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是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的成员,为有囊膜病毒,其基因组是负链RNA,全长约15000 nt,可转录出10条病毒RNA,并翻译成11种蛋白质,其中9种为结构蛋白、2种为非结构蛋白。BRSV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的流行也比较普遍。BRSV感染牛如果继发性细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会更加复杂,是发病牛高度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仍是防控该病的有力手段。基于反向遗传技术的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揭示BRSV致病机理、免疫保护机制以及病毒的宿主和组织嗜性等相关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BRSV核酸呈阳性的鼻拭子样品LJX31为材料,对BRSV全长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以确定中国流行的BRSV的遗传进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BRSV反向遗传质粒系统,可用于BRSV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为BRSV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全长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LJX31全长基因组为15150 nt,5’端非编码区为45 nt,3’端非编码区为161 nt。基因组的编码区位于46-14989 nt,包括NS1、NS2、N、P、M、SH、G、F、M2和L基因。L基因最大,含有6573 nt;NS2基因最小,含有492 nt;NS1、N、P、M、SH、G、F和M2基因全长依次为527、492、1202、869、950、466、840、1902和960 nt。全长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显示,LJX31与美国Atue51908株的同源性为96.4%。LJX31的全长基因组存在13个核苷酸的插入和3个核苷酸的缺失。与Atue51908株相比,NS1、NS2、N、P、M、SH、G、F、M2和L基因的同源性为92.1-98.5%。对G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显示,LJX31与美国毒株V41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5.1%,表明LJX31可能来源于美国。为构建BRSV LJX31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分别构建了基因组全长cDNA质粒,以及N、P、L和M2-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同时,为了增加拯救病毒对细胞的适应性,本研究构建了BRSV受体蛋白CX3CR1的真核表达质粒。N、P、L、M2-1和CX3CR1这5个蛋白表达质粒作为辅助质粒,与全长基因组cDNA质粒共转染BRSV易感细胞,可进行病毒的拯救。本研究同时构建了基于T7启动子和CMV启动子的全长基因组cDNA质粒PVK-LJX31和PCI-LJX31;N、P和M2-1蛋白的编码基因直接克隆至PCI-neo载体,分别构建表达质粒PCI-neo-N、PCI-neo-P、PCI-neo-M2-1;L蛋白的编码基因经过密码子优化后克隆至p3xflag-CMV载体,构建表达质粒p3xflag-YH-L;CX3CR1蛋白的编码基因采用PCR方法从牛的肺组织中扩增获得,直接克隆至PCI载体,构建表达质粒PCI-CX3CR1。PVK-LJX31、PCI-LJX31、PCI-neo-N、PCI-neo-P、PCI-neo-M2-1、p3xflag-YH-L和PCI-CX3CR1,经酶切和序列分析确定序列正确,这样BRSV LJX31反向遗传系统所需的遗传元件均获得了相应的重组质粒。采用IFA对PCI-neo-N、PCI-neo-P、PCI-neo-M2-1、p3xflag-YH-L进行表达验证,结果显示每个质粒转染细胞后,其细胞内表达产物均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表明质粒均能在转染细胞中获得表达。此外,通过微基因组质粒pok(-T7)-W对LJX31基因组的顺式作用元件和调控区以及PCI-neo-N、PCI-neo-P、PCI-neo-M2-1和p3xflag-YH-L四个辅助质粒的功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pok(-T7)-W质粒转染细胞后,再用BRSV感染细胞,可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表明LJX31基因组的顺式作用元件和调控区是有功能的;而pok(-T7)-W质粒和PCI-N、PCI-P、PCI-M2-1和PCI-YH-L四个辅助质粒共转染细胞时,却不能够在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表明PCI-neo-N、PCI-neo-P、PCI-neo-M2-1和p3xflag-YH-L四个辅助质粒形成RNP复合物的能力、或者RNP复合物的功能有缺陷。综上所述,本研究对BRSV LJX31的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及分析,并构建了该毒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遗传元件,包括基因组质粒、辅助质粒及其功能鉴定的方法,为BRSV反向遗传平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王磊
导师: 于力
关键词: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反向遗传系统元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分类号: S852.653
总页数: 49
文件大小: 2841K
下载量: 148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融合前F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9(11)
- [2].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J]. 吉林畜牧兽医 2020(10)
- [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流行病学的研究[J]. 现代畜牧兽医 2016(11)
- [4].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流行和诊断[J]. 当代畜牧 2017(06)
- [5].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05)
- [6].犊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调查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3(07)
- [7].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流行与诊断[J]. 中国奶牛 2013(08)
- [8].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核蛋白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2(12)
- [9].套式RT-PCR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研究[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03)
- [10].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研究进展[J]. 中国奶牛 2010(09)
- [11].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分离鉴定[J]. 畜牧兽医学报 2009(09)
- [12].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蛋白的截短表达与鉴定[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12)
- [1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动物医学进展 2008(11)
- [14].肉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的致病机理、症状和防治[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09)
- [15].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07)
- [16].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畜牧与兽医 2013(06)
- [17].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重组N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20)
- [18].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主要编码蛋白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19(04)
- [19].牛二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措施[J]. 饲料博览 2019(08)
- [20].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诊治[J]. 养殖技术顾问 2011(11)
- [21].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兽医学报 2019(05)
- [22].平喘Ⅰ号对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哮喘小鼠血清IL-4、IFN-γ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01)
- [23].表达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蛋白基因的重组Ⅰ型牛疱疹病毒的构建与鉴定[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02)
- [24].BRSV和BPIV-3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05)
- [25].脂筏在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MDBK细胞中的作用[J]. 中国兽医学报 2017(04)
- [26].奶牛常见的肺传染病及诊疗[J]. 农村百事通 2018(03)
- [27].抗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用药现况、研发进展和市场趋势[J]. 上海医药 2010(06)
- [28].牛呼吸道合包体病毒病的流行及诊治[J].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8)
- [29].某牛场BRSV与牛巴氏杆菌混感的诊断与防治[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18)
- [30].山东东部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引起奶牛呼吸道综合征的4种常见病毒血清学调查[J]. 山东畜牧兽医 2019(05)
标签: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论文;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论文; 反向遗传系统元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