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排水结构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包括路面,在路面一侧设有绿化带,在绿化带周侧围绕有路沿石,在路面上开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集水槽,集水槽的侧壁连通有下水管道,在路沿石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集水槽的第一排水口,在集水槽与绿化带之间穿设有引水管道,在引水管道上连接有水泵;在集水槽的顶部开口处转动连接有泄洪盖,在集水槽中放置有滑移抵接于泄洪盖并使泄洪盖离开顶部开口的橡胶球;在路面上还开设有位于泄洪盖下方的排水槽,排水槽位于集水槽一侧且直接连通路面与下水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市政道路排水结构,能够有效降低道路排水压力,并且还能充分利用道路雨水资源,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面(1),在路面(1)一侧设有绿化带(2),在绿化带(2)周侧围绕有路沿石(21),其特征在于:在路面(1)上开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集水槽(11),集水槽(11)的侧壁连通有下水管道(14),在路沿石(2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集水槽(11)的第一排水口(211),在集水槽(11)与绿化带(2)之间穿设有引水管道(22),在引水管道(22)上连接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水泵;在集水槽(11)的顶部开口处转动连接有用于封堵顶部开口的泄洪盖,在集水槽(11)中放置有滑移抵接于泄洪盖并使泄洪盖离开顶部开口的橡胶球(111);在路面(1)上还开设有位于泄洪盖下方的排水槽(15),排水槽(15)位于集水槽(11)一侧且直接连通路面(1)与下水管道(14)。

设计方案

1.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面(1),在路面(1)一侧设有绿化带(2),在绿化带(2)周侧围绕有路沿石(21),其特征在于:在路面(1)上开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集水槽(11),集水槽(11)的侧壁连通有下水管道(14),在路沿石(2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集水槽(11)的第一排水口(211),在集水槽(11)与绿化带(2)之间穿设有引水管道(22),在引水管道(22)上连接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水泵;

在集水槽(11)的顶部开口处转动连接有用于封堵顶部开口的泄洪盖,在集水槽(11)中放置有滑移抵接于泄洪盖并使泄洪盖离开顶部开口的橡胶球(111);

在路面(1)上还开设有位于泄洪盖下方的排水槽(15),排水槽(15)位于集水槽(11)一侧且直接连通路面(1)与下水管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泄洪盖包括盖板(13)以及固定在盖板(13)上的推杆(131),推杆(131)位于集水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盖板(13)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1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路沿石(2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集水槽(11)的第二排水口(212),第二排水口(212)位于第一排水口(211)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排水口(211)与第二排水口(212)上均嵌设有过滤网(2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槽(15)在靠近泄洪盖的一侧开口处设有锥形口(151),锥形口(151)的大口径一端朝向地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集水槽(11)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卡环(12),卡环(12)的内径小于橡胶球(111)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水管道(22)位于绿化带(2)内的一端连接有喷洒头(22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排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一般会设置排水结构,用以排走路面积水,特别是在一些地势比较低的路段,设置的排水座或者排水板数量会更多。但是这些排水座在使用时,其开口大小往往都是固定的,排水量也是固定的,如果遇到暴雨的情况,这些排水座往往不能及时地将多余雨水量排放到地面下,积水会导致路面使用情况受到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市政道路排水结构,能够有效降低道路排水压力,并且还能充分利用道路雨水资源,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面,在路面一侧设有绿化带,在绿化带周侧围绕有路沿石,在路面上开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集水槽,集水槽的侧壁连通有下水管道,在路沿石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集水槽的第一排水口,在集水槽与绿化带之间穿设有引水管道,在引水管道上连接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水泵;在集水槽的顶部开口处转动连接有用于封堵顶部开口的泄洪盖,在集水槽中放置有滑移抵接于泄洪盖并使泄洪盖离开顶部开口的橡胶球;在路面上还开设有位于泄洪盖下方的排水槽,排水槽位于集水槽一侧且直接连通路面与下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不大时,雨水由路沿石侧壁上的第一排水口进入集水槽内储存,随着集水槽内水位的不断上升,雨水会由集水槽的侧壁排入下水管道中。在集水槽与绿化带之间设置引水管道,可以通过水泵抽取集水槽底部储存的雨水对绿化带进行浇灌,不需占用城市的水资源,从而起到一定节能环保的功效。当降雨量很大时,进入集水槽内的雨水剧增,会超过集水槽的排水能力,随着水位的继续上升,橡胶球在浮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抵接于泄洪盖并将泄洪盖顶离集水槽的顶部开口,此时路面上的积水可以直接由排水槽进入下水管道中,大大降低了市政道路的排水压力。当降雨量变小后,橡胶球随着集水槽内水位下降而逐渐下移,泄洪盖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重新盖上集水槽的顶部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泄洪盖包括盖板以及固定在盖板上的推杆,推杆位于集水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上设置伸入集水槽内的推杆,使盖板能够更快地接触到上浮的橡胶球,从而有利于更早地缓解市政道路的排水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盖板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缓解第一排水口的排水压力,并配合第一排水口进一步降低市政道路的排水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路沿石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集水槽的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口位于第一排水口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量持续增大的情况下,第二排水口的设置有利于缓解第一排水口与排水孔的排水压力。当有垃圾堵住第一排水口或排水孔时,第二排水口能够将路面积水继续排入集水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第一排水口与第二排水口上均嵌设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减少垃圾随雨水流入第一排水口与第二排水口中并造成堵塞的可能性,保证了市政道路的正常排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排水槽在靠近泄洪盖的一侧开口处设有锥形口,锥形口的大口径一端朝向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排水槽的集水能力与排水能力,从而快速降低市政道路的排水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集水槽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卡环,卡环的内径小于橡胶球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环的内径小于橡胶球的直径,对橡胶球起到限位作用,有利于减少橡胶球随水位上升而脱出集水槽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引水管道位于绿化带内的一端连接有喷洒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洒头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引水管道的喷淋面积,从而更有效地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集水槽对雨水进行储存,并通过引水管道与水泵将集水槽内的雨水抽往绿化带,有效减少了对城市水资源的占用,从而起到一定节能环保的功效。通过在集水槽上设置泄洪盖,并在集水槽内放置橡胶球,当降雨量增大时,使橡胶球利用浮力顶开泄洪盖,此时路面上的积水可以直接由排水槽进入下水管道中,从而大大降低了市政道路的排水压力。

2.通过在盖板上设置伸入集水槽内的推杆,使盖板能够更快地接触到上浮的橡胶球,从而有利于更早地缓解市政道路的排水压力。

3.通过设置第二排水口,有利于缓解第一排水口与排水孔的排水压力。当有垃圾堵住第一排水口或排水孔时,第二排水口能够将路面积水继续排入集水槽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的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市政道路排水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面;11、集水槽;111、橡胶球;12、卡环;13、盖板;131、推杆;132、排水孔;14、下水管道;15、排水槽;151、锥形口;

2、绿化带;21、路沿石;211、第一排水口;212、第二排水口;213、过滤网;22、引水管道;221、喷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面1,在本实施例中,在路面1一侧设有绿化带2,在绿化带2周侧围绕有路沿石21。

参照图1与图2,在路面1上开设有呈长方体状的集水槽11,集水槽11竖直向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在集水槽11内放置有橡胶球111,橡胶球111的外表面与集水槽11的内壁相切。城市的下水管道14铺设于集水槽11一侧,集水槽11的内侧壁与下水管道14连通。

参照图1与图2,在集水槽11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卡环12。在本实施例中,卡环12的内径小于橡胶球111的直径。

参照图1与图2,在集水槽11的顶部开口处转动连接有泄洪盖。泄洪盖包括铰接在集水槽11上的盖板13以及固定在盖板13上的推杆131。推杆1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盖板13所在的平面,且推杆131位于集水槽11内。在本实施例中,在盖板13上开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排水孔132,排水孔132的轴线平行于推杆131的延伸方向。

参照图1与图2,在路沿石2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集水槽11内腔的第一排水口211与第二排水口21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水口212位于第一排水口211的正上方,且在第一排水口211与第二排水口212上均嵌设有过滤网213。

参照图1与图2,在集水槽11内腔与绿化带2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引水管道22,在引水管道22上连接有水泵。在本实施例中,引水管道22位于绿化带2的一端连接有喷洒头221。

参照图1与图2,在路面1上开设有排水槽15。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槽15的顶部开口同样位于泄洪盖下方,且排水槽15位于集水槽11的一侧。排水槽15直接连通路面1与下水管道14。排水槽15在顶部开口处设有锥形口151,锥形口151的大口径一端朝向地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降雨量不大时,雨水由路沿石21侧壁上的第一排水口211进入集水槽11内储存,随着集水槽11内水位的不断上升,雨水会由集水槽11的侧壁排入下水管道14中。当降雨量很大时,进入集水槽11内的雨水剧增,会超过集水槽11的排水能力,随着水位的继续上升,橡胶球111在浮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抵接于泄洪盖并将泄洪盖顶离集水槽11的顶部开口,此时路面1上的积水可以直接由排水槽15进入下水管道14中,集水槽11与排水槽15配合缓解市政道路的排水压力。当降雨量变小后,橡胶球111随着集水槽11内水位下降而逐渐下移,泄洪盖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重新盖上集水槽11的顶部开口。

当需要浇灌绿化带2时,可以通过水泵抽取集水槽11底部储存的雨水对绿化带2进行浇灌。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集水槽11对雨水进行储存,并通过引水管道22与水泵将集水槽11内的雨水抽往绿化带2,有效减少了对城市水资源的占用,从而起到一定节能环保的功效。通过在集水槽11上设置泄洪盖,并在集水槽11内放置橡胶球111,当降雨量增大时,使橡胶球111利用浮力顶开泄洪盖,此时路面1上的积水可以直接由排水槽15进入下水管道14中,从而大大降低了市政道路的排水压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市政道路排水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7895.8

申请日:2019-03-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798475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E01C11/22

专利分类号:E01C11/22;E03F5/04;E03F5/06;E03F5/10;A01G25/02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广州市芳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市芳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37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联桂北街33号地下

发明人:曾益周;邓文彬

第一发明人:曾益周

当前权利人:广州市芳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市政道路排水结构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