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义观念论文-徐作辉

政治正义观念论文-徐作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正义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正义观念,罗尔斯,形而上学,《正义论》,社群主义,无知之幕,多元主义,原初状态,正义理论,哲学主张

政治正义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徐作辉[1](2018)在《政治的而非形而上学的:罗尔斯的正义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中,罗尔斯主要以康德的道德哲学为基础,通过原初状态、无知之幕的设置将康德的自律和绝对命令转化成一种程序性的说明方式,并择出了两条能够体现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存在者本性的正义原则,认为用这样的正义原则规导社会基本结构便能够实现良序社(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7-17)

孙国东[2](2016)在《从“反正义的公平”到“底线正义”——基于转型中国一种典型社会正义观念的政治哲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型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论建构,具有叁大历史规定性条件:转型的"进行时",需为中国追寻"另类现代性"道路保留必要的想象空间,并兼顾理论建构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正义问题的共时性和整体性,需要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正义问题统合起来;重大"正义事项"的未决性,需仍将视角聚焦于社会基本结构层面。正义是"一致性"与"应得"(dues)的结合,即比较原则与非比较原则的统一。前者界定了正义的形式要素;后者包括法律权利(rights)和道德应得(deserts),界定了正义的实质要素。所谓"反正义的公平",是指符合一致性要求、但不符合"应得"要求的一种正义观念。它包括两种形态:"法律外的反正义的公平"和"法律内的反正义的公平"。这种正义观念的"话语"特质和机会主义特性,既使转型中国的各种社会抗争行动具有了泛道德的证成依据,亦加剧了"反正义局面易循环"的乱象。中国文化中的机会公平传统、20世纪人民共和革命所形成的"后习俗的"道德意识结构、当代中国实践哲学中的"权利话语"及当下中国缺失正义的社会基本结构,分别为"反正义的公平观''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意识结构、话语基础和"背景制度"。保障经济正义/分配正义(落实"实质性的机会公平"和"差别原则")、建构公共商谈(公共自主)的政治机制、厉行法治,是超克"反正义的公平观"的叁个方向。从罗尔斯自尊的社会基础及自由优先性适用的特定文明条件出发,转型中国作为"非丰裕社会",应当坚持经济正义(分配正义)的优先性。基于对自尊的社会基础、罗尔斯分配正义原则适用的制度前提、转型中国经济正义问题特殊性等的分析,转型中国的经济正义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配给正义"。转型中国的"底线正义"诸原则,应包括如下"词典式"序列:经济正义原则(实质性的机会公平原则、差别原则)与政治正义原则(商谈民主原则、法治原则)。(本文来源于《人大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3期)

沈夏珠[3](2017)在《柏拉图政治价值理论:一个正义观念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价值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正义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存在灵魂正义、身体正义、个体正义、政治正义、社会正义、国家正义等具体正义观念,它们之间存有紧密的逻辑关联并最终抽象为一般正义的概念:正义就是指事物内在结构要素的本性与其功能相适配。只有通过柏拉图的政治价值理论,才可以真正理解他的"哲学王"政制——一种实现国家正义的政制。(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王涛[4](2012)在《政治的正义观念与政治自由主义的抱负》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自由民主社会众多合理而不相容的完备性学说相互竞争的事实,罗尔斯意识到有必要消除《正义论》中的模糊性,将公平正义表达为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从而克服其理论的内在矛盾。罗尔斯承认,合理的政治的正义观念并不只有公平正义一种,而是有多种。作为政治观念,它们具有叁个方面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揭示,罗尔斯展示了政治自由主义的有限抱负。(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2年19期)

陈德顺,宋伟冰,普春梅[5](2011)在《进退之间:罗尔斯政治正义观念的证成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经历了一次逻辑转换,即用"政治正义"替代了先前的"伦理正义"。这种逻辑转换到底是理论发展还是理论退却,曾在政治哲学界引起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对罗尔斯正义理论若干核心理念的解读,探析了政治正义观念的道德基础和政治意蕴,试图证明罗尔斯伦理正义观念与政治正义观念之间的逻辑连续性与价值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陈昕,吴庆春[6](2010)在《试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正义观念——从古希腊至近代早期》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义作为政治哲学的重要话题,一直以来深受西方政治思想家的关注,纵观西方政治思想家关于正义问题的论述,有一条明晰的从自然政治观到神学政治观再到权利政治观的发展历程,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正义观念,对于当今建构权利本位的政治理念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0年05期)

陈景云,杨少星[7](2010)在《析罗尔斯“政治的”正义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解释了"作为公平的正义"从康德式的阐释向政治转型的内在动因,考察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政治性质,指出了罗尔斯"政治的"正义观念所具有的意义与局限。罗尔斯忽视了"政治的"正义观念有效性的条件依赖,没有看到二者之间是循环互动的过程;即使能建立起正义的制度,也不能保证秩序良好社会的持久实现。(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0年02期)

张师伟[8](2008)在《政治观念与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义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观念普遍有效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证和根本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是伦理领域的重要工作,也是新形势下解决基本政治哲学问题的重要契机。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后,在政治观念上需要重新回答的问题还没有找到层次足够高的普遍性的解,人们对基本政治问题的回答还缺乏充分的社会一致性。这既是社会处在矛盾多发期在某种程度上的反映,也是社会矛盾多发的观念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王广[9](2006)在《平等、正义观念的批判与历史审视——对《反杜林论》的政治哲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刻地批判了杜林“按照公理来解决”的先验主义方法论、“两个人的意志彼此相等”的自然状态学说以及未来社会中“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公平原则,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入考察了平等、正义等范畴。(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政治正义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型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论建构,具有叁大历史规定性条件:转型的"进行时",需为中国追寻"另类现代性"道路保留必要的想象空间,并兼顾理论建构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正义问题的共时性和整体性,需要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正义问题统合起来;重大"正义事项"的未决性,需仍将视角聚焦于社会基本结构层面。正义是"一致性"与"应得"(dues)的结合,即比较原则与非比较原则的统一。前者界定了正义的形式要素;后者包括法律权利(rights)和道德应得(deserts),界定了正义的实质要素。所谓"反正义的公平",是指符合一致性要求、但不符合"应得"要求的一种正义观念。它包括两种形态:"法律外的反正义的公平"和"法律内的反正义的公平"。这种正义观念的"话语"特质和机会主义特性,既使转型中国的各种社会抗争行动具有了泛道德的证成依据,亦加剧了"反正义局面易循环"的乱象。中国文化中的机会公平传统、20世纪人民共和革命所形成的"后习俗的"道德意识结构、当代中国实践哲学中的"权利话语"及当下中国缺失正义的社会基本结构,分别为"反正义的公平观''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意识结构、话语基础和"背景制度"。保障经济正义/分配正义(落实"实质性的机会公平"和"差别原则")、建构公共商谈(公共自主)的政治机制、厉行法治,是超克"反正义的公平观"的叁个方向。从罗尔斯自尊的社会基础及自由优先性适用的特定文明条件出发,转型中国作为"非丰裕社会",应当坚持经济正义(分配正义)的优先性。基于对自尊的社会基础、罗尔斯分配正义原则适用的制度前提、转型中国经济正义问题特殊性等的分析,转型中国的经济正义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配给正义"。转型中国的"底线正义"诸原则,应包括如下"词典式"序列:经济正义原则(实质性的机会公平原则、差别原则)与政治正义原则(商谈民主原则、法治原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正义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徐作辉.政治的而非形而上学的:罗尔斯的正义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2].孙国东.从“反正义的公平”到“底线正义”——基于转型中国一种典型社会正义观念的政治哲学分析[J].人大法律评论.2016

[3].沈夏珠.柏拉图政治价值理论:一个正义观念体系[J].南京社会科学.2017

[4].王涛.政治的正义观念与政治自由主义的抱负[J].前沿.2012

[5].陈德顺,宋伟冰,普春梅.进退之间:罗尔斯政治正义观念的证成与反思[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

[6].陈昕,吴庆春.试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正义观念——从古希腊至近代早期[J].现代交际.2010

[7].陈景云,杨少星.析罗尔斯“政治的”正义观念[J].前沿.2010

[8].张师伟.政治观念与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义论视角[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

[9].王广.平等、正义观念的批判与历史审视——对《反杜林论》的政治哲学解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标签:;  ;  ;  ;  ;  ;  ;  ;  ;  ;  

政治正义观念论文-徐作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