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教育论文_闫柯菲,李旭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教会,基督教,抗战时期,羌族,学潮,学校,服务部。

教会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闫柯菲,李旭辉[1](2017)在《从昌黎教会教育谈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昌黎汇文中学谈起,梳理了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在中国近代创办学校的历史,辩证的认识美以美会汇文学校的发展。在美以美会基督教信仰传播与中西文化融汇中,美国利用教会组织进行"西方文化"植入,美国文化实现在河北地区的渗透,并形成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8期)

程宏菲[2](2017)在《作为教会教育法的修道院院规》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蛮族入侵破坏和瓦解了欧洲公共教育机构。从六世纪开始,修道院不仅是宗教圣地,还是保证教育活动不致中断的堡垒。修道院为教,始于院规。圣本笃所作的圣本笃规章奠定了西方修道院教育的传统。加洛林王朝的教会改革是一场双重革新。这既是一场宗教立法改革,又是一场教育立法改革。圣本笃规章不仅一跃成为西方修道院宗教生活的普遍准则,而且担当了中世纪修道院学校的行为准则——“教会教育法”。第一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圣本笃早年的求学隐修经历。圣本笃的早年经历为他创作规章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圣本笃规章在欧洲的传播经过。最终圣本笃规章被欧洲修道院广泛接受,成为西方修道院制度的法则。第二章论述了圣本笃规章的来源问题。从理论上讲,圣本笃规章深受圣经和东西方修道制度的影响,例如帕科米乌斯规章、圣巴西勒规章、圣奥古斯丁规章等等。而与圣本笃规章联系最密切的要属导师规章。从实践上讲,西方散漫无序的宗教生活和动荡的社会现实是圣本笃创作规章的现实动机。圣本笃规章的出现不仅是为修道生活立法,也是解决当时社会病症的一剂“良方”。第叁章侧重分析了圣本笃规章中的教育特性。根据规章要求,作为“上帝的学校”,诵经、祷告、缮写是修道院的日常工作。修道院的缮写室、图书馆、修道院学校是保存中世纪西方思想文化的重地。修道生活即教育。修道院不仅是“上帝的学校”,也是“选民的学校”。第四章论述了圣本笃规章的普及化背景及过程。加洛林王朝两任统治者以圣本笃规章为范本,致力于教会改革。这场教会改革也是一场教育改革。正是得益于加洛林改革,圣本笃规章既是教会法规,又是中世纪视域下的教会教育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高飞[3](2015)在《教会教育影响下的近代山西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西方"欧风美雨"的影响和自身近代化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客观发展的进程,也是主观适应的过程。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其近代化的过程必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教会教育必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山西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对教会教育的抵制、教会教育的世俗化以及山西本土教育发展的叁个过程。(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6期)

袁学杰,阴东升,于新刚,陈宇[4](2014)在《“八个教会”教会了我们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习主席深刻分析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战斗性不强等问题,明确提出要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辽宁总队总结推广了大连支队开展的以教会战士“走正道做好人、奋斗成就人生、勇于面对挫折、正确认识自我、平等待人接物、懂得感恩知(本文来源于《人民武警报》期刊2014-10-15)

邱广军[5](2012)在《民国时期东北教会教育权回收始末——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基督教会在东北地区兴学传教,侵犯教育主权。东北当局从民国初年即逐渐采取措施,加强对教会学校的管理,于20世纪20年代初步完成了对教会教育权的回收。(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李蔚[6](2012)在《云南少数民族女子教会教育的历史研究(1881-1949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少数民族分布广,经济比较落后,社会比较封闭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缺失受学校教育的机会,长期接受的是口耳相传的家庭教育。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女子教会教育实践,直接改变了近代少数民族女子的教育状况。开少数民族地区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作为一种与宗教紧密结合的教育机构,教会学校采取宣扬男女平等、批判陋习、实行免费教育、创造少数民族文字等方法,克服了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障碍,逐渐渗透进少数民族社会并被少数民族女子所接受,创办了与沿海地区不同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少数民族女子教会教育。女子教会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历经了从萌芽、发展、成熟到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它的出现和发展为少数民族社会和女子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基督教会具有宗教组织和社会公众组织的双重社会属性,女子教会教育在本质上其实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的女子教育发展。本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搜集整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尝试对少数民族女子教会教育历史做一梳理和分析。论证女子教会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女子教会教育的历史经验,希望给新时期民族地区的女子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本研究将从五个部分对近现代云南少数民族女子的教会教育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介绍女子教会教育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兴起的背景,分析女子教会教育在云南民族地区兴起的原因;第二部分梳理女子教会教育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总结每一阶段的成就及发展特点;第叁部分与沿海一带教会女学进行比较,剖析少数民族地区女子教会教育的办学特色。第四部分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女子教会教育进行客观评价,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客观分析教会女子教育对云南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第五部分,在教会女子教育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上,结合云南当前少数民族女子教育的现状,为少数民族女子的发展提出几点启示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2-05-20)

卢国琪[7](2011)在《恽代英对教会教育和“教育救国论”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恽代英不仅是中国青年爱戴的领袖,而且是一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对帝国主义教会教育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教育救国论"的错误进行了批判。通过这些批判,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1年01期)

夏泉,程强强[8](2010)在《广州圣叁一中学学潮与收回教会教育权运动的发轫》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中国民族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国民意识的觉醒,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率先兴起了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收回教育权运动。这一运动首先自广州私立圣叁一中学以学潮形式迸发出来,并迅速波及全省,震动全国。收回教育权运动发生后,得到了广大社会团体、政界要人与学生组织的热情支持与参与。面对学潮,政府当局不得不采取实际行动,以谋教育权之收回;而教会学校为了继续生存,亦应时调整办学方式,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呈请立案。(本文来源于《民国档案》期刊2010年04期)

陈君静,吴莉[9](2010)在《教会教育与近代宁波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宁波教会学校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蜕变四个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会教育体系。教会学校不自觉地引进的近代西方的教育模式,对近代宁波的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宁波早期城市近代化进程的推动力之一。(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汪洪亮[10](2010)在《1940年代川西羌族地区的教会教育——以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在西南民族地区发起边疆服务运动,开展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计改良和传教为主的各类服务工作。羌族地区自清代末年始有了近代学校教育,但教育质量和效果不佳。边疆服务部在川西羌族地区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一定范围内的羌族民众接触或接受了具有近代内涵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羌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当然由于边疆教育的特殊性和作为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基督教会的自身局限,教会教育在羌族地区的作用不可评价过高。(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教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蛮族入侵破坏和瓦解了欧洲公共教育机构。从六世纪开始,修道院不仅是宗教圣地,还是保证教育活动不致中断的堡垒。修道院为教,始于院规。圣本笃所作的圣本笃规章奠定了西方修道院教育的传统。加洛林王朝的教会改革是一场双重革新。这既是一场宗教立法改革,又是一场教育立法改革。圣本笃规章不仅一跃成为西方修道院宗教生活的普遍准则,而且担当了中世纪修道院学校的行为准则——“教会教育法”。第一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圣本笃早年的求学隐修经历。圣本笃的早年经历为他创作规章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圣本笃规章在欧洲的传播经过。最终圣本笃规章被欧洲修道院广泛接受,成为西方修道院制度的法则。第二章论述了圣本笃规章的来源问题。从理论上讲,圣本笃规章深受圣经和东西方修道制度的影响,例如帕科米乌斯规章、圣巴西勒规章、圣奥古斯丁规章等等。而与圣本笃规章联系最密切的要属导师规章。从实践上讲,西方散漫无序的宗教生活和动荡的社会现实是圣本笃创作规章的现实动机。圣本笃规章的出现不仅是为修道生活立法,也是解决当时社会病症的一剂“良方”。第叁章侧重分析了圣本笃规章中的教育特性。根据规章要求,作为“上帝的学校”,诵经、祷告、缮写是修道院的日常工作。修道院的缮写室、图书馆、修道院学校是保存中世纪西方思想文化的重地。修道生活即教育。修道院不仅是“上帝的学校”,也是“选民的学校”。第四章论述了圣本笃规章的普及化背景及过程。加洛林王朝两任统治者以圣本笃规章为范本,致力于教会改革。这场教会改革也是一场教育改革。正是得益于加洛林改革,圣本笃规章既是教会法规,又是中世纪视域下的教会教育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闫柯菲,李旭辉.从昌黎教会教育谈美国文化帝国主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

[2].程宏菲.作为教会教育法的修道院院规[D].东北师范大学.2017

[3].高飞.教会教育影响下的近代山西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4].袁学杰,阴东升,于新刚,陈宇.“八个教会”教会了我们什么[N].人民武警报.2014

[5].邱广军.民国时期东北教会教育权回收始末——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6].李蔚.云南少数民族女子教会教育的历史研究(1881-1949年)[D].四川师范大学.2012

[7].卢国琪.恽代英对教会教育和“教育救国论”的批判[J].学术界.2011

[8].夏泉,程强强.广州圣叁一中学学潮与收回教会教育权运动的发轫[J].民国档案.2010

[9].陈君静,吴莉.教会教育与近代宁波社会[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

[10].汪洪亮.1940年代川西羌族地区的教会教育——以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为例[J].抗日战争研究.2010

论文知识图

清末民初影响圣约翰等教会大学内部职权...圣心修道院当时,教会教育是为...同心清真大寺一41贝蒙恩的同学(右)在美国与贝格儒(左...片 / 苏州大学费雯·丽-《乱世佳人》 中的费雯·丽

标签:;  ;  ;  ;  ;  ;  ;  

教会教育论文_闫柯菲,李旭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