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菌法论文_白玲,范浩军,张家发,颜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投菌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位,废水,生物,藻类,表面活性剂,土壤污染,地下水。

投菌法论文文献综述

白玲,范浩军,张家发,颜俊[1](2018)在《投菌法对超纤革碱减量废水出水水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碱减量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盐(Na2SO4)、乙二醇(EG)废水,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在此条件下的降解能力受到抑制。研究了利用一种生物强化技术(投菌法)来提高活性污泥的去除能力,并从COD、盐度和EG去除效果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还考察了强化生物反应器的降解动力学以及活性污泥表面性质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菌法较传统活性污泥法,在COD、盐度等去除方面分别提高了5%、0.8%;强化生物反应器降解废水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强化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分形维数D2f(1.8373)也高于传统活性污泥D2f(1.808 2),絮凝能力也有所提高。说明投菌法可以改善生物环境,具有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8年05期)

汤茵琪,常素云,许伟,占强,孙井梅[2](2017)在《投菌法对天津护仓河底泥修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天津市护仓河底泥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脆弱的特点,采用投菌法作为河道底泥生物修复方法,探讨投菌法对护仓河生态修复的可行性,筛选修复效果良好的菌剂。结果表明:4种菌剂对河道底泥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效果,经过52 d处理,A菌剂对上覆水和底泥体系中有机物、氮元素和磷元素总量的去除率分别为26.3%,28.3%和43.8%,B菌剂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均为45%左右,C和D菌剂效果不明显。利用因子分析法结合修复效果和修复速度综合评价,菌剂效果依次为:A菌剂>B菌剂>C菌剂>D菌剂。A菌剂能较快适应护仓河底泥环境,经过22 d处理,对底泥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9.11%,35.52%和43.67%,而且没有对上覆水引起显着的二次污染。天津护仓河生态修复工程宜将投菌法与其他工程手段联用,从而达到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7年08期)

尹盘基,周王敕,潘瑞,高顺,毛旭辉[3](2016)在《表面活性剂淋洗与投菌法联合修复2,4,6-叁氯苯酚污染土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高浓度氯酚土壤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表面活性剂淋洗与投菌法相结合的土壤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表面活性剂淋洗污染土壤,使高浓度氯酚得到大部分去除后再加入微生物降解菌,从而实现低浓度氯酚的持续降解。通过2,4,6-叁氯苯酚(2,4,6-TCP)的增溶实验、吸附实验以及表面活性剂的酶抑制实验,对蔗糖酯(SE)、鼠李糖脂(RL)、茶皂素(T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4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SE增溶、解吸的综合效果较好,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淋洗有机污染土壤。淋洗-投菌联合实验表明,以0.5wt%蔗糖酯水溶液作为淋洗剂淋洗土壤并投菌降解,25 d内土壤中的2,4,6-叁氯苯酚从190.4降至3.1 mg/kg,去除率达到98.4%。(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吴霞,谢悦波[4](2014)在《直接投菌法在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截污和清除内源的情况下,对深圳市甘坑河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分两次直接接入河流水体及底泥中。结果表明,第1次接种后的4 d内各项水质指标都不稳定,4 d后,悬浮物、COD、TP和NH3-N等浓度下降,水质明显改善;但从第8天开始,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同时下降,本源微生物的处理效率开始降低,需进行第2次接种;第2次接种后,DO浓度提升至2.0 mg/L以上,COD、TP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40%、30%和40%以上。结果表明,直接投菌法在城市重污染河道治理中可以初步消除河道的黑臭现象,修复水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李华军[5](2011)在《投菌法原位生物修复复杂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室内模拟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有机污染地下水已屡见不鲜,并且地下水受有毒有机污染愈演愈烈。污染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工业原料、中间加工品、半成品以及成品等。由于有机物严重污染,已致使许多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失去开采价值和饮用功能。若不及时对这些有机污染地下水进行有效修复,将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负效应。因此,本课题以吉林市双苯厂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其地下水环境,采用投菌法对其进行原位生物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双苯厂污染地下水是一个复杂的污染体系,污染物种类繁多且污染严重,硝基苯浓度达到194.40 mg/L,苯胺浓度达到92.72 mg/L。并最后确定主要目标污染物是硝基苯、苯胺、苯、甲苯和一氯苯。以污染最为严重的硝基苯和苯胺为研究对象,发现天然砂基本不吸附硝基苯和苯胺。模拟污染地下水自然条件下,硝基苯、苯胺、甲苯、一氯苯有一定的自净现象,苯几乎没有衰减趋势。投加降解菌并鼓风曝气后,硝基苯、苯胺、苯、甲苯、一氯苯浓度均急剧下降。硝基苯、苯胺去除率均在80.00%以上,出水浓度均在2mg/L以下。出水苯浓度为17.39μg/L,甲苯0.41μg/L,一氯苯0.73μg/L.其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8.62%,90.61%,90.24%。这说明投加降解菌并曝气可有效修复复杂有机污染地下水。停止曝气后,硝基苯和苯胺浓度逐渐上升,其平均去除率由曝气时的84.00%降低至74.00%。苯的出水浓度升高至43.81μg/L,去除率降低为71.46%;甲苯出水浓度上升至0.99μg/L,去除率降低为77.34%;一氯苯出水浓度升高至1.21μg/L,去除率降低为86.46%。在曝气阶段,整个地下水系统中溶解氧基本上都在2 mg/L以上,处于好氧环境,上游地区溶解氧浓度平均在2 mg/L左右,下游地区溶解氧平均浓度6.5mg/L左右;硫酸根浓度始终处于平稳状态,平均约230 mg/L;硝酸根浓度在地下水上游地区比较平稳,平均约15 mg/L,下游地区浓度剧增并平稳,平均浓度约55 mg/L。停止曝气后,整个系统溶解氧浓度下降并均匀分布,总体溶解氧浓度在2 mg/L以内;硫酸根浓度整体发生微小变化,变化量约10-30 mg/L;硝酸根浓度急剧下降,尤其是下游地区,其浓度降低至1-4 mg/L。整个系统装置中,脱氢酶活性沿地下水流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游区脱氢酶活性略高于中后游地区,说明上游微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高于中后游。另外说明微生物在改系统中沿地下水水流向有一定的迁移能力,并保持一定的活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5-01)

张玲敏,陈卫兵,郑广宏,丁国际[6](2010)在《投菌法净化调蓄池蓄积的初期雨水》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投菌法净化调蓄池蓄积的初期雨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初期雨水中接种由特定的9种细菌和2种真菌组成的菌种可以明显提高净化效果.曝气是影响初期雨水生物处理效果重要的环境条件,只要能给接种的菌种一定的繁殖时间,即使接种菌种量较小也能获得较高的净化率.在有曝气和处理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1 L初期雨水中接种0.1 mL菌悬液时的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NH_3-N、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phosphorus,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2%,55.3%,51.1%和82.6%.(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陈谊,孙宝盛,孙井梅,黄宇[7](2009)在《投菌法处理微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投菌法处理微污染河水的可行性,通过静态试验研究多菌种混合投加的最佳投加量,选择对COD去除率较高的酵母菌作为COD主降解菌,对氨氮去除率较高的放线菌和乳酸菌作为氨氮主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絮凝菌作为辅助降解菌。使用软件进行优化分析,使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同时达到最大值,得到五种菌的最佳投加量为:酵母菌0.725mL、放线菌1.355mL、乳酸菌2.250mL、枯草芽孢杆菌0.215mL、絮凝菌0.215mL(菌液OD660值为0.5时,对100mL原水的投加量),此时COD去除率为50.5%,氨氮去除率为62.3%。(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黄宇[8](2007)在《投菌法改善天津外环河水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河流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尽快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投菌法以其高效、简便、投资费用低、不形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防治天然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针对投菌法改善天津市外环河水质的实际应用,本实验主要通过静态实验研究多菌种混合投加的最佳投加量,菌种混合培养的最佳条件,混合菌液的最佳投加量,并对两种投加方案进行对比。采用的菌种分别是放线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絮凝菌,选择对COD去除率最高的酵母菌作为COD主降解菌,对氨氮去除率最高的放线菌和乳酸菌作为氨氮主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絮凝菌作为辅助降解菌。首先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叁种主降解菌混合投加的最佳投加量,以酵母菌、放线菌和乳酸菌的投加量作为叁个因素,利用minitab软件进行优化分析,使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同时达到最大值。在主降解菌最佳投加量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量辅助降解菌进一步确定辅助降解菌的最佳投加量,最终得到五种菌的最佳投加量为:酵母菌0.725mL、放线菌1.355mL、乳酸菌2.250mL、枯草芽孢杆菌0.215mL、絮凝菌0.215mL(菌液OD660值为0.5时,对100mL原水的投加量),此时的COD去除率为50.5%,氨氮去除率为62.3%。其次对菌种的混合培养进行研究,得到混合培养基的配方为:红糖5g/L,氯化铵0.5g/L,磷酸二氢钾1.3g/L,磷酸氢二钠3.2g/L,七水硫酸镁0.2g/L;培养时间为49h;最佳温度为30℃;最佳pH为7。最后研究了混合培养后得到的混合菌液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确定了混合菌液的最佳投加量为3.5mL(含有菌体干重量约17.5mg),此时的COD去除率为49.6%,氨氮去除率为61.3%。以混合菌液来投加,虽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略有降低,但是减少了投菌量,降低了成本,制取也更加方便,节约了人力物力。(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1-01)

李捍东,王强,田禹,凌海波,金蓉[9](2006)在《投菌法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1—A2—O1—O2(厌氧-缺氧-好氧-硝化)工艺,对进水COD为5 500 mg/L的焦化废进行了中试研究.通过投加菌种的方法,COD的去除率达94.5%,出水COD为300 mg/L,NH3-N、挥发酚等指标均达标.并提出生物菌群最大处理能力的概念,给出最后出水的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刘春梅[10](2005)在《投菌法在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美国的基因工程菌应用于某池塘静态富营养化水体中,对水体中的营养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并对水体中生物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对各项监测指标的浓度变化曲线分析可以得知:在微生物处理下,水体的营养物质浓度不断下降,水体的浊度下降,透明度升高,得到了实验水水质明显的改善。于是提出利用高效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进行生物修复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途径。(本文来源于《辽宁城乡环境科技》期刊2005年06期)

投菌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天津市护仓河底泥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脆弱的特点,采用投菌法作为河道底泥生物修复方法,探讨投菌法对护仓河生态修复的可行性,筛选修复效果良好的菌剂。结果表明:4种菌剂对河道底泥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效果,经过52 d处理,A菌剂对上覆水和底泥体系中有机物、氮元素和磷元素总量的去除率分别为26.3%,28.3%和43.8%,B菌剂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均为45%左右,C和D菌剂效果不明显。利用因子分析法结合修复效果和修复速度综合评价,菌剂效果依次为:A菌剂>B菌剂>C菌剂>D菌剂。A菌剂能较快适应护仓河底泥环境,经过22 d处理,对底泥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9.11%,35.52%和43.67%,而且没有对上覆水引起显着的二次污染。天津护仓河生态修复工程宜将投菌法与其他工程手段联用,从而达到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投菌法论文参考文献

[1].白玲,范浩军,张家发,颜俊.投菌法对超纤革碱减量废水出水水质的影响[J].中国皮革.2018

[2].汤茵琪,常素云,许伟,占强,孙井梅.投菌法对天津护仓河底泥修复的试验研究[J].化学工程.2017

[3].尹盘基,周王敕,潘瑞,高顺,毛旭辉.表面活性剂淋洗与投菌法联合修复2,4,6-叁氯苯酚污染土壤[J].环境保护科学.2016

[4].吴霞,谢悦波.直接投菌法在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4

[5].李华军.投菌法原位生物修复复杂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室内模拟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

[6].张玲敏,陈卫兵,郑广宏,丁国际.投菌法净化调蓄池蓄积的初期雨水[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陈谊,孙宝盛,孙井梅,黄宇.投菌法处理微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9

[8].黄宇.投菌法改善天津外环河水质[D].天津大学.2007

[9].李捍东,王强,田禹,凌海波,金蓉.投菌法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

[10].刘春梅.投菌法在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应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

论文知识图

投菌法应用于焦化废水的降解结果扬水曝气一原位生物预处理技术对原水...CODMn随时间的变化(刁河)直接用BP-H菌处理焦化废水原水的效果中试生物相镜检照片(10x40倍)高效降解菌生产流程图

标签:;  ;  ;  ;  ;  ;  ;  

投菌法论文_白玲,范浩军,张家发,颜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