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姿态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飞航导弹,姿态控制,PID控制,强化学习
姿态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杰,郝明瑞,孙明玮,郭宪,陈增强[1](2019)在《基于强化学习的飞航导弹姿态控制PID参数调节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工智能在传统飞航导弹控制系统优化改造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考虑到目前实际应用中控制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PID控制形式,利用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PID姿态控制参数的在线闭环快速自适应整定。通过分别搭建评价网络和动作执行网络,实现对非线性系统最优目标函数的逼近和对PID控制参数的拟合,并利用梯度下降法给出了不基于被控对象动力学而只依赖于观测数据的神经网络权值调整公式。考虑到实际工程实现,动作执行网络的输入采用长周期信号,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韩德强,钟斌,艾伦,耿鹏飞,张如伟[2](2019)在《BDS卫星光压模型参数选取及偏航姿态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分析了适用北斗卫星的光压模型,详细阐述了BERNE不同参数模型对BDSGEO/IGSO/MEO卫星定轨精度的差别。并讨论了北斗导航卫星的偏航姿态对GEO卫星的影响。对北斗GEO卫星进行偏航姿态调整,比较分析了在动偏和零偏姿态模式下对GEO卫星定轨的作用。用BERNE5参数和9参数计算结果显示,BERNE5参数模型适用于BDS的MEO/IGSO卫星定轨,可以分别使定轨定轨精度达到11.2cm和5.9cm。BERNE9参数模型可以提高BDS的GEO卫星的定轨精度,整体精度提高了9.9%。在零偏姿态模式下可以显着提高GEO卫星的绝对轨道精度,对高轨卫星法向的定轨精度提高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4 卫星轨道与系统误差处理》期刊2019-05-22)
李翊宁,郭康权,陈文强,瞿济伟,高华[3](2019)在《农用车柔性底盘姿态切换参数对切换精度与时间的影响及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农用车柔性底盘的姿态切换运行特性,该文进行了柔性底盘姿态切换分析和基于二代样机在硬化路面上的姿态切换试验,建立了姿态切换状态模型,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遗传算法优化了切换参数,研究了不同平移角度、电机转速、切换角度、平移速度和回转速度条件下的切换精度和切换时间,得到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农用车柔性底盘姿态切换的影响和不同切换参数的相互配合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准备与恢复精度的主次因素为电机转速>平移角度,影响准备与恢复时间的主次因素为平移角度>电机转速;横行姿态的平移速度对其横行精度和时间都有极显着的影响,任意平移角度下,横行姿态的电机最优转速为5.4 r/min,最优平移速度为3.45 m/s;影响原地回转姿态的回转精度主次因素为:切换角度>回转速度;影响原地回转姿态的回转时间主次因素为:切换角度>回转速度>交互作用;任意平移角度下,原地回转姿态的最优电机转速为5.4 r/min,当切换角度?r为0~85°时,最优回转速度为(0.003 3βr+0.506 8) rad/s,当切换角度大于等于85°时,最优回转速度为0.78rad/s。优化参数对比结果表明:横行姿态中,优化参数组的试验结果在综合精度方面与精度优先组持平并高出时间优先组4.16%,在综合时间方面与时间优先组持平并少于精度优先组17 110 ms;原地回转姿态中,优化参数组的试验结果在综合精度方面与精度优先组持平并高出时间优先组5.15%,在综合时间方面分别少于时间优先组和精度优先组646和996 ms。优化后的姿态切换参数能够保证柔性底盘在略微损失姿态切换精度的情况下,以较快的姿态切换效率完成其姿态切换过程。(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爱军[4](2018)在《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姿态施工参数模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施工法在城市地铁施工中已经成为主要方法,盾构在掘进中的姿态控制是确保隧道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上软下硬地层是一种开挖地铁隧道时遇到的复合特殊地层,上部土层或软岩具有不稳定性,而下部岩层又具有很高的强度,盾构施工时,盾构机有向软弱地层方向偏移的惯性,因此与均一地层相比,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掘进时姿态控制更需要关注。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影响盾构掘进姿态的因素较多,盾构掘进姿态控制难度较大。依托某实际工程,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掘进速度、刀盘转速、刀盘扭矩、油缸总推力、上下油缸推力差以及土与岩在掘进面占比等施工参数对盾构隧道轴线偏移量的影响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得出盾构施工参数对姿态控制的影响及其规律。(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刘华,张秋菊[5](2018)在《一种八连杆坐卧姿态变换机构的模型构建及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了八连杆坐卧姿态变换机构。为保证机构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获得较好的实用性能,针对八连杆姿态变换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八连杆姿态变换机构的工艺特性要求以及具体的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构建了八连杆机构的数学模型,利用ADAMS/View建立了八连杆机构的优化设计模型,对八连杆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从优化设计的结果和优化前后的连杆角度、速度、加速度曲线中看到,该优化设计与相应的人体工程学原理相吻合,达到了八连杆姿态变换机构的设计要求和目的。(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08期)
韩伟,张和明,叶建伟,安琴,周璇[6](2018)在《某越野车整车姿态参数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整车姿态设计是越野车辆整车总布置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重量控制、造型、整车视野、悬架行程与刚度、操纵稳定性及通过性等诸多要素。本文在某4×4越野车整车姿态设计过程中,基于Excel表格与CATIA软件,应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分析了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刚度与地面线设计过程。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同类型越野车整车姿态的设计中。(本文来源于《汽车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朱含露,李夜金,胡亭亮,饶鹏[7](2018)在《空中目标全姿态运动特性描述和参数分析系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天基平台复杂背景下空中目标的探测需求,研究了空中目标在不同探测角度和空间位置下的运动特性,建立了天基探测场景下的运动模型。利用实际情况中目标的运动特性,分析探测的俯仰角、目标的起飞角、旋转角发生改变时的特点,实现目标辐射特性的建模仿真。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 GUI软件平台,设计了基于目标运动特性的一体化天基红外特征描述和评价系统。结果表明:在中波波段,方向角270°~90°高于90°~270°的辐射强度,在俯仰角90°,起飞角0°时的辐射强度最强,旋转角对其无影响;在长波波段,俯仰角0°、30°,起飞角90°,旋转角90°时的辐射强度最强。该系统可以通过信号干扰比可以对系统探测的性能进行评价,也可以进一步确定系统探测分辨率和谱段等指标,为天基空中目标探测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戴云彤[8](2018)在《多相机测量中相机外部参数优化与高精度姿态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方法,以其光路简单、对环境要求低、非接触全场测量等优势,已经发展为光测力学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叁维变形测量技术。然而,由于受到相机空间分辨率、图像噪声以及分析手段的制约,DIC方法的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尚不能满足大多数科学研究和工程测量的需求。进一步提高DIC方法的测量精度、扩大测量范围已成为广大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基于双相机及多相机视觉原理的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方法,可以用于多尺度下材料或结构全表面,尤其是复杂表面叁维形貌及变形测量。在多相机测量中,相机的位置与姿态,即相机的外部参数是影响变形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优化相机外部参数和相机姿态实时校正,构建高精度多相机测量系统,以满足大范围、高精度叁维变形测量的需求。相机基线距和光轴夹角决定了相机的位置与姿态,从双相机视觉原理的数学模型出发,分析两者与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为双相机测量寻找外部姿态参数的优化范围。结合外部参数优化与实际测量要求,实现了小尺度复杂变形及界面滑移的高精度叁维变形测量。利用人机交互小视场标定方法,首次采用叁维DIC方法记录并分析吕德斯带演化过程及运动特征,将吕德斯效应的实验研究拓展至叁维小尺度范畴。还将叁维DIC方法应用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钢界面黏结性能的实验研究中,对界面剥离扩展过程进行直接观测,获得了比现有方法更为准确的界面黏结-滑移关系。为解决双相机测量柱形构件时存在的视场受限、测量误差大等问题,建立了离散布置多相机叁维变形测量系统,利用多套双相机子系统同步测量柱形表面的不同区域,实现了柱形构件的高精度全周变形测量。由于测量过程中相机位姿变化会直接影响变形测量精度,采用基于散斑场的相机外参标定方法,根据预先标定的相机内参和散斑图像相关匹配结果,使用相对定向算法计算相机之间的相对外参,实现相机姿态实时校正,避免相机位姿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通过相机姿态变化实验和球墨铸铁容器跌落试验,验证了相机姿态实时校正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试验搭建了离散布置多相机系统,通过相机姿态实时识别,对良好的测试环境和稳定的系统安装可以有效减小相机位姿变化进行了实验论证,并直观再现了圆柱全周表面变形及破坏过程中的应变分布规律。论文还利用离散布置多相机系统,精确记录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方钢管的全周屈曲形态,为钢构件的屈曲性能实验研究提供了直观的叁维测量方法。建立了连续布置多相机叁维变形测量系统,将多个相机统一至全局坐标系下,形成一个整体的叁维测量系统,实现了大曲率及大长细比全表面的高精度完整变形场测量。相机布置形式和视场重迭范围,决定了多个相机之间的位姿关系,影响着多相机测量精度。论文对连续布置多相机系统的优化布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四点弯实验、玻璃板平移实验和橡胶梁叁点弯实验都验证了系统的测量精度。以钢筋灌浆套筒曲面变形测量为例,建立了针对大曲率复杂表面的连续布置多相机系统,测量了套筒表面的叁维形貌及变形,与双相机测量、电阻应变片以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相比较,证明了该系统具有足够的测量精度,为研究灌浆套筒的连接性能提供了全新的高精度测试手段。为了提高大长细比全表面变形的测量精度,设计建立了连续布置多相机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了珊瑚礁混凝土梁抗弯试验,直观记录了梁表面变形分布及裂缝扩展过程,DIC计算结果与位移计测量结果高度吻合,为大长细比构件提供了可靠的叁维测量方法。论文根据实际测量要求,从外部参数优化和相机姿态识别两个方面出发,构建多尺度下高精度的双相机测量系统和多相机测量系统,大大提高了DIC方法的测量精度,扩大了被测对象的测量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工程材料及结构的叁维变形测量需求。(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10)
吴雨瑶[9](2018)在《基于修正型罗德里格参数模型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大型航天器在其在轨运行过程中,由于挠性附件的振动、自身燃料的消耗以及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等,在设计控制器时需要考虑存在挠性模态不可测量、中心刚体转动惯量未知以及受到外部干扰的问题。本论文结合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基础研究自由探索项目——挠性卫星的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研究,以挠性航天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反步法设计了两类基于模态观测器的自适应控制器。本论文针对挠性航天器在轨运行时的姿态控制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针对挠性附件模态不可测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类结构简单的模态观测器。该模态观测器在设计时将角速度视为虚拟控制输入,从而简化了反步法第一步Lyapunov候选函数的构造。由模态观测器得到的输出信息结合可直接测量的角速度和修正型罗德里格参数共同作为控制器的输入信号,设计基于模态观测器的自适应控制器。针对航天器姿态控制中存在模型参数未知的问题,使用反步自适应律实时的估计未知参数,有效的提高了控制器的精度。证明了在设计的基于模态观测器的自适应控制器作用下,航天器姿态控制闭环系统可以完成“静止到静止”的姿态机动,并且对未知模型参数有一定的鲁棒性,实现了从干扰信号到输出信号的L2增益在某一可调节的性能指标值以下,对外部干扰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能力。为了提升挠性航天器姿态控制器对挠性附件振动的抑制性能,增加挠性结构的阻尼,在普通不涉及智能压电材料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增加压电智能材料,利用模态电压反馈的方法构造挠性附件振动抑制器,实现对挠性附件振动的主动抑制。证明了基于模态观测器的自适应主动振动抑制控制器作用下的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增加智能压电材料后的控制器对挠性模态振动抑制的效果优于普通不涉及智能压电材料的自适应控制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马忠鹤[10](2018)在《不同姿态下的铣削稳定性及铣削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颤振引起的铣削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机床精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难关,只有保证了稳定的动态铣削过程,才能使得在此基础之上的工艺参数优化和加工效率提升有意义。本文首先重点利用了机床铣削稳定性的经典理论。结合切削厚度的动态变化和刀具受力情况,建立了铣削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全离散法绘制了铣削稳定性叶瓣图。然后以并联机床在不同姿态下的铣削稳定性为目标,以清华大学和沈阳机床厂联合研制生产的一种混联五轴机床为对象,用两个空间角描述其并联部分的不同姿态。借助空间坐标系的转换理论、点的位置关系,求出其并联部分工作末端和驱动杆件的运动学、逆运动学关系。由闭环速度矢量方程求出了并联机构的雅克比矩阵,在雅克比矩阵的基础上求出了与姿态变化相关的静刚度矩阵。从静刚度的角度出发,证明了包括并联机构—电主轴—刀柄—刀具的铣削系统的稳定性会随着并联机构姿态变化而变化。进行了获取不同姿态的刀尖频率响应函数的锤击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辨识出不同姿态下的模态参数。结合全离散法,使用MATLAB编程刻画出机床在不同姿态下的稳定性叶瓣图,分析不同姿态下的铣削稳定性的变化。最后利用动态测力仪对基于平均切削力模型的切削力系数进行辨识,再结合锤击实验求出模态参数,求出五轴混联机床的稳定性叶瓣图,并在该混联机床上进行了铣削实验,验证了叶瓣图的正确性。以最稳定切削为目标对径向切深和主轴转速与轴向切深进行了参数优化。(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28)
姿态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分析了适用北斗卫星的光压模型,详细阐述了BERNE不同参数模型对BDSGEO/IGSO/MEO卫星定轨精度的差别。并讨论了北斗导航卫星的偏航姿态对GEO卫星的影响。对北斗GEO卫星进行偏航姿态调整,比较分析了在动偏和零偏姿态模式下对GEO卫星定轨的作用。用BERNE5参数和9参数计算结果显示,BERNE5参数模型适用于BDS的MEO/IGSO卫星定轨,可以分别使定轨定轨精度达到11.2cm和5.9cm。BERNE9参数模型可以提高BDS的GEO卫星的定轨精度,整体精度提高了9.9%。在零偏姿态模式下可以显着提高GEO卫星的绝对轨道精度,对高轨卫星法向的定轨精度提高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姿态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刘俊杰,郝明瑞,孙明玮,郭宪,陈增强.基于强化学习的飞航导弹姿态控制PID参数调节方法[J].战术导弹技术.2019
[2].韩德强,钟斌,艾伦,耿鹏飞,张如伟.BDS卫星光压模型参数选取及偏航姿态调整[C].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4卫星轨道与系统误差处理.2019
[3].李翊宁,郭康权,陈文强,瞿济伟,高华.农用车柔性底盘姿态切换参数对切换精度与时间的影响及其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9
[4].张爱军.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姿态施工参数模糊控制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5].刘华,张秋菊.一种八连杆坐卧姿态变换机构的模型构建及参数优化[J].机械传动.2018
[6].韩伟,张和明,叶建伟,安琴,周璇.某越野车整车姿态参数化设计[J].汽车科技.2018
[7].朱含露,李夜金,胡亭亮,饶鹏.空中目标全姿态运动特性描述和参数分析系统(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8].戴云彤.多相机测量中相机外部参数优化与高精度姿态识别[D].东南大学.2018
[9].吴雨瑶.基于修正型罗德里格参数模型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0].马忠鹤.不同姿态下的铣削稳定性及铣削参数优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