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卸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水平传输机构、斜面传输机构、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水平传输机构上设有第一传输带;斜面传输机构包括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上设有第二传输带,第一斜面传输部的两端分别与水平传输机构和第二斜面传输部连接,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之间形成一固定角度,第一斜面传输部与水平传输机构之间形成一可调节的倾斜角度;升降机构包括一单杆结构的升降杆,升降杆与第一斜面传输部连接,以调节斜面传输机构的升降高度;驱动机构与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相连,以驱动其二者进行转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水平传输机构、斜面传输机构、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水平传输机构上设有第一传输带;所述斜面传输机构包括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上设有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水平传输机构和第二斜面传输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之间形成一固定角度,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与水平传输机构之间形成一可调节的倾斜角度;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为单杆结构,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斜面传输机构上的第一斜面传输部连接,以调节所述斜面传输机构的升降高度;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
设计方案
1.一种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水平传输机构、斜面传输机构、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
所述水平传输机构上设有第一传输带;
所述斜面传输机构包括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上设有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水平传输机构和第二斜面传输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之间形成一固定角度,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与水平传输机构之间形成一可调节的倾斜角度;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为单杆结构,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斜面传输机构上的第一斜面传输部连接,以调节所述斜面传输机构的升降高度;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传输机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的连接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传输机构还包括升降驱动接头,所述升降驱动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上,所述升降驱动接头与所述升降杆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还包括主杆和与所述主杆可活动连接的副杆,其中,所述副杆可沿所述主杆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主杆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副杆与所述升降驱动接头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靠近所述水平传输机构的一端还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可旋转至所述水平传输机构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部、第一驱动辊筒、第一尾辊筒及第一改向滚筒,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辊筒与第一尾辊筒分别设置于所述水平传输机构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驱动辊筒与第一尾辊筒被所述第一传输带包覆,所述第一调节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驱动辊筒与第一尾辊筒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部连接,所述第一改向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辊筒与第一传输带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部、第二驱动辊筒、第二尾辊筒、第二改向滚筒及第三改向滚筒,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辊筒与第二尾辊筒分别设置于所述斜面传输机构的两端,且所述第二驱动辊筒与第二尾辊筒被所述第二传输带包覆,所述第二调节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二驱动辊筒与第二尾辊筒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所述第二改向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辊筒与第二传输带之间,所述第三改向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尾辊筒与第二传输带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辊筒和第二驱动辊筒连接;
所述装卸设备还包括多个驱动辊筒轴承,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对应的所述驱动辊筒轴承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辊筒和第二驱动辊筒连接,所述驱动辊筒轴承还与所述机架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传输机构与斜面传输机构之间还设有第一传输链条,所述第一传输链条与所述第一驱动辊筒和第二驱动辊筒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传输带与第二传输带进行同步传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设备还包括第二传输链条,所述第二传输链条与所述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辊筒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条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辊筒。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流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卸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快递网点装卸车操作均需要操作人员搬运完成,尤其在高峰班次,需要装卸车的快件非常多,而且部分快件较重,纯人工搬运距离远、搬抬高差大,由此增大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现有的装卸设备一般为平面皮带机或者爬坡皮带机,但是平面皮带机只可用于平面输送,且由于网点装卸车的车厢较高,设备无法直接对接车厢,操作人员频繁弯腰搬运对员工操作造成极大的不便;爬坡皮带机可根据某款车型定制爬坡高度及平面段长度,但大部分网点装卸车型不固定,车厢高度也不固定,定制高度的爬坡皮带机无法对接较高车厢,对接较矮车厢也导致设备悬空,在悬空状态下使用时,操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其次,单台设备无法同时实现平面分拣和装卸车操作,单个应用场景需单独配置专门的设备,使得网点的投入成本较高,同时加大了设备对网点空间的占用。
现有的具有装卸功能的设备,因为稳定性的常规认识和难以把控,为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多设为双杠结构,且整体笨重,以期通过设备自重和对称双杠结构来实现在货物装卸的同时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但是过于笨重的设备,占地空间大,且运行操作不便,不适用于同时需要灵活性的物流行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卸设备,可以提高平面分拣和装卸车的效率,并可以进行高度调节以适配不同车厢高度的车型,提高装卸设备的灵活性,降低设备重量及设备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卸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水平传输机构、斜面传输机构、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
所述水平传输机构上设有第一传输带;
所述斜面传输机构包括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上设有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水平传输机构和第二斜面传输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之间形成一固定角度,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与水平传输机构之间形成一可调节的倾斜角度;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为单杆结构,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斜面传输机构上的第一斜面传输部连接,以调节所述斜面传输机构的升降高度;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卸设备中,所述斜面传输机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的连接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卸设备中,所述斜面传输机构还包括升降驱动接头,所述升降驱动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传输部上,所述升降驱动接头与所述升降杆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卸设备中,所述升降杆还包括主杆和与所述主杆可活动连接的副杆,其中,所述副杆可沿所述主杆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主杆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副杆与所述升降驱动接头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卸设备中,所述机架上靠近所述水平传输机构的一端还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可旋转至所述水平传输机构的上方。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卸设备中,所述水平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部、第一驱动辊筒、第一尾辊筒及第一改向滚筒,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辊筒与第一尾辊筒分别设置于所述水平传输机构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驱动辊筒与第一尾辊筒被所述第一传输带包覆,所述第一调节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驱动辊筒与第一尾辊筒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部连接,所述第一改向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辊筒与第一传输带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卸设备中,所述斜面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部、第二驱动辊筒、第二尾辊筒、第二改向滚筒及第三改向滚筒,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辊筒与第二尾辊筒分别设置于所述斜面传输机构的两端,且所述第二驱动辊筒与第二尾辊筒被所述第二传输带包覆,所述第二调节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二驱动辊筒与第二尾辊筒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所述第二改向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辊筒与第二传输带之间,所述第三改向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尾辊筒与第二传输带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卸设备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辊筒和第二驱动辊筒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卸设备中,所述装卸设备还包括多个驱动辊筒轴承,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对应的所述驱动辊筒轴承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辊筒和第二驱动辊筒连接,所述驱动辊筒轴承还与所述机架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卸设备中,所述水平传输机构与斜面传输机构之间还设有第一传输链条,所述第一传输链条与所述第一驱动辊筒和第二驱动辊筒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传输带与第二传输带进行同步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卸设备中,所述装卸设备还包括第二传输链条,所述第二传输链条与所述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辊筒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条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辊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水平传输机构、斜面传输机构、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水平传输机构上设有第一传输带;斜面传输机构包括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上设有第二传输带,第一斜面传输部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水平传输机构和第二斜面传输部连接,其中,第一斜面传输部和第二斜面传输部之间形成一固定角度,第一斜面传输部与水平传输机构之间形成一可调节的倾斜角度;升降机构包括一升降杆,升降杆为单杆结构,升降杆与斜面传输机构上的第一斜面传输部连接,以调节斜面传输机构的升降高度;驱动机构与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相连,以驱动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设备,其斜面传输机构上的第二斜面传输部根据人机工程性能的需求以固定角度设置于第一斜面传输部的末端,且通过单杆结构的升降杆来支撑斜面传输机构上的第一斜面传输部,并调节斜面传输机构的升降高度,以适配不同车厢高度的车型,提高平面分拣和装卸车的效率,及提高装卸设备的灵活性,降低设备重量及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设备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设备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平传输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平传输机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平传输机构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斜面传输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斜面传输机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设备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Ⅰ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卸设备,该装卸设备可以用于分拣物品以及将物品进行装卸。
请参阅图1至图4,该装卸设备100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于机架10上的水平传输机构20、斜面传输机构30、升降机构40和驱动机构50。
其中,机架10可以包括底部11以及围设于底部11的侧壁12,以构成装卸设备100的基本载体,以承载设置于其上的其他机构。
例如,机架10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制成,其结构牢固及坚硬。机架10也可以由刚性塑胶材料与软性塑胶材料相互结合制成,其结构牢固且重量较轻;其中,刚性塑胶材料可以用于注塑形成机架10的支撑部件,例如,该支撑部件可以为底部11以及形成侧壁12的外框,起到支撑或者骨架作用;而侧壁12中位于外框内的壁面可以由软性塑胶材料制成,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水平传输机构20,其上设有第一传输带21。
例如,在人工装卸车操作过程中,装车时,操作人员将快件等物品放置于水平传输机构20的第一传输带21上;卸车时,操作人员在水平传输机构20上接收快件等物品。
斜面传输机构30,包括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上设有第二传输带31,第一斜面传输部301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水平传输机构20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连接,其中,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之间形成一固定角度A,第一斜面传输部301与水平传输机构20之间形成一可调节的倾斜角度B。
例如,如图2所示,该固定角度A为第一斜面传输部301的传输平面延伸方向与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的传输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以使得第二斜面传输部302与第一斜面传输部301相对固定,形成拐弯段。例如,将该固定角度A设置为16°。
例如,该可调节的倾斜角度B为第一斜面传输部301与水平传输机构20的传输平面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例如,该倾斜角度B的角度调节范围可以设置为0°至90°,以使得斜面传输机构30可以从与水平传输机构20平行的位置升高到可以符合货车卸货高度的位置。例如,在实际工作状态下,该倾斜角度B的角度调节范围可以调节为10°至22°,以使得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例如,该倾斜角度B处于最低状态10°时,处于拐弯段的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相对于水平面下沉6°(即,16-10=6),而该倾斜角度B处于最高状态22°时,拐弯段的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相对于水平面上扬6°(即,22-16=6),该倾斜角度B处于最常用的角度16度时,拐弯段的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相对于水平面为0°(即,16-16=0),以保持水平。因此,在实际工作状态时,拐弯段的第二斜面传输部302总处于操作人员比较容易接受到范围内,而拐弯段的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相对于地面呈水平状态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升降机构40,连接于斜面传输机构30,以调节斜面传输机构30的升降高度。
其中,升降机构40包括一升降杆41,升降杆41为单杆结构,升降杆41与斜面传输机构30上的第一斜面传输部301连接。
其中,该升降杆41为可伸缩的升降杆,可以根据斜面传输机构30的升降高度调节该升降杆41的伸缩长度。其中,由于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固定连接,则只需通过一个升降杆41来支撑斜面传输机构30就能实现设备的升降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双杆或多杆设置的方式,降低了设备成本及设备重量。
例如,该升降机构40可以通过控制升降杆41的伸缩来调节斜面传输机构30的升降高度,以使得该倾斜角度B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活动。例如,在实际工作状态下,该升降机构40通过控制升降杆41的伸缩来调节斜面传输机构30的升降高度,使得该倾斜角度B保持在10°至22°之间的工作状态。
驱动机构50,与第一传输带21和第二传输带31相连,以驱动第一传输带21和第二传输带31。
例如,该驱动机构50驱动第一传输带21和第二传输带31进行同向运动,以实现快件等物品的传输,以对物品进行分拣、装车或者卸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斜面传输机构30还包括固定板32,固定板32设置于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的连接处,固定板32与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固定连接。
其中,固定板32可以使得第二斜面传输部302与第一斜面传输部301相对固定,形成拐弯段,该拐弯段具有固定角度A。例如,将该固定角度A为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斜面传输机构30还包括升降驱动接头33,升降驱动接头33设置于第一斜面传输部301上,升降驱动接头33与升降机构40上的升降杆41连接。
其中,升降驱动接头33设置于第一斜面传输部301上靠近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杆41还包括主杆411和与主杆411可活动连接的副杆412。其中,副杆412可沿主杆411的延伸方向移动,主杆411与机架10连接,副杆412与升降驱动接头33连接。
其中,该升降杆41为可伸缩的升降杆,主杆411可以包括中空的杆体,该副杆412设置于该主杆411的杆体内,该主杆411的杆体内壁上还可以设置有卡扣件,当升降机构40控制该升降杆41进行伸缩移动时,推动副杆412沿主杆411的延伸方向从主杆412的杆体内伸出或缩回,并当斜面传输机构30的升降高度与待装卸车辆的车型高度匹配时,主杆411的杆体内壁上的卡扣件可以将副杆412进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40可以为液压缸驱动的升降机构,可以通过液压缸进行升降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40可以为电动推杆驱动的升降机构,可以通过电动推杆进行升降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的底部11设有多个脚轮13。
例如,脚轮13的个数可以为4个、6个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的底部11还设有脚轮锁定件14,用于锁定脚轮13。例如,该脚轮锁定件14可以设置于每一脚轮13上。例如,该脚轮锁定件14也可以仅设置在位于设备前端的脚轮13上,或者仅设置在位于设备后端的脚轮13上,或者位于设备前端的至少一个脚轮13及位于设备后端的至少一个脚轮13上设置该脚轮锁定件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上靠近水平传输机构20的一端还设有第一把手15,第一把手15可旋转至水平传输机构20的上方。
例如,该第一把手15用于推动装卸设备100,使用时,可以将旋转第一把手15绕着水平传输机构20旋转至其上方,以便于推动,不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把手15放置在装卸设备100下方,具体的,将第一把手15旋转至水平传输机构20的下方。
例如,如图5所示,该第一把手15还包括把手固定件151及移动手柄152。其中,两个把手固定件151固定于机架10上;移动手柄152呈U形,移动手柄152的两端可活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把手固定件151上,该移动手柄152可相对于把手固定件151转动,可以旋转至可旋转至水平传输机构20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上靠近斜面传输机构30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把手16。
例如,该第二把手16固定设置于机架10的侧壁12上,该第二把手16可以用于辅助第一把手15推动该装卸设备100。例如,当横向侧推该装卸设备100时,通过第二把手16进行辅助推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水平传输机构20还包括第一调节部22、第一驱动辊筒23、第一尾辊筒24及第一改向滚筒25。
其中,第一驱动辊筒23与第一尾辊筒24分别设置于水平传输机构20的两端,且第一驱动辊筒23与第一尾辊筒24被第一传输带21包覆,第一调节部22具有多个,第一驱动辊筒23与第一尾辊筒24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调节部22连接,第一改向滚筒25设置于第一驱动辊筒23与第一传输带21之间。
其中,第一调节部22用于对第一传输带21进行纠偏以及张紧量调节,使得第一传输带21的张紧量处于合适的工作状态,以及避免第一传输带21在工作过程中跑偏。
第一驱动辊筒23用于驱动第一传输带21,使得第一传输带21进行运动以运输物品。
第一尾辊筒24用于配合第一驱动辊筒23进行转动。当第一驱动辊筒23驱动带动第一传输带21运动时,通过第一传输带21带动第一尾辊筒24进行转动。
第一改向滚筒25用于增加第一驱动辊筒23与第一传输带21之间的包角,以增加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0所示,斜面传输机构30还包括第二调节部34、第二驱动辊筒35、第二尾辊筒36、第二改向滚筒37及第三改向滚筒38。
其中,第二驱动辊筒35与第二尾辊筒36分别设置于斜面传输机构30的两端,且第二驱动辊筒35与第二尾辊筒36被第二传输带31包覆,第二调节部34具有多个,第二驱动辊筒35与第二尾辊筒36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调节部34连接,第二改向滚筒37设置于第二驱动辊筒35与第二传输带31之间,第三改向滚筒38设置于第二尾辊筒36与第二传输带31之间。
其中,第二调节部34用于对第二传输带31进行纠偏以及张紧量调节,使得第二传输带31的张紧量处于合适的工作状态,以及避免第二传输带31在工作过程中跑偏。
第二驱动辊筒35用于驱动第二传输带31,使得第二传输带31进行运动以运输物品。
第二尾辊筒36用于配合第二驱动辊筒35进行转动,当第二驱动辊筒35驱动带动第二传输带31运动时,通过第二传输带31带动第二尾辊筒36进行转动。
第二改向滚筒37用于增加第二驱动辊筒35与第二传输带31之间的包角,以增加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其中,该第二改向滚筒37的设置位置靠近第二驱动辊筒35。
第三改向滚筒38用于改变第二传输带31的转动方向,使得第二传输带31可以在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内部转动。其中,该第三改向滚筒38的设置位置靠近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驱动机构50还包括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与第一驱动辊筒23和第二驱动辊筒35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2所示,装卸设备100还包括多个驱动辊筒轴承60,驱动电机51通过对应的驱动辊筒轴承60分别与第一驱动辊筒23和第二驱动辊筒35连接,驱动辊筒轴承60还与机架10连接。
例如,水平传输机构20和斜面传输机构30分别通过4个对应的驱动辊筒轴承60与机架10连接。其中,驱动辊筒轴承60与机架10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水平传输机构20和斜面传输机构30通过各自的驱动辊筒与驱动辊筒轴承60连接,即水平传输机构20的第一驱动辊筒23与对应的驱动辊筒轴承60连接,斜面传输机构30的第二驱动辊筒35与对应的驱动辊筒轴承6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水平传输机构20与斜面传输机构30之间还设有第一传输链条70,第一传输链条70与第一驱动辊筒23和第二驱动辊筒35连接,以带动第一传输带21与第二传输带31进行同步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装卸设备100还包括第二传输链条80,第二传输链条80与驱动电机51和第二驱动辊筒35连接,驱动电机51通过第二传输链条80驱动第二驱动辊筒35。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4,该升降机构40还包括第一底座42,升降杆41的一端与第一底座42连接,升降杆41的另一端与升降驱动接头33连接。
具体的,升降杆41的主杆411与第一底座42连接,升降杆41的副杆412与升降驱动接头33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4,该驱动机构50还包括第二底座52,该第二底座52用于安装驱动电机51。
其中,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共用第二传输带31,可以减少不同传动机构的设置,降低设备重量。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与第二斜面传输部302之间固定连接以呈固定角度,可以减少保持水平的机构设置,以降低设备重量,同时兼顾了良好的人机工程性能。
其中,该装卸设备100的设备重量可以设计为460kg,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装卸设备的设备重量减少了50%以上,使得人工移动方便,且单人即可可轻松移动,并降低了设备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设备100,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于机架10上的水平传输机构20、斜面传输机构30、升降机构40和驱动机构50;水平传输机构20上设有第一传输带21;斜面传输机构30包括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上设有第二传输带31,第一斜面传输部301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水平传输机构20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连接,其中,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和第二斜面传输部302之间形成一固定角度A,第一斜面传输部301与水平传输机构20之间形成一可调节的倾斜角度B;升降机构40包括一升降杆41,升降杆41为单杆结构,升降杆41与斜面传输机构30上的第一斜面传输部301连接,以调节斜面传输机构30的升降高度;驱动机构50与第一传输带21和第二传输带31相连,以驱动第一传输带21和第二传输带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设备100,其斜面传输机构30上的第二斜面传输部302根据人机工程性能的需求以固定角度设置于第一斜面传输部301的末端,且通过单杆结构的升降杆41来支撑斜面传输机构30上的第一斜面传输部301,并调节斜面传输机构30的升降高度,以适配不同车厢高度的车型,提高平面分拣和装卸车的效率,及提高装卸设备100的灵活性,降低设备重量及设备成本。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853.4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36507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65G 67/08
专利分类号:B65G67/08;B65G67/30;B65G69/28
范畴分类:32F;32B;
申请人: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府路(以南)与白石路(以东)交汇处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1栋B座6-13层
发明人:麦子杰;陈勇;安志奇;夏帆;吕林昆
第一发明人:麦子杰
当前权利人: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威
代理机构:44300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辊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