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合作论文-卡塔日娜·安娜·纳夫罗特,王瑶

东亚地区合作论文-卡塔日娜·安娜·纳夫罗特,王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亚地区合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亚地区合作,东亚国家,全球价值链,东盟贸易

东亚地区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卡塔日娜·安娜·纳夫罗特,王瑶[1](2019)在《中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与一体化中的角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30年中,东亚地区各经济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亚成为世界生产中心,并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东亚各国居民收入水平也迅速提高,贫困率显着减少。这些主要得益于该地区的工业化、各国政策以及区域劳动力分工促成的经济合作。本文通过对中国在东亚合作与一体化中角色与作用的分析,旨在探析东亚地区的转型发展路径。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2019年04期)

戎承法,李霖[2](2019)在《东亚地区发展合作金融的主要做法和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农协、韩国农协和我国台湾地区农会有较为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日韩农协和台湾地区农会在发展合作金融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日本农协、韩国农协和我国台湾地区农会的合作金融发展较早,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我国农业情况与日本、韩国十分相似,日韩农协和台湾地区农会在发展合作金融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合作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魏玲[3](2019)在《发展地区主义与东亚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倾向于预测东亚地区会出现动荡和冲突。然而,近30年来,东亚地区不仅维持了总体和平,而且还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主流理论预测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其高度抽象性和非历史性,它们普遍忽视历史进程和本土性。后冷战时期东亚国家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发展主导了地区进程,从而维护了东亚稳定,推动了东亚合作。本文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地区进程称为发展地区主义。经济发展是东亚各国共享的背景知识,是东亚进程的主导性实践,决定了地区进程的主要内容和国家间互动结构。发展地区主义以发展安全为根本规范,以实用主义、灵活性和共同进化为特征,培育了合作习惯,并为地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条件。本文以南海争端与合作为例,说明即便是在最为敏感的领土争端领域,发展地区主义进程也可以化解冲突,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国家间合作。(本文来源于《国别和区域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张旭东[4](2018)在《聚焦狮城:东亚地区合作迎来提质升级的关键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加坡举行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不仅在南海问题上取得显着进展,而且在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方面凝聚了更强的共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迎来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聚同化异、未来可期。一年一度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作为本地区和部分域外大国外长共同商讨影响本地区发展的重大政经问题的多边平台,显着影响着当年年末举行的东亚合作系列峰会的成(本文来源于《今日中国》期刊2018年09期)

李晓霞[5](2018)在《东亚地区多边合作的核心问题与制度的未来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97/98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东亚地区多边合作以及相应的制度建构正式起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东亚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层次、多元性、多样化的制度体系,地区内国家间相互依赖关系达到高水平,国家间联系、合作也日益活跃。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独立单元,东亚地区多边合作却始终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发展和深化。既有研究通过将东亚地区这一特定层次作为一个独立系统,考察系统中国家、国际制度、国际合作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东亚地区多边合作难以深化的原因归结于“软性制度主义”的局限和大国间主导权争夺而造成的“制度过剩”,并据此开出了提高地区合作制度化水平和调整地区大国间关系、整合现有地区多边合作制度的“药方”。然而,这两种方案既不契合东亚的地区特性,也不具备可以实施的现实条件。这使研究需要反思:在推动东亚地区多边合作及其制度建构问题上理论研究的“失败”,究竟是由于在原因分析上“号错了脉”,还是在当前条件下真的“无计可施”?目前,任何层次的国家间合作行为都被深嵌于一个纵横交错的国际制度复杂性网络中,东亚地区多边合作自正式起步开始,就受到其他层次合作制度的约束和影响。局限于地区层次上“国家-国际制度”关系的研究无法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可以尝试借助不同层次间“国际制度-国际制度”互动的思维逻辑进行思考,重新审视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其一,影响东亚地区多边合作深化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其二,针对这一问题,未来制度建构要向哪个方向努力?从而,本文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上进行考察,以“国际制度-国际制度”互动为贯穿始终的思考模式,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依据国际制度复杂性理论的延展逻辑,将正文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厘清基本概念,确立文章分析的理论视角以及展开的基本脉络。首先,从广义角度上理解国际制度、制度互动与国际制度复杂性的概念,突出制度建构维度对于东亚地区范围限定的重要性,并将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以及在全球和国家之间的一个特定分析层次,界定东亚地区合作的内涵。之后,提出国际制度复杂性这一分析问题的理论视角,按照逻辑延展的基本步骤,设计出“国际制度复杂性网络的生成与特点-影响合作结果的运作机理与路径-调整影响结果的手段与方案”这一研究展开的基本脉络。第二章,通过对东亚地区合作实践及其制度发展现状的梳理与观察,发现、总结东亚地区多边合作面临的核心问题。首先,对东亚现有的地区多边合作制度进行梳理,东亚地区业已建立了致力于推动地区一体化与共同体建设的整体框架,并在经贸、金融、安全等重点议题领域形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多边合作制度安排,地区多边合作制度在数量上并不匮乏。其次,观察东亚地区国家在面对具体合作问题时的实践表现,发现东亚地区国家不约而同地“绕开”地区多边合作制度,选择双边协定或者全球多边制度框架解决合作实践中的问题,使地区合作制度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最后,提出“多边思考,双边行动”是东亚地区多边合作难以深化的重要原因。当然,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围绕地区合作问题,存在不同层次间相互交迭的制度复杂性网络。第叁章,作为以国际制度复杂性理论为出发点分析问题的开始,本章探讨东亚地区制度复杂性的生成原因,突出东亚地区多边合作安排深嵌于制度网络的特征。首先,作为“地区构成的世界”中一个独立的单元,东亚是一个特殊的小数目国家集团,以此为基础创建的地区多边合作制度逐步与全球多边制度分离,同时,该地区不同的小数目国家集团组成方式,形成了在横向维度上彼此分立的东亚。其次,以东亚地区为整体“往里看”,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均衡,使地区内进一步分化出内部成员相互重迭、外部关系复杂的小数目国家集团;地区安全问题的内生性特点造成国家间安全利益的分散、对抗,冷战时期形成的双边军事同盟依然是在东亚地区发挥影响的小数目国家集团形式。在以不同小数目国家集团为单位的制度创建过程中,东亚地区制度复杂性网络得以形成。最后,从“国际制度-国际制度”互动的角度出发,东亚地区多边合作制度的创建并不是在“一块干净的石板”上开始的,全球多边制度与双边合作传统都影响、塑造并限制了东亚地区多边合作制度的规范价值和基本规则。第四章,在东亚地区制度复杂性与地区多边合作之间建立联系,分析前者影响后者的运作机理与路径。其一,国际制度复杂性的重要结构性影响,就是给予同时是多个重迭的国际制度成员,在合作实践中“挑选法院”的机会,但它并不先验地导致特定层次合作制度被“边缘化”。东亚地区多边合作制度之所以难以被“选中”,是在“国家优先”的基本原则下,地区多边合作制度的不确定性与地区国家在合作中的实用主义初衷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为东亚地区合作所面临的“多边思考,双边行动”这一问题提供了解释。其二,为了保留“挑选法院”的机会,国家或国家集团并不急于对不尽一致的制度间规范进行协调,使国际制度复杂性网络体系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状态,“碎片化”也反映了该网络中基本制度之间的互动联系,国际制度复杂性对国际合作结果的影响,被制度碎片化的程度和类型塑造。目前,与东亚地区合作问题相关的各层次基本制度,以及同一层次不同制度之间所形成的“冲突碎片化”互动关联,是造成其他层次合作实践削弱而非促进地区多边合作的主要症结。第五章,以推动东亚地区多边合作的发展和深化为目标,为地区多边合作制度的未来建构规划方向。首先,承认东亚地区已经并将长期处于一个制度复杂性网络中,以此为前提,提出通过对基本制度之间碎片化联系进行制度互动管理,塑造合作/协同碎片化互动关联,以支持东亚地区多边合作的新思路。为此,本章评估了在东亚地区进行制度互动管理的可能性,并确定了认知/观念互动与规范/规则互动两个管理重点。在此基础上,优先分析了在全球与东亚地区两个层次间的制度互动管理,表明了为解决在全球普世性与地区特性之间的相互适应问题,应该以加强制度认知/观念创新能力建设和理解、规避认知/观念冲突,为东亚地区多边合作制度未来建构的关注重点。而在地区多边与地区内双边之间的制度互动管理中,为解决地区内部冲突与制度分散的问题,东亚地区多边合作制度应该以“角色分工”为基础,提高认知/观念创新的能力,并扮演好信息汇总与沟通平台的角色。东亚地区多边合作制度建构的最终目标,就是推动形成一个“全球多边-地区多边-地区内双边”叁个层次基本制度相互合作/协同的东亚地区合作总体制度架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宏禹[6](2018)在《新地区主义视野下的东亚金融合作:根本问题及中国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金融合作在制度性建设方面屡有建树但实质性发展不足。东亚金融合作初期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清迈倡议"缺乏包容性,其多边化机制同样存在"地区认同"缺失的问题。东亚金融合作的现实与新地区主义所强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尊重国家自主性的地区认同等特征存在很大差距,这些差距成为东亚金融合作进展缓慢的根本性原因。东亚金融合作在制度形成阶段缺乏强权行为体的存在;在制度发展阶段受制于东盟精神和低制度化要求,无法真正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在制度维系阶段缺少地区认同的文化纽带。中国要加强在东亚金融合作中的战略部署,需要加强国家营销,构建东亚地区共识,培育比较优势和长期优势,处理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提供适当的地区公共物品,汲取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地区金融合作的新路径。(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苏春子[7](2018)在《消费风险分担与东亚金融合作——基于跨国(地区)面板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金融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实现跨国(地区)消费风险分担。本文对东亚典型国家(地区)消费风险分担进行度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金融合作确实提高了区域消费风险分担的水平。随着东亚金融合作的深化,区域内低收入国家的消费风险分担水平增长显着。另外,金融开放是东亚区域消费风险分担的主要驱动力,监管制度和政治稳定也对风险分担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韩爱勇[8](2017)在《东亚地区合作与规则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衡战略的难以为继和地区合作的制度滞胀导致东盟制定地区合作规则的能力呈退化趋势。2014年以来东亚地区合作的规则开始出现转移。美国积极介入地区合作进程以“另起炉灶”的方式试图主导地区合作规则的制定。对于地区合作规则,中国虽然提出了一些倡议,但主要还是借鉴了“东盟规范”的核心内涵,并赋予其自己的理解。中美两个大国对地区合作规则的关注,不仅使地区合作规则竞争趋于激烈,而且地区合作的规则制定本身也成为中美博弈的新领域。(本文来源于《国别和区域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孙一博[9](2017)在《中华文化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历史悠久,传承千年,影响深远。中国作为东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文化经历过繁荣昌盛,四方来朝的高峰,也经历了近百年的冲击震荡,急速衰退低谷。本文主要对中华文化历史进程进行大致梳理以及对走在复兴道路上的中华文化现实意义予以阐述,目的在于让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合作的过程中发挥更多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7年16期)

[10](2017)在《东亚地区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语]走过二十年历程的东亚地区合作虽然呈现衰落之势,但在当前又面临着一个关节点,一方面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地区合作的经济环境迟迟得不到改善;另一方面美国退出TPP,地区合作的制度环境得到改善。东亚地区合作能否乘势再起值得关注。东亚地区合作徘徊不前根本原因在于,东亚国家未能解决地区合作进程的主导权竞争问题和未能为地区(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东亚地区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农协、韩国农协和我国台湾地区农会有较为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日韩农协和台湾地区农会在发展合作金融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日本农协、韩国农协和我国台湾地区农会的合作金融发展较早,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我国农业情况与日本、韩国十分相似,日韩农协和台湾地区农会在发展合作金融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亚地区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1].卡塔日娜·安娜·纳夫罗特,王瑶.中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与一体化中的角色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

[2].戎承法,李霖.东亚地区发展合作金融的主要做法和启示[J].中国合作经济.2019

[3].魏玲.发展地区主义与东亚合作[J].国别和区域研究.2019

[4].张旭东.聚焦狮城:东亚地区合作迎来提质升级的关键期[J].今日中国.2018

[5].李晓霞.东亚地区多边合作的核心问题与制度的未来建构[D].吉林大学.2018

[6].王宏禹.新地区主义视野下的东亚金融合作:根本问题及中国方案[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7].苏春子.消费风险分担与东亚金融合作——基于跨国(地区)面板数据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8

[8].韩爱勇.东亚地区合作与规则转移[J].国别和区域研究.2017

[9].孙一博.中华文化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7

[10]..东亚地区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教学与研究.2017

标签:;  ;  ;  ;  

东亚地区合作论文-卡塔日娜·安娜·纳夫罗特,王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