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土古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土,土壤,地球化学,洛川,泾阳,遗址,秦岭。
黄土古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张奇莹,徐盼盼,钱会[1](2019)在《泾阳原状黄土–古土壤序列抗剪强度各向异性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陕西省泾阳南塬修石渡剖面(S_9~L_0)每隔1 m的系统取样,进行不同和相同垂直压力下的直剪试验,微观结构观察及含水率、干密度和孔隙率等物理性质的测试,研究原状黄土抗剪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结构参数与其抗剪强度表现出不同的各向异性特征;对于L_7以上的土层,垂直方向的抗剪强度基本大于水平方向抗剪强度,而L_7及以下土层垂直与水平抗剪强度的比值小于1;古土壤层抗剪强度各向异性的程度强于对应黄土层;影响黄土–古土壤序列抗剪强度各向异性的因素主要有孔隙率和含水率,孔隙率对水平抗剪强度的影响较为显着,而含水率对抗剪强度各向异性的影响与孔隙率相反;干密度与抗剪强度的大小成正比,但对其各向异性的影响不大。原状黄土抗剪强度之所以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土颗粒不同的排列方式以及剪切过程中土颗粒的旋转和重新排列所致。(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段蕊,陈党民[2](2019)在《铜川新区黄土与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铜川市地震小区划项目的大量典型土样动叁轴试验结果,采用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了铜川新区黄土和古土壤在8个典型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值。根据不同沉积年代和不同土层深度2种方法对黄土、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同一剪应变下,黄土、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随沉积年代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对黄土动剪切模量比的影响较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雷鸣,程于真,陈竹君,周建斌[3](2019)在《添加黄土或古土壤降低猪粪温室气体综合排放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加土垫圈这一传统措施对控制畜禽粪便存贮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添加黄土与古土壤对猪粪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猪粪处理相比,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处理的CO_2累积排放量降低了42.4%~64.3%,CH_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99.8%以上,但N_2O累积排放量增加了1.8~18.0倍,这与土壤对养分的保蓄作用及土壤添加后碳、氮底物的变化有关。总体而言,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为猪粪对照的38.1%~67.0%,有效减少了猪粪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施用黄土相比,添加古土壤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这与古土壤中具有吸附能力的物理性黏粒和游离态氧化铁含量较高有关,说明添加物类型的选择对减少畜禽粪便存贮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柴利娜[4](2019)在《洛川L_1/S_1黄土-古土壤多尺度结构测定与古环境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洛川黄土-古土壤剖面是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可用于揭示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气候环境变化特征。以往学者对洛川剖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由于测试技术的限制,对于洛川剖面短时间尺度上的古气候环境信息研究不多。本文尝试利用多尺度结构的方法,在保留黄土微观结构的前提下,从一个样品的一种测试中获取几种或可彼此相互验证的古气候代用指标,有可能为古气候重建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结合扫描电镜,采用多尺度结构的方法,在微观上观察细节,在宏观上进行规律统计。对洛川L1、S1和S0剖面的叁个黄土样品进行了矿物鉴定,提取并分析了石英、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将提取的古环境信息与学者吴乃琴采用蜗牛化石所提取的气候信息进行对比,并结合课题组以往的研究积累,初步研究结果为:1)六个剖面样品中古气候环境信息不相同,每种矿物在百年尺度上的含量随着地层深度的变化而不同,即古环境气候出现微小的波动;2)六个样品所提取的古气候环境信息与学者吴乃琴文献中六个蜗牛化石组合带所代表的气候信息基本一致,即按照地层由下到上顺序六个组合带的古气候环境意义依次为:第Ⅰ组合带温度和湿度较高;第Ⅱ组合带温湿程度得到改善,期间有很大的波动;第Ⅲ组合带温度和湿度较第Ⅱ组合带减弱;第Ⅳ组合带季风较强,气候偏温暖;第Ⅴ组合带物理风化强烈,气候偏于干冷;第Ⅵ组合带属于全新世时期,物理风化减弱,温度和湿度较第V组合带得到提升;3)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在1~3μm出现大小不同的峰值,初步判定两种矿物在1~3μm粒级的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判别古环境气候的一种代用指标。(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白健忠[5](2019)在《考虑沉积年代的黄土-古土壤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及其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黄土地区的工程随之加多,黄土强度参数取值,显着影响工程稳定性的评价。黄土层厚度大,层数多,需要极大的试验量和较长的试验周期才能确定其强度参数。实际工程中为了降低成本,节约时间,不得不简化地层。为了解决黄土分层和参数取值问题,本文以泾阳黄土-古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对L_1、L_2、L_3、L_4、L_5、L_6、L_7、L_9黄土和S_1、S_4、S_5、S_8古土壤共12层,进行了基本物理指标和饱和固结不排水叁轴(CU)试验,研究其物理指标和强度参数与沉积年代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基于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的有限元模型和参数取值方案,得出以下成果。黄土的干密度随沉积年代增加显着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古土壤的干密度随沉积年代增加缓慢增长,呈线性关系。孔隙比随沉积年代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黄土孔隙比的变化较为明显,而古土壤呈微弱的变化趋势。黄土的粒度分布曲线多为双峰模式,古土壤的粒度分布曲线为叁峰模式。黄土与古土壤的比表面积与沉积年代均呈现线性增长关系,黄土的比表面积整体较古土壤的比表面积小很多。分析了12层土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p'-q'曲线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各黄土层的有效抗剪强度参数c?和??。发现黄土粘聚力与沉积年代呈线性相关,古土壤粘聚力与沉积年代呈非线性相关,分别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函数表达式。黄土内摩擦角变化范围为16°-22°,古土壤的内摩擦角变化范围为18°-20.5°,相比而言,黄土内摩擦角的离散性较大。内摩擦角与沉积年代之间无显着关系。根据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与沉积年代之间的关系,将地层划分与有限元网格耦合,开发有限元程序,建立起基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质模型。与工程中常用的叁层模型(Q_3、Q_2、Q_1层)进行对比,发现工程中常用的叁层模型可能低估了边坡的稳定性;黄土-古土壤的层面对边坡潜在剪出口具有较大的控制效应。本文基于强度参数随沉积年代变化的关系,经济实用地解决了黄土地层模型建立和强度参数取值问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30)
雷晨,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周亚利[6](2019)在《渭河上游地区樊家城黄土-古土壤剖面Rb、Sr、Ba存留特征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渭河上游樊家城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对该剖面元素Rb、Sr、Ba含量和磁化率、粒度、CaCO_3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Rb、Sr、Ba含量及Rb/Sr、Ba/Sr比值与磁化率、粒度、CaCO_3含量显着相关,能够指示渭河上游地区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剖面中古土壤层的磁化率、黏粒、Rb/Sr、Ba/Sr以及元素Rb、Ba含量高于黄土层,CaCO_3、Sr含量小于黄土层,指示渭河上游地区古土壤层(S_0)形成时期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淋溶作用强,风化成壤作用强;而黄土层形成时期主要受冬季风影响,气候相对冷干,淋溶作用弱,风化成壤作用弱。在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S■与S■之间的黄土夹层,反映了渭河上游地区在全新世大暖期的6 000~5 000 a BP期间气候显着恶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6期)
常海钦,林鑫,付亚龙,孟刚刚,张苗苗[7](2018)在《小秦岭大湖金矿黄土-古土壤层序中地球化学异常形成机制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矿产勘查需要更为全面地掌握成矿及伴生元素分散模式、地球化学异常赋存状态和形成机制,特别是被后期形成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的隐伏矿床勘查。然而,由于不同覆盖层地质特征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对某一特定覆盖区内隐伏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形成机制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小秦岭大湖金矿为黄土覆盖区异常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我们在大湖金矿黄土-古土壤层序中分别设置垂向和水平剖面(矿体上方2条垂向剖面,背景区(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五)——专题98:东亚多板块汇聚与燕山运动、专题99:深部地球化学找矿、专题100: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8-10-21)
刘俊余,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周亚利[8](2018)在《甘肃天水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甘肃天水地区师家崖典型黄土—古土壤剖面化学元素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剖面中氧化物SiO_2、Fe_2O_3、K_2O和Al_2O_3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古土壤层(S_(0上)和S_(0下))中较高,黄土层(L_0、L_1和L_t)中较低;而氧化物CaO和Na_2O变化呈相反趋势;根据钙镁比(Ca/Mg)、钾钠比(K/Na)、淋溶系数、退碱系数、残积系数和化学蚀变系数(CIA)等化学参数的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古土壤层形成时期风化成壤作用强烈,黄土层堆积时期风化成壤作用微弱的规律;以Ti为参比,Si、Fe、K和Al相对富集,而Na和Ca发生不同程度的淋溶,总体处于脱Ca、Na的低等化学风化阶段;SJY剖面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分为化学风化较弱期、波动增强期和减弱期,记录了该区域气候经历了早全新世温凉、中全新世温暖湿润但不稳定,晚全新世凉干的演变过程,对天水地区的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韩宏[9](2018)在《212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如何发现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上世纪出土“蓝田猿人”的西安市蓝田县,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上陈旧石器遗址”最近横空出世。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东北亚地区发现的距今212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非洲以外目前所知最老的古人类遗迹点之一。这是不经意间捡来的“金蛋蛋”,还是(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07-30)
成婷,杨胜利,刘维明,李帅,梁敏豪[10](2018)在《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高原一带黄土沉积广泛分布,研究该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容重对于理解黄土沉积过程,探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详细分析了甘孜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容重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容重在1.63—2.53 g?cm~(-3)变化,黄土地层中容重较大,平均为2.01 g?cm~(-3);古土壤地层中容重较小,平均为1.94 g?cm~(-3)。土壤容重与磁化率、粒度<2μm组分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平均粒径、粒度>63μm组分呈明显正相关,可能表明了土壤化过程和沉积过程对土壤容重的影响;进一步的环境指标相关分析表明甘孜黄土-古土壤容重可以作为西风和高原冬季风变化的替代性指标。详细研究该区黄土的容重变化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区域环流的演化过程和高原内部的干旱化历史。(本文来源于《地球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黄土古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铜川市地震小区划项目的大量典型土样动叁轴试验结果,采用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了铜川新区黄土和古土壤在8个典型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值。根据不同沉积年代和不同土层深度2种方法对黄土、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同一剪应变下,黄土、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随沉积年代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对黄土动剪切模量比的影响较为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土古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张奇莹,徐盼盼,钱会.泾阳原状黄土–古土壤序列抗剪强度各向异性及其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2].段蕊,陈党民.铜川新区黄土与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9
[3].雷鸣,程于真,陈竹君,周建斌.添加黄土或古土壤降低猪粪温室气体综合排放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4].柴利娜.洛川L_1/S_1黄土-古土壤多尺度结构测定与古环境意义探讨[D].西安科技大学.2019
[5].白健忠.考虑沉积年代的黄土-古土壤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及其工程应用[D].长安大学.2019
[6].雷晨,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周亚利.渭河上游地区樊家城黄土-古土壤剖面Rb、Sr、Ba存留特征及意义[J].中国沙漠.2019
[7].常海钦,林鑫,付亚龙,孟刚刚,张苗苗.小秦岭大湖金矿黄土-古土壤层序中地球化学异常形成机制浅析[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五)——专题98:东亚多板块汇聚与燕山运动、专题99:深部地球化学找矿、专题100:油气地球物理.2018
[8].刘俊余,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周亚利.甘肃天水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沉积学报.2018
[9].韩宏.212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如何发现的[N].文汇报.2018
[10].成婷,杨胜利,刘维明,李帅,梁敏豪.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地球环境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