上。研究报告合着作者、美国塔夫斯大学艾伦探索中心发育生物学家Michael Levin说:“通常情况下,成年爪(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8-12-21)

杨晶,杜林娜,王法微,高延妍,刘欣[9](2018)在《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药用蛋白的研究已经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几种新型的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的研发及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几种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优势及限制其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产业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杨培[10](2018)在《包埋固定化好氧反硝化菌和新型生物反应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好氧反硝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废水脱氮技术因具有实现真正同步硝化反硝化,简化传统脱氮工艺流程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菌种易流失且难以成为优势菌的缺陷。本文利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对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来的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包埋处理,制备成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小球(IMB),考察其好氧反硝化性能,并探究工艺参数对IMB进行好氧反硝化反应的影响。此外,还设计了一种新型耦合式多级气升式内循环叁相流化床反应器,用于IMB好氧反硝化反应,初步探究该反应器的可行性。从天津大港生物池的活性污泥样品中成功分离出两株具有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的菌株,分别记为AD-2和AD-5。经过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AD-2是施氏假单胞菌,菌株AD-5是假单胞菌属MLB12。AD-2和AD-5具有优良的好氧反硝化和异养硝化性能。对硝酸盐氮的好氧生物降解率均达到95%以上,而亚硝氮的积累量分别为0.013 mg/L、0.0 mg/L。AD-2和AD-5对氨氮的降解率均在50%以上,亚硝氮的积累量接近于零,硝酸盐氮积累量也相对较低。好氧反硝化菌经包埋处理生成颗粒状IMB后,仍具有较好的对硝酸盐氮的反硝化性能。在相同的菌投加量下,IMB好氧反硝化性能明显弱于悬浮态菌,且还有部分亚硝氮积累。探究工艺参数对IMB进行好氧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其适宜的工艺条件为:C/N为9、丁二酸钠或蔗糖作为碳源、初始硝酸盐氮浓度为300 mg/L、固液比为0.1。设计了一种结合了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和生物推流式反应器两者优点的新型耦合式多级气升式内循环叁相流化床反应器。通过初探性运行试验,证明所设计的新型反应器具有稳定运行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新型生物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行耗能低和出水水质好是未来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生物电化学辅助膜生物反应器(bioelectrochemistry-assisted membrane bioreactor,BEMBR)耦合了膜生物反应器和微生物燃料电池两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取长补短,有效降低了膜污染速率和提高了出水水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膜组件在BEMBR中的功能综述3种典型反应器构型的优势与不足;从COD去除路径和总氮脱除机制分析了BEMBR污泥减量、能耗削减和污染物去除提升的机理;从物理机制、化学机制及生物机制详细阐述了BEMBR抗膜污染机理。最后,针对目前BEMBR存在的局限,从产电性能、污染物去除效果、膜污染控制机理和微生物种群及代谢等方面提出展望,为加快BEMBR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生物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黄山,杨凡,黄启华,李秋玮,高俊发.一种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2].应贤斌,黄利杰,汪锐,冯华军.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3].龚淑芬.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在乡镇废水处理中的设计应用[J].科技风.2019

[4].许得雨.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5].马媛媛.迭层组装式新型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

[6].杨艳.新型生物反应器或让肢体再生[C].《科学与现代化》2019年第1期(总第078期).2019

[7].宗树斌,王永平,顾立新,陈少卿,杨丽.蓝莓组培苗在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高效增殖技术[J].北方园艺.2018

[8].杨艳.新型生物反应器或让肢体再生[N].中国科学报.2018

[9].杨晶,杜林娜,王法微,高延妍,刘欣.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J].生物产业技术.2018

[10].杨培.包埋固定化好氧反硝化菌和新型生物反应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论文知识图

新型生物反应器示意图及实物照片用于工程皮肤结构灌注培养的新型生物新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和渗滤液直...新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和渗滤液套管式新型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Chlorell...套管式新型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Chlorell...

标签:;  ;  ;  ;  ;  ;  ;  

新型生物反应器论文_黄山,杨凡,黄启华,李秋玮,高俊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