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类钙钛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钛矿,氧化物,材料,太阳能电池,结构,高温,超导体。
类钙钛矿论文文献综述
奉少东,郭为民,乐志文,黄荣洲,尹俊[1](2019)在《Pechini法制备类钙钛矿型Nd_(2-x)Sr_xCuO_4及其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echini法制备K_2NiF_4型类钙钛矿Nd_(2-x)Sr_xCuO_4(x=0,0.2,0.4,0.6,0.8)系列材料。分别使用XRD、FTIR、SEM、BET和H_2-TPR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柠檬酸比例和煅烧温度对目标产物形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Sr掺杂比例对目标产物物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柠檬酸、乙二醇与金属离子总物质的量之比为4∶4∶1,焙烧温度为800℃时,所制备的样品为单一物相的K_2NiF_4结构Nd_(2-x)Sr_xCuO_4系列材料,且样品具有较高的结晶度、颗粒分布较均匀。H_2-TPR的结果表明,材料低温还原性能随Sr的掺杂而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黄荣洲,郭为民,乐志文,尹俊[2](2019)在《A_2BO_4型类钙钛矿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A_2BO_4型类钙钛矿的结构和第一性原理方法,并从布居数、能带、态密度等方面,详细概括、分析了A_2BO_4型类钙钛矿材料电子结构、介电性质、光学性质和离子迁移率等性质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尤帅,李雄[3](2019)在《非甲胺类钙钛矿化学组分调控及表界面分子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并且资源丰富,如何高效利用成了科学家的重要研究方向。稳定性、可放大性以及分子界面工程是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面临的几个重要挑战。采用的双功能分子调节剂具有巯基-四唑(S)和苯基铵(N)两个部分,产生的SN连接方式钝化钙钛矿表面缺陷,并与钙钛矿相互作用,诱导FACs基钙钛矿的高质量晶粒形成。对于1 cm~2以上的活性区域,效率超过20%,并且100%太阳光照及最大功率输出条件下连续工作1000小时,电池效率衰减小于10%(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陈泽志[4](2019)在《新型结构调制的磁性类钙钛矿氧化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钙钛矿材料是指以简单钙钛矿氧化物为组成单元的一大类氧化物。类钙钛矿氧化物中电荷、自旋、轨道和晶格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丰富的物理性质,例如:高温超导、庞磁阻、多铁性等。其中,电荷与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起了固体物理能带理论,由此带来了微电子、光电子和光子等领域的发展。近十几年来,随着电子功能器件的发展,对于材料性能的追求越来越高,基于电子电荷属性的功能器件进入了后摩尔定律时代。随着磁性多层膜体系中巨磁阻效应的发现,人们意识到电子的自旋属性能够满足器件高性能的要求。具体来说,电子自旋相较于电荷而言,磁相互作用的能量更低、作用距离更短,因而能够避免随着器件尺寸减小而带来的失效行为,同时功耗也较低。基于自旋属性的自旋电子学器件有望成为未来信息存储、量子计算、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原型器件。磁性类钙钛矿氧化物中多重量子序参量(电荷、自旋、轨道以及晶格)间相互竞争或称合,为控制电子自旋提供了优良载体;同时不同序参量本身也会形成不同的物理性能,典型的例子为单相多铁性材料。结合多重序参量共存与耦合的特点,有望发展一些新效应与新器件。本论文在总结复合多参量量子功能材料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结构调制的方法来调控磁性类钙钛矿氧化物的磁相互作用,同时重点研究了反铁磁序与类铁磁序在单相材料中形成的交换偏置效应。具体的内容分成七个部分,如下所示: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首先介绍了磁性类钙钛矿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的特征以及磁相互作用类型;同时,介绍了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氧空位对于磁性能的影响;然后,介绍了结构调制对铋层状磁性类钙钛矿氧化物相关的多铁性和交换偏置效应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本论文所用到的一些实验测试方法。首先介绍了陶瓷材料制备过程中用到的粉体制备和陶瓷烧结方法。然后,介绍了材料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等的表征方法,如XRD精修、X射线吸收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最后,介绍了磁性能、电输运、热输运、铁电等材料物理性能表征技术。第叁章:研究了一种Cl离子嵌入Bi-O层的新型铋层状钙钛矿氧化物Bi7Fe2Ti2017Cl(BFTOC1),重点研究了结构调制之后材料所具有磁各向异性与交换偏置各向异性。结果表明C1离子嵌入两层(Bi202)2+中间可形成[(Bi2O2)2+Cl-(Bi2O2)2+]3+结构单元(Sillen层),该单元比(Bi202)2+高一个价态,因而与Aurivillius相比,其钙钛矿结构层中的Fe3+离子浓度增加,同时Sillen层的存在也进一步地抑制了不同钙钛矿结构单元中Fe3+间的相互耦合。这种自然超晶格结构以及通过热压制备获得陶瓷的高度取向性导致了一种复杂的自旋结构,并诱发了磁各向异性,如100 K时面内方向的剩余磁化强度是面外方向的2.5倍。引人注目的是,在BFTOCl体系中发现了交换偏置的各向异性,在100K时,面内和面外方向的交换偏置场分别为345 Oe和174 Oe。第四章:研究了利用F离子掺杂将六方结构Sr2CO205转为立方钙钛矿结构的新策略。重点探究了F-掺杂对材料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调制作用,及其对材料磁性能和交换偏置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掺杂制备的立方SrCo02.9F0.1(SCOF-0.1)类铁磁转变温度提升至350 K,远高于SrCo03单晶以及其它通过A/B位掺杂的钙钛矿钻氧化物材料。这种磁性能的增强被认为是与F-离子取代引起的电子结构变化及自旋玻璃态行为等密切相关的。值得注意的是,SCOF-0.1在室温下实现了交换偏置场为1745 Oe的交换偏置效应,远高于已经报道的其它单相材料体系。同时,SCOF-0.1中的电输运、热输运与磁阻效应等与两个磁转变过程明显相关,表现出序参量之间的关联性。第五章:研究了类钙钛矿氧化物Sr2Co205中A位掺杂Nd所导致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的转变,以及与体系中磁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重点探究了不同掺杂量下相组成和电子结构对体系铁磁性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d掺杂量的增多,晶体结构逐渐从六方结构转变为立方结构,Co06八面体从共面连接逐渐转变为共点连接。在这个过程中,体系的铁磁性逐渐增强,与体系中的电子结构转变一致。第六章:研究了Ruddlesden-Popper相类钙钛矿氧化物La3Ni2O7中B位掺杂Co对材料电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未掺杂样品相比,Co掺杂样品能够在高温下具有高的表面氧空位状态,同时体系中的电子更加局域化。这两种性质的改变有利于促进氧还原反应。将La3Nih.6Co0.4O7-δ用作燃料电池的阴极材料,展现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650 ℃下电池最高功率密度约0.29 Wcm-2,界面极化电阻约0.36 Ωcm2。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针对研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赵建发[5](2019)在《类钙钛矿结构功能新材料及量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功能材料由于存在电荷、轨道、自旋等自由度的相互耦合和竞争,进而产生多个量子态竞争和共存,从而呈现出奇异和丰富的物理现象,例如,高温超导体,稀磁半导体,拓扑绝缘体和庞磁阻材料等。探索新型量子功能材料,发现新的量子态,并对这些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的物理性质及机理进行研究,是当前凝聚态物理领域非常重要的前沿方向。本论文利用高温高压实验条件,结合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系列“卤系”铜基高温超导体及其母体单晶,并系统研究了掺杂浓度等对超导转变温度的影响;探索并发现了系列A位有序钙钛矿新材料,同时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对该系列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基本物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相关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研究成果:(1)利用熔融法首次制备出了高质量、大尺寸的Ca_3Cu_2O_4Cl_2单晶。实验结果表明Ca_3Cu_2O_4Cl_2是反铁磁的Mott绝缘体,其Neel温度约230 K,根据半导体热激活模型拟合的禁带宽度约0.146 eV,X射线吸收谱表明其上哈伯德带主要由Cu 3d_(x2-y2)和O 2p_(x,y)构成。与单层的Ca_2CuO_2Cl_2相比,双层Ca_3Cu_2O_4Cl_2的顶角氧到[CuO2]面之间的距离更大,层间耦合进一步变弱,[CuO2]面的准二维性进一步增强。该单晶为研究铜氧化物高温超导超导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基础。采用高温高压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单层体系名义组分为(Sr_(1-z)Ca_z)_(1.6)Na_(0.4)CuO_2Cl_2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了固定Na的名义掺杂浓度情况下从Ca_2CuO_2Cl_2到Sr_2CuO_2Cl_2超导态的演化。实验发现从Ca_2CuO_2Cl_2到Sr_2CuO_2Cl_2,体系的超导转变温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研究发现该过程中伴随着样品中实际Na的含量越来越少,以至空穴浓度不足以使Sr_2CuO_2Cl_2实现超导。此外我们还合成了一系列双层体系名义组分为(Ca_(1-z)Sr_z)_(2.5)Na_(0.5)Cu_2O_4Cl_2的超导材料,发现从Ca_3Cu_2O_4Cl_2到Ca_2SrCu_2O_4Cl_2演化过程中,体系的超导转变温度逐渐升高,表现出与单层体系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2)采用高温高压合成方法,设计并制备了新型A位有序钙钛矿AHg_3Ti_4O_(12)(A=Pb,Sr)。实验上首次发现Hg~(2+)占据A位有序钙钛矿的A′位,并且将A′位离子从过渡族元素3d(Cu~(2+),Mn~(3+)),4d(Pd~(2+))扩展到主族5d(Hg~(2+)),由此确立了AHg_3Ti_4O_(12)新体系。由于Hg~(2+)半径较大,使得AHg_3Ti_4O_(12)(A=Pb,Sr)与常见的A位有序钙钛矿相比具有更大的晶格常数和更小的BO_6八面体畸变。PbHg_3Ti_4O_(12)随温度降低出现从中心对称(Im-3)到非中心对称(Imm2)的结构相变,同时伴随着顺电-铁电相变,这种对称性破缺的结构相变在A位有序钙钛矿中属于首次发现,为寻找铁电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PHTO的声子谱室温结构存在软膜,有自发极化趋势,低温铁电性主要来源于Ti-O离子的位移。SrHg_3Ti_4O_(12)是一种窄带隙非磁性半导体,其介电常数在256 K左右存在极大值,变温XRD显示SrHg_3Ti_4O_(12)随温度降低在250 K左右出现疑似结构相变。与SrTiO_3(禁带宽度3.2 eV)相比,其禁带宽度仅为2.41eV,吸收边在红移至可见光区域,因此对太阳光的吸收能力显着增强,是一种潜在的光催化材料。(3)在高温高压的实验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新型A位有序钙钛矿化合物ACu_3Ti_4O_(12)(A=Pb,Hg)。PbCu_3Ti_4O_(12)和HgCu_3Ti_4O_(12)与CaCu_3Ti_4O_(12)同构,室温下它们均属于Im-3空间群。PbCu_3Ti_4O_(12)和HgCu_3Ti_4O_(12)都是反铁磁绝缘体,其Neel温度分别为27 K和31 K。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拟合的禁带宽度分别是0.91 eV和0.64 eV。XAS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化合物中Cu和Ti的价态分别为+2(3d~9)和+4(3d~0)。介电测试结果显示,与CaCu_3Ti_4O_(12)相比,PbCu_3Ti_4O_(12)和HgCu_3Ti_4O_(12)的相对介电常数较小,仅为10~2数量级。低温部分介电常数存在转变,该转变与反铁磁转变密切相关,可能存在磁介电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5-01)
李宜[6](2019)在《类钙钛矿和层状锑基氧化物的热电特性及输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电材料能够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力来控制温度。热电器件在太空探索和半导体制冷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也被认为在废热回收领域中具备潜力。高性能热电材料需要具备高的电导率,大的Seebeck系数值和低的热导率。这叁个参数相互耦合,难以同时优化。对电学性能来说,优化的方案有很多种,例如载流子浓度调控和能带结构工程。但是调控晶格热导率却相对较为困难。在材料中引入新的散射机制是目前唯一能够有效降低晶格热导率的方案,但这也通常需要牺牲材料部分的导电性能。因此,热电研究者常常会选择一些具有本征低热导率的材料作为母体来进行热电研究。基于上述的观点,本论文一开始选择了铌酸锶钡(strontium barium niobate,SBN)进行热电研究。由于铌酸锶钡具有复杂的晶格结构,因此具备本征的低热导率。此外,铌酸锶钡在经过氧还原之后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有望实现高热电性能。本文通过实验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铌酸锶钡的热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铌酸锶钡的电学输运性质遵循Anderson局域理论。铌酸锶钡中的极化区域作为材料体系中无序的来源之一,同时也对降低热导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铌酸锶钡热电性质的强各向异性是由氧空位引起的。通过调控组分和微结构,铌酸锶钡的热电优值达到了 0.35,相比母体材料增长了将近一倍。然而,这一数值仍然远低于理论预期值。这是由于两部分因素引起的,一方面是因为极化区域的边界对声子的散射在高温区减弱,导致晶格热导率升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子的局域化阻碍了导电,导致了铌酸锶钡热电性能的降低。电子局域化对材料的热电性能有不利的影响,也经常出现在除了铌酸锶钡之外的其他热电材料中。因此,对电子局域化的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接下来选择了叁种具有电子局域化现象的类钙钛矿型热电材料(SBN,CaMnxNb1-xO3和SrTi1-xNbxOxO3-δ),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从电子态的空间和能量分布的角度对其电子局域化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铌酸锶钡的电子局域化是由于其复杂的晶格结构导致的。相邻的Nb原子的4d电子态的能级分布在不同的能量区间,导致其导带底电子的局域化。CaMnxNb1-xO3的载流子局域化是由于Mn的3d电子态和掺杂的Nb的4d电子态的能级不同导致。SrTi1.xNbxO3-δ中的局域化机制和以上两种都不相同,其电子局域化是由Nb掺杂和氧空位共同导致的。此外还发现,引入Sr空位可以有效地实现退局域化。从以上的结果来看,铌酸锶钡的载流子很难实现退局域化,这是由于其局域化的来源是本征的。接下来本文选择了具有简单晶格结构的ZrCuSiAs型Sb氧化物进行研究来避免电子局域化。这种材料具有二维层状晶格结构,因此也有低的本征热导率。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半经典的玻尔兹曼理论,对LnTSbO(Ln= La-Gd and T= Zn,Mn)的热电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nTSbO的价带顶具有轻重带简并的结构,导带底具有多能谷结构。n型LnTSbO的热电性质是由其不同能谷之间的能级差决定的。LnZnSbO能级差值随着Ln离子半径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这样,LnZnSbO的热电性质就可以通过改变镧系元素而有效调控。LnZnSbOO(Ln=Ce-Nd)具有较好的热电性能。NdZnSbO的n型掺杂(F掺杂)和p型掺杂(Sr、Ba、Ag、Cu掺杂)计算的结果表明,F掺杂主要起电子施主作用,为NdZnSbO提供电子作为载流子。Sr、Ba、Ag、Cu掺杂不仅起到电子受主作用,为NdZnSbO提供空穴作为载流子,而且对NdZnSbO价带顶的能带结构产生影响,使价带顶能带在X点发生退简并,并在Z点色散性变弱。总的来看,重掺杂有利于n型NdZnSbO获得较高的功率因子,轻掺杂有利于p型NdZnSbO获得较好的热电性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3-31)
谢坤含[7](2018)在《B位Cu掺杂类钙钛矿型La_(1.6)Sr_(0.4)Ni_(0.6)Cu_(0.4)O_4作为锂-空气电池高效阴极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类钙钛矿A_2BO_4型过渡金属氧化物La_(1.6)Sr_(0.4)NiO_4及La_(1.6)Sr_(0.4)Ni_(0.6)Cu_(0.4)O_4作为非水系锂-空气电池阴极催化材料.相比于La_(1.6)Sr_(0.4)NiO_4,B位Cu元素掺杂的La_(1.6)Sr_(0.4)Ni_(0.6)Cu_(0.4)O_4粉体粒径更小且分散更均一,表现更优异的电化学活性.在电流密度为100mA/g时,组装的锂-空气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8 294mAh/g,充电平台低于3.7V,并且可稳定循环130次以上.获得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归因于La_(1.6)Sr_(0.4)Ni_(0.6)Cu_(0.4)O_4催化剂高氧缺位,电荷缺陷及形貌优势.(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冬梅,侯亚飞,李伟平[8](2018)在《高相变温度的有机-无机类钙钛矿(C_3N_2H_5)[Mg(HCOO)_3]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自然蒸发静置的方式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类钙钛矿晶体(C_3N_2H_5)[Mg(HCOO)_3](ImMg).这类材料的相变温度高达480.5 K,并且低于其熔点.ImMg的相变温度高于之前报道过的甲酸类钙钛矿的相变温度并且有明显的介电异常.ImMg属于ABX3型有机-无机杂化框架结构,B位的Mg原子和X位的HCOOH分子配位形成正八面体结构,A位的咪唑分子占据了[Mg(HCOO)_3]-八面体框架形成的空隙位置.并且在晶体结构中,A位的咪唑分子与X位的HCOOH分子形成氢键,这与之前所报道的ImMn结构类似.由于大量氢键的存在,ImMg的相转换温度和热稳定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8年05期)
杨景婷[9](2018)在《钙钛矿及类钙钛矿氧化物外场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外场(应力、光场、电场、磁场)对钙钛矿及类钙钛矿氧化物物理性质的调控,对氧化物材料的应用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方面研究了衬底应力对氧化物薄膜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首次在类钙钛矿氧化物WO_3上发现了罕见的线缺陷。另一方面基于KTaO_3制备了紫外光电器件,研究了KTaO_3的光电特性。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衬底应力调控,首次在WO_3薄膜上发现了罕见的线缺陷。从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上看,这种独特的线缺陷可以看作缺乏A位的赝钙钛矿晶胞旋转45?。线缺陷具有方向性,只沿着a和b轴,在c轴方向是禁戒的。此外,线缺陷的数量随着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我们还研究了线缺陷的分布,发现其只分布在界面附近。并随着拉应力增大,分布范围扩大。STEM和DFT+U计算表明了这种线缺陷是WO_3薄膜释放应力的一种方式。我们还通过DFT+U计算分析了受应力调控的线缺陷的电学和光学性质,揭示了其存在一个沿着线缺陷方向的空穴导电通道和高度可调节的能带结构。这种由应变引起的缺陷效应可以在人工设计的氧化物异质结中产生新的功能。2.我们基于KTaO_3(KTO)单晶制备了具有叉指电极的紫外光电探测器。它的稳态和瞬态光电流响应的截止波长都在344 nm附近,与KTO的禁带宽度是对应的。探测器具有低的暗电流~1.5?pA(20 V下),高的紫外-可见对比度(室温下叁个数量级)。20 V电压下的量子效率是37.49%,探测率D*是3.85×10~(12) cm?Hz~(0.5)/W,与硅基探测器在紫外部分的D*可比拟。探测器具有超快的光电响应特性,上升沿仅~260 ps。(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吴存存,张巧慧,俞文锦,肖立新[10](2018)在《非铅(类)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效率已经达到22.7%,可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相媲美。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也被用于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等。然而,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吸光层都是基于有毒重金属元素铅的1-1-3型材料。基于不同价态金属元素(如:Ag~+,Sn~(2+),Ge~(2+),Cu~(2+),Sr~(2+),Bi~(3+),Sb~(3+),Sn~(4+))的各种非铅钙钛矿(类钙钛矿)型吸光材料也被广泛研究~([1]),如图1。其中,基于同族元素Sn~(2+)的1-1-3型钙钛矿的电池效率最高(8.12%),但是很容易被氧化成Sn~(4+)导致性能变差,稳定性远差于铅基电池。其他非铅钙钛矿(类钙钛矿)型电池的效率低于5%,我们首次报道了基于2-1-1-6型非铅钙钛矿Cs_2AgBiBr_6的平面太阳能电池~([2]),薄膜质量高且器件效率为1.44%。(本文来源于《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篇)》期刊2018-05-26)
类钙钛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A_2BO_4型类钙钛矿的结构和第一性原理方法,并从布居数、能带、态密度等方面,详细概括、分析了A_2BO_4型类钙钛矿材料电子结构、介电性质、光学性质和离子迁移率等性质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的研究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钙钛矿论文参考文献
[1].奉少东,郭为民,乐志文,黄荣洲,尹俊.Pechini法制备类钙钛矿型Nd_(2-x)Sr_xCuO_4及其性能表征[J].应用化工.2019
[2].黄荣洲,郭为民,乐志文,尹俊.A_2BO_4型类钙钛矿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9
[3].尤帅,李雄.非甲胺类钙钛矿化学组分调控及表界面分子结构设计[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4].陈泽志.新型结构调制的磁性类钙钛矿氧化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5].赵建发.类钙钛矿结构功能新材料及量子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
[6].李宜.类钙钛矿和层状锑基氧化物的热电特性及输运机制[D].山东大学.2019
[7].谢坤含.B位Cu掺杂类钙钛矿型La_(1.6)Sr_(0.4)Ni_(0.6)Cu_(0.4)O_4作为锂-空气电池高效阴极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8
[8].赵冬梅,侯亚飞,李伟平.高相变温度的有机-无机类钙钛矿(C_3N_2H_5)[Mg(HCOO)_3]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英文)[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8
[9].杨景婷.钙钛矿及类钙钛矿氧化物外场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
[10].吴存存,张巧慧,俞文锦,肖立新.非铅(类)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C].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