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新的媒介形式和媒体层出不穷,推动世界发展进入新时期。全新媒介方式给行政公共管理品牌等方面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能够充分了解新媒体形式,利用其进行公共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媒体时代的公共管理应当集中在政府的公开透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群众的议论导向等等方面,政府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加强改善公共管理的职能。
【关 键 词】新媒体时代;公共管理;政府机构
根据当下媒体和信息的发展情况来看,自媒体已经成为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不再是传统的大众媒体把握话语主导权。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自媒体对关键事务发表自己的相关看法,这给公共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了解民意改善服务的工具。因此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大众传播信息方式,也对政府公共管理有着重大影响,如何利用新媒体来改变提升服务方式,对于政府来说意义重大。
一、新媒体时代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一)行政方式受到冲击
在传统的媒体下,传媒工具大多由国家政府机构直接掌控,而新媒体的发展赋予普通的群众更多地表达意见的权利,民众参与度得到提高。任何一项相关的政策都会受到民众的较大关注,这也决定了政策的实施与民意关系日益增大,相关机构更加需要把民众的观点纳入政治的考量范围之内,并不断做出政策的调整改变来适应民意,传统的决策方式受到较大的冲击。
(二)形势复杂多变,判断难度加大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输送主体多元多样,输送的信息丰富而又复杂,难以辨明真假。信息舆论形势风起云涌,变化颇大,因此极大增加了判断信息形势作出调整的难度性。普通民众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差,极易听信片面性语言的蛊惑,给政府进行舆论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容易导致错误的舆情累积。
(三)政府行为关注度提高,管理难度加大
在新媒体时代,民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政府的行为,政府任何一个微小的行为都会备受关注,民众会对其发表看法,这就对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提出了较高要求,对其公共管理的容错率降低。一旦政府在公共事务上失语或错误处理,就会造成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政府的公共管理的科学性要求更高,难度加大。
二、新媒体时代政府公共管理的新机遇
(一)带来政府工作手段的革新
伴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蓬勃发展,政府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信息的公开,也可充分地收集民意。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一些事务放于互联网平台上办理,极大的简化了办理的程序,既方便了民众,又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通过个人信息的及时公开和民意的上传,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大大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增加。
(二)有助于促进政府行政监督
在传统的监管方式之下,民众无法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举报相关违法人员,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民众可以通过匿名的形式来进行监督。一旦有违反法律和相关规定的工作人员,民众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举报监督,增强了社会监督的威力。
(三)促进政府与民众的交流
伴随着社会的深刻发展,民众的政治素质政治素养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为民众参与政治事务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同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民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对于社会政治管理的要求也得到提升。尤其在新媒体时代,我们会发现舆论的组成部分十分丰富,大家从各个角度各抒己见,有助于社会事务的理性管理。我国归根到底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才是享有政治权利的主体,政府必须牢记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政府对于民众意见给予高度的关注。即使部分民众只能够代表其自身或某个群体,但广泛吸纳民众意见仍然十分有必要性,是政府管理的必要准则。
三、新媒体时代政府应采取的公共管理方式
因此在新媒体的背景下,相关的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互联网舆情的动态,对于民众反映的意见加以关注,在政治决策的过程之中,充分考虑民众的意愿和观点,在结合政治素养来进行政策的制定和推广。这样有利于政府公共事务的开展和民众的积极配合,能够在无形之中提高民众的参与程度,能够与群众进行充分而广泛的交流,能够让社会意见得到充分的表达。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政府的调节虽然作用明显,但副作用也明显。只有在正确管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市场自身的活力,才能够让经济健康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纵深发展,我们会发现信息之间的交流沟通愈加方便,因此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之下,政府必须谨慎进行市场经济干预,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影响到很大范围的经济发展。
(一)全力推行政务公开,做到信息阳光透明
我国政府对于市场经济有着较为重要的管理职能,地方经济发展与政府密不可分,因此也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经济职能的履行存在着相应的争议,相关学术界一直要求给予市场相应的活力,但此类声音往往对于政府影响很少,政府仍然会履行较多的经济职能,对于经济进行较为强力的管控。虽然总体来看,我国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一体制中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问题。政府往往会对于市场经济进行相应的较大的干预,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无法得到十分精确的落实,市场的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能力被忽视。
(二)给予市场相应的活力,不要越位
传统体制下,政府享有绝对的话语主导权,并未注意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民众一个政府极为神秘的形象,民众对政府缺乏了解,认为其权利的行使不受民众的管控。长此以往,民众就会认为政府掌管当家作主的权利,失去参与政治事务的积极性,违背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由于民众的缺乏了解,政府的相关工作推行往往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公众关注度不高,也不关心。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必须充分意识到民众参与政治事务和表达意见的热情和需求,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来为民众提供了解政府的机会,打破固有的神秘印象,让民众了解到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亲民的好政府。同时政府在发布信息时,要注意核查信源的真实性,打击网上流传的虚假信息,从而稳定民心,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最后要把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形成系统化制度化政策。虽然我国早已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相关工作并未得到正确的落实,许多部门并不在意。或者说信息公开的力度不够,仅仅是流于表面,公开一些无关紧要的表面信息,这也不利于民众的信任建立。因此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必须在新媒体环境下,充分建立好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为民众提供一个了解政府信息的长效平台和权威平台。
(4)目前的实验室测量工作量大、耗时长,中间过程和操作需要严格培训和按标准执行,尤其是恒温条件的控制需要加强;同时,加强实验室黏度计的使用和测量条件的统一和标准化,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值,千万避免出现“为测而测”的现象。
(三)充分吸纳群众意见,重视民意
目前许多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都开设了新媒体的相关账号,民众可以通过这些账号向他们反映意见,也可以通过这些账号及时了解到相关部门的动态。这就在无形之中拉近了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使其有充分的相互了解,从而充分的提高政府形象,树立政府公信力。
在位置预测阶段,利用前一时刻的位置信息对当前时刻的位置进行预测,节点可能的位置从上述的圆环形区域中随机采样获得,圆环区域就是采样区域。
上述提到,新媒体时代为政府的公共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因此如何应用新媒体来创新服务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新媒体工具的作用和特点,利用好这一工具进行公共管理的转型升级。
(四)严守法律底线,做到依法治国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方略。近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推行法制教育,力求在民众中养成法制意识,树立法律信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法律在立法上已趋于完善,在实施上却不够成功。这样问题本质是因为民众不够了解,民众缺乏利用法律的能力,需要政府的相应扶持。同时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一旦出现任何违法行为,必须加以惩处,不能够形成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乱象。在新媒体时代,如果政府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就会严重地损害政府的公共形象,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也会大打折扣,对于政府日后工作的开展影响重大。
第一级别是餐馆:菜马上就来;第二级别是同事:改天请你吃饭;第三级别是领导:我只说两句;第四级别是老公:在开会呢;第五级别是三陪:昨天才来,今刚上班;第六级别是组织部:不让老实人吃亏;第七级别是开发商:房价还会涨;第八级别是医院:我们已经尽力了;第九级别是教育部:再穷不能穷教育!
四、结语
本文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给政府公共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了政府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政府的公共管理,改善公共服务。归根到底,政府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更加与民众贴近,充分尊重民众的主体地位,重视民众的意见,同时利用新媒体工具来改善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提高便民性。唯有贴近人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人民才会拥戴,才有行政的权威,公共管理也能够顺利实现。
在G20杭州峰会开幕主旨演讲中,习总书记是这样介绍杭州的:“杭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重镇和商贸中心,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千百年来,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西湖到大运河,杭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说引人入胜。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杭州也是生态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
参考文献
[1]贺晓娇.新媒体时代下政府信息传播机制的构建—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J].视听,2015(11):171-172.
[2]冀芳.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促进民族文化产业构建的策略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35(4):41-45.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标签:政府论文; 民众论文; 媒体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信息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管理学论文; 《品牌研究》2019年第8期论文; 复旦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