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粘附论文-刘星,赵文强,黄巧云,蔡鹏

土壤粘附论文-刘星,赵文强,黄巧云,蔡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粘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肠杆菌,吸附,分配系数,相关性

土壤粘附论文文献综述

刘星,赵文强,黄巧云,蔡鹏[1](2014)在《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土壤中粘附的环境因子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病原菌以游离态和颗粒结合态等形式随地表径流或向下运移进入水源,严重威胁公共健康安全。开展肠道病原菌在土壤中粘附行为的研究对于预测病原菌的归宿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然而以往工作主要采用非致病性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株,很少涉及病原菌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粘附,也很少比较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土壤中粘附行为的差异。本研究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WH09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它们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粘附行为,并考察土壤理化性质对粘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大肠杆菌WH09,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表面的负电性低,疏水性强,大肠杆菌O157:H7与土壤颗粒间的弱静电斥力和强疏水作用力是其在土壤颗粒表面粘附量高的主要原因。分配系数(Kd)和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大肠杆菌O157:H7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而大肠杆菌WH09的粘附和土壤电导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偏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土壤表面性质(有机质和粘粒含量)控制大肠杆菌O157:H7在土壤中的粘附行为,而大肠杆菌WH09在土壤中的粘附行为主要受土壤溶液性质(电导率)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5-15)

李建桥,刘国敏,邹猛,李因武,田喜梅[2](2007)在《蚯蚓非光滑体表试样的法向土壤粘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粘附力测试系统,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蚯蚓非光滑体表的法向粘附力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通过正交多项式设计法寻求正压力与卸载速度对蚯蚓非光滑体表法向粘附力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表试样的法向粘附力随含水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增加,与钢试样相比,最大减粘率达到44%;正压力对法向粘附力呈二次效应关系,卸载速度对法向粘附力呈一次效应,随正压力和卸载速度的增加粘附力增加。本研究可为生物非光滑表面仿生研究以及揭示仿生耦合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07年06期)

杨志强[3](2006)在《叁套微小土壤粘附力测试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土壤粘附规律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了解决科研急需的微小土壤粘附力测试仪器,本文通过归纳总结现有仪器的设计经验,重点研究微小土壤粘附力测试仪器前端的力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重新设计开发了叁套面向不同测试对象的微小土壤粘附力测试系统。各套系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输入通道、力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并根据硬件设备特点各自开发了能够实现土壤粘附特性功能的应用软件。通过实际试验来测试每套系统的性能参数,评价系统的优缺点,确定系统的适用对象和使用条件。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叁套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常规微小土壤粘附力的测量,自动化程度高,试验数据重复性好,运行平滑稳定;而且个别系统还提高了测量采样频率,能够更加完整逼真地描绘出试验对象与土壤相互作用的粘附力曲线,实现更精确的微小土壤粘附力测量。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深入开展土壤粘附力学研究、开展工程实际的模拟、土壤与固体界面动态粘附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更加完善的研究手段和安全可靠的实验工具。(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6-04-01)

杨志强,李建桥,许亚婷[4](2005)在《微小土壤粘附力测试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虚拟仪器和电子万能试验机自行开发出一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微小土壤粘附力测试系统, 弥补了传统粘附力测量仪器无法测量微小粘附力的不足,最小粘附力测量值可达0.003N,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 是带有限位保护装置的载物台,系统软件通过虚拟仪器软件编程语言DASYLAB和VC实现。(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张立君,杨志强,许述财,李建桥[5](2005)在《电子万能试验机在土壤粘附力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电子万能试验机在土壤粘附力测量中的应用,在不改变系统硬件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粘附力的测量特点,重新设计了上位机软件程序,改变了传统的土壤粘附力测量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试验技术与试验机》期刊2005年04期)

李因武,李建桥,崔占荣[6](2005)在《软测量技术在土壤/固体界面粘附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土壤/固体界面粘附系统的粘附力和摩擦力较难或无法直接测量问题,在分析土壤粘附力学、机械土壤动力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应用软测量技术,选择粘附界面的法向压力为辅助变量,建立土壤/平面板界面粘附系统的性能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平面板推土阻力的软测量计算结果与推土试验数据比较吻合,在界面粘附系统的研究中应用软测量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期刊2005-12-01)

孙璐[7](2005)在《土壤粘附特性测试系统采样频率及控制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考察现有土壤粘附测量仪器设备存在的局限性、分析触土部件和土壤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试验,对土壤粘附测试系统的采样频率及控制参数进行研究。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C++6.0 编制调试程序,对系统的采样频率及进行研究,分析原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过程控制原理中的PID 理论,研究土壤粘附特性测试系统中的控制器中PD 参数的整定。新的控制参数与原土壤粘附特性测试系统中的相比,大幅减小了试验结果的误差,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了过程动态曲线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在验证试验中,本文构建了使用虚拟仪器的土壤粘附测试系统,不但验证了本研究的改进结果,也为土壤粘附特性的测试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深入的进行土壤粘附力学研究、开展工程实际的模拟和土壤/固体界面动态粘附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更加完善的研究手段和试验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5-05-20)

李因武,李建桥,任露泉,崔占荣[8](2002)在《模型铲刀表面的法向压力及其土壤粘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型试验法 ,利用模型铲刀和小型压力传感器对模型铲刀表面的法向压力分布规律及土壤流动、粘附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 ,拟合出模型铲刀表面法向压力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法向压力在模型铲刀表面呈二次曲面分布 ,在模型铲刀的中部取得最大值。法向压力的变化引起土壤变形区域的含水量发生改变 ,导致土壤粘附主要发生在模型铲刀的上部和下部(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姬长英,鲁植雄,潘君拯[9](1999)在《中国南方水田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粘附性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中国南方水田土壤的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测定了典型水田土壤的有关参数。据测定结果, 分析了水田土壤的承载能力与软泥层深度之间的关系和对钢与对橡胶的粘附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承载能力与软泥层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呈线性关系; 水田土壤对钢的粘附力(x)和对橡胶的粘附力(y) 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y = x 拟合, 即两者间没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刘朝宗,任露泉,佟金[10](1999)在《玻璃微珠填充UHMWPE基复合材料的润湿及土壤粘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玻璃微珠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基复合材料的润湿及土壤粘附特性,分析了玻璃微珠的掺量、粒径与复合材料表面润湿性、土壤粘附特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玻璃微珠掺量的增加,水对复合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减小,土壤在复合材料表面的粘附力增大;当玻璃微珠的体积含量不超过9%时,玻璃微珠的加入不至于明显地降低UHMWPE的减粘降阻特性。由于“非光滑效应”,水膜在表面曳力的作用下力图拉离UHMWPE基体表面,土壤/基体间产生楔开应力,使土壤易于脱离基体表面。(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土壤粘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粘附力测试系统,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蚯蚓非光滑体表的法向粘附力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通过正交多项式设计法寻求正压力与卸载速度对蚯蚓非光滑体表法向粘附力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表试样的法向粘附力随含水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增加,与钢试样相比,最大减粘率达到44%;正压力对法向粘附力呈二次效应关系,卸载速度对法向粘附力呈一次效应,随正压力和卸载速度的增加粘附力增加。本研究可为生物非光滑表面仿生研究以及揭示仿生耦合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粘附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星,赵文强,黄巧云,蔡鹏.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土壤中粘附的环境因子响应[C].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2].李建桥,刘国敏,邹猛,李因武,田喜梅.蚯蚓非光滑体表试样的法向土壤粘附特性[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

[3].杨志强.叁套微小土壤粘附力测试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

[4].杨志强,李建桥,许亚婷.微小土壤粘附力测试系统的研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

[5].张立君,杨志强,许述财,李建桥.电子万能试验机在土壤粘附力检测中的应用[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2005

[6].李因武,李建桥,崔占荣.软测量技术在土壤/固体界面粘附系统的应用[C].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2005

[7].孙璐.土壤粘附特性测试系统采样频率及控制参数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

[8].李因武,李建桥,任露泉,崔占荣.模型铲刀表面的法向压力及其土壤粘附[J].农业机械学报.2002

[9].姬长英,鲁植雄,潘君拯.中国南方水田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粘附性能预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

[10].刘朝宗,任露泉,佟金.玻璃微珠填充UHMWPE基复合材料的润湿及土壤粘附特性[J].复合材料学报.1999

标签:;  ;  ;  ;  

土壤粘附论文-刘星,赵文强,黄巧云,蔡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