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音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音,汉语,加工,中学生,词汇,效应,障碍。
语音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徐琴芳,胡欣怡[1](2019)在《听障儿童汉语阅读能力研究:语音加工和口语词汇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调查影响随班就读听障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实验以年龄和非言语智力匹配的叁组小学生(听障组、阅读控制组、年龄控制组各12名)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他们在汉语语音加工、口语词汇表达和理解、汉语阅读等各项任务的成绩。结果显示:(1)听障儿童跟阅读障碍儿童一样存在语音意识和快速命名的双重缺陷;(2)影响听障儿童阅读的重要因素是口语词汇能力。研究结果启示给听障儿童进行早期阅读干预和语音加工能力训练非常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韦晓保[2](2019)在《英语语音加工技能、单词解码及一般认知能力在汉语儿童英语读写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71名小学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了英语语音加工技能、单词解码和一般认知能力对其英语读写发展水平的预测作用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音位辨析与删除能显着地解释汉语儿童英语读写发展;一般认知能力和假词拼读经由音位辨析与删除对汉语儿童英语读写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在汉语儿童英语早期读写教学中,应重视英语音位辨析与操控训练,提升对英语语音的拆分合并能力及对英语语音的类比、归纳、推理意识,进而帮助其有效地运用形—音对应规则发展英语读写能力。(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5期)
屈青青[3](2019)在《汉语语音加工单元的特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它不仅将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而且和思维、情感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文化的内核。对人类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们获得和提升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语言认知是当代心理学、神经(本文来源于《教育家》期刊2019年24期)
兰泽波[4](2019)在《听障学生汉语阅读的语音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听障者的阅读水平落后于同龄健听者,由于听障者听觉经验缺失,有研究者推断听障者的阅读水平较低可能是由于他们无法有效地通达语言的发音,导致语音表征能力较低造成的。然而关于听障者在阅读中是否进行了语音加工的相关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听障者在阅读过程中与健听者相似,能够进行语音加工;另一种观点认为,听障者在阅读过程中没有进行语音加工。影响听障者语音加工的因素主要包括实验任务、文字系统和听障者的个体能力等方面。本研究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关于听障者在阅读过程中语音加工的争议,通过叁个实验考察听障学生在汉语阅读中的语音加工过程。实验一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考察听障中学生在单个汉字识别中的语音加工。实验设计为3(被试类型:听障中学生、年龄匹配组、能力匹配组)× 2(启动时长:80ms、100ms)×2(启动类型:同音字、无关字)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听障中学生与年龄匹配组在80ms和100ms启动时长下,均表现出显着的语音启动效应,同音字启动时对目标字的判断反应时显着短于无关字启动,能力匹配组没有表现出显着的语音启动效应。实验二采用错误中断范式考察听障中学生在汉语句子阅读中的语音加工。实验设计为3(被试类型:听障中学生组、年龄匹配组、能力匹配组)×3(目标字类型:正确字、同音字、无关字)的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发现,两组健听对照组在同音字上的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显着短于无关字上的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听障中学生在总注视时间上表现出同音字优势效应;听障中学生的同音字优势效应受阅读能力的影响,高阅读能力组中观察到了显着的同音字优势效应,而低阅读能力组没有表现出。实验叁在实验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听障大学生在汉语句子阅读中的语音加工。结果发现,两组健听对照组在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上表现出同音字优势效应,听障大学生在总注视时间上表现出同音字优势效应;听障大学生的同音字优势受到口语能力的影响,口语熟练组表现出同音字优势效应,而口语不熟练组没有表现出。通过以上叁个实验,结果表明,听障中学生在单个汉字识别过程中表现处语音加工,听障中学生在句子阅读过程中表现出语音加工,但与健听学生相比在时间进程上存在延迟,并受到阅读能力的影响。听障大学生在句子阅读过程中表现出语音加工,但与健听学生相比在时间进程上存在延迟,并受到口语能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丁雪华[5](2019)在《汉英双语者视觉词汇加工中的语音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翻译启动范式,以汉-英不平衡双语者为被试,研究在四种不同启动词-目标词关系类型(同源、非同源翻译、仅同音、无关)中是否能够得到跨语言的启动效应,以了解语音是否在双语者的视觉词汇加工过程中起作用。本文包括四个实验。结果表明,只要启动词呈现时间足够长,汉语词汇与英语词汇的加工中语音均能得到激活;另外,在汉语词汇的加工中对语义的激活强于语音,而在英语词汇的加工中则先激活语音再激活语义。(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邓柯高[6](2019)在《新疆地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纯音及语音加工的脑电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纯音与语音加工中的脑电差异,从神经生物学水平上揭示阅读障碍的发病机制,为汉语阅读障碍的诊断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阅读障碍筛查量表筛查出新疆地区汉语阅读障碍组儿童21例,按照同年级、同性别、同年龄匹配原则选取对照组儿童31例。纯音被动Oddball实验中,刺激材料包括标准刺激、上升时间偏差、刺激强度偏差及持续时间偏差刺激四种,语音被动Oddball实验中,刺激材料包括语音标准刺激及语音偏差刺激两种。在监护人知情同意下,32个电极同步采集脑电数据,运用Matlab、eeglab、Fieldtrip对脑电数据进行预处理、时域分析和时频分析,比较阅读障碍组与对照组儿童MMN、P1、N1c、N2脑电成分及δ频段的差异。结果:(1)MMN:(1)纯音被动Oddball实验,100~300ms时窗内,FCz电极在上升时间偏差(p=0.026)和持续时间偏差刺激下MMN波幅(p=0.037)阅读障碍组小于对照组;300~500ms时窗内,Fz电极在持续时间偏差刺激下MMN波幅阅读障碍组小于对照组(p=0.009);(2)语音被动Oddball实验,300~450ms时窗内,FC4电极MMN潜伏期阅读障碍组大于对照组(p=0.027)。(2)P1-N1c-N2:(1)纯音被动Oddball实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组间比较结果:A1(p=0.032)与A2(p<0.001)电极N1c潜伏期阅读障碍组大于对照组;A2电极N1c波幅阅读障碍组小于对照组(p<0.001),FCz电极P1波幅阅读障碍组小于对照组(p<0.001);(2)纯音被动Oddball实验,组内比较结果:对照组中,标准刺激与上升时间偏差刺激下A2电极N1c潜伏期差异接近显着边缘(p=0.070);对照组中,标准刺激(p=0.013)与持续时间偏差刺激下(p=0.001)FCz电极P1波幅均大于上升时间偏差刺激;阅读障碍组中,上升时间偏差刺激下A2电极N1c波幅均大于标准刺激(p=0.009)和持续时间偏差刺激(p=0.008);阅读障碍组中,标准刺激与上升时间偏差刺激FCz电极P1潜伏期差异接近显着边缘(p=0.065);(3)语音被动Oddball实验,FC4电极N2潜伏期阅读障碍组大于对照组(p=0.030);(3)时频分析:语音被动Oddball实验,δ频段能量(0.5~4Hz,250~350 ms)阅读障碍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1.新疆地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纯音及语音分辨能力低于正常儿童。2.新疆地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纯音及语音感知能力低于正常儿童。3.新疆地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语音意识缺陷。4.MMN,P1,N1c,N2及δ频段能量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丹丹,陈钰,敖翔,孙国玉,刘黎黎[7](2019)在《新生儿情绪性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解码语音中的情绪信息能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此能力对新生儿和婴儿尤其重要,因为人类刚出生时听觉系统远比视觉系统发育得完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5~7月龄的婴儿能分辨不同情绪种类的语音,但目前对新生儿的研究还非常少。人类是否在出生时即具有分辨不同种类情绪性语音的能力?新生儿对情绪的加工是否存在正性或负性偏向?本文选用odd-ball范式考察高兴、恐惧、愤怒叁种韵律性语音在1~6天龄新生儿大脑中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实验1直接对比叁种情绪性条件,发现新生儿大脑的额区(F3和F4电极点)可以区分情绪性语音的正负性,正性(高兴)语音诱发的"失匹配反应"幅度明显大于负性(愤怒和恐惧)语音。实验2采用偏差和标准刺激反转的odd-ball范式,证实了实验1的结果并非源于叁种情绪语音物理属性的差异。本文的结果提示,新生儿大脑可自动辨别正性与负性情绪语音,但尚不能将愤怒和恐惧两种负性语音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高兴语音比两种负性语音诱发了更大的失匹配反应,这一结果首次从神经学层面(电生理指标)为新生儿情绪性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提供了证据。(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文辉,张雨华,刘笑男,余婷婷[8](2019)在《音乐情绪对5~6岁幼儿汉语语音加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音乐情绪对幼儿语音加工的影响,进而促进音乐教育与语言教育的融合。本研究随机选取40名5~6岁幼儿,随机分配到积极情绪音乐组和消极情绪音乐组,之后完成声音刺激辨别任务,同步记录分析反应时与正确率。结果显示:积极音乐情绪组内,声音刺激的辨别任务差异显着,语音刺激比音乐刺激的正确率更高;消极音乐情绪组内,声音刺激的辨别任务差异不显着。该结果说明积极音乐情绪对幼儿语音加工产生促进作用。因此,根据研究结果为更好地促进幼儿语音发展,对幼儿语言教育及其与音乐教育的融合提出教育建议。(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教科研版)》期刊2019年01期)
屈青青,Markus,Damian[9](2018)在《语言加工中语音与字形的交互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加工涉及到语义、语音与字形多个语言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是高度模块化的还是相互交互的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我们对该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具体而言,关注了:1)书写产生是否涉及语音编码?2)言语产生是否涉及字形编码?3)听觉词汇识别是否涉及字形编码?我们采用图-词干扰范式(书写产生)、掩蔽启动范式(书写产生)、颜色图片命名范式(言语产生)、语义判断范式(听觉识别)等多种范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地考察,研究发现在书写产生过程中涉及语音编码,在言语产生和听觉词汇识别过程中涉及字形编码。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在语言加工中,语言系统的重要子成分(语义、语音、字形)存在交互的激活模式,支持语言加工的"非模块化"假设。上述研究主要侧重于母语的语言加工,另一个相关但很大程度上尚未探索的问题是在非母语的语言加工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在本报告中,我还将介绍来自藏汉双语者(藏语为L1,普通话为L2)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兰泽波,梁晓伟,孟珠,王影超,闫国利[10](2018)在《听障中学生汉语阅读中的语音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认知活动。它是读者从印刷页面中提取视觉信息,并理解文本意义的一种能力。语音加工在健听者的阅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听障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语音加工,目前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一些研究者发现,听障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了语音加工(Transler&Reitsma,2005; Friesen&Joanisse, 2012; Blythe, Dickins, Kennedy,&Liversedge, 2018)。与之相反的是,其它的一些研究却没有获得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听障者在阅读过程中没有进行语音加工(Bélanger, Baum&Mayberry,2012; Perea, Marcet,&Vergara, 2016; Fari?a, Du?abeitia,&Carreiras, 2017)。拼音文字中存在着较密切的形-音对应关系,读音相同的两个单词,字形通常也相似。与拼音文字相比,汉语属于表意文字,汉字的形态与语音之间并不存在着十分一致的对应关系,这给分离出字形和语音信息提供了可能。因此,本研究拟采用错误中断范式来探讨中国听障者在汉语句子阅读中的语音加工。实验设计为3(组别:听障中学生、生理年龄匹配的健听学生、阅读能力匹配的健听学生)×3(汉字类型:正确拼写的汉字、同音字、无关字)混合实验设计。被试分为叁组,每组27名被试。听障中学生年龄为13.7-20岁,他们的听力损失大于80dB,未佩戴人工耳蜗,主要交流方式为手语。生理年龄匹配的健听学生(CA)与听障中学生在年龄上匹配,阅读能力匹配的健听学生(RA)与听障中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匹配。实验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行为,结果发现两组健听学生在同音字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显着短于无关字,表现出同音字优势,但是听障中学生在这两种条件下的差异不显着。进一步将听障中学生分成高阅读能力组和低阅读能力组,发现高阅读能力组表现出了同音字优势,而低阅读能力组在同音字和无关字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无显着差异。该结果表明高阅读能力听障中学生在汉语句子阅读中进行了语音加工,而低阅读能力听障者没有表现出。这支持了中国听障中学生的阅读困难可能与阅读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语音加工有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语音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71名小学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了英语语音加工技能、单词解码和一般认知能力对其英语读写发展水平的预测作用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音位辨析与删除能显着地解释汉语儿童英语读写发展;一般认知能力和假词拼读经由音位辨析与删除对汉语儿童英语读写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在汉语儿童英语早期读写教学中,应重视英语音位辨析与操控训练,提升对英语语音的拆分合并能力及对英语语音的类比、归纳、推理意识,进而帮助其有效地运用形—音对应规则发展英语读写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音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1].徐琴芳,胡欣怡.听障儿童汉语阅读能力研究:语音加工和口语词汇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9
[2].韦晓保.英语语音加工技能、单词解码及一般认知能力在汉语儿童英语读写能力发展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2019
[3].屈青青.汉语语音加工单元的特异性[J].教育家.2019
[4].兰泽波.听障学生汉语阅读的语音加工[D].天津师范大学.2019
[5].丁雪华.汉英双语者视觉词汇加工中的语音启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
[6].邓柯高.新疆地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纯音及语音加工的脑电特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7].张丹丹,陈钰,敖翔,孙国玉,刘黎黎.新生儿情绪性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9
[8].李文辉,张雨华,刘笑男,余婷婷.音乐情绪对5~6岁幼儿汉语语音加工的影响[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9
[9].屈青青,Markus,Damian.语言加工中语音与字形的交互激活[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10].兰泽波,梁晓伟,孟珠,王影超,闫国利.听障中学生汉语阅读中的语音加工[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