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液吸附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温线,表面活性剂,界面,理论,热力学,固体,公式。
固液吸附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史奇冰,李春喜,卢贵武,王子镐[1](2005)在《应用Wilson方程和均相溶液理论计算固液吸附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液吸附平衡计算对于吸附分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吸附质固体溶液理论并用Wilson方程描述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6个烃类二元液体混合物在分子筛NaX和KBaY、硅凝胶和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进一步考察了该理论的适用性和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关联二元液相混合物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关联结果的总平均相对偏差为5.0%,而且该模型可以预测其他温度下的吸附平衡,预测精度也在5%之内。(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05年03期)
朱(王步)瑶,封力[2](1992)在《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理论的新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两阶段吸附模型,导出了两常数及一常数吸附等温线公式。不仅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数据,而且具有预示能力。对于显示LS型等温线的体系只需测定第一平台处和饱和的吸附量即可给出整个的吸附等温线。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反电性固体上的吸附,可自一个化合物的吸附预示出一系列同系物在同一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刘保安[3](1991)在《固液吸附理论的热力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吸附质系统——溶液部分被吸附的物质因固体界面吸附作用引起的化学位变化,从热力学角度讨论了产生固液吸附的规律及基本条件,并与Polanyi吸附势理论进行了比较,表明混合吸附理论较Polanyi理论又深入一步。(本文来源于《山东建材学院学报》期刊1991年03期)
朱■瑶,顾惕人[4](1990)在《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二阶段吸附模型和质量作用定律,首次导出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等温线通用公式,可定量解释实验测得的各种吸附等温线,并可求得表面胶团(或反胶团)的聚集数和二吸附阶段的平衡常数。吸附热力学计算表明,表面胶团亦为疏水作用的熵驱动过程,反胶团化则为极性基间相互作用或形成氢键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1990年09期)
固液吸附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两阶段吸附模型,导出了两常数及一常数吸附等温线公式。不仅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数据,而且具有预示能力。对于显示LS型等温线的体系只需测定第一平台处和饱和的吸附量即可给出整个的吸附等温线。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反电性固体上的吸附,可自一个化合物的吸附预示出一系列同系物在同一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液吸附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史奇冰,李春喜,卢贵武,王子镐.应用Wilson方程和均相溶液理论计算固液吸附平衡[J].化学工程.2005
[2].朱(王步)瑶,封力.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理论的新进展(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1992
[3].刘保安.固液吸附理论的热力学初探[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1
[4].朱■瑶,顾惕人.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理论[J].化学通报.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