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螯合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动力学,壳聚糖,诺氟沙星,甲基,模板,环合。
螯合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印忠,徐旭,李雪,焦春联,李志洁[1](2017)在《聚环氧琥珀酸与Ca~(2+)的螯合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聚环氧琥珀酸对Ca~(2+)的螯合能力及其影响效果,采用滴定法考察了聚环氧琥珀酸与Ca~(2+)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发生螯合反应的钙螯合值。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聚环氧琥珀酸的钙螯合值受反应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在5~4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45~65℃范围内随温度上升而减小。但在溶液初始pH值为6.5~9.5的条件下,钙螯合值受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较小。通过正交试验获得的最大钙螯合值为124.5 mg/g,对应的螯合官能团最大利用率仅为54.4%,而剩余的螯合官能团可能为PESA的致晶格畸变作用和分散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17年02期)
于倩,曾新安[2](2013)在《高强脉冲电场强化甘氨酸铜螯合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甘氨酸和硫酸铜在不同条件下的螯合反应程度,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对甘氨酸和硫酸铜的螯合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索脉冲电场对螯合反应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未加PEF时,最佳的螯合条件是螯合比2∶1,pH 7.0,温度50℃;当施加20 kV/cm以上的PEF时,相同时间内甘氨酸铜的生成量显着增大,用40kV/cm PEF处理50 min后,甘氨酸铜的产量较未处理样提高了89%。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经PEF处理生成的甘氨酸铜产物更为稳定。因此,PEF是一种有效提高螯合反应效率的手段。(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3年10期)
丁萍,黄可龙,刘艳飞,李桂银[3](2008)在《壳聚糖衍生物与Ca(Ⅱ)螯合反应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吸附体系研究了Ca(Ⅱ)与壳聚糖衍生物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动力学模式函数为1/c=kt,螯合反应的速率方程为:dcdt=-kc2用13CNMR和广角X射线衍射(WXRD)分析等对壳聚糖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红外光谱(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壳聚糖衍生物与Ca(Ⅱ)的配位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Ca(Ⅱ)与α-酮戊二酸缩壳聚糖(KCTS)中氨基氮原子配位,与羟胺α-酮戊二酸缩壳聚糖(HKCTS)配位的配位原子为—NH—中的氮原子、羟肟酸中的氧原子及羰基中的氧原子。(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8年06期)
欧阳明,丁纯梅,肖莎,李飞翔,宋庆平[4](2006)在《壳聚糖及Zn~(2+)模板壳聚糖膜与Zn~(2+)螯合反应的动力学及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壳聚糖及Zn2+模板壳聚糖膜与Zn2+螯合反应,在30、40、50、60、70℃测定出锌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由dc/dt=-kcn进行拟合,以线性相关系数为判据,得到该螯合反应的积分动力学模式函数:2c=-kt。表观活化能E壳(131.96 kJ/mol)>E膜(89.92 kJ/mol),表明Zn2+模板壳聚糖膜对Zn2+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并用红外光谱(IR)光电子能谱(XPS)对壳聚糖与Zn2+的螯合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Zn2+壳聚糖螯合物的配位原子是-NH2中的N,壳聚糖分子链上的-OH没有参与配位反应。(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6年07期)
丁纯梅,陈宁生,李倩,张志国,乔永波[5](2005)在《壳聚糖和Ag(Ⅰ)空位壳聚糖膜与Ag(Ⅰ)的螯合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壳聚糖和Ag(Ⅰ)空位壳聚糖膜与Ag(Ⅰ)螯合反应,将 30 ~70℃Ag(Ⅰ )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按dc/dt=-Kcn进行线性拟合,得到 2种螯合反应的积分动力学模式函数:lnc=k′t、表观活化能E(壳)为 88 .4kJ/mol,E(膜)为 47. 1kJ/mol。用Ag(Ⅰ)空位壳聚糖膜对Pb(Ⅱ)、Cu(Ⅱ)、Ag(Ⅰ )及Pb(Ⅱ ) Ag(Ⅰ)二元混合离子进行最大吸附率的测定。结果显示,Ag(Ⅰ )空位壳聚糖膜对Ag(Ⅰ )有较强的识别和“记忆”能力。用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对壳聚糖与Ag(Ⅰ)的螯合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g(Ⅰ ) 壳聚糖螯合物的螯合原子是—NH2中的N,壳聚糖分子链上—OH中的O没有参与螯合。(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5年03期)
丁纯梅,宋庆平,孔霞,吴大荣,徐阳阳[6](2004)在《壳聚糖/Pb(Ⅱ)模板壳聚糖膜与Pb(Ⅱ)螯合反应的动力学及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Chitosan and chitosan membranes with Pb(Ⅱ) ion as template were studie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correlated by dc/dt=-kcn at the temperature of 30 ℃, 35 ℃, 40 ℃, 45 ℃, 50 ℃. By means of linear correlation, the shapes of the isotherm curves were similar to the kinetic function of 2/C=-kt an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with chitosan(123.8 kJ·moL-1)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membrane with Pb(Ⅱ) ion(92.3 kJ·moL-1). The chitosan membrane with Pb(Ⅱ) ion template was better "memory" function.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chitosan with Pb(Ⅱ) was studied by IR and XP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itrogen in-NH2 and the oxygen in C3-OH of chitosan were coordination atoms.(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谭晓明,尚永华,李焰,黄乃瑜[7](2002)在《硼酸根与甲阶酚醛树脂中酚羟基和邻位羟甲基的螯合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液pH值的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硼砂与甲阶酚醛树脂水溶液的反应表明:在水溶液中硼砂能与甲阶酚醛树脂很快地发生反应;硼砂水解产生的B(OH)-4,以定量的方式与树脂中酚羟基和邻位羟甲基以共价配键相结合,形成具有四面体结构的螯合物,并放出H+离子。(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02年01期)
周晓明,陈景[8](2001)在《丁二酮肟与Ni(Ⅱ)、Pd(Ⅱ)、Pt(Ⅱ)的螯合反应及FT—IR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Ni(Ⅱ)、Pd(Ⅱ)、Pt(Ⅱ)的电子结构阐明丁二酮肟在不同条件下能选择性 沉淀它们的原因,并通过 FT—IR光谱测定观察丁二酮肟形成螯合环后C=N及 N—O键伸展振 动频率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01年01期)
杨龙寿,张锦云,李少杰[9](1999)在《木素磺酸铁(Ⅱ)螯合反应特征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磺化木质素与Fe2+离子反应的反应特征及其产物木素磺酸铁(FeLS)的水溶性、紫外吸收光谱和分子量分布等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FeLS中的总铁含量高达23.4%(WW),且表现为Fe()形态,其水溶性随pH而变化,在碱性条件下不生成Fe(OH)3沉淀.紫外吸收光谱显示,FeLS在205nm处有一明显吸收峰,在260~280nm间有一肩峰.电镜观测FeLS聚合分子为球形和块状,其主要分子量分布为10200和58800.表明FeLS中的Fe()是螯合态铁(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3期)
龙良瓒,黄敬芝,方文彦,杨朝[10](1998)在《诺氟沙星(氟哌酸)生产工艺中螯合反应方程式的改正和环合反应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诺氟沙星(氟哌酸)生产工艺中螯合反应方程式的改正和环合反应的改进诺氟沙星(氟哌酸)目前一般以3-氯-4氟苯胺为原料,经与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EMME)缩环合,环合物与乙基化试剂反应得前体酯(1-乙基-6-氟-7-氯-1,4-二氢-4-氧代喹啉-...(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1998年05期)
螯合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考察甘氨酸和硫酸铜在不同条件下的螯合反应程度,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对甘氨酸和硫酸铜的螯合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索脉冲电场对螯合反应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未加PEF时,最佳的螯合条件是螯合比2∶1,pH 7.0,温度50℃;当施加20 kV/cm以上的PEF时,相同时间内甘氨酸铜的生成量显着增大,用40kV/cm PEF处理50 min后,甘氨酸铜的产量较未处理样提高了89%。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经PEF处理生成的甘氨酸铜产物更为稳定。因此,PEF是一种有效提高螯合反应效率的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螯合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印忠,徐旭,李雪,焦春联,李志洁.聚环氧琥珀酸与Ca~(2+)的螯合反应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7
[2].于倩,曾新安.高强脉冲电场强化甘氨酸铜螯合反应[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
[3].丁萍,黄可龙,刘艳飞,李桂银.壳聚糖衍生物与Ca(Ⅱ)螯合反应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J].功能材料.2008
[4].欧阳明,丁纯梅,肖莎,李飞翔,宋庆平.壳聚糖及Zn~(2+)模板壳聚糖膜与Zn~(2+)螯合反应的动力学及机理探讨[J].化学世界.2006
[5].丁纯梅,陈宁生,李倩,张志国,乔永波.壳聚糖和Ag(Ⅰ)空位壳聚糖膜与Ag(Ⅰ)的螯合反应[J].应用化学.2005
[6].丁纯梅,宋庆平,孔霞,吴大荣,徐阳阳.壳聚糖/Pb(Ⅱ)模板壳聚糖膜与Pb(Ⅱ)螯合反应的动力学及机理探讨[J].无机化学学报.2004
[7].谭晓明,尚永华,李焰,黄乃瑜.硼酸根与甲阶酚醛树脂中酚羟基和邻位羟甲基的螯合反应[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
[8].周晓明,陈景.丁二酮肟与Ni(Ⅱ)、Pd(Ⅱ)、Pt(Ⅱ)的螯合反应及FT—IR光谱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1
[9].杨龙寿,张锦云,李少杰.木素磺酸铁(Ⅱ)螯合反应特征及其性质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10].龙良瓒,黄敬芝,方文彦,杨朝.诺氟沙星(氟哌酸)生产工艺中螯合反应方程式的改正和环合反应的改进[J].化学世界.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