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风论文_李海飞,梁新华,孙一飞,崔会敏,刘庆宽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动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荷载,湍流,风力,风向,高层建筑,特征值,现场。

脉动风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飞,梁新华,孙一飞,崔会敏,刘庆宽[1](2019)在《流线型桥梁断面表面脉动风荷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动力是桥梁抗风稳定性检算和振动分析的基础,流线型桥梁断面的气动力随雷诺数的变化问题是风工程研究和桥梁设计关注的问题。通过刚性节段模型测压试验,获得了不同雷诺数下模型表面的风压分布,采用基于功率谱密度矩阵的特征正交分解方法,从频域上分析了结构表面的脉动压力场,解析了流线型桥梁断面表面脉动风荷载的主要分布形式和作用频率,分析了雷诺数变化对结构表面脉动压力场的影响。研究发现:流线型桥梁断面表面脉动风荷载的作用形式会随雷诺数的改变而改变,在特定位置流动分离和再附等现象会随雷诺数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体的气动力和漩涡脱落规律。(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李友[2](2019)在《脉动风作用下某采光顶大跨张弦梁结构施工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半刚性大跨空间结构,分析和总结了张弦梁结构的特点和常见施工方法。以实际工程的采光顶大跨张弦梁结构为研究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开展了找形分析以及非线性静/动力分析,深入研究了脉动风作用下单榀张弦梁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状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确定了施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全过程监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6期)

邹良浩,李峰,梁枢果,施天翼,陈寅[3](2019)在《格构式塔架顺风向脉动风荷载空间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格构式塔架顺风向脉动风荷载的空间相关性,选取2段典型的格构式塔架节段模型,采用2个高频测力天平同步测力风洞试验技术,得到了不同水平距离和竖向距离情况下的模型基底剪力和弯矩的风荷载时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到了各工况下塔架的顺风向风荷载相干函数.试验结果显示:格构式塔架顺风向风荷载相干函数与频率,水平距离和竖向距离等参数有关;结构顺风向风荷载相干函数与顺风向风速以及高层建筑等结构的风荷载相干函数存在一定差别.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格构式塔架顺风向风荷载相干函数经验公式,试验结果与经验公式吻合较好,可为格构式塔架风荷载及风致响应计算提供有用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孙亭亭,黄鹤,杨吉新,黎建华,周兴宇[4](2019)在《脉动风作用下近距离并列拉索风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近距离并列拉索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相互作用机理,利用Matlab数值分析软件模拟脉动风速谱,将模拟的结果导入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中,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对并列拉索3种不同高度处流场分布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拉索迎风面风压力随着高度增加而不断增大,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上游拉索两侧产生的剪切流会沿着轴线向下并在后端产生涡流,涡流在两索之间的空隙中不断交替产生,使得下游拉索受力情况变得复杂;下游拉索极易出现涡激振动,且随高度增加,流场分布更加紊乱.(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胡宁涛,吴杰,张其林[5](2019)在《上海中心顶部实测脉动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台风"温比亚"作用下上海中心顶部实测风速数据,采用非平稳风速模型,研究了叁个时段不同性态风的脉动特性,对各时段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脉动风功率谱特性进行分析,与相关文献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脉动风功率谱的广义形式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叁个时段的纵横向湍流度均有较强的比例关系,但各时段的差异较大。微风时段Ⅰ的脉动风近似于等幅的平稳过程,台风时段Ⅱ脉动风的能量主要由纵向风控制。时段Ⅲ脉动能量由纵横向风共同主导。时段Ⅲ中,纵横向湍流积分尺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实测谱与Von Karman谱在高频部分差距较大,工程应用中偏于不安全。(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19)

张建平,纪海鹏,张凯歌,张开华[6](2019)在《脉动风作用下海上风力机塔架的动力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上风力机塔架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Davenport脉动风速作用下塔架的位移与应力。结果表明:塔架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顶端,最大应力出现在底部;海上风力机塔架不同工况下位移、应力的分布特征相似,其响应趋势基本相同;塔架的最大应力与位移随风速的增大均呈非线性增长;最大Mises应力与最大位移基本呈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07期)

孙业华[7](2019)在《高层建筑平扭脉动风荷载模拟及表面风场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向着高度越来越大、刚度越来越柔的趋势发展,对风荷载的作用显得特别敏感。在强风作用下,建筑振动过大导致的居住不适和建筑外围护损坏造成的财产损失事件时有发生。因此,高层建筑抗风设计不仅关注结构自身的安全性,对正常使用条件下居住安全性研究也显得非常必要。随着大量高层建筑安装非线性阻尼设备,需在时域内研究结构平扭风振响应,由此对作用在建筑物上动力风荷载的确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高层建筑平扭脉动风荷载模拟和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场重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顺风向脉动风激励数值模拟与结构响应研究。对于符合拟定常假设的高层建筑,假定风荷载时间序列符合高斯分布是合理的。根据Davenport、Kaimal、Von Kármán提出的风速谱和Davenport提出的空间相干函数,采用谐波合成法分别模拟出沿楼层高度分布的顺风向脉动风速时程。对典型矩形高层建筑进行风振时程分析,结果表明:von Kármán谱模拟计算加速度根方差(RMS)值与我国荷载规范、美国圣母大学空气动力数据库(UND)加速度根方差(RMS)值基本一致,Davenport谱结果会过大估计加速度响应约25%,Kaimal谱结果会低估加速度响应约20%。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考虑顺风向气动阻尼的结构响应规律,随着折减风速的增大,结构加速度响应根方差RMS减小5%~16%,结构顶部位移响应根方差RMS减小5%~20%。2、横风向脉动风激励数值模拟与结构风振响应。由于横风向涡激气动力与结构运动相关性较强,考虑楼层质量分布对建筑横风向脉动风力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脉动激励模拟方法。首先将沿建筑高度分布的横风向加速度谱和楼层质量转化为沿楼层高度分布的横风向惯性力谱,结合横风向力谱的竖向相干函数,模拟出沿建筑高度分布的横风向脉动力时间序列,所模拟的横风向力谱与目标谱吻合较好,能准确反映出横风向脉动力谱窄带宽峰值特性。研究表明:横风向第1阶结构振型占主导,第2阶振型对结构加速度贡献也较大。当结构2/3高度楼层设置黏滞阻尼器时,第2阶频率对应的功率谱峰值减弱较为明显,峰值统计值平均降低约为43.1%,因此计算加速度时至少考虑前2阶振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横风向气动阻尼效应,当折减风速约为10.02时,顶部位移出现最大横风向位移峰值,位移根方差增大约57.2%。结构抗风设计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开该范围的气动效应。3、扭转向脉动风荷载数值模拟与风致振动研究。考虑建筑层间转动惯量分布对建筑扭转向脉动扭矩力矩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矩形高层建筑扭转向脉动风荷载的模拟方法。首先提出的建筑顶部扭转角加速度公式与日本建议结果吻合较好,能反映不同厚宽比的扭转角加速度特征。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将建筑层间转动惯量和扭转角加速度谱转化成层间扭转功率谱,结合扭转竖向相干函数,模拟出沿楼层高度分布的扭转向脉动风荷载时程。在时域内得到的扭转角加速度响应平均RMS略大于UND数据库结果10%左右,在统计意义上是一致的。此外,结构扭转加速度响应仍以扭转第一阶振型贡献为主。4、高层建筑表面脉动风压场的外推插值重构。为提高建筑边缘或角部区域风压场脉动风压外推插值重构计算精度,本文引入冯·卡门函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OD-Kriging法。由于赫斯特指数和风场相关长度具有一定的先验性,可通过已知测量数据确定先验参数的取值,使该模型在计算过程中已经具有一定风压场统计特征。由重标极差法得到建筑迎风面的赫斯特指数在[0.75-0.85]范围,表明数据的时间序列具有长期记忆效应,属于自相似的随机过程。边角区域外推插值重构精度优于叁次样条插值方法和克里格线性变异函数模型。(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30)

董新胜,张军锋,杨洋,管品武[8](2019)在《脉动风紊流度的相关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自然风的基本特性入手,在系统介绍相关背景参数和假定的基础上,包括平均风速剖面U(z)、粗糙高度z_0、表面阻力系数κ、剪切速度u_*、湍流幅值σ_u以及零平面位移z_d和参数β等,选择多国荷载规范对其紊流度I(z)取值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发现,尽管我国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在修订中提高了I(z)取值,但相较美国、日本和欧洲规范和我国公路桥梁抗风规范,其取值依然偏低,尤其对于A类和B类地区。另外,详细分析了I(z)与粗糙高度z_0和表面阻力系数κ等参数的函数关系,为脉动风数值模拟的参数取值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9年03期)

刘颖莲,熊万能,丁平,陈荣盛[9](2019)在《高原山地风电场脉动风特性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四川省高原山地风电场实测风速数据,对平均风速与风向、湍流强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等脉动风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平均风速较低时,随着风速的增大,湍流强度和阵风因子均呈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而当风速超过临界值时,减小趋势逐渐平缓,两者的临界风速分别为8 m/s和10m/s;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大,阵风因子呈现增大的趋势,且随实测高度增加两者相关性更好;随着平均风速的增大,湍流积分尺度呈现增大的趋势,实测数据计算得到的30 m和80 m高度层顺风方向湍流积分尺度分别为114.8 m和168.7 m,更为接近日本风载荷规范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5期)

袁深根,李永贵,孟灿,周志锦,罗晓勇[10](2019)在《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横风向脉动风荷载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厚宽比的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模型进行了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横风向根方差升力系数、基底根方差弯矩系数、基底弯矩功率谱的基本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方差升力系数沿高度呈多项式曲线分布;基底根方差弯矩系数随厚宽比增大到一定值后变化不大;基底弯矩功率谱在厚宽比<3时只有1个谱峰,厚宽比=3时在高频段时出现了第2个谱峰;峰值频率在厚宽比<1时变化不大,此后随厚宽比的增大而减小;以厚宽比为自变量,拟合得到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脉动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半刚性大跨空间结构,分析和总结了张弦梁结构的特点和常见施工方法。以实际工程的采光顶大跨张弦梁结构为研究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开展了找形分析以及非线性静/动力分析,深入研究了脉动风作用下单榀张弦梁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状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确定了施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全过程监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动风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飞,梁新华,孙一飞,崔会敏,刘庆宽.流线型桥梁断面表面脉动风荷载特性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2].李友.脉动风作用下某采光顶大跨张弦梁结构施工过程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

[3].邹良浩,李峰,梁枢果,施天翼,陈寅.格构式塔架顺风向脉动风荷载空间相关性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孙亭亭,黄鹤,杨吉新,黎建华,周兴宇.脉动风作用下近距离并列拉索风场数值模拟[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

[5].胡宁涛,吴杰,张其林.上海中心顶部实测脉动风特性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6].张建平,纪海鹏,张凯歌,张开华.脉动风作用下海上风力机塔架的动力特性[J].机械工程师.2019

[7].孙业华.高层建筑平扭脉动风荷载模拟及表面风场重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9

[8].董新胜,张军锋,杨洋,管品武.脉动风紊流度的相关参数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9

[9].刘颖莲,熊万能,丁平,陈荣盛.高原山地风电场脉动风特性实测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9

[10].袁深根,李永贵,孟灿,周志锦,罗晓勇.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横风向脉动风荷载特性[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强冷空气与台风过程的湍流功率谱水线运动频谱分析(=7.4msdU、0.001m...模拟脉动风场的紊强流度与实测...模拟脉动风场的紊流度与实测值...水线及ψ值沿拉索轴向的分布(=8.7ms...叁种坐标系示意图

标签:;  ;  ;  ;  ;  ;  ;  

脉动风论文_李海飞,梁新华,孙一飞,崔会敏,刘庆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