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润滑涂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涂层,摩擦,轴承,性能,等离子,延寿,自润滑。
润滑涂层论文文献综述
冯彦寒,方建华,吴江,欧忠文,刘坪[1](2019)在《等离子喷涂制备石墨烯/Al_2O_3+13%TiO_2自润滑涂层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石墨烯和石墨对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Al2O3+13%TiO_2(AT-13)陶瓷涂层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石墨烯质量分数为1%的石墨烯/AT-13和石墨/AT-13复合陶瓷涂层及纯AT-13涂层,利用洛氏硬度计测试涂层的硬度,并通过压痕周围情况反映涂层的断裂韧性,采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的微观形貌,并用其自带的能谱仪(EDS)分析元素分布,采用表面轮廓仪测量磨损表面形貌并计算磨损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喷涂前后涂层的物相变化,用拉曼光谱仪对喷涂前后石墨烯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结果石墨烯/AT-13涂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其硬度提升了约10%,同时断裂韧性显着提升,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最多下降了13%和19%,并且随着载荷的增大,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呈下降趋势。石墨/AT-13涂层的硬度增加了约30%,但是断裂韧性显着降低,摩擦学性能的提升比较有限。石墨烯和石墨的加入都会改变AT-13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复合涂层中Al2O3相增多,Al2Ti O5相则相对减少,同时复合涂层拥有更加致密的微观结构。此外拉曼光谱显示,经历热喷涂后,涂层中能够观察到石墨烯特征峰的存在,但是其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破坏。结论石墨烯可以显着提升AT-13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程蓓,李迎春,邱明,张亚涛,许艳雷[2](2019)在《CeF_3改性MoS_2基润滑涂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MoS_2基涂层应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以稀土氟化物CeF_3为添加剂,对MoS_2基润滑涂层进行改性处理,采用喷涂法制备不同CeF_3添加量(质量分数0,0.5%,1.0%,2.0%,3.0%,4.0%,6.0%)的改性粘接固体润滑涂层。利用HSR-2M型高速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试样在不同预处理方式(基体粗糙度、预热温度)、不同测试条件(载荷、转速)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试样基体表面粗糙度Ra为0.4μm,预热温度为100℃时涂层的摩擦学性能最优;当CeF_3的含量为3.0%时,添加剂与固体润滑剂的协同作用较优,此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分别为0.207,0.203 mm~3;改性涂层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10期)
李淑欣,樊冬,束学道,余丰[3](2019)在《高速重载轴承和自润滑涂层技术国际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019高速重载轴承和自润滑涂层技术国际研讨会进行综述.来自中国和乌克兰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高速重载轴承和自润滑涂层技术进行研讨,乌克兰科学院代表团的两位院士分别就超高温陶瓷和微波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技术作了主题报告,宁波大学代表团的两位教授也分别做了"滚动接触疲劳下轴承材料微观失效机理研究"和"轧机重载轴承微尺度控制延寿技术研究"等报告.本次会议展示了中乌专家在表面涂层技术和轴承延寿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5期)
赵华洋,付宇明,郑丽娟,杨晓良[4](2019)在《激光熔覆复相自润滑涂层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Fe基高铬镍合金粉末内添加不同比例的h-BN/CaF_2复相自润滑固体润滑剂,采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45钢表面制备了自润滑涂层,并制得了熔覆试样。对这些熔覆试样进行了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固体润滑剂后熔覆层硬度降低,抗拉强度提高,冲击韧性降低,耐磨性提高。当合金粉末∶h-BN∶CaF_2的质量比为98∶1∶1时,激光熔覆制备的复相自润滑涂层硬度下降较小,并且涂层平均摩擦系数最低,摩擦系数变化最小,磨痕较光滑,其涂层磨损率只有不加润滑剂涂层磨损率的8.8%,减摩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8期)
周琪,卢礼灿,易戈文,王文珍,贾均红[5](2019)在《等离子喷涂Cr_3C_2/NiCr金属陶瓷基高温润滑涂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研究Cr_3C_2/NiCr-Ag-MoO_3-CaF_2和Cr_3C_2/NiCr-CaF_2金属陶瓷涂层与Zr O2配副在宽温域(室温~800℃)内的摩擦磨损行为和磨损机理。方法以Cr_3C_2/NiCr作为基底材料,CaF_2、Ag、MoO_3作为固体润滑剂,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718高温合金钢基体表面,制备Cr_3C_2/NiCr-Ag-MoO_3-CaF_2和Cr_3C_2/NiCr-CaF_2金属陶瓷涂层。采用UMT-3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评价涂层从室温~800℃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显微硬度计和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粘结强度,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仪分析涂层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磨痕的微观形貌。结果 Cr_3C_2/NiCr-CaF_2和Cr_3C_2/NiCr-Ag-MoO_3-CaF_2金属陶瓷涂层结构致密,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均随着固体润滑剂含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结合强度分别为46.45、36.65MPa,显微硬度分别为524.61HV0.3、478.29HV0.3。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800℃时Cr_3C_2/NiCr-CaF_2和Cr_3C_2/NiCr-Ag-MoO_3-CaF_2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最低,最低摩擦系数分别为0.30和0.19,最低磨损率分别为3.84×10-5、2.89×10-5 mm~3/(N·m)。结论 CaF_2可以改善600℃以上的摩擦学性能,Ag、CaF_2、MoO_3在涂层磨损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的钼酸银和钼酸钙,可以有效地改善Cr_3C_2/NiCr涂层在600℃以上的摩擦学性能。(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曾群锋,曹江南[6](2019)在《气体箔片轴承固体润滑涂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箔片轴承技术作为当今各国高度重视的新型轴承技术,随着现代机械产品朝着高速、高精密、高可靠性、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展现出其应用价值,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拓展。对于动压气体箔片轴承而言,轴颈与箔片在启停阶段的干摩擦不可避免,若不对摩擦接触表面进行有效地减摩耐磨处理,将会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和转子-轴承系统的运转稳定性。鉴于气体箔片轴承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环境,采用固体润滑涂层来改善顶箔和转轴配合表面之间的摩擦性能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文中介绍了气体箔片轴承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对影响气体箔片轴承运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固体润滑涂层的国内外研究历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对气体箔片轴承及其固体润滑涂层技术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为今后固体润滑涂层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丁春华,丁永超,李亚云[7](2019)在《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g_2MoO_4/Ag自润滑涂层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Ag_2MoO_4在100℃~600℃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以及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本文采用高能球磨和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以Ag_2MoO_4和Ag为复合润滑相的试样,并研究了室温时,润滑相含量对试样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润滑相含量增加,烧结试样孔隙率明显降低;但当润滑相含量增加到15%以后,孔隙率降低不明显。常温时的摩擦实验表明:在润滑相含量(Ag_2MoO_4-Ag)从5%增加到20%时,试样的摩擦系数随之降低;但是当润滑相含量增加到15%后,润滑相含量的增加对摩擦系数影响不明显。同时,随着润滑相含量增加,试样摩擦磨损形貌更优,表面磨屑、犁沟更少,更有利于润滑膜形成。试样中润滑相(Ag2MoO4-Ag)含量为15%时其摩擦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奚恒恒,何鹏飞,刘世贵,马国政,王海斗[8](2019)在《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是一种兼具高导电、高耐磨、低摩擦、耐高温和强韧化于一体的功能涂层,广泛应用于高端装备滑动电接触部件的表面性能提升。近年来,电子通讯、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该类涂层的研究与应用。首先重点综述了常用的几种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的制备技术,包括冷喷涂技术、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磁控溅射技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和电镀技术,并总结了各类技术的特点。随后,分析了影响涂层材料导电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机理,进一步从能量角度探讨了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从原子角度与相变角度揭示了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机制,介绍了有望用于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的潜在材料体系(MAX相和Magnéli相等)。最后指出,优化涂层质量、研发考核实验设备和探究涂层导电耐磨自润滑机理是该综合防护涂层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曹明[9](2019)在《Ti,Al掺杂对二硫化钼基润滑涂层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oS_2基润滑涂层自从在空间领域获得成功以来,其优异的润滑性能就被广泛研究,但因常温常湿(25℃,50±10RH%)环境中氧和水汽容易导致涂层润滑性能失效而限制了其在日常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等各种组分掺杂已成为制备具有低摩擦系数和高耐磨损性能的MoS_2基润滑涂层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多组分共掺杂MoS_2基润滑涂层的综合摩擦学性能往往会更佳,但各组分间相互作用也更复杂,相关领域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拓展。本文基于多组分掺杂MoS_2基润滑涂层产生晶粒细化、化学反应及协同润滑等作用机理,使用Ti、Al金属分别掺杂Cu-MoS_2、CuS-MoS_2和ZnO-MoS_2制成叁个系列MoS_2基润滑涂层。通过对磁控共溅射制备工艺、真空退火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梯度工艺的实施,研制出常温常湿条件下具有低摩擦系数和耐磨损性能的MoS_2基固体润滑涂层;系统地分析了Ti和Al掺杂不同系列MoS_2基润滑涂层的作用机理,阐述了Cu与MoS_2、ZnO与MoS_2之间的协同润滑作用及CuS受热分解作用;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基底上预先沉积ZnO薄膜以观察其生长取向对后续沉积涂层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构建了基于ZnO薄膜-基底化学吸附力、ZnO薄膜脆性以及金属-ZnO-MoS_2复合涂层与ZnO薄膜层之间结合力叁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涂层破损模型。首先,由于Cu具有低硬度和一定的润滑性能,与MoS_2共掺杂时产生协同润滑作用,得到了比纯MoS_2涂层更低的摩擦系数,但复合涂层纳米硬度提高不明显。Ti、Al金属分别掺杂Cu-MoS_2复合涂层后,Ti-Cu-MoS_2涂层致密度得到明显提升,结合力下降,退火前后润滑性能一般,而Al-Cu-MoS_2涂层经基材加热和涂层热处理后出现了γ_2-Cu_9Al_4和Al_2S_3等微晶相。Al-Cu-MoS_2复合涂层纳米硬度由Cu-MoS_2复合涂层的0.73GPa增加到1.97GPa,经400℃退火后摩擦系数可低至0.076,XPS结果还显示Al-Cu-MoS_2涂层表面Cu、Al金属起到了很好的吸氧作用,并使得MoS_2水解反应减弱。因此,Cu、Al双金属共掺杂MoS_2润滑涂层因退火处理获得微晶组织而改善了摩擦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基于CuS在220℃时受热分解成Cu_2S和S,制备了金属-CuS-MoS_2复合涂层。通过退火工艺来观察S元素对Ti、Al金属掺杂MoS_2基润滑涂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由于CuS不具润滑性能,CuS与MoS_2共溅射复合涂层润滑性能有所下降,金属掺杂CuS-MoS_2涂层后润滑性能也没有明显改善。但在真空退火过程中CuS的分解对金属-CuS-MoS_2复合涂层结构有较大影响,也有效地提高了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还研究MoS_2基润滑涂层中S:Mo比与润滑性能间的关系,发现单一金属掺杂时,S:Mo比与润滑性能间具有相关性,S:Mo比在1.2到1.6之间涂层润滑性能较好,但多组分共掺杂尤其是CuS掺杂MoS_2基润滑涂层中S:Mo比与摩擦系数之间没有发现明确的逻辑关系。基于S原子进入ZnO沉积时形成的空位而产生协同润滑作用,制备了Ti和Al金属分别掺杂的金属-ZnO-MoS_2复合涂层。发现Ti掺杂ZnO-MoS_2涂层可抑制ZnO晶粒长大,有利于形成致密涂层,摩擦系数可低至0.08,比未掺杂金属的涂层摩擦系数略低,而Al掺杂ZnO-MoS_2涂层摩擦系数最低为0.13,总体上金属掺杂对ZnO-MoS_2复合涂层润滑性能的改善并不明显。进一步对金属-ZnO-MoS_2复合涂层实施梯度工艺以优化涂层结构、减少内应力并提高膜-基结合力,实现了涂层摩擦系数的降低和纳米硬度的提高。其中Ti金属掺杂的梯度复合涂层结构更致密;而Al金属掺杂的梯度复合涂层则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及更高的断裂韧性,金属Ti和Al掺杂ZnO-MoS_2复合涂层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分析ZnO-MoS_2系列涂层晶粒生长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基底上获得厚度与结晶程度不一的ZnO薄膜,再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ZnO薄膜上沉积金属-ZnO-MoS_2复合涂层。发现在ZnO薄膜晶体择优生长方向的诱导下,Al-ZnO-MoS_2复合涂层在原本韧性改善的基础上变得更加致密,其中梯度工艺制备的Al-ZnO-MoS_2复合涂层摩擦系数降低至0.09,经300°C退火后纳米硬度由未使用梯度工艺时2.0GPa提升到3.95GPa。XPS结果还显示,经过退火处理后的ZnO-MoS_2系列涂层表面抗氧化性能和抗湿性能得到提升,这有利于提高MoS_2基润滑涂层的使用寿命。本文制备出常温常湿条件下具有低摩擦系数和较好耐磨损性能的系列MoS_2基固体润滑涂层,分析了Ti和Al掺杂具有协同润滑效应的Cu-MoS_2及ZnO-MoS_2及受热发生分解的CuS-MoS_2组分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金属掺杂在不同涂层体系中可以起到形成中间相、细化晶粒、提高硬度、改善韧性、提高抗氧化性和抗湿性能等不同作用,从而改善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金属掺杂MoS_2基润滑涂层的理论体系,有利于从理论上指导和推动软润滑涂层沉积制备工艺的改良,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乔燕芳[10](2019)在《液体洗涤剂防粘附润滑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洗衣液、沐浴露等液体洗涤剂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清洁角色,但该类产品对包装内壁的粘附十分明显。本文以DR法和EA法探究液体洗涤剂对塑料片材粘附量与液体洗涤剂的表面张力、表观粘度以及固体的表面能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仿生猪笼草进行液体洗涤剂防粘附润滑表面制备,为选择适合的润滑液,对不同液体与叁种不同粘度(5cSt、10cSt、30cSt)的二甲基硅油、两种全氟聚醚(Krytox GPL101、104)进行互溶性试验。分别制备了仿生猪笼草表面结合稻叶定向疏液表面的定向SLIPS(润滑液浸润多孔表面)、基于自组装(LBL)的SLIPS。利用SEM、粗糙度测量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制备的液体洗涤剂防粘附润滑涂层进行表征分析,以蜂蜜和沐浴露进行表面防粘附性能及稳定性测试。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DR法和EA法对单位面积粘附量进行测定发现对于硬质片材基于DR法测得的液体洗涤剂单位面积粘附量相比于EA法更为准确。将片材从浸泡的液体洗涤剂中提拉出静置,在初始静置阶段,液体洗涤剂表面张力对粘附量的影响突出;随着静置时间的增加,液体洗涤剂表观粘度对粘附量的影响逐渐明显,表面张力对粘附量的影响逐渐下降,且液体洗涤剂对表面的粘附量与固体表面能呈正相关。(2)润滑液与不同液体的互溶性实验表明:不同润滑液与不同液体的互溶性不同,硅油与蓝月亮洗手液发生不同程度轻微互溶,且粘度越小的硅油互溶越明显;两种全氟聚醚溶液与丁香油发生轻微互溶;两类润滑液与蓖麻均发生轻微互溶现象。(3)定向SLIPS制备过程中用砂纸在聚丙烯(PP)表面定向打磨得到的“沟槽”微结构为存储润滑液提供了条件。当PP表面粗糙度≈1.891μm时水接触角为135°,氟硅烷沉积后水接触角为141°。浸渍润滑液后得到的PP润滑涂层对水和十二烷接触角分别为105°、59°,定向水和十二烷的倾斜角分别为2°、4°。蜂蜜和沐浴露可在润滑表面滑动且未留下明显残留痕迹,在两种液体中浸泡0.5h后润滑涂层表面粘附量比未处理表面分别降低了88.4%、86.7%,浸泡96h后分别降低了39.8%、26.7%。(4)润滑涂层的制备中氟硅烷和全氟聚醚是两种常见的材料,为降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了不依赖这两种材料的润滑液制备方法及性能。利用自组装技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表面沉积聚丙烯酰胺(PAM)和全氟磺酸(Nafion)得到多孔表面,然后将10cSt的硅油浸润到多孔表面得到润滑表面。利用正交试验,以制备润滑表面的水接触角为指标确定最佳试验条件为:沉积圈数为5,在聚合物溶液浸泡和冲洗时间均为40s,此时制备的多孔表面水接触角为146.8°。制备的润滑表面对水和十二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07.9°、58.5°,倾斜角分别为2°、4°,达到超润滑表面。沐浴露和蜂蜜在该润滑表面滑动的时间比定向防粘附润滑表面分别增加1s和7s,未留下明显的残留痕迹;在两种液体中浸泡0.5h后润滑涂层表面粘附量比未处理表面分别降低了86.7%、89.6%,浸泡96h后分别下降了18.3%、28.6%。(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润滑涂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MoS_2基涂层应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以稀土氟化物CeF_3为添加剂,对MoS_2基润滑涂层进行改性处理,采用喷涂法制备不同CeF_3添加量(质量分数0,0.5%,1.0%,2.0%,3.0%,4.0%,6.0%)的改性粘接固体润滑涂层。利用HSR-2M型高速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试样在不同预处理方式(基体粗糙度、预热温度)、不同测试条件(载荷、转速)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试样基体表面粗糙度Ra为0.4μm,预热温度为100℃时涂层的摩擦学性能最优;当CeF_3的含量为3.0%时,添加剂与固体润滑剂的协同作用较优,此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分别为0.207,0.203 mm~3;改性涂层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润滑涂层论文参考文献
[1].冯彦寒,方建华,吴江,欧忠文,刘坪.等离子喷涂制备石墨烯/Al_2O_3+13%TiO_2自润滑涂层及其性能研究[J].表面技术.2019
[2].程蓓,李迎春,邱明,张亚涛,许艳雷.CeF_3改性MoS_2基润滑涂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J].材料保护.2019
[3].李淑欣,樊冬,束学道,余丰.高速重载轴承和自润滑涂层技术国际研讨会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4].赵华洋,付宇明,郑丽娟,杨晓良.激光熔覆复相自润滑涂层的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5].周琪,卢礼灿,易戈文,王文珍,贾均红.等离子喷涂Cr_3C_2/NiCr金属陶瓷基高温润滑涂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J].表面技术.2019
[6].曾群锋,曹江南.气体箔片轴承固体润滑涂层的研究进展[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7].丁春华,丁永超,李亚云.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g_2MoO_4/Ag自润滑涂层及其性能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9
[8].奚恒恒,何鹏飞,刘世贵,马国政,王海斗.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表面技术.2019
[9].曹明.Ti,Al掺杂对二硫化钼基润滑涂层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乔燕芳.液体洗涤剂防粘附润滑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