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态还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催化,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体系,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
固态还原论文文献综述
时晓羽,李会鹏,赵华[1](2019)在《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材料应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和光催化分解水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两种不同的半导体催化剂和电子传输介质建立的Z-Scheme光催化体系,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分别在两种半导体催化剂上进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实现两步法光催化分解水和二氧化碳还原.相较于离子型Z-Scheme光催化体系,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体系具有适用范围广、无副反应、光源利用率高等特性,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我们简述了Z-Scheme光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综述了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体系在光催化分解水和光催化还原CO_2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9年04期)
叶明峰,吴光亮[2](2018)在《铬铁矿固态还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50年国内外与铬铁矿固态还原的相关研究,总结了铬铁矿固态还原的机理和动力学机制,综述了各个主要因素(原料性质、温度、还原剂、添加剂、气氛等)对还原过程的影响以及一些强化铬铁矿还原的方法,为铬铁矿的固态还原发展方向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6期)
吴恩辉,侯静,李军,马兰,杨绍利[3](2018)在《钒钛铁精矿非自然碱度含碳球团高温固态还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钒钛铁精矿非自然碱度含碳球团高温固态还原规律,以钒钛铁精矿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索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碱度和配煤比对钒钛铁精矿非自然碱度含碳球团高温固态还原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金属化球团的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提高碱度和配煤比均可促使球团的金属化率提高;对于钒钛铁精矿金属化球团物相组成,在还原温度高于1 400℃时,金属化球团中出现大量碳氮化钛,碱度的提高有利于抑制还原产物中碳氮化钛的生成,配煤比的增加促进了碳氮化钛的生成。从后续熔分工序对钒钛铁精矿金属化球团质量要求的角度来说,高温固态还原的适宜条件,还原温度为1 350℃,碱度为1.0,还原时间为30 min,配煤比为1.3,在此条件下,球团的金属化率为93.72%,金属化球团碳质量分数为6.08%,主要物相为黑钛石和金属铁。(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8年01期)
范鲁艳,汪安东,曲大为,马军彦[4](2017)在《重型柴油机固态铵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铵盐热解及动力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中铵盐的热解及动力学特征研究,为固态铵SCR氨气生成及氨气供给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采用热重实验和分解平衡压实验分析了3种铵盐的分解温度、分解速率等热解特性,利用等温法和积分法计算了氨基甲酸铵和碳酸铵的分解动力学参数。碳酸铵和氨基甲酸铵的受热分解就是在恒定温度下测定其剩余质量比与受热时间的关系,再在热重分析曲线中通过反应时间下的剩余质量比求得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铵分解速率大于碳酸铵和碳酸氢铵;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级数为1/2,碳酸铵的为2/3,氨基甲酸铵活化能为56kJ/mol,碳酸铵的为62kJ/mol;氨基甲酸铵和碳酸铵均适合作为固态铵选择性催化还原(SSCR)系统还原剂的来源,氨基甲酸铵优势更明显。相比尿素SCR技术,固态铵SCR技术在发动机低排气温度条件下能够提供足量的还原剂,有效提高低温NOx转化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曹立军,刘道献[5](2017)在《钒钛磁铁矿固态直接还原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度为1 100~1 350℃及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对钒钛磁铁矿进行了等温直接还原试验,研究了还原温度、时间等还原条件对还原速率和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 150~1 350℃时,初始30 min的还原速率高,之后还原缓慢;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1 100~1 350℃,钒钛磁铁矿内配碳直接还原反应受叁维扩散控制。(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肖作安,汤迪勇,范金航,肖巍,汪的华[6](2017)在《在碳钢上直接电还原固态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涂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和室温提拉法在碳钢上制备致密和多孔两种TiO_2涂层,然后在CaCl_2熔盐中直接电化学还原TiO_2得到金属钛涂层,利用SEM、EDX等技术对涂层与基体界面的显微组织和金属互扩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提拉法相比,虽然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法制备的TiO_2涂层与碳钢基体有更强的附着力和更致密的结构,但二者熔盐电解还原后所得钛涂层与碳钢基体都有较好的结合,在界面处发生了铁、钛互扩散,表明表面电化学冶金(SECM)可能是一种颇具发展潜力的表面工程/增材制造方法。(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7年01期)
马军彦[7](2016)在《固态铵SCR技术铵盐分解及NO_x低温还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当前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主流技术,固态铵SCR(SSCR)技术在机外加热铵盐产生氨气,不受发动机排气温度限制,解决了尿素SCR技术低温工况还原剂不足、沉积物堵塞等问题,是尿素SCR技术的重要补充及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围绕SSCR技术,对铵盐分解特性、分解动力学,SSCR喷射系统铵盐重结晶,重结晶物的分解特性,SSCR低温反应特性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碳酸氢铵、碳酸铵、氨基甲酸铵在持续升温、恒温温加热过程中的分解特性,结合积分法和等温法,研究了碳酸铵、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动力学,试验温度范围为50℃~100℃,研究结果表明:碳酸氢铵、碳酸铵、氨基甲酸铵热分解为单一过程,无中间产物;相同加热速率时,分解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氨基甲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氨基甲酸铵和碳酸铵在室温下就能缓慢分解,碳酸氢铵的起始分解温度约为80℃;恒温分解过程中,分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氨基甲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氨基甲酸铵和碳酸铵更易分解,更适合作为SSCR氨源;氨基甲酸铵分解级数为1/2级,表观活化能为56382J/mol,表观指前因子为6.07×105s-1;碳酸铵分解级数为2/3级,表观活化能为62614 J mol,表观指前因子为4.33×106s-1。为研究碳酸铵和氨基甲酸铵重结晶,建立了SSCR喷射系统,设计了系统保温装置及结晶测试台架,试验研究了碳酸铵和氨基甲酸铵在实际喷射系统管路的结晶问题,研究表明,喷射压力恒定,当喷射系统管路某处温度低于一定值时,碳酸铵和氨基甲酸铵热解产生的气体会在该处重新凝结,喷射压力与结晶温度一一对应;喷射压力分别为40k Pa、70k Pa、100k Pa、130k Pa、160k Pa、190k Pa、220k Pa时,碳酸铵重结晶温度分别约为56℃、60℃、63℃、66℃、68℃、71℃、73℃,氨基甲酸铵重结晶温度分别约为57℃、61℃、64℃、67℃、69℃、72℃、74℃;喷射参数不改变结晶温度;试验系统产生的结晶物经过加热即可完全消除。通过热重试验,分析了碳酸铵和氨基甲酸铵结晶物的分解特性以及两种铵盐经过试验过程反复加热、冷却后的分解特性,结果表明:碳酸铵结晶物分解特性与碳酸铵一致,氨基甲酸铵结晶物的分解特性与氨基甲酸铵一致;碳酸铵和氨基甲酸铵经过多次加热、冷却后依然维持原有分解特性,反复加热、冷却未改变其性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SSCR系统铜基分子筛催化剂的低温催化还原反应特性、储氨特性,对比了低温下尿素SCR的转化效率,研究了混合器对SSCR系统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铜基分子筛催化器的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氨泄漏的氨气喷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NOX转化效率与催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变化过程一致,加快反应速率能提升NOX转化效率;催化器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空速的影响,催化器温度越低,空速对催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越明显;空速恒定时,随温度升高,催化器饱和储氨量降低;温度恒定时,随空速增大,饱和储氨量降低;在210℃以下,有大量氨存储在催化器中未发生反应,当催化器出口NOX浓度恢复至初始浓度的95%时,存储的氨不能被完全消耗,温度越低,空速越大,这部分氨占饱和储氨量的比例越高。SSCR系统较尿素SCR系统在低温下具有更高的NOX转化效率,同时氨泄漏量更多。混合器对SSCR系统低温转化效率有提升,但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12-01)
刘道献,曹立军[8](2016)在《钒钛磁铁矿固态直接还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钒钛磁铁矿在1 100~1 350℃的温度范围内,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进行了等温法直接还原实验。对还原温度、时间等还原条件对还原速率和金属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还原产物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显示在1 150~1 350℃的温度范围内,初始30 min有高的还原速率,之后还原缓慢。钒钛磁铁矿低的还原速率归结于高的镁氧化物含量。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过程中比较容易的步骤为钛磁铁矿还原成浮氏体和金属铁,比较困难的步骤是从含钛铁矿中将二价铁还原。(本文来源于《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吕亚男,郭宇峰,温贻芳,陈栋[9](2016)在《钒钛磁铁精矿固态还原的强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精矿为对象,系统研究了钒钛磁铁精矿固态还原行为及预氧化对其还原过程的强化行为,考察了预氧化温度以及预氧化时间对球团金属化率、物相变化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氧化的还原球团相比,在900℃下氧化6min后的还原球团金属化率提高了12.86%;延长预氧化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还原球团的金属化率,900℃下预氧化15min后的还原球团金属化率较氧化6min后的还原球团提高了8.08%.经过预氧化处理后,钒钛磁铁精矿的物相变化表明球团中磁铁矿氧化形成赤铁矿,且钛铁矿被氧化为TiO2和赤铁矿,随后铁板钛矿形成.钒钛磁铁精矿球团的显微结构变化表明,预氧化处理后的球团颗粒具有较多的内部空隙以及不规则的颗粒边界,从而使还原煤与铁矿颗粒的接触增强,还原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路辉,蒙钧,谢红艳,安建国[10](2016)在《非洲某国钛精矿低温固态还原实验中铁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洲某国滨海钛精矿砂矿为研究对象,采用XRD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技术对钛精矿在低温固态还原实验中Fe的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温度为1100℃时,铁的金属化率可以达到74%;还原时间为70min时,效果较为理想,Fe的金属化率可以达到68%。金属铁的析出分为聚集和融合两个阶段,且随着还原温度的提高,生铁产品的金属光泽等物化性能逐渐改善。(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16年02期)
固态还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近50年国内外与铬铁矿固态还原的相关研究,总结了铬铁矿固态还原的机理和动力学机制,综述了各个主要因素(原料性质、温度、还原剂、添加剂、气氛等)对还原过程的影响以及一些强化铬铁矿还原的方法,为铬铁矿的固态还原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态还原论文参考文献
[1].时晓羽,李会鹏,赵华.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材料应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和光催化分解水研究进展[J].分子催化.2019
[2].叶明峰,吴光亮.铬铁矿固态还原研究进展[J].矿产综合利用.2018
[3].吴恩辉,侯静,李军,马兰,杨绍利.钒钛铁精矿非自然碱度含碳球团高温固态还原试验[J].钢铁.2018
[4].范鲁艳,汪安东,曲大为,马军彦.重型柴油机固态铵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铵盐热解及动力学特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
[5].曹立军,刘道献.钒钛磁铁矿固态直接还原的动力学研究[J].钢铁研究.2017
[6].肖作安,汤迪勇,范金航,肖巍,汪的华.在碳钢上直接电还原固态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涂层(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7
[7].马军彦.固态铵SCR技术铵盐分解及NO_x低温还原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
[8].刘道献,曹立军.钒钛磁铁矿固态直接还原的实验研究[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6
[9].吕亚男,郭宇峰,温贻芳,陈栋.钒钛磁铁精矿固态还原的强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路辉,蒙钧,谢红艳,安建国.非洲某国钛精矿低温固态还原实验中铁的行为[J].轻金属.2016
标签:光催化; 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体系; 分解水; 二氧化碳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