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论文_刘莎莎,练友运,封范,王建豹,陈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等离子,复合材料,还原法,共价键,堆垛,向性。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莎莎,练友运,封范,王建豹,陈哲[1](2019)在《微量Hf掺杂对放电等离子体烧结钨耐热冲击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纯W粉中添加不同含量的HfH_2粉末,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将合金粉末制备成直径15 mm的W-(0、0.1 mass%、0.3 mass%、0.5 mass%、0.6 mass%、1.0 mass%)Hf合金样品,分析了Hf含量对烧结样品的微观组织、密度和维氏硬度的影响,并对烧结样品的耐热冲击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纯W在0.22 GW/m~2的热负荷下即生成裂纹网,掺杂少量Hf(≤0.3 mass%)时引起W-Hf合金的硬度下降,Hf掺杂量在0.5 mass%及以上时有强化作用;Hf元素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纯钨的耐热冲击性能,Hf含量高于0.3 mass%时,W-Hf合金的裂纹阈值提高到了0.22~0.33 GW/m~2,且在Hf含量为0.6 mass%时,在0.44 GW/m~2的热负荷下W-Hf合金也只生成了少量的微裂纹。(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贾晋虹,杨玉洁,杨克勤[2](2019)在《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SPS)构筑叁维共价结构碳纳米管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根碳纳米管在轴向维度上具有无比优异的导电、导热以及机械性能,然而在把这些优异的材料性能向叁维方向拓展时,却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阻碍。由碳纳米管构成的叁维集合体,其材料性能远低于单根碳纳米管相应的材料性能,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叁维碳纳米管集合体中,碳纳米管之间是以一种较弱的范德华力相连接的。为此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纳米管上覆盖一层无定形碳,通过SPS烧结,形成由强的C-C共价键连接的叁维碳纳米管网络,极大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和机械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先覆盖无定形碳,再在30MPa、1400℃条件下烧结而制备的碳纳米管网络,其最优电导率约为133 S·cm~(-1),其杨氏模量约为16.5 MPa。(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曾渊[3](2019)在《微波熔盐法合成ZrB_2/HfB_2-SiC复合粉体及其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一文中研究指出ZrB_2-SiC(Z-S)复相陶瓷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的导电导热能力、良好的抗侵蚀能力和抗氧化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火箭推进器、超音速飞行器等超高温领域。目前制备Z-S复相陶瓷的方法是将Z-S复合粉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烧结制得的。微波/熔盐辅助硼热/碳热还原法合成Z-S复合粉体具有合成反应温度低、保温时间短、所得复合粉体的纯度高且具有各向异性结构,有利于材料增韧等优点。另一方面,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可以制备高致密度、力学性能优异的Z-S复合陶瓷。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微波/熔盐辅助硼热/碳热还原法合成了Z-S复合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各原料用量对复合粉体合成过程的影响,并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了Z-S复相陶瓷。研究表明:(1)以ZrO_2、SiO_2、活性炭以及B_4C为原料,以NaCl-KCl为熔盐介质,采用微波/熔盐辅助硼热/碳热还原法,在原料配比为n(ZrO_2/SiO_2/B_4C/C)=1.00:0.37:0.80:2.61,熔盐介质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为2.0且反应温度为1200°C/20 min的条件下合成了Z-S复合粉体。相较传统热还原法,本方法所需反应温度降低了约200°C,保温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20 min。产物中ZrB_2颗粒具有棒状单晶结构,其长度和直径分别为数十微米和数微米,长径比约为10。产物中SiC颗粒为六方片状单晶结构,其长度和厚度分别处于亚微米级和纳米级。熔盐介质和微波加热的共同作用不仅极大地加速了Z-S在低温下的合成反应,而且还促进了其取向生长生成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的单晶。(2)以ZrSiO_4、活性炭以及B_4C为原料,以NaCl-KCl为熔盐介反应质,采用微波/熔盐辅助硼热/碳热还原法,在原料配比为n(ZrSiO_4/C)=1.0/4.5、B_4C过量60 mol%、熔盐介质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为2.0及反应温度为1200°C/20 min的条件下合成了Z-S复合粉体。微波加热和熔盐介质促进了ZrB_2晶体通过“自编织模式”外延生长,生成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的单晶六方片状颗粒。其生长过程如下:首先,通过热还原法合成具有棒状结构的ZrB_2;然后棒状ZrB_2相互编织成空间网络状结构;最后,网络状结构的空隙被随后生成的ZrB_2逐渐填补,生成片状ZrB_2,六方片状的ZrB_2颗粒的长度和厚度分别处于微米级和纳米级。(3)以HfO_2粉、SiO_2粉、活性炭粉以及B_4C粉为原料,以NaCl-KCl为熔盐介质,采用微波/熔盐辅助硼热/碳热还原法,在原料配比为n(HfO_2/SiO_2/B_4C/C)=1.00:0.37:0.80:2.61、熔盐介质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为2.0以及反应温度为1250°C/20 min的条件下合成了HfB_2-SiC复合粉体。产物中HfB_2为单晶纳米棒状结构,且分散均匀,其长度和直径分别为数微米和数百纳米,长径比为5-10。产物中SiC呈不规则形貌,均匀分散于HfB_2的周围。(4)以1200°C/20 min的条件下,ZrO_2、SiO_2、活性炭以及B_4C为原料,采用微波/熔盐辅助硼热/碳热还原法合成的Z-S复合粉体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在2000 ~oC/15 min/100 MPa的条件下制备了Z-S复相陶瓷。所制备Z-S复相陶瓷的致密度达99.2%,其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4.5 GPa和4.8 MPa·m~(1/2)。SEM结果表明起始Z-S复合粉体中的棒状结构经SPS烧结后依旧存在,其存在对烧结产物力学性能的提高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诱发了裂纹偏转和桥接等多种增韧机制。Z-S复相陶瓷抛光刻蚀后的SEM结果表明,复相陶瓷中存在着大量棒状ZrB_2,其平均长径比高达5.3。(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1)

王挺[4](2019)在《多铁性铁酸铋陶瓷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制造2025、量子通信以及5G通讯技术等对于电子信息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指标要求。铁酸铋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尼尔温度和居里温度的无铅多铁性材料,其具有的多铁性耦合有望在自旋电子学和信息存储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BiFeO_3材料仍存在诸多问题:在高温烧结时Bi容易挥发,在材料内部产生氧空位;由于热力学不稳定,容易生成Bi_2Fe_4O_9和Bi_(25)FeO_(39)等杂相;漏电流密度较大;反铁磁螺旋结构导致宏观磁性较弱等。鉴于此,本论文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在较低温度制备出高致密度、高纯度BiFeO_3陶瓷;分别采用稀土元素Nd/Sm取代A位Bi~(3+)、高价过渡金属元素Zr/Nb取代B位Fe~(3+)以及A和B位共掺杂(Ba-Zr、Sr-Zr、Nd-Nb、Sm-Nb),研究掺杂元素种类、含量对陶瓷微观组织、介电、铁电和磁性的影响,详细分析了相演变过程及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其漏电机理。在前驱体浓度为0.01 mol/L、络合剂和金属阳离子比例为1:1时可制得溶胶,经干燥、500°C煅烧可制备出结晶性良好、尺寸约为100 nm的纯相BiFeO_3粉体。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在700°C保温5 min,然后在氧气气氛下经650°C退火4 h,制备出约为理论密度的96%的纯相BiFeO_3陶瓷,测得其剩余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分别为0.41μC/cm~2和5.67?10~(-4) emu/g。稀土元素Nd/Sm掺杂陶瓷的晶体结构由菱方相转变为正交相。Goldsmith公式计算出Sm掺杂陶瓷的包容因子t更小,引起的畸变更大。稀土元素掺杂可以减小陶瓷晶粒尺寸,增加致密度。BiFeO_3陶瓷的介电常数随着Nd/Sm掺杂而增加,介电损耗随着Nd/Sm掺杂而降低。Nd/Sm掺杂均可降低陶瓷的漏电流密度。对于Nd掺杂陶瓷,剩余极化强度由0.41μC/cm~2增加至1.45μC/cm~2,剩余磁化强度则由5.67?10~(-4) emu/g增加至0.26 emu/g。而Sm掺杂陶瓷的最大剩余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分别为3.45μC/cm~2和0.28 emu/g。具有更小离子半径和更大波尔自旋磁矩的Sm掺杂对于铁电和磁性的增强效果更明显。对于BiFe_(1-y)B_y O_3(B:Zr、Nb;y=0、0.02、0.05、0.08、0.10)系列样品,Zr和Nb在BiFeO_3中的最大固溶度均为5%。对于Zr掺杂陶瓷,在y=0.05时晶体结构转变为R3c和Pm-3m相共存,而对于Nb掺杂陶瓷,在y=0.02时晶体结构即会发生转变。Zr/Nb掺杂陶瓷较致密,晶粒尺寸小于1μm。Nb掺杂使得介电损耗降低至0.007,可以有效降低元件发热现象。高价元素掺杂显着降低了漏电流密度。在掺杂量为最大固溶度时,Zr和Nb掺杂均提高了BiFeO_3陶瓷的铁电性和磁性。Zr/Nb掺杂量较高时,材料中生成了杂相,恶化了铁电性和磁性。未掺杂BiFeO_3陶瓷的漏电行为为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机制,而Zr/Nb掺杂试样的漏电行为介于欧姆导电和空间电荷限制电流之间。根据X射线衍射和TOPAS精修结果,Ba-Zr共掺杂陶瓷均为R3c相,Sr-Zr共掺杂陶瓷为R3c和Pm-3m相共存。在Ba-Zr和Sr-Zr共掺杂陶瓷中存在较多大孔洞,氧空位浓度增加,漏电流密度急剧增加,无法测量其铁电性。Ba-Zr掺杂陶瓷具有软磁性和饱和磁化强度,而Sr-Zr掺杂对陶瓷磁性基本无作用。Ba-Zr和Sr-Zr共掺杂陶瓷的漏电行为包含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机制和Fowler-Nordheim隧穿机制。Nd-Nb和Sm-Nb共掺杂陶瓷晶体结构由R3c相转变为Pnma相。随着掺杂量增加,晶格常数a增加,c减小。而Nd-Nb和Sm-Nb共掺杂陶瓷的晶粒尺寸显着降低且尺寸均一,漏电流密度降低了约3个数量级。这两种体系的陶瓷漏电机理为欧姆导电和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混合机制。Nd-Nb掺杂使得剩余极化强度由0.41μC/cm~2提高至3.12μC/cm~2,增加了667%,Sm-Nb掺杂使剩余极化强度提高至5.85μC/cm~2,增加了13倍;Nd-Nb和Sm-Nb共掺杂陶瓷的最大剩余磁化强度分别为0.15 emu/g和0.19 emu/g。铁电性的增强与晶格畸变和漏电流密度降低有关,磁性的增强则与G型反铁磁螺旋结构被破坏和稀土元素的4f轨道自旋有关。该结果为通过位置工程和元素掺杂改善BiFeO_3材料性能提供了方向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3-01)

赵江涛,沈金城,刘欢,董磊,王晨[5](2018)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下Nb掺杂量对TiO_2陶瓷靶材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放电等离子体(SPS)烧结制备了Nb掺杂TiO_2(NTO)陶瓷靶材,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探针测试仪等对NTO陶瓷靶材样品的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在1100℃下不同Nb掺杂量对NTO陶瓷靶材相对密度、抗弯强度、电阻率、表面形貌与微观结构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Nb掺杂量对NTO陶瓷靶材的性能有显着的影响,在1100℃烧结的NTO陶瓷靶材样品,随着Nb掺杂量的升高,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电阻率先增大后逐渐降低,在5wt%掺杂量处均达到了最大值,且此时结晶完好、晶粒大小分布均匀。综合而言,5wt%Nb掺杂量的NTO陶瓷靶材的各项性能表现最优,其电阻率为13.23 mΩ·cm,抗弯强度为139.1 MPa,相对密度达到99.9%。(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蒋少文,程立金,刘耀,刘绍军[6](2018)在《纳米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动力学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经典热压模型,系统研究纳米氧化铝颗粒弥散强化铜的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致密化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初期,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的致密化过程由晶界滑移和晶界扩散共同控制。随保温时间延长,烧结机制转变为由晶界滑移所主导。烧结后期致密化主要以塑性变形的方式进行。纳米氧化铝颗粒抑制了铜的烧结致密化,导致材料的密度降低。抑制机理为氧化铝颗粒阻碍晶界和位错运动,导致晶界滑移和塑性变形的激活能提高,从而增大致密化抗力。在外力和纳米氧化铝颗粒的共同作用下,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为孪生。(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王云龙,段凯悦,王开坤,戴志刚,薛志红[7](2018)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和热压法制备的镀钛金刚石/铜多层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和热压法(HP)分别制备用于电子封装领域的多层镀钛金刚石/铜复合材料获得。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同时对热导率(TC)和热膨胀系数(CTE)等热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层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理论值参考改良的哈塞尔曼-约翰逊(HJ)模型,同时考虑TiC界面的影响计算,结果为446.66 W·(m·K)~(-1),而热膨胀系数则通过热膨胀仪测试确定。结果显示,经放电等离子烧结的试样与经热压制备的试样相比,缺陷相对较少,界面的结合对于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十分明显。提出了一个界面影响的模型示意图,热导率随着碳化物层厚度的增加和气孔的出现而减小。由此可见,实现高热导率的条件是复合材料中的碳化物层较薄、同时没有气孔的出现。(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吕峰[8](2018)在《固相反应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Mg_3Sb_(2-x)Bi_x(0≤x≤1.2)热电材料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电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绿色能源转化手段,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具有体积小、无噪音、免维护、安全性高等优点,在能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Mg_3Sb_2热电材料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和无毒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中温热电材料(450~800 K)。本论文通过固相反应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了Mg_3Sb_2,对它的取向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研究Bi的固溶对载流子浓度和热导率的变化规律的影响,有效提升了热电性能,研究结果如下:本论文采用二次固相反应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了Mg_3Sb_2基热电材料,对材料的各向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及热电性能研究分析表明,材料在垂直于烧结压力方向和平行于烧结压力方向表现出各向同性的特征。此外,改变制备方法,对利用一次固相反应和球磨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合成的Mg_3Sb_2样品的取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_3Sb_2仍然表现出各向同性的特征,材料的制备方法没有引起取向性的改变。利用固相反应+球磨和二次固相反应两种方法合成了Mg_3Sb_2,对两种制备方法制备的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物相分析表明,二次固相反应法反应温度低,样品样品纯净均匀,成分易于控制,而固相反应+球磨制得的样品中存在二次相Sb。Bi固溶对样品热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i固溶量的增加(0≤x≤1.2),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大幅度提升,电导率也随之增加,塞贝克系数有所降低。Bi的引入还大大降低了热导率,室温时从1.7Wm~(-1)K~(-1)左右降低到了0.8Wm~(-1)K~(-1)左右,这是由于发生了晶格畸变,加强了对声子的散射。Bi的固溶使得样品的热电优值有了明显提高,Mg_(3.06)Sb_(1.2)Bi_(0.8)在700 K时ZT值达到了最大值0.96。(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李仲杰,余晖,范少达,蔡学成,彭秋明[9](2018)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Mg_(85)Zn_6Y_9颗粒增强Mg-9Al-1Zn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能球磨法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以包含100%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LPSO)相Mg_(85)Zn_6Y_9镁合金为原料,通过将其球磨成纳米晶颗粒后与Mg-9Al-1Zn(AZ91)镁合金雾化颗粒进行机械混合,并在350℃烧结温度下成功制备出不同质量分数(0~30wt%)的LPSO相Mg_(85)Zn_6Y_9颗粒增强AZ91复合材料(Mg_(85)Zn_6Y_9/AZ91)。采用光学显微镜(OM)、SEM及TEM对Mg_(85)Zn_6Y_9/AZ91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采用XRD分析其固溶处理前后的相转变;与此同时对复合材料进行显微硬度与压缩试验,综合研究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相关结果表明,Mg_(85)Zn_6Y_9颗粒经3h高能球磨后颗粒尺寸显着减小,硬度随晶粒细化而提升。Mg_(85)Zn_6Y_9增强颗粒主要分布在AZ91基体颗粒边界处,随着Mg_(85)Zn_6Y_9质量分数的增加,增强相颗粒有相互结合成连续网格状趋势。增强颗粒与基体界面处未见明显过渡层,基体界面处的β相经400℃×24h固溶处理后进入基体,部分增强颗粒亦转变为Mg相。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最佳性能的20wt%Mg_(85)Zn_6Y_9/AZ91复合材料经固溶处理后的室温屈服强度从200 MPa转变为230 MPa,屈服强度均较未添加Mg_(85)Zn_6Y_9的AZ91镁合金有较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梦晨[10](2017)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Ti_2AlNb基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正交有序相的Ti_2AlNb基合金因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强塑性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由于制备工艺的不同,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粉末冶金技术可以制备特定规格的Ti_2AlNb基合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切削锻造件带来的性能波动和材料浪费。因此,通过改变Ti-22Al-25Nb预合金粉末的烧结和热处理工艺,进而研究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探究名义成分为Ti-22Al-25Nb预合金粉末在不同相区烧结及冷却时O相的析出行为;根据相变及组织转变关系选取时效相区,进而研究Ti_2AlNb基合金时效过程中O相的析出行为;最后对粉末进行预处理,研究粉末预处理对时效过程中O相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高温烧结构建的B2+O魏氏组织结构,提高了Ti_2AlNb基合金的硬度。并且对于在非单相区处理的合金,O相板条的细化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硬度。(2)晶界容易产生α_2相,但在炉冷时固溶温度的升高促进了α_2相的溶解,当样品从单一B2相区进行炉冷时,α_2相完全溶于基体中。在单一B2相区固溶处理的合金获得了完全的B2+O魏氏组织,此时样品表现出最高的硬度。(3)在α_2+B2+O相区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Ti_2AlNb基合金在B2+O相区时效,合金的显微硬度得到改善,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硬度变化趋势与O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硬度由O相含量和O板条的尺寸决定。(4)经800 ℃时效的合金具有细小弥散的B2+O魏氏组织,具有最高的硬度。细小的B2颗粒是由于等轴O相晶粒的分解和B2板条溶于O相基体中而产生。(5)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合金的微观结构取决于预合金粉末的形状和粒度,时效调节了B2?O的可逆转变。均匀和细小的B2+O魏氏组织提供了有效的析出强化,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合金的维氏硬度为448±9HV,极限拉伸强度为730MPa,伸长率为0.43%。(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根碳纳米管在轴向维度上具有无比优异的导电、导热以及机械性能,然而在把这些优异的材料性能向叁维方向拓展时,却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阻碍。由碳纳米管构成的叁维集合体,其材料性能远低于单根碳纳米管相应的材料性能,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叁维碳纳米管集合体中,碳纳米管之间是以一种较弱的范德华力相连接的。为此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纳米管上覆盖一层无定形碳,通过SPS烧结,形成由强的C-C共价键连接的叁维碳纳米管网络,极大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和机械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先覆盖无定形碳,再在30MPa、1400℃条件下烧结而制备的碳纳米管网络,其最优电导率约为133 S·cm~(-1),其杨氏模量约为16.5 MP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莎莎,练友运,封范,王建豹,陈哲.微量Hf掺杂对放电等离子体烧结钨耐热冲击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2].贾晋虹,杨玉洁,杨克勤.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SPS)构筑叁维共价结构碳纳米管网络[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3].曾渊.微波熔盐法合成ZrB_2/HfB_2-SiC复合粉体及其放电等离子体烧结[D].武汉科技大学.2019

[4].王挺.多铁性铁酸铋陶瓷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赵江涛,沈金城,刘欢,董磊,王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下Nb掺杂量对TiO_2陶瓷靶材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8

[6].蒋少文,程立金,刘耀,刘绍军.纳米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动力学及机制[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7].王云龙,段凯悦,王开坤,戴志刚,薛志红.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和热压法制备的镀钛金刚石/铜多层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8].吕峰.固相反应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Mg_3Sb_(2-x)Bi_x(0≤x≤1.2)热电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9].李仲杰,余晖,范少达,蔡学成,彭秋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Mg_(85)Zn_6Y_9颗粒增强Mg-9Al-1Zn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8

[10].李梦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Ti_2AlNb基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及力学性能[D].天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电导率、塞贝克系数和功率因子与载流...基体内引入空位示意图高熵合金粉体在570°C下加热不同时间...1-25BiCuSeO样品SHS与S...(a)采用快速液相烧结法在不同烧结温...等通道角挤压制备材料工艺流程

标签:;  ;  ;  ;  ;  ;  ;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论文_刘莎莎,练友运,封范,王建豹,陈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