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男性凝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冈察洛夫,《悬崖》,男性凝视,性别研究
男性凝视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倩[1](2019)在《男性凝视下的圣徒与荡妇:《悬崖》中的性别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作家群中,冈察洛夫以刻画女性人物形象而见长。在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悬崖》中就出现了女圣徒、荡妇两类兼具俄国宗教文化特色和传统性别观念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试图将"男性凝视"这一性别研究的概念引入对《悬崖》的文本细读之中,深入考察对于女性和性别关系的描写如何同主人公赖斯基的思想探索相互关照,以期在"男性主人公从城市来到乡村,追求其道德理想"这一光明积极的表层文本中挖掘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潜在女性叙事层次。(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世蒙[2](2019)在《男性凝视下的身体景观与都市构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新兴消费空间的出现催生了摩登男女这两类身体形态。新感觉派是这一时期都会上海的忠实书写者,其小说以摩登男女遇合中的男性对不同类型女性“他者”的欲望凝视来呈现现代性体验。如何看待这类以男女邂逅和分离为架构的小说,是富有意味且争议不断的论题。本文以邂逅中的男女关系变化为思路和线索,聚焦于文本、图像和散文日记的互证式研究,发掘出报刊杂志中的若干材料,并与左翼都市文本对比分析,同时紧密联系新感觉派诸人的洋场作风和创作心态,探究文本如何完成由身体书写向都市书写的巧妙过渡。论文主体分四章。第一章探讨新兴消费空间对身体形态和感官机制的变革,即出现以闲逛为志业的摩登男性和热衷于物质消费的摩登女性。女性在消费空间中出现的常态,使男性凝视成为可能。进而分类出男性凝视中的两类摩登女性:以兽类、花妖为喻的妖物化女性和以汽车、石膏为类比的女性,据此阐析男性对现代性的二重心理。男性经由凝视摩登女性体验了都市的外观现代性,而第二章探讨的看似传统、实为摩登女性之变种的圣处女,则让他们深切感知摩登表象下的殖民现实和阶层化空间结构。男性模拟殖民“他者”对圣处女的凝视,是基于民族身份焦虑的自我建构;但同时,融合异国情调和本土气质的圣处女也是跨文化的产物,借此反抗西方的东方主义想象。上述凝视中男性反复强调女性的“现代性”特质给其带来的惊颤体验,第叁章即以此揭示惊颤体验的获取有赖于交通工具和摄像机对男性视觉机制的改变,使得破碎的女性身体和都市景观片断交融并置,建构起超越现实时空的女性化都市。男性凝视的最终指归是借占有女性身体以寻求身份认同,然而由女性“反凝视”带来“男性/主动-女性/被动”地位的逆转,使其不得不转向对都市边缘地带的建构。第四章分析近郊和码头工厂这两处边缘地带,指出近郊并非是与都市对立的前现代性空间,而男性关注码头工厂和群众运动也不是为寻求意识形态归属,仅是对机械文明的认可,他们对摩登女性的沉迷和对工人运动的向往统一于寻求先锋体验和都市主体身份的意图中,是现代性追求的一体两面。上述邂逅关系中男性身份地位的多次变动恰恰加深了其对都市内部地理和阶层的认知,并最终绘制出分层明确、细密完满的都市地图。(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肖瑶珂[3](2018)在《女性主义视野下谈电影《血观音》中的男性凝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血观音》讲述了棠家叁位女性,通过高超手腕及柔软身段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生存取利,却因为一桩灭门悬案而卷入彼此的爱恨情仇中的故事。影片中男性角色虽然被模糊和淡化,但在这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影片中,叙事时的男性凝视并没有被淡化,这道目光始终隐藏在电影叙事之中,男权社会的结界并没有随着文明的进步消失,反而变得更加隐蔽。本文借助该影片分析"凝视理论",也尝试对女性该如何对抗男性凝视从而建立话语这一问题作出回答。(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4期)
刘肖肖[4](2018)在《从《珈洛什先生》看男性凝视下的女性主体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凝视理论和女性主义解读澳大利亚着名作家杰西·库弗勒的短篇小说《珈洛什先生》,探讨小说中父权制社会下男性对女性的"凝视"力量。女主人公珈洛什在身体和思想上受制于男性强加于其身上的社会规范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深受其害。但珈洛什并没有放弃抵抗,她通过易装、逃跑以及自己的柔弱外表消解了绝对的性别二元对立,建构了女性话语权,颠覆了男性霸权地位。虽然最终珈洛什在男性凝视权力下以死亡的方式受到惩罚,但她的反凝视行为为女性解放自我,构建自己的主体身份带来了希望。(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董姣姣[5](2018)在《男性凝视下对现代女性整容现象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随着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加入了整容大军,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整容热潮。本文将从男性凝视的角度,全面分析中国女性整容的深层原因和当代审美文化发展趋势。透过中国女性对整容热衷这一现象本身,分析中国的审美文化环境是怎样将女性一步步带入到整容队伍中去,最终揭示出整容对于女性而言,既有对男权社会的附庸与无奈,也有追求自我解放、获取个人利益的目的,更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谋求利益的工具。这种基于理性思考之后加入整容队伍的行为,不仅凸显了中国审美观念的变化,在更深层次上更是体现出女性是男权社会的附庸。(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13期)
贾宜潮[6](2018)在《男性凝视下的中国仕女形象解析——以《簪花仕女图》与《秋风纨扇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观看中国古代仕女画,与其说是自己在凝视画中女性,不如说,是在通过画家(往往是男性)的视角观看女性,同时,也可以透过画中的女性形象反观、省视隐藏在画后的"凝视主体"——男性创作者。纵观中国绘画历史,唐代和明代是中国仕女画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文章分别对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唐寅的《秋风纨扇图》中的仕女形象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这两幅画的比较来观察不同时期的不同"凝视主体"。(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8年07期)
欧阳丹冬[7](2018)在《“男性凝视”的消解、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女性在传统父权制社会长期都处于弱势位置,传统性别观念如同坚牢阻止着女性自发参与艺术创作,在此过程中长期处于被观察的客体位置,无法进入主流话语权。在西方先后两次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女性艺术家的女性意识悄然觉醒,一些代表艺术家已经有意识地开始摆脱传统男性审美,开始性别差异的研究,但此时的中国女性艺术家基本还无法完全脱离从男性视角去“欣赏”女性。二十世纪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家已达到完全消解“男性凝视”,完成了自我女性意识的树立,此时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通过学习西方当代女性艺术的经验和特点,利用多元化多方位的媒介手段,也已经逐步做到西方那样,颠覆了艺术史上长久以来“看/被看”的关系。她们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不懈尝试,从最开始落后于西方很多步,到现在达到了与西方同样的成就,并在此之上结合中国当下社会环境现实、建构独立的女性话语体系,同西方国家一样的多元化艺术结构在我国也已开始产生。(本文来源于《四川美术学院》期刊2018-02-20)
梁译尹[8](2018)在《融媒介时代的反男性凝视与生存焦虑——读安琪《像杜拉斯一样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媒体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融媒介时代,安琪的《像杜拉斯一样生活》就具有了现代女性主义的两重特质:一是在反对男性凝视中确立着现代女性的主体自由和人格独立;二是在"快"的极致化的生活节奏中强化着自己追赶时代的生存焦虑以及对这种生存焦虑的反思。通过仔细分析安琪的这部颇具时代象征意义的诗歌文本,将对于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写作中的女性基于个人经验所构建的女性共同命运及其女性私人话语空间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05期)
高婷婷[9](2018)在《《珍妮姑娘》中的男性凝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珍妮姑娘》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赛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贫民家庭的女儿珍妮为了改善家境和五十二岁参议员布兰德在一起,不久布兰德因病去世,珍妮生下遗腹子,在帮佣期间被富家子瑞斯特追求,同居六年,瑞斯特为了财产继承权抛弃珍妮,临死前又让珍妮伴其左右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美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荒淫无度,下层人们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小说中珍妮处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受到以她的父亲为代表的一大部分人群对她道德的批判,(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03期)
张伟栋,黄淑瑶[10](2018)在《“男性凝视”下的女性书写——论海南古代女诗人诗词中的女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明清时代海南女诗人诗词作品,发现与"新文化运动"中以独立、自由、解放为特征的女性意识不同,她们的作品被遮蔽在"男性凝视"下,包含叁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表现出对父权统治的逃避;二是多以独语和感伤为情感基调;叁是表现出幽暗意识的特征。她们的诗词写作不仅揭示了海南古代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导的话语场中表达自我的期许与感知,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理解海南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深层问题的重要窗口。(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男性凝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新兴消费空间的出现催生了摩登男女这两类身体形态。新感觉派是这一时期都会上海的忠实书写者,其小说以摩登男女遇合中的男性对不同类型女性“他者”的欲望凝视来呈现现代性体验。如何看待这类以男女邂逅和分离为架构的小说,是富有意味且争议不断的论题。本文以邂逅中的男女关系变化为思路和线索,聚焦于文本、图像和散文日记的互证式研究,发掘出报刊杂志中的若干材料,并与左翼都市文本对比分析,同时紧密联系新感觉派诸人的洋场作风和创作心态,探究文本如何完成由身体书写向都市书写的巧妙过渡。论文主体分四章。第一章探讨新兴消费空间对身体形态和感官机制的变革,即出现以闲逛为志业的摩登男性和热衷于物质消费的摩登女性。女性在消费空间中出现的常态,使男性凝视成为可能。进而分类出男性凝视中的两类摩登女性:以兽类、花妖为喻的妖物化女性和以汽车、石膏为类比的女性,据此阐析男性对现代性的二重心理。男性经由凝视摩登女性体验了都市的外观现代性,而第二章探讨的看似传统、实为摩登女性之变种的圣处女,则让他们深切感知摩登表象下的殖民现实和阶层化空间结构。男性模拟殖民“他者”对圣处女的凝视,是基于民族身份焦虑的自我建构;但同时,融合异国情调和本土气质的圣处女也是跨文化的产物,借此反抗西方的东方主义想象。上述凝视中男性反复强调女性的“现代性”特质给其带来的惊颤体验,第叁章即以此揭示惊颤体验的获取有赖于交通工具和摄像机对男性视觉机制的改变,使得破碎的女性身体和都市景观片断交融并置,建构起超越现实时空的女性化都市。男性凝视的最终指归是借占有女性身体以寻求身份认同,然而由女性“反凝视”带来“男性/主动-女性/被动”地位的逆转,使其不得不转向对都市边缘地带的建构。第四章分析近郊和码头工厂这两处边缘地带,指出近郊并非是与都市对立的前现代性空间,而男性关注码头工厂和群众运动也不是为寻求意识形态归属,仅是对机械文明的认可,他们对摩登女性的沉迷和对工人运动的向往统一于寻求先锋体验和都市主体身份的意图中,是现代性追求的一体两面。上述邂逅关系中男性身份地位的多次变动恰恰加深了其对都市内部地理和阶层的认知,并最终绘制出分层明确、细密完满的都市地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男性凝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倩.男性凝视下的圣徒与荡妇:《悬崖》中的性别问题[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
[2].高世蒙.男性凝视下的身体景观与都市构型[D].浙江大学.2019
[3].肖瑶珂.女性主义视野下谈电影《血观音》中的男性凝视[J].新闻研究导刊.2018
[4].刘肖肖.从《珈洛什先生》看男性凝视下的女性主体建构[J].宿州学院学报.2018
[5].董姣姣.男性凝视下对现代女性整容现象的思考[J].文存阅刊.2018
[6].贾宜潮.男性凝视下的中国仕女形象解析——以《簪花仕女图》与《秋风纨扇图》为例[J].艺术教育.2018
[7].欧阳丹冬.“男性凝视”的消解、女性意识的觉醒[D].四川美术学院.2018
[8].梁译尹.融媒介时代的反男性凝视与生存焦虑——读安琪《像杜拉斯一样生活》[J].名作欣赏.2018
[9].高婷婷.《珍妮姑娘》中的男性凝视探析[J].戏剧之家.2018
[10].张伟栋,黄淑瑶.“男性凝视”下的女性书写——论海南古代女诗人诗词中的女性意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