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型置换印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化印模,末端游离缺失,置换技术
模型置换印模论文文献综述
林云红,邝盼盼[1](2017)在《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制作修复体与传统方法制作的修复体比较修复后咀嚼效率、义齿基托密合度的差别,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义齿患者初次戴用即感觉舒适,基托组织面受力均匀,戴牙后复诊调改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较对照组咀嚼效率高,随访调查患者对实验组义齿较对照组更满意。结论: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是提高末端游离缺失义齿制作质量的可行方法,为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10-22)
邝盼盼[2](2017)在《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患者进行口内扫描,获得数字化印模,3D打印RPD支架后,取游离端功能性二次印模,模型置换后制作修复体,与传统制作法制作的修复体比较修复后咀嚼效率、义齿基托密合度的差别,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来探讨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牙列缺损的可行性,为下颌末端游离缺失修复提供制作方法参考和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到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双侧、单侧下颌远中游离端后牙缺失患者并选择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者15例,7例患者回访,其中2例为下颌双侧末端游离缺失,5例为单侧末端游离缺失。详细了解患者主诉,与患者沟通交代,均采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直接口扫获得印模数据,经3Shape CAD程序设计支架,以STL格式保存,导入3D打印机,3D打印钴铬合金支架,在支架的基础上制作末端游离段个别托盘进行游离端的功能性二次印模,模型置换后制作义齿一副,为实验组;同期常规取模灌模按传统修复工艺制作第二副义齿,为对照组;随访2月,通过临床检查基托密合度,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比较同一患者两副义齿修复后的咀嚼效率及患者义齿满意度调查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成功应用3Shape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患者,获得游离端的功能性印模,实验组患者初次戴用义齿即感觉舒适,基托组织面受力均匀,戴牙后复诊调改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咀嚼效率数据进行单一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对照组咀嚼效率高,随访调查患者对实验组义齿较对照组更满意。[结论]1、对于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患者,通过CAD/CAM数字化技术打印修复体支架是可行的,该方法减少了患者印模制取、石膏模型灌注的繁琐,避免了传统制作支架蜡型的雕刻、包埋、铸造等程序,节省了材料及人力物力,提高了支架制作的精度。2、在支架的基础上进行咬合关系记录,并获得游离端的功能性印模,模型置换后完成义齿的制作,较压力性印模及解剖性印模,更能反映游离端软组织的功能状态,减少患者义齿游离端鞍基在功能负荷时的下沉。3、对于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牙列缺损,应用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随访调查患者表示满意,为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病例修复治疗提供制作方法参考和客观依据。4、对于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患者可采用闭口印模法制取功能性印模,完成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5、数字化印模置换技术是提高末端游离缺失义齿制作质量的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王秋园[3](2015)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后牙缺失临床病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修复方式较多;可摘局部义齿是最常用的修复方式之一,可摘局部义齿种类较多,其中按义齿对所承受力的支持方式分类可分为叁种牙支持式义齿、粘膜支持式义齿以及混合支持式义齿。游离端后牙缺失是临床上常见的牙列缺损形式之一,常采用混合支持式修复设计。而混合支持式可摘义齿是临床上较复杂的修复方式。因为支持组织之间的可让性不同,义齿在承受负荷时会造成游离端鞍基下沉,并且对近缺隙末端基牙产生较大远中向扭力,造成义齿戴入后鞍基下牙槽嵴粘膜压痛及末端基牙损伤,从而影响义齿修复效果。因此减小游离端义齿鞍基在负荷时的下沉量和保护近缺隙末端基牙健康是应用混合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后牙缺失的难点。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制取的印模与解剖式印模不同,其制取的是咬合压力状态下的印模,在置换模型基础上制作的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可使游离端义齿鞍基在咬合压力下下沉量减小,并能够减轻近缺隙末端基牙的远中向扭力,从而减轻基牙的损伤。目的:探讨应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制作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下颌游离端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选择并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下颌远中游离端后牙缺失患者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4例为下颌双侧游离缺失,1例为单侧游离缺失。详细了解患者主诉,经过临床检查,治疗前口腔准备,以及与患者充分沟通治疗计划后,均采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制作义齿。随访3-8个月,通过临床检查以及患者戴用义齿满意度调查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5名患者初戴义齿时均固位较好、稳定无明显翘动、基托边缘伸展合适,软组织无明显压痛。一周内仅有2例患者出现下颌舌侧粘膜压痛,经调磨后戴用舒适。5名患者均对义齿修复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应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制作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下颌游离端后牙缺失(特别是多数后牙缺失)可减少义齿戴用后的复诊次数,提高义齿修复的近远期效果,患者满意度高。(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张清磊,何艳,谭燕[4](2009)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对双侧下颌游离端缺牙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在解剖式印模上常规制作铸造支架,在铸造支架上制作自凝暂时基板,经口内肌功能修整并制取咬合记录后于口内取功能性印模。经模型置换后常规完成义齿。结果:90.2%的患者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制作的义齿疗效良好。结论:模型置换印模作为游离端可摘部分义齿的重要功能印模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义齿修复质量。(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韩伟[5](2005)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短期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观察采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制作的下颌游离缺失混合支持可摘局部义齿的近期临床效果,旨在探讨对下颌游离缺失混合支持可摘局部义齿应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的可行性。此外,简要介绍模型置换印模技术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方法: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门诊选择3例下颌游离缺失患者,采用模型置换印模法制作义齿,所有的临床操作均由同一医生完成。从义齿的边缘伸展、基托的翘动、软组织的压痛、患者的舒适度等方面评价义齿的临床效果。 结果:义齿的边缘伸展准确,软组织压痛发生较少,义齿均无明显翘动,患者戴用舒适。 结论:模型置换法所制作的下颌游离缺失混合支持可摘局部义齿临床效果好。(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5-04-01)
模型置换印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患者进行口内扫描,获得数字化印模,3D打印RPD支架后,取游离端功能性二次印模,模型置换后制作修复体,与传统制作法制作的修复体比较修复后咀嚼效率、义齿基托密合度的差别,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来探讨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牙列缺损的可行性,为下颌末端游离缺失修复提供制作方法参考和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到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双侧、单侧下颌远中游离端后牙缺失患者并选择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者15例,7例患者回访,其中2例为下颌双侧末端游离缺失,5例为单侧末端游离缺失。详细了解患者主诉,与患者沟通交代,均采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直接口扫获得印模数据,经3Shape CAD程序设计支架,以STL格式保存,导入3D打印机,3D打印钴铬合金支架,在支架的基础上制作末端游离段个别托盘进行游离端的功能性二次印模,模型置换后制作义齿一副,为实验组;同期常规取模灌模按传统修复工艺制作第二副义齿,为对照组;随访2月,通过临床检查基托密合度,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比较同一患者两副义齿修复后的咀嚼效率及患者义齿满意度调查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成功应用3Shape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患者,获得游离端的功能性印模,实验组患者初次戴用义齿即感觉舒适,基托组织面受力均匀,戴牙后复诊调改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咀嚼效率数据进行单一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对照组咀嚼效率高,随访调查患者对实验组义齿较对照组更满意。[结论]1、对于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患者,通过CAD/CAM数字化技术打印修复体支架是可行的,该方法减少了患者印模制取、石膏模型灌注的繁琐,避免了传统制作支架蜡型的雕刻、包埋、铸造等程序,节省了材料及人力物力,提高了支架制作的精度。2、在支架的基础上进行咬合关系记录,并获得游离端的功能性印模,模型置换后完成义齿的制作,较压力性印模及解剖性印模,更能反映游离端软组织的功能状态,减少患者义齿游离端鞍基在功能负荷时的下沉。3、对于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牙列缺损,应用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随访调查患者表示满意,为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病例修复治疗提供制作方法参考和客观依据。4、对于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患者可采用闭口印模法制取功能性印模,完成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5、数字化印模置换技术是提高末端游离缺失义齿制作质量的可行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型置换印模论文参考文献
[1].林云红,邝盼盼.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的临床应用研究[C].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2].邝盼盼.数字化印模模型置换技术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的临床应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
[3].王秋园.模型置换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后牙缺失临床病例报告[D].大连医科大学.2015
[4].张清磊,何艳,谭燕.模型置换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
[5].韩伟.模型置换印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短期观察[D].武汉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