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50例探析

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50例探析

哈尔滨汽轮机厂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6

【摘要】目的:采取中医方法对脾肠疾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为脾肠病症的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经验。方法:选择在本院行中医治疗的脾肠病患者25例为实验组,以同期采用西医治疗的25例脾肠病症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接受治疗之后,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治疗无效的情况,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而实验组中的治愈患者为14例、好转患者10例,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治疗无效的情况,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两者相比差异十分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肠病症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临床探析

Abstract:Objective:Totreatthespleenandgutdisease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ethod,andtoexploreitsclinicalcurativeeffect,andtoprovidescientificandreliablereferenceexperienceforthetreatmentofspleenandgutdisease.Methods:Twenty-fivepatientswithspleen-gutdiseasetreatedbyChinesemedicinewereselectedastheexperimentalgroup.Twenty-fivepatientswithspleen-likediseasetreatedwithwesternmedicine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Theclinicalrecoveryofthetwogroupswasanalyzed.Results:Aftertreatment,4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ineffectivetreatment,thetotaleffectiveratewas84%,comparedwith14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10patientsimproved,only1Thetotaleffectiverateoftreatmentwas96%,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wasveryobvious,the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implement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forpatientswithspleenandgutdiseasecaneffectivelyimprovethetreatmentefficiency,relieveclinicalsymptoms,reducethepainofpatients,improvetheirqualityoflife,theeffectisexactandworthyofpromotion.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spleendisease;clinical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138-02

引言:脾肠病症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患者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腹胀以及噎隔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中医认为脾肠病症是属于“胃脱痛”和“胃痞”的范畴当中,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案,对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脾肠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临床医学中治疗该病多采用西医治疗,但其易发生不良反应,近几年,我院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脾肠病症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具有损伤小、彻底性治疗等优点。为此选取50例脾肠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探析,现将具体的研究报告呈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行中医治疗的脾肠病患者25例为实验组,以同期采用西医治疗的25例脾肠病症患者为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8~80岁,平均(55.2±2.1)岁,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规定符合,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实验室与影像学的检查确诊为脾肠病症候,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胃痛、胀气、早饱、恶心以及呕吐等症候,经实验室、影像、临床检查,将器质性病变排除。观察组2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9~80岁,病程3~9个月;对照组2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28~78岁,病程4~12个月。组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药物:吗丁琳8mg,每天三次;雷尼替丁100mg,每天两次;维生素B100mg,每天三次;所有药物均为口服方式坚持服用30天。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中医内科辩证的治疗方法,中药处方主要包括槟榔15g,(行气消积)党参(补脾肺气)20g,干姜(温中散寒)8g,白术(益气健脾)20g,云木香(健脾消食)8g,厚朴(燥湿消痰)15g,获答(健脾和胃)20g,积实(化痰除痞)20g,麦芽(消食健胃)20g,以及炙甘草(补脾益气)8g,将上述中药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另外,按照中医针灸理论,取患者气海、中脱和足三里行针灸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同时去阴陵泉、内关和公孙穴进行针刺配合治疗,每天一次;对于脾肠病甚虚患者而言,应对相关部位进行推拿按摩,并取膏药在脾肠部进行外敷。

1.3诊断标准

按照我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脾肠病症相关诊断标准50例患者在临床表现中均出现了持续反复性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反酸、食欲减退以及暖气等症状,且症状累计时间均超过了3个月;经实验学和影像学等检查确诊,排除了器质性病变患者。

1.4疗效判定

治愈的表现为患者在治疗后的恶心呕吐、腹胀反酸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全部消失且在两个月内未出现复发情况。有效治疗的表现是临床症状显著减少,少数症状完全消失。无效治疗表现在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出现任何的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

1.5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效果。

结果

在接受治疗之后,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治疗无效的情况,10例患者治愈,11例患者好转,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而实验组中的治愈患者为14例、好转患者10例,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治疗无效的情况,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两者相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中医内科观点认为,脾肠病症是指在脏腑失调、外邪侵入、情志不遂、内伤饮食等病因诱导下,于肠道、脾胃、食管发生的一组病症,具有较高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西医方面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50例脾肠病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实施中医内科治疗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熊茂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脾肠病症在消化系统中是最为常见的多发病,其症状易反复发作,并且病因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临床表现为厌食呕吐、嗳气、胃痞隐痛等症状。由于其发病原因极为复杂在治疗后极易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患者食欲不振、腹胀反酸以及噎隔等甚至是患者心理情绪的不稳定也会造成此病症的出现;患者胃部长期受到损伤,其功能就会慢慢变弱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且采取西医的方法对脾肠病症进行治疗无法实现根治的疗效,同时也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要求。中医认为脾肠病症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表现为阳明燥土,外邪入侵,造成积气淤滞、气息失调,症结主要在胃部,而胃部是体内气血的脏腑,外邪入侵以及饮食不调均可伤害胃部,引起变生诸症与积气淤滞;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是体内气血化生之源,如果胃部受损的时间过长,定会由实转虚,导致气虚胃弱;若气息调和不当,也可引起胃痞或是胃脘痛。因此中医治疗以健脾消滞、燥湿通脉为主,通过滋补胃部、畅通胃肠,促进患者机体系统的循环,实现胃肠黏膜受损组织增生,改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

我院采用中医内科辩证疗法,本院给出处方中,君药为党参,其性平,味甘,归脾肺经,《本草从新》中曰: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而臣药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本草通玄》中曰: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用白术来助党参补益脾胃,改善腹胀、嗳气、吐酸的情况。灸甘草作为使药,性平,味甘,归肺、脾、胃经,《本草汇言》称其为和中益气,补虚解读之药。和君药臣药共用,增补补脾益气之功效,并且调和诸药,故称之为佐使药。在本次研究中,将槟榔、党参、干姜、白术、云木香、厚朴、获答、积实、麦芽以及炙甘草共同水煎服用,共奏行气活血、补益脾气之功效。同时对患者取气海、中脘、足三里穴进行针灸治疗,取阴陵泉、内关、公孙穴配合针刺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针对脾肠甚虚者,相关部位施以推拿按摩,动静结合,使预后明显提高。在经过中医辩证法治疗之后,使得实验组中的25例患者治愈14例、好转10例,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治疗无效的情况,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中医辨证治疗法的临床效果明显要优于西药的治疗方法,与西医单纯对症治疗比较,中医辨证施治的优点在于使患者的诊疗积极性得以调动,将心理、社会、生物医学等资源充分结合,达到共同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中以中药方剂为主、针灸为辅、配以按摩的治疗方式,实现了动静结合、内外相兼的原则对于脾肠病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充分的调动了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且病症复发率低,研究表明对脾肠病症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效果显著,从根本上实现了标本兼治的目标,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熊茂升,中医内科脾肠病症临床72例探析[J].当代医学2013,17(36):148-148

[2]殷洪伟中医内科脾肠病症的临床探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7:1-2.

[3]张蕊中医内科脾肠病症72例的临床探析,临床医药又献电子杂志,2015,12:2293一2294.

标签:;  ;  ;  

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50例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