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职官称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职官,周礼,称谓,史记,谓词,典章,文化。
职官称谓论文文献综述
王江茹[1](2019)在《《周礼》职官称谓词命名理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求语词的命名理据,是传统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周礼》是儒家重要的一部文献典籍,书中记载了334个职官。本文在名物类、文化类语词的命名理据具有相对可论证性的基础上对《周礼》职官称谓词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古人对职官的命名是有一定根据的,有章可循,给我们寻求理据提供了依据。古代文献典籍中关于职官的记载,为我们探求职官称谓词的命名理据提供了珍贵的线索和材料。本文以《周礼》中334个职官称谓词为研究对象,对职官称谓词进行系统的梳理,借鉴前辈学者探索理据的理论与方法,寻求职官称谓词的命名理据,整体把握命名理据类型,最后结合古人的认知思维,归纳其命名规律与特点,便于人们对古代职官称谓词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明确研究任务和方法,阐明研究价值和意义,并且对古今中外的理据研究和职官称谓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阐释《周礼》职官称谓词的词义,对职官称谓词以职事特点为划分准则进行分类,确定论文研究的对象。第叁部分,探求与分析《周礼》职官称谓词的命名理据。确定探求命名理据的方法,利用词义分析法,旁引文献及参考前人注疏,系统分析334个职官称谓词,探求职官称谓词的命名理据。第四部分,概括总结《周礼》职官称谓词命名理据的类型,命名的规律及其特点。通过对其命名理据的研究,发现古人命名的主要方法是单一型和综合型命名,其中,综合型命名所占比重较大,主要表现为将职事和职官类属交叉来命名,单一型命名主要表现为选取职事、职官特征或职官类属的一种来命名。最后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职官称谓词命名的主要特征:部分代替整体、直观具象性、区别性、类比性、民族文化性。第五部分,结语。总结论文研究内容与成果,正视论文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1)
卢洁[2](2015)在《中国古代职官称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言的一部分,称谓语是追溯历史、掌握古代文化和汉语词汇发展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职官称谓是社会称谓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职官称谓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尊卑关系、等级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且就语言来说,职官称谓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因而,本文从宏观入手,分析职官称谓的产生与发展变化,研究其背后的语言文化意义。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职官称谓语进行用法分析,第二部分分析其语言特点。第叁部分揭示职官称谓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研究,以期对职官称谓语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5-05-01)
曹爽[3](2011)在《《鸿门宴》之姓氏称谓与职官文化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鸿门宴》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涉及的姓氏、称谓、职官爵位等,充分反映了秦汉交替时期的审美趋向、社会风尚等文化意识。(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1年19期)
勾利军[4](2004)在《唐前期东都职官的称谓变化与东都机构的发展脉络》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前期东都洛阳中央职官的称谓大致发生过叁次变化。东都建立之初,东都职官一般在官职前加"都"或"东都"等字样,这时的东都中央机构多是实职,由于皇帝来往于两京之间,洛阳需要管理宫室、廨署的事务性官员,同时由于武则天为摆脱李家王朝的影响而久居东都,所设机构自是实职。武则天退位后东都职官一般称"留司"、"留台",因中宗即位后,政治基点仍立足于长安,武则天留在洛阳的那套机构就成了留守性质。天宝以后,东都职官一般称"分司",这时皇帝不再光顾东都,洛阳的中央职官只是长安的分设机构,成了安排闲散人员的地方。东都职官称谓的变化,体现了东都中央机构的发展变化的脉络及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洛阳政治地位的下降。(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6期)
史闻[5](1983)在《职官称谓不宜“新编”》一文中研究指出弹词《武松》,有一句描写武松告状受责之后心情的唱词,是针对着西门庆而抒愤然之情的:“那怕你勾结官家权力大……”我自信不曾弄错一个字,因为那次是在收看电视,荧屏上映出字幕,看清了随手记下的。然而,可以肯定地说,这句词把“官家”的含义搞错了。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八王疾革,上(仁宗)往问疾。王曰:‘叔(自指)久不见官家,不知今谁作宰相?’”可见“官家,是对皇帝的称谓。《水浒》凡言“官家”处,没有不是这样用的。但无论小说还是弹词,都未涉及西门庆与皇帝有何瓜葛,因而说不上“句结官家”,只能说是“勾结官府”。一字之差,意思变了。(顺便说一下,“权力”一词也不确切,似是“势力”之误。)(本文来源于《上海戏剧》期刊1983年01期)
职官称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语言的一部分,称谓语是追溯历史、掌握古代文化和汉语词汇发展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职官称谓是社会称谓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职官称谓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尊卑关系、等级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且就语言来说,职官称谓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因而,本文从宏观入手,分析职官称谓的产生与发展变化,研究其背后的语言文化意义。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职官称谓语进行用法分析,第二部分分析其语言特点。第叁部分揭示职官称谓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研究,以期对职官称谓语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职官称谓论文参考文献
[1].王江茹.《周礼》职官称谓词命名理据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卢洁.中国古代职官称谓研究[D].云南大学.2015
[3].曹爽.《鸿门宴》之姓氏称谓与职官文化考辨[J].兰台世界.2011
[4].勾利军.唐前期东都职官的称谓变化与东都机构的发展脉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史闻.职官称谓不宜“新编”[J].上海戏剧.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