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贾文辉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贾文辉

贾文辉山东省兰陵县泉山实验学校277700

摘要作者在课堂上分组合作阅读文本和思维激发教学上进行了尝试,现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思维激发

语文新课标除要求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掌握运用语言规律外,还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要出发,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无疑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多年来,我在课堂上分组合作阅读文本和思维激发教学上进行了尝试,现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观念要改变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人们过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阅读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都围绕以教师为中心展开,使得课堂更多地成为了教师呈现个人知识和风采的舞台,忽略了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能动作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缺乏互动和思想上的碰撞,很难使双方出现灵感与火花,这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极不协调,对教师自身教学的效果和水平的提高也极为不利。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传授给学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甚至还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就需要教与学双方发挥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不能片面地强调一方具有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另一方也具有的能动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构成或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二、合理分组,尝试合作阅读

分组合作阅读教学的尝试,是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上,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兴趣,诱发其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色的学科,它为多层次地开展合作小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需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性格特点、个性特征等方面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小组人数保持5-6人,每人在组内分工不同。教学时可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分解,明确指定给相应的小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各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有机地将各自的学习成果组合后,圆满达到学习目标。汇报时每人负责阐述自己负责的那个部分,并力争将这个学习成果融入整个学习小组的成果中,为提升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水平而努力。分工汇报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知识建构的过程,他们除充分准备自己的任务之外还需认真倾听、组合、分析他人的意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扩展知识。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与亲”。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借助各种教学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创设美的情境和营造美的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其中主要是“有乐感的耳,有美感的眼。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画、配乐渲染来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在教《沁园春?雪》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配乐播放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那如粉、如沙地旋转飞腾的北国雪,把学生带入到雄浑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中,以此强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他们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听录音范读,感受一代伟人以其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诗人的豪迈胸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实现心灵探求。

四、在有声诵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扫清阅读障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读准生字,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才能诵读。诵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并提高学习效率。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为此,本人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1、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藤野先生》中体现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学者风范,以及“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阅读等。

2、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在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学习《最后一次讲演》,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在集会上闻一多先生的心情:对革命死难者——李公朴表示深切的悲痛;对反革命的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表示刻骨的愤恨。学生的这种诵读在不断的得以加强,体味作者深刻的情感。

3、我们要善于体现氛围,让学生渐进入意境。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逐渐的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海燕》时,我们要营造出一种大革命即将来临的那种气氛,让学生在感受到大革命气氛的同时,渐入意境,并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可使学生更深入到这首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中,陶醉其中而不知。

五、培养科学阅读的方法

要从文体、文题、层次、中心、写法及现实社会意义诸多角度去考查阅读文章。

首先是文题。要读懂一篇文章要先审文题。文章题目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现,或者是一条线索等等。明白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顺藤摸瓜,读懂文章。如《济南的冬天》题目就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题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其次,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阅读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作者主要围绕“云和天气”的关系来说,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就出现了晴天和雨天的两种情况,“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学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着思路读下去,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质量。

第三,中心是阅读文章时对内容方面的又一要求。读一篇文章总要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哪些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练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笔阅读,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主笔一般是主旨的体现,抓住主笔,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如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能从单一的掌握知识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我们脚下。

标签:;  ;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贾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