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普光气田属于特高含硫化氢、中含二氧化碳的特大型海相气田,为了确保气井的长期安全,论证采用带井下安全阀和永久封隔器的酸压生产一体化生产管柱。气田投入生产后,生产测井证实大部分气井生产剖面不完善,井控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气井产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开展3口井的过油管屏蔽暂堵酸化、酸压等储层改造施工,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基于近井地带钻井污染深度和投产作业井筒污染情况评价成果,论证优选能达到"投产用114 mm有枪身射孔枪系统"穿深效果的过油管深穿透射孔技术,开展现场先导试验,射孔成功率100%,射孔有效率75%,相同油压条件下单井日增产超过10×10~4 m~3。过油管深穿透射孔技术在普光气田的成功有效实施,拓宽了高含硫气井增储增产措施的思路,希望为中国高含硫气井论证实施有效的过油管完善生产剖面措施提供借鉴。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彭鑫岭,张世民,李松岑,胡杰,彭雪葳,徐建明,任强
关键词: 硫化氢,气井,生产剖面,过油管,深穿透射孔,穿深,普光气田
来源: 测井技术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之“高含硫气藏安全高效开发技术(三期)”(2016ZX05017)
分类号: TE257.1
DOI: 10.16489/j.issn.1004-1338.2019.01.020
页码: 105-110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778K
下载量: 52
相关论文文献
- [1].普光气田安稳运行10年产气逾800亿立方米[J].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20(01)
- [2].超声波在线监测技术在普光气田的应用探究[J]. 材料保护 2020(01)
- [3].普光气田:水陆空立体护绿[J]. 中国石油石化 2019(12)
- [4].普光气田开采技术措施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 2018(10)
- [5].普光气田下调外输天然气量[J]. 煤气与热力 2016(01)
- [6].普光气田智能化建设正当时[J]. 中国石化 2015(06)
- [7].依靠职工群众推动科学发展[J]. 山西青年 2017(07)
- [8].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地方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以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为例[J]. 今日财富 2017(07)
- [9].普光气田区域化工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 山西青年 2017(08)
- [10].普光气田打造福祉工程[J]. 中国石油石化 2013(23)
- [11].毒云险雾捉“妖”记——四川省特检院定检普光气田压力容器见闻[J]. 西部特种设备 2018(02)
- [12].中国安科院承担的《普光气田安全文化与长效机制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评审[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11)
- [13].气壮山河的交响——来自中原油田开发建设普光气田的报告[J]. 青年文学 2010(14)
- [14].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普光气田模式[J]. 中国石油企业 2014(07)
- [15].普光气田大湾区块[J]. 石油知识 2014(03)
- [16].普光气田硫磺产销两旺[J]. 硫酸工业 2013(03)
- [17].普光气田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规划[J]. 电子商务 2013(08)
- [18].企业一卡通设计系统的应用——以普光气田为例[J]. 电子商务 2013(08)
- [19].安全仪表系统在普光气田的运用探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0)
- [20].“油公司”管理模式运行体制研究——以普光气田为例[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2(06)
- [21].“普光气田应急道路布局与现状评估及对策研究”顺利通过评审[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10)
- [22].普光气田建成投产[J]. 煤气与热力 2010(07)
- [23].普光气田一期年底投产[J]. 海洋石油 2008(01)
- [24].普光气田大湾区块正式开发建设[J]. 天然气工业 2008(09)
- [25].普光气田山区大型火炬与塔架的吊装[J]. 江汉石油科技 2011(02)
- [26].自主创新 绿色环保 突破瓶颈 经典范例 普光气田打造世界天然气开发的“中国样本”[J]. 班组天地 2018(11)
- [27].普光气田9个供气点6年累计向达州供气近2亿立方米[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02)
- [28].普光气田腐蚀监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效果分析[J].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2018(04)
- [29].深度防护技术在普光气田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11)
- [30].普光气田投产四年生产天然气300×10~8m~3[J]. 石油石化节能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