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上覆土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隧道,基岩,岩溶,覆土,多相,松散,盾构。
上覆土层论文文献综述
林大富,黄凤娟,付钰[1](2019)在《上覆土层对可液化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上覆土层厚度及土性对地震作用下的可液化场地响应的影响,构造若干类典型可液化场地剖面,将水平成层场地置于基岩上,选取Carbondale波并利用D-mod 2000进行场地非线性动力分析。经计算,随着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加,地表峰值加速度减小;随着上覆土层塑性指数的增大,地表峰值加速度增大;可液化场地对输入地震波具有缩小效应。(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马鹏飞,许文年,夏栋,夏露,严雨洁[2](2019)在《基于龛深及其上覆土层稳定性的崩壁崩坍形成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龛的形态与崩岗发育及崩岗侵蚀之间的关系,为崩岗治理规划、崩岗防治工程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方法]以湖北省通城县典型崩岗区崩壁土体为对象,构建崩壁连同龛二维数值模型,结合物理试验标定模拟所用的崩壁各土层基本特性参数。引入符合龛演化过程的"单元生死法",对引起天然状态下的崩壁明显崩塌(坍)所需的龛深最小(临界)值进行定量分析,并借助正交有限单元试验(ABAQUS)对诱发崩壁崩坍的因素进行主次评价,之后选取若干未降雨条件下不导致崩壁崩坍的龛深值,联合高阶插值与强度折减法导出了这些龛深与触发龛上覆红黏土体崩坍所需的极限饱和度之间的定量方程式。[结果]龛深与崩壁的稳定性系数呈显着线性负相关;龛上覆土层的含水量是促使崩壁发生崩坍的最重要因子,坡度对崩壁稳定性影响较大,而龛相对高度及崩壁高度均对崩壁的稳定性影响极小。[结论]崩壁崩坍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龛的凹陷深度和龛上覆红黏土体的含水状态,在崩岗侵蚀综合治理时需加以考虑。(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亚南,邓国华,于文龙[3](2019)在《上覆土层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安太华路立交改造工程上跨地铁四号线区间为例,通过工程类比、现场试验、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等几种分析方法研究上覆土层开挖对地铁隧道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上覆土层开挖工况下地铁区间隧道的受力及变形状态,提出对应的工程措施减轻土体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判断地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相关参考。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土层开挖卸载所引起盾构隧道变形主要为基底回弹上浮变形;土层开挖后隧道的抗浮问题需重点关注;几种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出入,但是大的变形趋势可以达到相互验证的目的;分层开挖对控制隧道变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智霖[4](2019)在《地铁隧道上覆非饱和土层中泄漏汽油的运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但是不可否认,在可预计的未来,石油及其制品依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在石油及其制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难免有泄漏事故的发生,污染周围环境。在城市中,加油站汽油泄漏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加油站储油罐通常埋在地下,一旦发生泄漏,汽油会很快渗入附近的土体,污染周围环境。探究非饱和土中汽油运移过程对于汽油污染的治理和含油土层中地下工程及隧道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从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个方向出发,对汽油在非饱和土中的运移规律展开研究。自主设计了非饱和土中汽油运移的二维土箱试验装置,以气相汽油浓度为研究对象,得到了水平、竖直方向各测点处气相汽油浓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各测点的试验数据得到了以气相汽油为代表的轻质非水相流体在非饱和土中的运移规律,并分析了土性参数初始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影响。此外,分别建立试验尺寸模型、实际工程预测模型和非饱和土层中隧道开挖模型分析加油站汽油泄漏后附近非饱和土层中汽油运移规律和隧道工程穿越该土层时受到的影响。主要成果包括:(1)设计了非饱和土中汽油运移二维试验装置,完善了汽油在非饱和土中运移的二维试验研究,提供了一套可以实时监测汽油在非饱和土中运移的试验装置,该装置可较全面第研究非饱和土中汽油的泄漏运移的全过程(2)基于设计的试验装置,开展了汽油运移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相汽油在水平方向的运移速率几乎不变,竖直方向的运移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的土样中气相汽油运移速度越快;气相汽油浓度变化曲线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3)基于试验研究结果构建数值模型并验证,将该数值模型扩展到实现工程尺寸,通过数值模型计算可以得到,实际加油站泄漏后,汽油的主要运移方向为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的运移范围只能维持在有限范围内。泄漏发生后,随时间的推移,气相汽油和液相汽油在土中的运移均会到达平衡态,其中液相汽油到达平衡态的时间较短,气相汽油较长;汽油泄漏后的非饱和土层中,液相汽油的影响范围很有限,气相汽油的影响范围远大于液相汽油;隧道开挖会造成该土层内气相汽油的重分布,气相汽油会沿隧道外壁分布,并不断向隧道中逸出。(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4-24)
陈高言[5](2018)在《薄煤层开采地面沉陷特征及上覆岩土层厚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薄煤层资源储备量十分丰富,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但由于部分薄煤层埋藏较浅,上覆基岩厚度较薄,煤层开采容易引发地面沉陷灾害,对矿区环境及周边建筑造成危害。如何在保证将薄煤层资源安全有效采出的同时,减少开采沉陷对矿区周围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北芦则沟煤矿为研究对象,芦则沟煤矿仅开采叁迭系上统瓦窑堡组顶部的V号薄煤层,研究区地层为近水平地层。通过对研究区已有沉陷情况的实地调查,利用UDEC离散元软件对研究区开采沉陷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出研究区薄煤层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陷特征,并应用概率积分法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进一步结合研究区开采煤层上覆岩土层的厚度分布规律,总结出上覆岩土层厚度变化对薄煤层开采地面沉陷的影响。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应用UDEC离散元软件对薄煤层开采后地表沉陷进行研究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无论基岩厚度和松散层厚度如何变化,研究区内薄煤层开采导致的地表下沉曲线分布规律总体上与一般情况下水平煤层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特征相似。主要表现为:煤层充分采动后,在采空区上方形成沉陷盆地;采空区中心正上方的下沉值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地面沉陷影响范围远大于所对应的采空区范围;下沉曲线以采空区中央呈对称分布。(2)在一定范围内,松散层厚度保持不变时,地表最大下沉量随基岩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减小速率由大到小,且基岩厚度变化与地表最大下沉量关系比较符合负指数曲线。基岩厚度保持不变时,随着松散层厚度增大,地表最大下沉量有增大的趋势,增大速率由大到小,且松散层厚度变化与地表最大下沉量关系近似符合对数曲线。(3)通过对研究区V号薄煤层上覆岩土层厚度的分析,建立“薄基岩厚表土”“薄基岩薄表土”“厚基岩厚表土”“厚基岩薄表土”四种厚度组合模型,结合研究区实际地层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出在一定的工作面推进范围内,薄基岩厚表土模型地面沉陷量最大,最大值970mm,煤层开采长度与埋深比约为1.4时煤层达到充分采动,下沉系数约为0.81,地表沉陷发育曲线出现平底现象。厚基岩薄表土模型地面沉陷量最小,最大沉陷量370mm,地层未充分下沉,此时的下沉系数约为0.31。(4)在一定范围内,地面沉陷量的大小和基岩厚度和松散层厚度以及土岩比有关,土岩比越大,地面最大沉陷量越大。且基岩厚度较厚时,松散层厚度的变化对地面沉陷下沉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大,反之较小。松散层较薄时,基岩厚度的变化对地面沉陷下沉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大,反之较小。(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黄大维,周顺华,冯青松,罗锟,雷晓燕[6](2019)在《地表均布超载作用下盾构隧道上覆土层竖向土压力转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地表均布超载的模型试验实测既有盾构隧道上覆土层竖向土压力、土体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均布超载作用下,与隧道顶部的垂直距离越近,隧道上覆土层中的竖向土压力分布不均匀程度越大,同时土体沉降的不均匀程度也越大。隧道上覆土层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土体单元之间发生竖向相对位移而产生竖向剪力,隧道上覆土中表现出竖向土压力转移现象,从而使隧道上覆土层中的竖向土压力分布不均匀。隧道上覆土层中土体单元之间的竖向剪力大小与单元之间的竖向相对位移及土体力学性能有关,因此,地表超载作用下隧道上覆土沉降的不均匀程度及上覆土的力学性能对隧道上覆土层的竖向土压力分布不均匀程度有影响,进而对隧道变形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6期)
朱耀庭,刘超群,张恺[7](2018)在《路基溶洞上覆土层的含水率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钻探试验和含水率试验对含水率特征进行分析。因考虑到含水率分布不可避免地处于离散状态,并包含各种不确定性,故采用贝叶斯方法,以一个概率统计的方式根据含水率数据划分溶洞上覆土层含水状态,结合钻探结果,将土层划分为在近地表范围内的正常区、地下水位以下的过渡区和风化强烈呈现松散状态溶洞顶板附近的侵蚀区。其中,侵蚀区土体由于受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极差,是形成潜在土洞的位置,应作为处治的重点。(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杨行[8](2018)在《上覆土层开挖对既有隧道上浮变形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地铁轨道现处于大发展时代,地铁的建设中涉及到下卧隧道上覆土层开挖卸荷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既有建筑物或后建筑物产生影响,缩短周围既有建筑物正常使用年限,也可能会给后建工程产生难以控制的安全问题。本论文基于合肥高铁站南广场改建工程,利用Midas-GTS模拟软件,选取合适的本构模型,建立叁维模型,分析了不同开挖方式和加固方式下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将模拟值与监测数据比较,探讨了上覆土层开挖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原理和控制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上覆土层开挖卸载对既有隧道影响的研究成果,得出上覆土层开挖时既有隧道变形的规律,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2)分析不考虑时空效应按顺序大面积开挖以及不加固地层工况下地铁1号线、5号线隧道的受力及变形趋势,由模拟结果可知:该工况下的变形值大大超过限值,考虑到安全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3)结合工程实例,对既有隧道隆起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加固地层、改良土性,设置抗拔桩与压梁,上覆土层开挖卸载顺序叁种开挖加固方式对既有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由模拟结果可知,既有隧道在上覆土层开挖后呈现拱顶隆起的趋势,叁种不同的开挖加固组合方式都在对隧道变形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且工况叁的加固效果最好;4)通过1号线和5号线加固前后模拟值对比结果可知:考虑时空效应,采用土层分条小幅隔段跳挖上覆土层,在隧道上及两侧土体施加旋喷桩满堂加固并进行抗拔桩和压顶梁的施工,最后施加顶板使其成为门式桩结构,相对于其他方法,能更有效的控制既有隧道的变形;由分析可知1号线后表明实测值与模拟值基本吻合,该控制方法在工程中具有实用性;最后作出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31)
马凯[9](2018)在《薄基岩上覆典型土层隔水性能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薄基岩厚松散层地质条件下进行煤层开采时,导水裂隙带容易贯通基岩,波及松散层中的含水层,给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并且会引起上部土层的变形和沉降,造成潜水位下降甚至潜水含水层被疏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本论文从松散层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和薄基岩的变形及破坏角度出发,结合叁元煤矿实际地质条件,综合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薄基岩厚松散层隔水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根据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试验,将叁元煤矿松散层土体分成浅部、中部、深部叁段,深部粘土为低压缩性饱和粘土,渗透性差,抗破坏的能力好,与基岩形成的稳定结构共同起到阻水作用,可作为良好的顶板隔水层。(2)考虑了采动破碎岩体对上覆岩体的支撑作用,建立四边固支的Winkler地基模型,根据能量法推导了其挠度表达式以及应力表达式,得到了薄基岩挠度与地基系数的关系及临界载荷随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变化规律。(3)基于普氏地压学说对煤层采动上覆粘土层成拱效应进行分析,得到粘土层破坏成拱的形状受侧压力分布形式及侧压力系数的影响。侧压力的分布及侧压力系数的大小决定了压力拱的形状;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加,拉、压分界点逐渐向外扩展。(4)分析得到叁元煤矿薄基岩厚松散层区粘土层不被破坏的极限基岩厚度为38m左右,此厚度对于利用粘土层的隔水性能有参考作用;3301工作面上部松散层水及地表积水受相邻工作面开采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3301工作面上方地表沉陷区积水溃入工作面。(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5-01)
朱耀庭,胡文华,吴福泉,张恺[10](2017)在《溶洞上覆土层注浆加固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研究区域的工程概况,提出一种新型逐序加深注浆工艺及其施工技术要点,并与传统的孔口管注浆工艺、袖阀管注浆工艺进行比较.通过分析p-Q-t曲线、标准贯入试验分析和压水试验分析验证了注浆成果.结果表明,先序注浆可能会出现灌注量过大的问题,可以间歇注浆或者掺加速凝剂解决,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粉细砂层、卵石层等大孔隙地层的渗透率,其次也可使浅层地层得到整体加固.后序孔在先序孔中间隔布置,由于15.0m深度以内地层渗透率已经降低,此时便可实现深层地层的重点加固.而在应用逐序加深注浆工艺之后,溶洞顶板附近粉质粘性土的标准贯入次数平均提高了5次以上,包括粉质粘性土在内的各个层位的渗透性均已得到明显改善,表明逐序加深注浆工艺的应用有效实现了溶洞上覆土层的注浆加固.(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7年06期)
上覆土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龛的形态与崩岗发育及崩岗侵蚀之间的关系,为崩岗治理规划、崩岗防治工程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方法]以湖北省通城县典型崩岗区崩壁土体为对象,构建崩壁连同龛二维数值模型,结合物理试验标定模拟所用的崩壁各土层基本特性参数。引入符合龛演化过程的"单元生死法",对引起天然状态下的崩壁明显崩塌(坍)所需的龛深最小(临界)值进行定量分析,并借助正交有限单元试验(ABAQUS)对诱发崩壁崩坍的因素进行主次评价,之后选取若干未降雨条件下不导致崩壁崩坍的龛深值,联合高阶插值与强度折减法导出了这些龛深与触发龛上覆红黏土体崩坍所需的极限饱和度之间的定量方程式。[结果]龛深与崩壁的稳定性系数呈显着线性负相关;龛上覆土层的含水量是促使崩壁发生崩坍的最重要因子,坡度对崩壁稳定性影响较大,而龛相对高度及崩壁高度均对崩壁的稳定性影响极小。[结论]崩壁崩坍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龛的凹陷深度和龛上覆红黏土体的含水状态,在崩岗侵蚀综合治理时需加以考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覆土层论文参考文献
[1].林大富,黄凤娟,付钰.上覆土层对可液化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J].路基工程.2019
[2].马鹏飞,许文年,夏栋,夏露,严雨洁.基于龛深及其上覆土层稳定性的崩壁崩坍形成条件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9
[3].王亚南,邓国华,于文龙.上覆土层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与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4].李智霖.地铁隧道上覆非饱和土层中泄漏汽油的运移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陈高言.薄煤层开采地面沉陷特征及上覆岩土层厚度影响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8
[6].黄大维,周顺华,冯青松,罗锟,雷晓燕.地表均布超载作用下盾构隧道上覆土层竖向土压力转移分析[J].岩土力学.2019
[7].朱耀庭,刘超群,张恺.路基溶洞上覆土层的含水率特征分析[J].路基工程.2018
[8].杨行.上覆土层开挖对既有隧道上浮变形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
[9].马凯.薄基岩上覆典型土层隔水性能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10].朱耀庭,胡文华,吴福泉,张恺.溶洞上覆土层注浆加固应用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