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小车、行走机构和提升机构,所述小车活动设置在机架的顶部,并且提升机构和行走机构均安装在小车上,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气缸和导向套,所述提升气缸的底端设置有横拉杆,并且导向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导向杆,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该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通过小车活动设置在机架的顶部,并且提升机构和行走机构均安装在小车上,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气缸和导向套,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动力源,生产车间有充足的压缩空气,因此采用气缸来实现辊坯的转移,既成本低,又节能环保,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成本低,工作可靠。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小车(2)、行走机构(3)和提升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2)活动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并且提升机构(4)和行走机构均安装在小车(2)上,所述提升机构(4)包括提升气缸(41)和导向套(42),所述提升气缸(41)的底端设置有横拉杆(43),并且导向套(4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导向杆(44),所述导向杆(44)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与横拉杆(43)的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横拉杆(43)的表面通过绳索固定连接有吊钩(45)。
设计方案
1.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小车(2)、行走机构(3)和提升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2)活动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并且提升机构(4)和行走机构均安装在小车(2)上,所述提升机构(4)包括提升气缸(41)和导向套(42),所述提升气缸(41)的底端设置有横拉杆(43),并且导向套(4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导向杆(44),所述导向杆(44)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与横拉杆(43)的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横拉杆(43)的表面通过绳索固定连接有吊钩(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2)包括车体(21),所述车体(21)的底部设置有车轮(22),并且机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车轮相适配的导轨(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3)包括制动气缸(31)、固定齿条(32)和活动齿条(33),所述固定齿条(32)与活动齿条(33)相对的一侧之间啮合连接有活动齿轮(34),并且活动齿轮(34)通过连接件与制动气缸(31)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柱(5),并且立柱(5)的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的另一侧与锻压机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齿条(32)的一侧与机架(1)固定连接,并且活动齿条(33)的底部与小车(2)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气缸(31)的一端与机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是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现有技术中,125MN热模锻生产线为了降低投资,生产线自加热到辊锻再到主机成型都是由机械手和传送带来实现工件在工序之间的转移,而其后切边和校正工序全部为人工上下料,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随着用工人员的紧张以及用工成本的增加,一些生产线考虑逐步将切边和校正工序改为自动上下料,而新增加一台机械手需要人民币80万元左右,目前生产线上有三台机械手,主机的上下料使用了2台,辊坯转移使用了1台,根据工作状况和环境,考虑将辊坯转移使用的一台机械手移到切边机进行上料作业,再设计一台辊坯转移装置替代该机械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锻造生产线成本高、工作环境差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小车、行走机构和提升机构,所述小车活动设置在机架的顶部,并且提升机构和行走机构均安装在小车上,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气缸和导向套,所述提升气缸的底端设置有横拉杆,并且导向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与横拉杆的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横拉杆的表面通过绳索固定连接有吊钩。
优选的,所述小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车轮,并且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车轮相适配的导轨。
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制动气缸、固定齿条和活动齿条,所述固定齿条与活动齿条相对的一侧之间啮合连接有活动齿轮,并且活动齿轮通过连接件与制动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柱,并且立柱的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机架的另一侧与锻压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齿条的一侧与机架固定连接,并且活动齿条的底部与小车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制动气缸的一端与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通过小车活动设置在机架的顶部,并且提升机构和行走机构均安装在小车上,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气缸和导向套,提升气缸的底端设置有横拉杆,并且导向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与横拉杆的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横拉杆的表面通过绳索固定连接有吊钩,配合气动控制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动力源,生产车间有充足的压缩空气,因此采用气缸来实现辊坯的转移,既成本低,又节能环保,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成本低,工作可靠。
(2)、该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通过小车包括车体,车体的底部设置有车轮,并且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车轮相适配的导轨,行走机构包括制动气缸、固定齿条和活动齿条,固定齿条与活动齿条相对的一侧之间啮合连接有活动齿轮,并且活动齿轮通过连接件与制动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齿条的一侧与机架固定连接,并且活动齿条的底部与小车的顶部固定连接,制动气缸的一端与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使用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不仅代替了原有机械手的作用,还能缩短转移输送过程时间,减少毛坯的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控制原理图。
图中:1-机架、2-小车、21-车体、22-车轮、23-导轨、3-行走机构、31-制动气缸、32-固定齿条、33-活动齿条、34-活动齿轮、4-提升机构、41-提升气缸、42-导向套、43-横拉杆、44-导向杆、45-吊钩、5-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锻造生产线辊坯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小车2、行走机构3和提升机构4,小车2包括车体21,本装置有气动控制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气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箱、气源处理元件、气缸动作控制元件等组成,控制元件的电压全部为交流24V,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包含输入点(位置开关)输出点(动作控制元件)以及PLC,车体21的底部设置有车轮22,并且机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车轮相适配的导轨23,车轮22在导轨23上运动,车轮22带导向部件,防止小车在轨道上跑偏,行走机构3包括制动气缸31、固定齿条32和活动齿条33,固定齿条32与活动齿条33相对的一侧之间啮合连接有活动齿轮34,并且活动齿轮34通过连接件与制动气缸3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齿条32的一侧与机架1固定连接,并且活动齿条33的底部与小车2的顶部固定连接,制动气缸31的一端与机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制动气缸31推拉活动齿轮34带动小车2前后移动,活动齿轮34和两个齿条是一个行程倍增机构,可以缩短制动气缸31的长度,减少变形,为了保证小车2的准确停止,采用了带制动的制动气缸31,机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柱5,机架1在整个坯料转移输送装置中起到支撑和轨道的作用,由于整体比较轻,因此机架全部采用型钢焊接拼装而成,并且立柱5的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机架1的另一侧与锻压机固定连接,小车2活动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并且提升机构4和行走机构均安装在小车2上,提升机构4包括提升气缸41和导向套42,提升气缸41的底端设置有横拉杆43,并且导向套4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导向杆44,导向杆44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与横拉杆43的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横拉杆43的表面通过绳索固定连接有吊钩45,针对不同产品可只需要调整吊钩45的距离和高低即可,是一种通用设备。
使用时,该输送装置共有三个工位,第一个工位是原位,第二个工位是小车位,第三个工位是旋转工作台位置,当自动接通后,小车2自动回到原点位置,并且吊钩45处于下位,当辊锻好的坯料放到旋转工作台上后,发出信号给输送装置,小车2在制动气缸31的推动下,移动到旋转工作台的位置,吊钩45钩住辊坯,提升缸活塞升起,吊钩45将坯料提起,之后小车2返回至小车位上方停止,提升气缸41下降,把辊坯放到小车位小车支架上,然后继续后退至原点,小车位小车2把坯料送到主机进行锻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8480.4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815125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B65G47/90
专利分类号:B65G47/90
范畴分类:申请人:湖北神力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湖北神力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442700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新港工业区
发明人:刘富全;张玉霞
第一发明人:刘富全
当前权利人:湖北神力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冯子玲
代理机构:31253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