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SB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保险丝F1,稳压管IC1,变压器T1,USB接口J1。本实用新型的USB充电电路结构简单,输出稳定,且具有过流过载短路保护功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USB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保险丝F1,稳压管IC1,变压器T1,USB接口J1;所述USB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220V交流电压,第一二极管D1和保险丝F1分别连接在USB充电电路输入端地两端;第一电容C1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电阻R2、第四电容C4、第五电阻R5、变压器T1输入端第三管脚,第一电容C1的负极分别连接保险丝F1、第一电阻R1、第二三极管Q2地发射极、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变压器T1输入端第四管脚,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稳压管IC1的正极,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变压器T1输入端第五管脚,稳压管IC1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1输入端第六管脚,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连接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变压器T1输出端第一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正极、USB接口J1、第六电阻R6,变压器T1输出端第二管脚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负极、LED的负极、USB接口J1,LED的正极连接第六电阻R6。
设计方案
1.一种USB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保险丝F1,稳压管IC1,变压器T1,USB接口J1;
所述USB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220V交流电压,第一二极管D1和保险丝F1分别连接在USB充电电路输入端地两端;第一电容C1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电阻R2、第四电容C4、第五电阻R5、变压器T1输入端第三管脚,第一电容C1的负极分别连接保险丝F1、第一电阻R1、第二三极管Q2地发射极、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
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变压器T1输入端第四管脚,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稳压管IC1的正极,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变压器T1输入端第五管脚,稳压管IC1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1输入端第六管脚,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连接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
变压器T1输出端第一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正极、USB接口J1、第六电阻R6,变压器T1输出端第二管脚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负极、LED的负极、USB接口J1,LED的正极连接第六电阻R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R1为1千欧电阻,第四电阻R4为1千欧电阻,第五电阻R5为47千欧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C2为22微法的电解电容,第五电容C5为220微法的电解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USB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管IC1为耐压4.3V的稳压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电路,具体涉及一种USB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的USB充电电路结构复杂,元器件多,输出不稳定,且没有过流过载短路保护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USB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保险丝F1,稳压管IC1,变压器T1,USB接口J1;
所述USB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220V交流电压,第一二极管D1和保险丝F1分别连接在USB充电电路输入端地两端;第一电容C1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电阻R2、第四电容C4、第五电阻R5、变压器T1输入端第三管脚,第一电容C1的负极分别连接保险丝F1、第一电阻R1、第二三极管Q2地发射极、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
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变压器T1输入端第四管脚,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稳压管IC1的正极,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变压器T1输入端第五管脚,稳压管IC1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1输入端第六管脚,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连接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
变压器T1输出端第一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正极、USB接口J1、第六电阻R6,变压器T1输出端第二管脚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负极、LED的负极、USB接口J1,
LED的正极连接第六电阻R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为1千欧电阻,第四电阻R4为1千欧电阻,第五电阻R5为47千欧电阻。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容C2为22微法的电解电容,第五电容C5为220微法的电解电容。
更进一步地,所述稳压管IC1为耐压4.3V的稳压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USB充电电路结构简单,输出稳定,且具有过流过载短路保护功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SB充电电路原理图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如图1所示,一种USB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保险丝F1,稳压管IC1,变压器T1,USB接口J1;
所述USB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220V交流电压,第一二极管D1和保险丝F1分别连接在USB充电电路输入端地两端;第一电容C1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电阻R2、第四电容C4、第五电阻R5、变压器T1输入端第三管脚,第一电容C1的负极分别连接保险丝F1、第一电阻R1、第二三极管Q2地发射极、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
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变压器T1输入端第四管脚,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稳压管IC1的正极,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变压器T1输入端第五管脚,稳压管IC1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1输入端第六管脚,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连接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
变压器T1输出端第一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正极、USB接口J1、第六电阻R6,变压器T1输出端第二管脚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负极、LED的负极、USB接口J1,
LED的正极连接第六电阻R6。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R1为1千欧电阻,第四电阻R4为1千欧电阻,第五电阻R5为47千欧电阻。
所述第二电容C2为22微法的电解电容,第五电容C5为220微法的电解电容。
所述稳压管IC1为耐压4.3V的稳压管。
本实用新型电路的工作方法:
图1中用1欧的电阻F1起到保险丝的作用,用一个二极管D1完成整流作用。接通电源后,电容C1会有300V左右的直流电压,通过R2给三极管Q1的基极提供电流,经过三极管Q1的发射极,再经过三极管Q1基极后,会经过变压器T1的(3、4管脚)产生集电极电流,并同时在变压器T1的(5、6管脚)(1、2管脚)上产生感应电压,这两个次级绝缘的圈数相同的线圈,其中变压器T1(1、2管脚)输出由二极管D7整流、电容C5滤波后通过USB座给负载供电;其中变压器T1(5、6管脚)经D6整流、电容C2滤波后通过稳压管IC1(为4.3V稳压管)、三极管Q2组成取样比较电路,检测输出电压高低;其中变压器T1(5、6稳压管)、电容C3、电阻R4还组成三极管Q1的正反馈电路,让三极管Q1工作在高频振荡,不停的给变压器T1(3、4)开关供电。当负载变轻或者电源电压变高等任何原因导致输出电压升高时,变压器T1(5、6稳压管)、稳压管IC1取样比较导致三极管Q2导通,三极管Q1基极电流减小,集电极电流减小,负载能力变小,从而导致输出电压降低;当输出电压降低后,三极管Q2取样后又会截止,三极管Q1的负载能力变强,输出电压又会升高;这样起到自动稳压作用。本电路虽然元件少,但是还设计有过流过载短路保护功能。当负载过载或者短路时,Q1的集电极电流大增,而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1会产生较高的压降,这个过载或者短路产生的高电压会经过电阻R3让三极管Q2饱和导通,从而让三极管Q1截止停止输出防止过载损坏。
因此,改变电阻R1的大小,可以改变负载能力,如果要求输出电流小,例如只需要输出5V100MA,可以将电阻R1阻值改大。当然,如果需要输出5V500MA的话,就需要将R1适当改小。注意:R1改小会增加烧坏三极管Q1的可能性,如果需要大电流输出,可更换13003、13007中大功率管。
变压器T1是电感元件,三极管Q1工作在开关状态,当三极管Q1截止时,会在集电极感应出很高的电压,这个电压可能高达1000伏以上,这会使三极管Q1击穿损坏,现在有了高速开关管D5,这个电压可以给电容C4充电,吸收这个高压,电容C4充电后可以立即通过电阻R5放电,这样三极管Q1不会因集电极的高电压击穿损坏了。
二极管D1为1N4007,二极管D5为FR107,二极管D6为1N4148,二极管D7为1N5819,1N4007是低频二极管,FR107是高频高压二极管,1N5819
是低电压高频肖特基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USB充电电路结构简单,输出稳定,且具有过流过载短路保护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811316.7
申请日:2019-05-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1(陕西)
授权编号:CN209767194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H02J7/00
专利分类号:H02J7/00
范畴分类:37P;
申请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第一申请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申请人地址: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统一西路35号
发明人:张瑞华
第一发明人:张瑞华
当前权利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代理人:宋平
代理机构:1156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