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包括:动模座,动模座的四角处设有定位凸块;定模座,定模座的四角处设有与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凹槽;以及,对位锁合机构,对位锁合机构包括:嵌设在定位凸块的光发射器、嵌设在定位凹槽底部的光接收器、以及设置在定模座上的锁合限位组件;其中,锁合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定模座一侧的驱动气缸,以及,固定在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限位杆。定模座与动模座为对位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限位杆伸入定模座和动模座之间,此时定模座与动模座无法进行合模,避免了定模座与动模座发生损坏,同时在定模座和动模座精确对位时,使对位锁合机构解锁,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提高了对位的准确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座,所述动模座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模腔,所述动模座的四角处设有定位凸块;定模座,所述定模座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所述第一模腔相适配的第二模腔,且所述定模座的四角处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凹槽;以及,对位锁合机构,所述对位锁合机构包括:嵌设在所述定位凸块的朝向所述定位凹槽一侧的光发射器、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底部且与所述光发射器相对应的光接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定模座上的锁合限位组件;其中,所述锁合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定模座一侧的驱动气缸,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限位杆;所述光发射器、所述光接收器和所述驱动气缸均连接于一控制器;所述光接收器未接收到所述光发射器发出的检测光束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限位杆伸入所述动模座和所述定模座之间;且当所述光接收器接收到所述光发射器的检测光束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限位杆脱离所述动模座和所述定模座之间。
设计方案
1.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模座,所述动模座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模腔,所述动模座的四角处设有定位凸块;
定模座,所述定模座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所述第一模腔相适配的第二模腔,且所述定模座的四角处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凹槽;以及,
对位锁合机构,所述对位锁合机构包括:嵌设在所述定位凸块的朝向所述定位凹槽一侧的光发射器、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底部且与所述光发射器相对应的光接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定模座上的锁合限位组件;
其中,所述锁合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定模座一侧的驱动气缸,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限位杆;所述光发射器、所述光接收器和所述驱动气缸均连接于一控制器;所述光接收器未接收到所述光发射器发出的检测光束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限位杆伸入所述动模座和所述定模座之间;且当所述光接收器接收到所述光发射器的检测光束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限位杆脱离所述动模座和所述定模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两端设有缓冲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座靠近所述对位锁合机构的一侧开设有辅助对位槽,所述限位杆上设有与所述辅助对位槽相适配的对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块朝向所述动模座的一端设有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块朝向所述动模座的一端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设有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块上开设有第一嵌槽,所述光发射器嵌设在所述第一嵌槽内;所述定位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嵌槽,所述光接收器嵌设与所述第二嵌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光接收器的长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设有上模腔,下模上设有下模腔,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即形成完整的加工型腔。目前加工模具一般采用销钉和销孔的方式来避免上模和下模之间出现错位或移位,需要将销钉和销孔调整至对齐才能实现对位,而目前销钉和销孔的对位一般由操作人员来判断,易造成未完全对位时即将上模和下模合模导致模具损坏的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具有提高上模和下模对位精确度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包括:
动模座,所述动模座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模腔,所述动模座的四角处设有定位凸块;
定模座,所述定模座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所述第一模腔相适配的第二模腔,且所述定模座的四角处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凹槽;以及,
对位锁合机构,所述对位锁合机构包括:嵌设在所述定位凸块的朝向所述定位凹槽一侧的光发射器、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底部且与所述光发射器相对应的光接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定模座上的锁合限位组件;
其中,所述锁合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定模座一侧的驱动气缸,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限位杆;所述光发射器、所述光接收器和所述驱动气缸均连接于一控制器;所述光接收器未接收到所述光发射器发出的检测光束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限位杆伸入所述动模座和所述定模座之间;且当所述光接收器接收到所述光发射器的检测光束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限位杆脱离所述动模座和所述定模座之间。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定模座与动模座为对位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限位杆伸入定模座和动模座之间,此时定模座与动模座无法进行合模,避免了定模座与动模座发生损坏;在定模座和动模座进行对位时,光发射器向外发出检测光,若定模座与动模座对位准确,则光接收器可以接受到光发射器的检测光,此时控制器即控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带动限位杆脱离定模座与动模座之间,即可进行合模,合模时,通过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相配合,即可将定模座和动模座对准;通过设置对位锁合机构,可以阻止定模座和动模座未对位时进行合模,减少模具的损坏,同时在定模座和动模座精确对位时,使对位锁合机构解锁,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从而提高了对位的准确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杆的两端设有缓冲块。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减少限位杆与动模座发生撞击导致动模座的损坏的现象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模座靠近所述对位锁合机构的一侧开设有辅助对位槽,所述限位杆上设有与所述辅助对位槽相适配的对位块。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位块与辅助对位槽相适配,在动模座与定模座进行合模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合模效率,减少合模过程中出现偏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对位块朝向所述动模座的一端设有圆角。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位块插入辅助对位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对位块朝向所述动模座的一端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设有弹性件。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件可以对动模座进行缓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凸块上开设有第一嵌槽,所述光发射器嵌设在所述第一嵌槽内;所述定位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嵌槽,所述光接收器嵌设与所述第二嵌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嵌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光接收器的长度。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外界其他光源的干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包括:动模座,所述动模座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模腔,所述动模座的四角处设有定位凸块;定模座,所述定模座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所述第一模腔相适配的第二模腔,且所述定模座的四角处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凹槽;以及,对位锁合机构,所述对位锁合机构包括:嵌设在所述定位凸块的朝向所述定位凹槽一侧的光发射器、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底部且与所述光发射器相对应的光接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定模座上的锁合限位组件;其中,所述锁合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定模座一侧的驱动气缸,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限位杆。定模座与动模座为对位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限位杆伸入定模座和动模座之间,此时定模座与动模座无法进行合模,避免了定模座与动模座发生损坏;通过设置对位锁合机构,可以阻止定模座和动模座未对位时进行合模,减少模具的损坏,同时在定模座和动模座精确对位时,使对位锁合机构解锁,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从而提高了对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合限位组件和对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合限位组件的控制框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定模座;11、第一模腔;12、定位凸块;13、第一嵌槽;2、动模座;21、第二模腔;22、定位凹槽;23、第二嵌槽;24、辅助对位槽;3、对位锁合机构;31、光发射器;32、光接收器;33、锁合限位组件;331、驱动气缸;332、限位杆;333、缓冲块;4、控制器;5、对位块;51、安装孔;52、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动模座2,动模座2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模腔11,动模座2的四角处设有定位凸块12;定模座1,定模座1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模腔11相适配的第二模腔21,且定模座1的四角处设有与定位凸块12相适配的定位凹槽22;以及,对位锁合机构3。
具体的,对位锁合机构3包括:嵌设在定位凸块12的朝向定位凹槽22一侧的光发射器31、嵌设在定位凹槽22底部且与光发射器31相对应的光接收器32、以及设置在定模座1上的锁合限位组件33。
在定位凸块12上开设有第一嵌槽13,光发射器31嵌设在第一嵌槽13内;定位凹槽2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嵌槽23,光接收器32嵌设与第二嵌槽23内,且第二嵌槽23的深度大于光接收器32的长度,减少外界其他光源的干扰,进一步提高对位的精确度。
锁合限位组件33包括:固定在定模座1一侧的驱动气缸331,以及,固定在驱动气缸331的活塞杆上的限位杆332;光发射器31、光接收器32和驱动气缸331均连接于一控制器4,控制器4可以是单独设置的,也可以直接连接到注塑机的控制器4上进行集中的控制;在定模座1上设有支撑杆,驱动气缸331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杆上,在限位杆332的两端设有缓冲块333,从而减少限位杆332与动模座2发生撞击导致动模座2的损坏的现象发生;光接收器32未接收到光发射器31发出的检测光束时,驱动气缸331驱动限位杆332伸入动模座2和定模座1之间;且当光接收器32接收到光发射器31的检测光束时,控制器4控制驱动气缸331驱动限位杆332脱离动模座2和定模座1之间。
进一步的,动模座2靠近对位锁合机构3的一侧开设有辅助对位槽24,限位杆332上设有与辅助对位槽24相适配的对位块5,通过对位块5与辅助对位槽24相适配,在动模座2与定模座1进行合模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合模效率,减少合模过程中出现偏移;对位块5朝向动模座2的一端设有圆角,以方便对位块5插入辅助对位槽24中,且在对位块5朝向动模座2的一端上开设有安装孔51,安装孔51内嵌设有弹性件52,通过弹性件52可以对动模座2进行缓冲。
定模座1与动模座2为对位时,驱动气缸331的活塞杆伸出,将限位杆332伸入定模座1和动模座2之间,此时定模座1与动模座2无法进行合模,避免了定模座1与动模座2发生损坏;在定模座1和动模座2进行对位时,光发射器31向外发出检测光,若定模座1与动模座2对位准确,则光接收器32可以接受到光发射器31的检测光,此时控制器4即控制驱动气缸331的活塞杆回缩,带动限位杆332脱离定模座1与动模座2之间,即可进行合模,合模时,通过定位凸块12与定位凹槽22相配合,即可将定模座1和动模座2对准;通过设置对位锁合机构3,可以阻止定模座1和动模座2未对位时进行合模,减少模具的损坏,同时在定模座1和动模座2精确对位时,使对位锁合机构3解锁,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从而提高了对位的准确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1345.1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75396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B29C45/26
专利分类号:B29C45/26;B29C45/64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苏州吉雄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吉雄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联谊路6号
发明人:张公平;伏增节;王乐毅
第一发明人:张公平
当前权利人:苏州吉雄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