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微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损,复合材料,碳纤维,环氧树脂,疲劳,钛合金,氮化。
复合微动论文文献综述
辛小翠,王云霞,王梦娇,阎逢元[1](2019)在《纳米锌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不同含量纳米锌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采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干摩擦条件下纳米锌含量对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对复合材料断面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磨损表面及钢球进行表征,探讨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Z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当纳米Zn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且对偶钢球表面形成连续的转移膜;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添加锌纳米颗粒,可以提高UHMWPE复合材料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当纳米锌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和最优的耐磨损性能。(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5期)
宋道柱[2](2019)在《酸性溶液中矿用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裂纹扩展演化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北方60%以上矿井水为酸性电解质溶液,矿井提升过程中提升钢丝绳承受循环拉伸、弯曲、扭转载荷及酸性电解质溶液的淋水效应,导致酸性溶液中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即微动磨损、疲劳裂纹扩展及电化学腐蚀,造成钢丝的截面损失和断丝现象,最终导致钢丝绳失效断裂,引发井毁人亡的恶性坠罐事故。因此,开展酸性溶液中钢丝矿用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裂纹扩展演化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对提高钢丝绳服役寿命、保障矿井提升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自制钢丝拉扭复合微动腐蚀疲劳装置,揭示了不同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参数(接触载荷、扭转角、加载频率、应力比及应力幅)下钢丝摩擦磨损特性(滞后回线、摩擦系数、磨损深度及表面微观磨损形貌),揭示了不同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参数下钢丝的疲劳裂纹扩展特性(裂纹轮廓、扩展深度及扩展速率);结合电化学分析仪探究了酸性溶液中不同微动参数对钢丝的电化学腐蚀特性(极化曲线、阻抗谱等)影响规律;解析了钢丝的磨损、疲劳及电化学交互作用机理,构建了酸性溶液中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接触载荷、扭转角、应力幅的增加及加载频率的降低,加剧钢丝微动磨损、裂纹扩展速率,降低了钢丝耐蚀性;应力比的提高,加剧了微动磨损深度及裂纹扩展速率,降低了钢丝的电化学腐蚀效应。随着疲劳次数的增加,裂纹扩展深度增加,裂纹形貌逐渐由椭圆状或不规则圆弧状演变为直线状。不同拉扭复合疲劳微动参数下钢丝疲劳寿命均呈现幂指数关系,且寿命预测模型与结果吻合较好。不同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参数下钢丝疲劳寿命重要度排序为:应力幅>应力比>加载频率>接触载荷>扭转角。(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媛媛,王宇星,刘娟,沈火明[3](2018)在《Ti6Al4V钛合金扭转复合微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球/平面接触模型,研究了Ti6Al4V钛合金试样在52100钢球作用下的扭转复合微动特性。利用ABAQUS建立了摩擦副的叁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当法向荷载为50 N时,不同倾斜角(10°~60°)和不同角位移幅值(0.25°~5°)下的扭转复合微动。结果表明:随着倾斜角或角位移幅值的增加,接触压力略有增加;Mises等效应力云图在试样的接触表面和厚度方向均呈现出不对称性,主要是由转动分量引起;随着倾斜角的增加,扭转复合微动由扭动微动控制逐渐变为转动微动控制。因此,扭转复合微动特性非常依赖于倾斜角和角位移幅值。(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薛超凡,于敏,姚举禄,姬科举,戴振东[4](2018)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FT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PH13-8Mo不锈钢为配副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在低温-45,-20℃以及室温条件下探讨了法向载荷、微动频率和微动振幅及试验时间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向载荷、微动频率和振幅、试验时间以及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均非常显着.在-45℃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均高于室温时的摩擦系数.法向载荷和温度对复合材料磨损量的影响显着.在相同的温度下,复合材料磨损量随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加;在相同的法向载荷下,-45℃时,复合材料的磨损量较室温时的大,其磨损区域萌生出较多的微动裂纹,疲劳剥落现象较明显,其微动磨损机制以疲劳磨损为主;而在室温下,其磨损表面主要为表面树脂的刮痕以及少量的微动裂纹,其微动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秀波,周仲炎,翟永杰,乔世杰,徐江宁[5](2018)在《热处理对激光熔覆钛基复合涂层组织和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温度热处理对激光熔覆钛基复合涂层组织和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A2钛合金表面制备40%Ti-25.2%TiC-34.8%WS_2(质量分数)复合涂层,将涂层分别置于300,500℃和700℃真空中保温1h,分析热处理前后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微动磨损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未经过热处理涂层及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涂层的主要物相均为α-Ti,(Ti,W)C_(1-x),TiC,Ti_2SC和TiS。未热处理及经过300,500℃和700℃热处理1h涂层的显微硬度分别为1049.8,980.7,1143.3HV_(0.5)和1190.7HV_(0.5)。经过700℃热处理1h涂层表现出优异的微动磨损性能,磨损机理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元云岗[6](2018)在《表面纳米化/离子氮化复合处理对TC4钛合金微动磨损机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其优异性能,TC4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空航天和生物领域。然而,钛合金TC4较低的硬度、耐磨性差和较高的微动敏感性,却又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为了改善其抗微动性能,一些表面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超声冷锻和离子渗氮技术应用广泛。本研究运用表面纳米化(超声冷锻—UCFT)/离子渗氮复合处理技术,选用850℃氮化,UCFT+850℃氮化对TC4钛合金进行表面强化,利用检测设备表征了所制备的钛合金样品。采用SRV-4型微动磨损试验机,探究了经复合处理后TC4钛合金的微动磨损性能,并探讨了微动磨损机理。研究结果为:(1)对TC4钛合金进行渗氮的最佳渗氮温度为850℃,在此温度下TC4钛合金的耐磨性最优。经离子渗氮后TC4的表面形成了硬质氮化物相(δ-Ti N和ε-Ti_2N)使得其表面硬度明显提升。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氮化物含量增加,因此硬度也随之升高,渗氮层厚度增加。在850℃时,试样的平均摩擦系数及磨损体积最小,耐磨性最优。经离子渗氮后,渗氮层的形成能有效阻碍金属的直接接触,抑制黏着磨损。(2)不同对磨球对复合处理试样的摩擦学性能有重要影响。经氮化和表面纳米化/离子氮化复合处理的TC4钛合金,与不同的对磨球(Si_3N_4、6061Al、TC4)对磨时的耐磨性均优于未处理试样。且复合处理试样的耐磨性最好,磨损体积约为未处理的1/8(Si_3N_4)、1/5(TC4)和1/4(6061Al)。对比3种不同的对磨球(Si_3N_4、TC4和6061Al球),发现对磨球硬度越高磨损体积越大磨损越严重。复合处理和渗氮均有材料转移和氧化反应出现,且复合处理的磨痕最浅。(3)表面纳米化/离子氮化复合处理对TC4钛合金微动磨损性能有重要影响。可以发现与对磨球(Si_3N_4)对磨时的减摩性均优于未处理试样。然而,对磨球为TC4钛合金时,渗氮和复合处理试样的摩擦系数均高于未处理试样,并没有减摩的效果。对磨球Si_3N_4和TC4钛合金时,不同处理方式下TC4钛合金的微动磨损机制:在低摩擦载荷下,试样磨痕中心均处于黏着状态,磨痕边缘处于部分滑移区,发生轻微的磨粒磨损及磨痕边缘的磨屑聚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沈媛臻,肖毅[7](2019)在《微动损伤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预紧力松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横向循环载荷下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预紧力松弛试验,探究了材料疲劳损伤与接触面微动磨损联合作用下螺栓连接预紧力松弛过程。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Archard磨损模型和ALE(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自适应网格技术,编制了适用于连接结构微动磨损的UMESHMOTION子程序,建立了分析连接支承面微动磨损的计算模型;利用子程序UMAT编制了Shokrieh和Lessard提出的疲劳累积损伤定量分析程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复合材料疲劳损伤、螺孔伸长及接触磨损的耦合作用下预紧力随循环周次变化的机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预测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薛超凡[8](2018)在《不同温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钛合金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及钛合金是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其中CFRP作为飞行器的结构材料常暴露在低温环境中,钛合金作为航空发动机的结构材料常面临高温工况。微动磨损是航空航天领域中常见的磨损现象,发生在近似紧密配合的表面间,会改变零件的原有尺寸,造成应力集中、改变配合精度,降低连接部位的可靠性,对飞行器的安全飞行造成隐患。基于此,本文基于FT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对CFRP及钛合金进行高低温下的微动磨损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温度等条件参数对材料微动磨损特性的影响。在FT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自行设计、加工、组装低温试验装置,采用半导体制冷实现了-45℃的低温试验条件。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CFRP及TC21、TC4-DT两种钛合金进行微动磨损研究,评价了CFRP在低温下、钛合金在高温下的微动磨损特性,分析了磨损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45℃)下CFRP的微动磨损试验结果表明:低温下CFRP的基体发脆,且基体与碳纤维的结合力增大,裂纹较易传递,摩擦系数与磨损量增大,CFRP在室温下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低温下以疲劳磨损为主。随着载荷增加,材料接触面积增加的速度大于载荷的增加速度,摩擦系数降低,同时载荷的增加使接触区域应力集中加剧,导致裂纹增多,磨损量增大。2.高温(150℃)下钛合金的微动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TC21的磨屑受热软化,形成磨屑层,摩擦系数减小,材料表面的氧化反应加剧,较易形成氧化膜,抑制了粘着磨损以及磨粒磨损,磨损量减小。TC4-DT受热软化后材料表面塑性形变及粘着现象增多,摩擦系数增大,材料表面的粘着磨损以及疲劳磨损加剧,磨损量增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陈志强[9](2017)在《冲切复合微动磨损试验机的研制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况中,微动行为极其复杂,不是单一模式的作用,往往是两种或多种基本模式复合的结果。冲切复合微动是指机械零部件在受到冲击力的同时会伴有切向的运动,这两种形式的微动会加剧磨损过程。冲切复合微动磨损现象广泛存在于核电装置、矿山机械、海洋钻井、航空航天、登月工程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因此,研制出可模拟冲切复合微动磨损工况的试验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本文概述了各工程领域中冲切复合微动磨损的实例,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冲切复合微动试验机的发展现状、分类和优缺点。根据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多种微动形式和多种冲切复合微动模式的冲切复合微动磨损试验机。对冲切复合微动磨损试验机的研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完成了冲切复合微动磨损试验机的整机设计主要介绍了试验机的机械系统原理及零部件的选型。首先根据实验要求对试验机进行了需求分析,确定总体的技术指标,并分析得到冲切复合微动试验机的结构原理图。试验机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分为伺服升降模块、冲击运动模块及切向运动模块。根据试验机需求,调研了各组成部件的性能、尺寸、成本及采购周期,包括伺服电机、丝杆模组、音圈电机、压电传感器、直线导轨和位移传感器等。然后,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及工具对整机结构进行了叁维设计、结构分析及外观渲染,得到了试验机的初步效果图。(2)设计了冲切复合微动磨损试验机的控制采集系统基于多功能DMC-4030型控制器,对试验机的控制采集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对系统整体框架进行了设计,然后分别对伺服升降控制系统、两轴运动控制系统及信号采集系统进行了电路设计、电路连接和运动编程。针对不同工况条件,设计了多种运动方式及其运动程序。本文利用该试验机,完成了对Incone1690合金管在不同微动形式(冲击微动、切向微动、冲切复合微动)、不同冲切复合微动模式(单向冲切、双向冲切、多模式组合冲切)以及不同冲击力下的磨损试验,并分析了试样材料的微动行为及磨损行为。(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田丹丹,何国球,沈月,刘晓山,吕世泉[10](2016)在《方形和菱形路径下35CrMoA拉扭复合微动疲劳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35CrMoA合金钢在接触应力为150 MPa,等效应力幅值为400 MPa时方形和菱形路径下的微动疲劳特性,包括循环应力响应特征、疲劳寿命、微动斑及微动疲劳断口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方形路径下,35CrMoA钢经缓慢循环软化、快速软化到达最后的稳定阶段,而菱形加载下,材料快速软化之后直接到达稳定阶段;两种路径下的疲劳寿命差别不大;方形加载的滑移区较宽,粘着区较窄,而菱形加载则相反;方形路径下裂纹垂直于试样表面扩展,而菱形加载路径下的微裂纹是曲折的,沿与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方向上扩展。(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6年05期)
复合微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北方60%以上矿井水为酸性电解质溶液,矿井提升过程中提升钢丝绳承受循环拉伸、弯曲、扭转载荷及酸性电解质溶液的淋水效应,导致酸性溶液中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即微动磨损、疲劳裂纹扩展及电化学腐蚀,造成钢丝的截面损失和断丝现象,最终导致钢丝绳失效断裂,引发井毁人亡的恶性坠罐事故。因此,开展酸性溶液中钢丝矿用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裂纹扩展演化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对提高钢丝绳服役寿命、保障矿井提升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自制钢丝拉扭复合微动腐蚀疲劳装置,揭示了不同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参数(接触载荷、扭转角、加载频率、应力比及应力幅)下钢丝摩擦磨损特性(滞后回线、摩擦系数、磨损深度及表面微观磨损形貌),揭示了不同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参数下钢丝的疲劳裂纹扩展特性(裂纹轮廓、扩展深度及扩展速率);结合电化学分析仪探究了酸性溶液中不同微动参数对钢丝的电化学腐蚀特性(极化曲线、阻抗谱等)影响规律;解析了钢丝的磨损、疲劳及电化学交互作用机理,构建了酸性溶液中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接触载荷、扭转角、应力幅的增加及加载频率的降低,加剧钢丝微动磨损、裂纹扩展速率,降低了钢丝耐蚀性;应力比的提高,加剧了微动磨损深度及裂纹扩展速率,降低了钢丝的电化学腐蚀效应。随着疲劳次数的增加,裂纹扩展深度增加,裂纹形貌逐渐由椭圆状或不规则圆弧状演变为直线状。不同拉扭复合疲劳微动参数下钢丝疲劳寿命均呈现幂指数关系,且寿命预测模型与结果吻合较好。不同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参数下钢丝疲劳寿命重要度排序为:应力幅>应力比>加载频率>接触载荷>扭转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微动论文参考文献
[1].辛小翠,王云霞,王梦娇,阎逢元.纳米锌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J].润滑与密封.2019
[2].宋道柱.酸性溶液中矿用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裂纹扩展演化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张媛媛,王宇星,刘娟,沈火明.Ti6Al4V钛合金扭转复合微动特性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4].薛超凡,于敏,姚举禄,姬科举,戴振东.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
[5].刘秀波,周仲炎,翟永杰,乔世杰,徐江宁.热处理对激光熔覆钛基复合涂层组织和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8
[6].元云岗.表面纳米化/离子氮化复合处理对TC4钛合金微动磨损机制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7].沈媛臻,肖毅.微动损伤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预紧力松弛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9
[8].薛超凡.不同温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钛合金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9].陈志强.冲切复合微动磨损试验机的研制及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10].田丹丹,何国球,沈月,刘晓山,吕世泉.方形和菱形路径下35CrMoA拉扭复合微动疲劳行为[J].功能材料.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