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井下油水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井下,油水,水力,数值,和谐,含水率,含水量。
井下油水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薛德栋,张凤辉,杨万有,王立苹,王胜[1](2019)在《井下油水分离回注水液控阀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曹妃甸区块为代表的海上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采出液含水率高,地面水处理流程压力大,从而造成油井的限流、减产。通过井下油水分离工艺,可以提高产出液含油量,增加产量。回注水调控装置作为油水分离工艺的核心部件,原固定水嘴阀及电控阀回注水装置存在无法调节或稳定性差的缺点。研发了一种液控阀回注水装置,该装置通过液控管线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回注水的精细、稳定的调节,同时能够满足大排量回注水的需求。通过优化设计,关键结构的尺寸达到最优化。经试验表明,该阀换向压力稳定,换向可靠。解决了油水分离回注水调节的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了整体工艺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石油矿场机械》期刊2019年06期)
周广玲[2](2019)在《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在高含水高产液井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庆油田日产液量大于80t的高含水高产液井,为了减少地面无效水循环,降低采油井采出液含水率,研制了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井下采出螺杆泵与注入电泵机组为两套运行系统,排量独立调节,保证了技术系统的高效分离及灵活的生产制度,配套使用了井下监测装置和远程监控等技术,实现了注采系统运行状态及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及时调整。现场试验效果表明:措施后, 3口试验井平均日产液量降低了74. 05%,平均含水率下降了4. 1%,平均免修期达到620d,年节约地面水处理量达10. 7×104t,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及经济效益。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对高含水高产液井具有良好的稳油控水效果,为油田高含水高产液井的经济开采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采油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李巍巍[3](2019)在《井下油水分离工艺在高含水采油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采出液含水率高、地面含油污水处理量大、开采成本不断攀升的问题,开展了井下油水分离工艺的相关研究。通过室内实验探索井下油水分离工艺的适用性,以及其核心分离装置水力旋流器对含水率、含聚合物质量浓度的适应性;利用现场试验验证室内实验的相关结论,为井下油水分离工艺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现场试验表明,在日产油量基本未变的前提下, 3口试验井平均含水率下降3. 9%,日产液量降低36. 6m3,每年可累计减少地面采出液量4×104m3,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井下油水分离工艺对高含水采油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及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油田中后期经济有效开发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采油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刘合,高扬,裴晓含,郑国兴,郑立臣[4](2018)在《旋流式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是实现高含水油田经济稳定开发的有效措施,经过几十年发展,形成了旋流分离、重力沉降等多种井下油水分离方式,发展出与之配套的离心泵、螺杆泵、有杆泵等动力系统和封隔系统。但同时也在技术稳定性、可靠性上存在诸多问题,使用范围受到介质参数、工艺特点、油藏数据等多方面的影响,技术推广应用受到限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将向着高效、稳定、小型化、低成本、智能化方向发展:研制轴向导流入口水力旋流器,适应139.7 mm(5-1/2″)套管井的应用;开展叁次曲线和内锥水力旋流器、多级串联水力旋流器等分离装置研究和应用,提高油水分离效果;开发模块化水力旋流器技术,降低制造成本;研究同井注采系统优化配套技术,提高故障诊断和远程监控水平;提高技术适应性,通过区块应用,实现工程技术对油藏的调节作用,达到稳油控水、节能降耗的目的,形成"井下工厂"开发新模式,引领"第四代"采油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洪波[5](2018)在《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能够提高采油质量,首先对油田开采含水量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井下油水分离技术进行论述,最后探究了该技术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王珊珊,张天鹤[6](2017)在《吉林油田首例井下油水分离技术试验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王珊珊 通讯员张天鹤)7月5日,吉林油田在英台采区开展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先导试验已有1个月时间,这是油田开展的首例此类技术试验。试验后,方6-1井日产液35.4吨、日产油2.3吨,含水率93.5%,日回注地层水量72立方米。经测算,(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7-07-14)
马志权[7](2017)在《井下油水分离管柱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开发相继进入高含水开采期,井液含水率普遍已达90%以上,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实施同井注采降低成本。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对管柱模态与谐响应、管柱瞬态动力学进行分析。350r/min范围内,激励频率为3Hz (180r/min)、min)时,井下油水分离工艺管柱因发生共振产生较大变形。通过瞬态动力学分析,预测得出井下油/min时,危险截面位于密封轴和旋流分离器下端,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加扶正器进行控制。该理论研究为下一步的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现场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确保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实施。(本文来源于《采油工程文集》期刊2017年01期)
马志权[8](2017)在《井下油水分离管柱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开发相继进入高含水开采期,井液含水率普遍已达90%以上,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实施同井注采降低成本。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对管柱模态与谐响应、管柱瞬态动力学进行分析。经过分析预测得出,当井下油水分离工艺管柱工作转速在50~350r/min范围内,激励频率为3Hz(180r/min)、4Hz(240r/min)时,井下油水分离工艺管柱因发生共振产生较大变形。通过瞬态动力学分析,预测得出井下油水分离工艺管柱在转速为100r/min时,危险截面位于密封轴和旋流分离器下端,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加扶正器进行控制。该理论研究为下一步的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现场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确保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实施。(本文来源于《《采油工程文集》2017年第1辑》期刊2017-03-01)
宫家宁[9](2016)在《双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杆柱力学分析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井下油水分离技术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经济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其主旨是将油田采出液在井下进行油水预分离,将富油流举升至地面,含油污水直接回注相应地层,大幅降低举升能耗和污水处理成本,延长油田经济开采周期,最终提高油田经济采收率。双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杆柱系统是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工艺系统,主要承担扭矩传递、油水分离、高含油采出液举升和分离污水回注等作用。该杆柱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对井下油水分离杆柱进行全面的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双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杆柱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进行运动学和力学分析,提出该杆柱系统完整的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梁单元理论,建立杆柱系统的静力学平衡方程,求解杆柱的整体运动方程、固有振型的数学模型。由于杆柱与油管壁碰撞产生振动,对杆柱进行谐响应分析,获得反映井下油水分离杆柱在不同频率下响应值随频率变化规律的频响函数矩阵,并推导杆柱在启动阶段和工作阶段的瞬态运动控制方程。以理论分析为依据,针对双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杆柱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求解稳态条件下的整体变形情况、应力分布情况和固有频率,找到引起杆柱共振的对应转速,分析变形发生位置和最大位移。井下油水分离管柱在工作时的两个主要振动激励来自螺杆泵的偏心载荷和柔性杆与油管直接的碰撞载荷,求解动态条件下的杆柱运动、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找到现有井下油水分离系统所存在的设计缺陷,提出改进方案,并对优化后的结构安全系数重新计算,与改进前的设计结构进行数据比对。本文对双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杆柱进行整体力学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并对杆柱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同类型杆柱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避免整套井下油水分离杆柱的安全隐患,提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5-21)
徐于刚[10](2016)在《电潜离心泵井下油水分离工况诊断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中含水量不断增加,造成采油成本升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井下油水分离技术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法已经被应用于现场实验。然而经过多年研究,该技术依然难以实现商业化应用,制约该技术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是:井下生产层、注水层、井下油水分离器、动力泵的参数难以实现实时监测及工况诊断。电潜离心泵具有排量大、结构紧凑、施工简单等特点,采用电潜离心泵驱动更能体现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优势。鉴于此,本文以电潜离心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利用地面测试数据来推测系统井下参数并进行工况诊断的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潜离心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依据压力、流量关系将整个系统划分成五个分系统:采油层分系统、注水层分系统、电潜离心泵分系统、井下油水分离分系统以及井筒管流分系统,应用matlab软件结合实验数据对电潜离心泵特性曲线进行了修正。其次采用节点分析的方法并结合油井流入动态、试注水指示曲线、井筒压降迭代计算以及奥奇斯则斯基方法等分析了系统从井口到井底压力协调、流量协调关系及工作特性。之后根据前述研究建立了依据地面监测数据来推测井下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潜离心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工况诊断模型,在工况不合理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调整井下参数的方法。最后编译了一套电潜离心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工况诊断软件,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软件的可行性,为以后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5-01)
井下油水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大庆油田日产液量大于80t的高含水高产液井,为了减少地面无效水循环,降低采油井采出液含水率,研制了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井下采出螺杆泵与注入电泵机组为两套运行系统,排量独立调节,保证了技术系统的高效分离及灵活的生产制度,配套使用了井下监测装置和远程监控等技术,实现了注采系统运行状态及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及时调整。现场试验效果表明:措施后, 3口试验井平均日产液量降低了74. 05%,平均含水率下降了4. 1%,平均免修期达到620d,年节约地面水处理量达10. 7×104t,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及经济效益。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对高含水高产液井具有良好的稳油控水效果,为油田高含水高产液井的经济开采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井下油水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薛德栋,张凤辉,杨万有,王立苹,王胜.井下油水分离回注水液控阀装置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19
[2].周广玲.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在高含水高产液井的应用[J].采油工程.2019
[3].李巍巍.井下油水分离工艺在高含水采油井中的应用[J].采油工程.2019
[4].刘合,高扬,裴晓含,郑国兴,郑立臣.旋流式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石油学报.2018
[5].陈洪波.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研究[J].石化技术.2018
[6].王珊珊,张天鹤.吉林油田首例井下油水分离技术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7
[7].马志权.井下油水分离管柱动力学分析[J].采油工程文集.2017
[8].马志权.井下油水分离管柱动力学分析[C].《采油工程文集》2017年第1辑.2017
[9].宫家宁.双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杆柱力学分析及结构优化[D].东北石油大学.2016
[10].徐于刚.电潜离心泵井下油水分离工况诊断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