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移动施工棚论文和设计-黄卫青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移动施工棚,包括支撑杆、支撑滑块与棚顶,所述棚顶的四个角分别通过所述支撑滑块与位于四个角处的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棚顶包括侧棚及中棚,所述侧棚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滑块上,所述中棚之间能够根据需要拼接成一定宽度并固定至所述侧棚之间;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定滑轮,拉绳的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固定至所述支撑滑块上;所述支撑杆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棚搭设复杂,无法重复利用,且搭设成本及使用成本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装配式移动施工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支撑滑块与棚顶,所述棚顶的四个角分别通过所述支撑滑块与位于四个角处的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棚顶包括侧棚及中棚,所述侧棚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滑块上,所述中棚之间能够根据需要拼接成一定宽度并固定至所述侧棚之间;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定滑轮,拉绳的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固定至所述支撑滑块上;所述支撑杆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设计方案

1.一种装配式移动施工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支撑滑块与棚顶,所述棚顶的四个角分别通过所述支撑滑块与位于四个角处的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棚顶包括侧棚及中棚,所述侧棚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滑块上,所述中棚之间能够根据需要拼接成一定宽度并固定至所述侧棚之间;

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定滑轮,拉绳的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固定至所述支撑滑块上;所述支撑杆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支撑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支撑滑块通过固定销与所述支撑杆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外管与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上均设置有大小相等且间距一致的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通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滑动连接,并通过所述固定销固定;所述支撑滑块与所述外管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万向轮固定于所述底座底部;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固定环,用于固定所述拉绳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棚,其特征在于,连接至同一所述侧棚的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加强杆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棚,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座底部均固定有两个所述万向轮,所述两个所述万向轮的排布方向垂直所述侧棚的侧边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长度等于所述棚顶的宽度,所述横梁垂直所述侧棚的侧边线,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侧棚两端以及所述中棚两端均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移动施工棚。

背景技术

在施工当中,往往会遇到季节性的阴雨天气或者连日高温的天气,对于需要进行露天施工的工程项目来说十分不利,不仅会对直接暴露在阴雨或强光下对未成形材料的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到工人的施工作业,满足不了现场安全生产的需要。

这就需要利用施工棚来为现场的施工遮风挡雨,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棚往往根据具体施工的需要来定制大小,不能够做到重复利用,而且施工过程中若产生一些变动,现有的施工棚往往不能够满足高度或宽度的需要,拆掉重做无疑会增加成本,产生浪费,且施工棚的安装与拆卸极为麻烦,尤其是棚顶的安装需要吊车配合,且需要人工进行高空作业,及其危险;如果在一些小型预制构件加工等工程项目中,构件制作完成后,需要先移除施工棚才能吊装,不仅降低了施工效率,还增加了施工成本。

因此需要一种装配式的可移动施工棚,安装与拆卸简单,能够进行重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棚的搭设与拆卸复杂,不能够针对不同场地重复利用,且搭设和使用成本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式移动施工棚,包括支撑杆、支撑滑块与棚顶,所述棚顶的四个角分别通过所述支撑滑块与位于四个角处的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棚顶包括侧棚及中棚,所述侧棚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滑块上,所述中棚之间能够根据需要拼接成一定宽度并固定至所述侧棚之间;

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定滑轮,拉绳的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固定至所述支撑滑块上;所述支撑杆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通过本方案,根据施工场地的不同,搭设不同宽度的棚顶,并且无需吊车参与,将支撑滑块滑至底端,人工根据需要搭设完棚顶后,拉动拉绳,将棚顶升至顶端,固定拉绳便可完成整个施工棚的搭建,拆卸亦然,简单方便;如果需要对施工棚内的成品构件起吊,由于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只需推动施工棚,起吊完成后再将其移回原位即可。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支撑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支撑滑块通过固定销与所述支撑杆固定。

通过本方案,进一步增加支撑滑块的稳定性,提高本施工棚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外管与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上均设置有大小相等且间距一致的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通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滑动连接,并通过所述固定销固定;所述支撑滑块与所述外管滑动连接。

通过本方案,如需对施工棚进行高度调节,只需抽出内管并固定便可,提高了本施工棚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所述内管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万向轮固定于所述底座底部;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固定环,用于固定所述拉绳的另一端。

通过本方案,增加支撑杆的稳定性。

优选地,连接至同一侧棚的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加强杆固定连接。

通过本方案,增加施工棚整体的稳定性。

优选地,每个所述底座底部均固定有两个所述万向轮,所述两个所述万向轮的排布方向垂直所述侧棚的侧边线。

通过本方案,进一步增加支撑杆的稳定性,防止其在棚顶的压力下而倾斜。

优选地,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长度等于所述棚顶的宽度,所述横梁垂直所述侧棚的侧边线,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侧棚两端以及所述中棚两端均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通过本方案,加强棚顶的强度,防止跨度过大导致棚顶弯曲甚至坍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方便拆装,能够根据场地的需要进行拼接搭设,且能够反复利用;使用及搭设成本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配式移动施工棚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配式移动施工棚搭设完成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配式移动施工棚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装配式移动施工棚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式移动施工棚,包括支撑杆1000、支撑滑块2000与棚顶3000,所述棚顶3000的四个角分别通过所述支撑滑块2000与位于四个角处的所述支撑杆1000滑动连接;所述棚顶1000包括侧棚3100及中棚3200,所述侧棚3100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滑块2000上,所述中棚3200之间能够根据需要拼接成一定宽度并固定至所述侧棚3100之间;

所述支撑杆1000顶端设置有定滑轮1200,拉绳4000的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1200固定至所述支撑滑块2000上;所述支撑杆1000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100。

通过本方案,根据施工场地的不同,搭设不同宽度的棚顶3000,并且无需吊车参与,将支撑滑块2000滑至底端,人工根据需要搭设完棚顶3000后,拉动拉绳4000,将棚顶3000升至顶端,固定拉绳4000便可完成整个施工棚的搭建,搭设完成的施工棚如图2所示,拆卸亦然,简单方便;如果需要对施工棚内的成品构件起吊,由于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100,只需推动施工棚,起吊完成后再将其移回原位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滑块2000包括直角三角形的支架2100和滑套2200,滑套2200固定于支架2100的直角边上,支撑滑块2000通过滑套2200与支撑杆1000滑动连接;侧棚3100固定至支架2100的另一条直角边上,使棚顶3000与支撑杆1000保持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000上设置有固定孔1300,所述支撑滑块2000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1300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支撑滑块2000通过固定销1400与所述支撑杆1000固定,进一步增加支撑滑块20000的稳定性,防止拉绳4000捆绑不牢或老化等危险情况,提高本施工棚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000包括外管1500与内管1600,所述外管1500与所述内管1600上均设置有大小相等且间距一致的所述固定孔1300,所述固定孔1300为通孔;所述内管1600与所述外管1500滑动连接,并通过所述固定销1400固定;所述支撑滑块2000与所述外管1500滑动连接,如需对施工棚进行高度调节,只需抽出内管1600并固定便可,提高了本施工棚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1600底部设置有底座1700,所述万向轮1100固定于所述底座1700底部;所述底座1700上固定有固定环1710,用于固定所述拉绳4000的另一端。设置底座1700,能够提高支撑杆1000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至同一所述侧棚3100的所述支撑杆1000之间通过加强杆1800固定连接,增加施工棚整体的稳定性。加强杆1800包括水平加强杆和交叉加强杆,水平加强杆包括至少两根,分别固定支撑杆1000的上下两端,交叉加强杆固定与上下两根水平加强杆之间,并与上下的水平加强杆固定连接,以免对支撑滑块2000的运动形成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底座1700底部均固定有两个所述万向轮1100,所述两个所述万向轮1100的排布方向垂直所述侧棚3100的侧边线。进一步增加支撑杆1000的稳定性,防止其在棚顶3000的压力下而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侧棚3100与中棚3200之间以及中棚320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方便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方便拆装,能够根据场地的需要进行拼接搭设,且能够反复利用;使用及搭设成本低。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施工棚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横梁5000,所述横梁5000的长度等于所述棚顶3000的宽度,所述横梁5000垂直所述侧棚3100的侧边线,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滑块2000的支架2100固定连接;所述侧棚3100两端以及所述中棚3200两端均与所述横梁5000固定连接,加强棚顶3000的强度,防止跨度过大导致棚顶3000弯曲甚至坍塌。

横梁5000与支架2100平行设置,通过螺栓上下固定,不仅提高了支撑杆1000之间的稳定性,还放置了棚顶3000的坍塌。

由于施工场地的不同,棚顶3000的宽度也会不同,若棚顶3000宽度过大,需要拼接两块以上的中棚3200时,需要增加横梁5000。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设计图

一种装配式移动施工棚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5505.3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556447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E04H 1/12

专利分类号:E04H1/12;E04B1/343

范畴分类:36C;

申请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嘉定路68号

发明人:黄卫青;李晏兴;贾亮;周金刚;于法帅;周卫;陈振

第一发明人:黄卫青

当前权利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蒋遥明

代理机构:37243

代理机构编号: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装配式移动施工棚论文和设计-黄卫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