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时代影响,加上自己探索,朱德实现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利益观向无产阶级利益观的转变。在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中,朱德认为,作为党员干部应当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始终维护党的利益,这构成了朱德利益观的基本内容。为避免陷入“现代化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党员干部就应当像朱德同志那样不断去认识和践行无产阶级利益观,这是朱德利益观启示之所在。
关键词:朱德;利益观;内容;启示
朱德一生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显然是和他拥有无产阶级利益观分不开的。然而在朱德研究中,却很少有人涉及朱德利益观问题,至于朱德利益观是怎样转变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启示?则是学术界不曾关注和讨论的问题。鉴于此,现拟就朱德利益观的转变、基本内容和启示作些探讨。
一、朱德利益观的转变
在朱德一生中,其利益观前后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
对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数据主要有左室长轴切面、脉冲多普勒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大动脉短轴切面厚度、是否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等。对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心率变化、心电图变化等进行检测、记录。
众所周知,19世纪末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戊戌变法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开展反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活动。从孙中山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把国家民族利益摆在了第一位,且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农民利益。受这种利益观影响,当时许多志士仁人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
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于历史之外。朱德出生于农民家庭,他不可能不关心农民和自身利益,但由于时代使然,他最关注和为之而奋斗的不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当时最能代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莫过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对当时任体育教师的朱德,入伍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朱德曾经说道:“由于有了革命的想法,一九〇九年我进入讲武堂不到几个星期,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党——同盟会。”[1]2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初曾在国内发动过几次暴动,暴动虽说前后都失败了,但却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从而引发了武昌起义。在内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下,辛亥革命遭到失败。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领导了护国运动。当时云南是护国运动的主要阵地,而朱德当时就在蔡锷领导的部队里出任营长,从事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孙中山后来领导的护法斗争也失败了,这就动摇了朱德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信念。1921年9—10月朱德虽说已经当上了云南省警察厅厅长,但他心想的不是个人的利益和地位,而是走什么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利益。在他看来,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替地方军阀干事也不是出路,他要去找共产党。朱德曾经说道:“刘湘并没有悬赏我的人头,却急于要给我一个师长的位置,我谢绝了,因为我已决定给自己找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去找共产党。”[1]3当然,朱德决定放弃个人利益寻找共产党,这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自己探索的。对寻找共产党的原因,朱德是这样解释的:“我对共产主义和布尔什维克的兴趣,是在自己读了有关俄国革命的书籍后引起的。惟一的其他影响是跟留法归国学生的几次谈话。我驻在四川的时候,凡是我能找到的有关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材料,我都读了。在此之前,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为在中国实现共和以及孙中山的民主而战上。但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后来全国陷入劳民伤财的军阀混战,使我大失所望。我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更深入进行,必须像俄国革命那样彻底。俄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给了我希望。”[1]3-4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朱德对俄国革命是有一定认识的,这就是他已经看到俄国革命取得成功并不断胜利的原因在于革命代表了工农利益,并紧紧依靠了工农阶级,而这正好是辛亥革命所缺乏的东西。正是从俄国革命中看到了希望,朱德决定放弃高官厚禄,要找共产党,寻找救国救民新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去了欧洲。1922年10月在柏林经周恩来等同志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终实现了利益观的转变,即由先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利益观转向无产阶级利益观。
我们知道,在去德国之前,朱德曾经在上海拜见过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目的是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后来回忆道:“陈独秀说,要参加共产党的话,必须以工人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并且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对于像朱德这样的人来说,就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1]67也许这样的经历促使朱德在德国期间继续学习钻研马列主义,而且“坚定地干着党的工作”[1]5。这样一来,他不仅赞成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无产阶级利益观,而且在革命工作中也经受住了各种考验,这说明他在践行无产阶级利益观,即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为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共产主义就是要确保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通过推翻旧世界,实现解放,获得利益和幸福。
在抗战后期,朱德专门撰文论述革命军队纪律的基础,并且号召指挥员要从政治、工作和物质生活等方面关心部下。这对巩固革命军队组织力量,完成党赋予革命军队光荣任务无疑是有极大推动作用的。
二、朱德利益观的基本内容
所谓利益是指人们为了满足需要由自己的活动创造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和支配的物质生活条件。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利益不是抽象的,它有客观实在内容的。它又是历史的,因而自近代社会以来,它又是同国家民族、人民和党等历史主体分不开的。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朱德同志不仅能不断认识无产阶级利益观,而且能结合革命和建设需要,探索无产阶级利益观的实现方式,从而形成自己内容丰富的利益观。
(一)维护国家民族利益
朱德出生于19世纪末期,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深重。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成为中华民族最大利益。经过读书和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朱德已经深深懂得了这一点,然而辛亥革命失败了,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境地。在那种情况下,军队里的人们更多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朱德不同,他在考虑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经过一番探索,朱德选择了共产主义和俄国革命方式,这意味着他将放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利益观,选择无产阶级利益观。
无产阶级利益观虽然讲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利益,但是马克思主义从来就认为,为了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无产阶级必须从事本民族国家的工人运动,同时始终要明白,无产阶级在当前的运动也代表着运动的未来。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在本国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斗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最大利益。
入党后,朱德同志不仅积极工作,而且一直在探索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途径。出身行武,朱德同志认为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必须进行武装斗争,为此,党就要组建自己的军队。朱德同志亲自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又经过湘南起义,带领部队走上井冈山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和赣南闽西工农武装革命斗争中,朱德十分赞同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探讨了游击战术问题,和毛泽东一起提出了游击战争十六字诀,为保存中国革命力量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凸显,朱德同志十分赞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方针,并为了中华民族利益,亲赴华北抗日战场,参加抗日斗争。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政府在各种场合提出要把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建设成为制造业强国,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这些愿景要成为现实还需要依靠一大批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而目前我国正处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对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巨大而且很迫切,因此借鉴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为了打破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朱德同志提出在延安发展贸易,尤其是主张屯田,这为巩固陕甘宁边区,使各个抗日根据地准备反攻,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后期,朱德同志亲自过问华北军工厂建设,还就大兵团作战,乃至如何攻城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向党中央献计献策,为建国后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建国初期,为了解放台湾,维护国家民族利益,需要进行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朱德又向中央建议组建海军、空军和装甲兵。这些建议均为毛泽东和党中央所采纳,也为推进我军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创建军队,朱德认为要处理好军事工作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坚持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正是本着这一想法,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汇合后,朱德捍卫遵义会议决议,反对张国焘企图借势夺权的阴谋分裂活动,促使张国焘最后放弃分裂活动,红军三大主力才得以胜利会师。
(二)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
出生于农民家庭,朱德总是关注人民利益。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已经表明,党员干部只有维护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方针,党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和实现,党的事业就能胜利,否则在“左”的和“右”的思想路线和方针影响下,党的利益就会蒙受损失,党的事业就会经历曲折。比如,大革命失败后,朱德和毛泽东先后发动武装起义,走向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这不仅创建了工农红军队伍,而且壮大了革命势力,开辟了广大的苏区根据地。然而李立三和王明路线先后统治中央,他们反对毛泽东和朱德搞游击战争,要红军攻打大城市。在这种情况下,朱德仍然坚持毛泽东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使红军在第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保存了实力,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后来的遵义会议上,朱德支持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和方针,反对王明军事路线,这等于他和毛泽东一起挽救了党和红军。
在入党前的军队生活中,朱德虽是一名军官,但他总能和士兵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疾苦。入党后,在自己所带的部队里,朱德严明军纪,军民关系是相当好的。从井冈山斗争开始,他十分赞成毛泽东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了军队生活,他亲自下山挑粮,留下了朱德扁担的故事。
无论是在井冈山,还是在赣南闽西,军队要生存和发展,就得建立根据地,而根据地要建立并得到巩固,就得实行土地革命政策,以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困难,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要。对此朱德同志是有很深刻地认识的,他非常赞成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根据地的思想。他认为“毛泽东的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观点,到处撒种子,武装群众,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所以革命力量发展很快。”[2]129
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由形成走向成熟,毛泽东也因此而在全党取得了核心领导地位。经过延安整风,朱德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党的七大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分析比较了国共两党的抗日路线和方针,证明了毛泽东抗日路线方针的正确,这对于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维护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进而增进党的团结和统一,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均具有巨大作用和意义。
明洪武七年(1374)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郡司。九年(1376),设潼关卫,属河南都司。永乐六年(1408),属中军都督府。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大大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朱德赞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方针,并亲自到华北抗日战场,指挥八路军抗战。在这一斗争实践中,他对怎样进行抗战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朱德看来,我们要做好抗战工作,一是要把抗日战争首先看成政治战争,即一方面我们的抗日军队内部要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习惯,“只有以同一政治目标,完全站在保卫民族、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以求得抗日民族自卫战争最后胜利,才能把抗日游击队团结成为坚强的队伍,才能号令如山,上下一致,个人自私自利、闹意见、闹派别、以升官发财为目的的人,不配当光荣的抗日游击队员。”[2]41另一方面,要做好团结群众的工作。在朱德看来,“如果抗日游击队不能团结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不能使群众成为游击队的良好依托,那末,这样的游击队将会没有出路。抗日游击队与群众的关系,好比鱼与水的关系一样,鱼在水中才能生存和长大,抗日游击队有了群众依托才能生存和壮大。鱼一离水就死,抗日游击队一离开群众也就无从生存。抗日游击队是由群众之中生长起来的,而不是从群众之外来的东西。就是正规军派出的游击队,也要做到使当地的群众认为这是自己的队伍,是与自己切身痛痒相关的队伍,才能生长和发展。”[2]41-42二是要自己动手。在日本帝国主义对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情况下,我方必须动手自己生产。朱德认为,过去六年抗战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我们军民一心,自己动手,发展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而且解决了相当数量的军需物品。展望未来,“我们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敌人严重封锁与破坏中,还能够依靠自己动手,求得自力更生,自给自足;那末我们全中国人口这样多,资源这样丰富,贤能这样众,如果能够全国实行生产运动,严惩贪污分子,以求自力更生,又哪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呢?”[2]93朱德不仅是这样想的,而且身体力行,督促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屯田,大大促进了陕甘宁边区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这为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做了充分地物质准备。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迫切期望和平和发展,强烈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政策。为了推进解放战争,朱德向党中央建议“南面定天下”[3]327。他还认为,“现在到了快打出去的时候了,准备工作要做好,革命高潮的基础仍然是土地革命。土地问题解决得愈彻底,我们胜利的把握愈大,内无后顾之忧,外有发展前途。去年最大的成绩是土地革命,否则战争的进行没有那么顺利。东北能够站稳脚跟,也是靠土改。”[3]336-337这是对他和毛泽东既往所做工作的总结,也是他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而提出的战略方针,因此而得到了党中央的采纳。这一思想也符合当时军队实际,这是因为“我们打这么大的仗,部队有饭吃,就得靠土改。”[3]337因此,“土改要一村一村地搞。你来打,我就打运动战;你不来,我就搞土改。部队打出去以后,除了打仗就要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337后来朱德和刘少奇率中央工作组离开延安经山西到达华北,开始做中央委托的工作,一面准备战争,一面制定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土改,这不仅有力支持了毛泽东在延安的转战,而且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后来毛泽东在此基础上向全党发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号召,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全国解放后,朱德除了高度关注军队和国防建设外,还利用外出考察机会,就我国外贸、工业和山区建设等若干经济问题,向党中央和毛主席写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主张,这对于中央后来调整政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他的这些建议和主张没有一个不是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密切相关的。
(三)始终维护党的利益
大革命失败后,创建军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要创建军队,在朱德看来,必须严明纪律,否则军队担负不起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责任。朱德赞成毛泽东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而且认为,“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就是使各个指挥员战斗员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汇合成为全军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有了这样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2]5
在长征路上,朱德总司令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仍在强调纪律,如布告里说:“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2]29
经历了建议1和建议2的教学后,学生可能对于数线的理解还存在难度。因为之前所接触的线段模型(如图10)和面积模型(如图11),都是把整条线段或整个图形看作整体“1”,小数表示的是线段中的一小段或图形中的一小块。
在《关于练兵与带兵问题》一文里,朱德在回答纪律是什么的问题时明确指出,我们要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还要加上一条,“我们规定了的一切事项一定要执行,这就是我们的纪律。”[2]107这显然是对井冈山时期我军纪律规定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它高度体现了朱德同志为了维护党的利益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朱德同志一直担忧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到了生命最后阶段,他还念念不忘生产问题。1976年7月初,当李先念到医院看望朱德同志时,朱德一再强调要抓好工农业生产,他说道:“哪有搞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1]281
现在回过头去看,在同张国焘阴谋分裂活动进行斗争过程中,朱德要是退缩或就范,那么党和红军的利益必将遭受重大损失,但朱德同志坚持捍卫党和红军利益,一方面对张国焘进行苦口婆心劝阻,另一方面对张国焘的威逼利诱丝毫不退让,而且明确表态,“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北上抗日是中央的决议,我是举手赞成的,我不能反对它!”[3]208接着他又坚定地说道:“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你却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朱毛朱毛,外国人都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哪有朱反对毛的!”[3]208后来,毛泽东称赞朱德时说道:“临大节而不辱”[3]234。
中年象山之论,简易迅捷,别开新径,一鸣惊人,于朱子之观点是一纠正,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与赏识。乃至朱子也能以此为鉴,不会过多偏于道问学。陆九渊此时之最大贡献,是让超凡入圣成为可能,而不需要文化学术等前提条件。事实上,陆九渊之宗旨似乎更符合宋明儒学之传统。值得指出,陆九渊此时的思想自然能在早年“心同理同”说中找到根据,但同时也是陆九渊自身因缘际会、思想发展的结果。
到达陕北后,朱德维护党中央作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坚决反对党内“左”倾关门主义和王明投降主义路线,并能主动请缨到华北指挥党的抗日游击战争,为发展和壮大党的抗日力量,维护和实现党的利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汇合后,中央决定北上抗日,朱德坚决拥护党中央这一决定,并同张国焘的分裂逃跑路线做不懈斗争,终于促成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又一次为党的利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黄剑七彩金雕塑多为国内外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纪念性主题作品,如:为联合国70华诞而创作的世界和平主题雕塑《和平之声》、2022北京冬奥会七彩金系列雕塑《冬奥之约》《冬奥之梦》《冬奥之舞》、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而创作的生态主题雕塑《马兰仙子》、为纪念嫦娥三号首次登月成功而创作的大型雕塑《嫦娥奔月》、中国“首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论坛”环保主题雕塑《紫气东来》、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而作的纪念性雕塑《铭记·大运》和为纪念玉树地震而作的《玉树花开》。
2.2.3 中医证候疗效 治疗1周,两组中医证候等级疗效及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PPS分析结论一致,FAS结果见表3。
三、朱德利益观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改善,这足以证明新时期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和政策均是正确的。然而从代价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和社会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观扭曲,价值观偏斜,整个社会弥漫着铜臭味。长此下去,我们很有可能陷入“现代化陷阱”,从而可能掉进“修昔底德陷阱”。为了避免陷入这两个陷阱,我们必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关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我们应当始终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下,像朱德同志那样不断去认识和践行无产阶级利益观。如此说来,朱德利益观在今天不是没有启示的。
(一)要像朱德那样始终维护国家民族利益
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闭幕会上,邓小平曾经提出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样会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其他人和其他地区向他们学习,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波浪式向前发展,全国各族人民都能较快富裕起来。邓小平认为这是一个大政策,应该认真考虑研究。本来这只是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较快富裕起来的手段,但在贯彻这一政策过程中,一些党员和干部只考虑个人利益和自身致富,没有顾及国家和集体利益。比如,一些干部利用手中权力进行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更为常见的是一些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家庭和亲戚谋取暴利;一些干部位高权重,贪赃枉法,生活腐化,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形象,而且严重触犯了党纪国法,污化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我们决不能允许这些行为再持续下去。
目前我们要继续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就要认识清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民族利益之所在。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国家民族利益之所在。在看到这些国家民族利益之后,就应当像朱德那样总是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想方设法去维护和实现国家民族利益。具体来说,在伟大事业中,我们要有历史担当,而不要只顾搞市场经济而忘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价值;不能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中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不能向党和国家要待遇甚至权力地位,更不能只顾自己的蝇头小利而不顾国家的大利。我们一定要像朱德那样舍小利而顾大利。
(二)要像朱德那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终生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条件相差很大,加上每个人情况又有所不同,这样一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已经出现了相当差距。目前,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没有处在世界前列,我国仍存在许多民生问题,其中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凸显,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即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我国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面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一方面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对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的界定,并就民生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这些都将有助于若干社会问题的解决。
在选修2-3中介绍了随机误差、线性回归模型后,引出了相关系数的概念,此处也是“科普”式的处理方法,只是在“链接”中解释了相关系数为什么越接近1,两个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
面对众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当像朱德那样始终胸怀人民利益和冷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明白,我们为之而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利益。我们要实现发展,但却不能搞西方社会那种发展,我们要让亿万人民获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成果。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较大的贫富分化和城乡差别,那样的话,我们的事业就失败了,苏联亡国悲剧就要在中国上演。我们要像朱德那样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爱民如子、扶贫帮困的良好风气,真正把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我们还要像朱德那样教育好后代,使后代在学习马列主义基础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甘做人民公仆,不搞特殊化,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1]282-293
选取我院诊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9~78(58.2±5.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等。
(三)要像朱德那样始终维护党的利益
虽说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已经快70年了,但由于国际风云变幻,加上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仍然面临四重考验和四种危险,全面从严治党将是一项长期任务。作为党员和干部,我们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程,就应当像朱德那样始终维护党的利益,积极做党需要做的工作,且始终维护和践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意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今后,我们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做好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而不能像一些党员干部那样,只知道谋取个人私利而不管或消极对待党的事业,更不能安逸享乐,无所作为。我们必须明白,社会主义事业虽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但党员干部应当在这一伟大事业中起中坚作用。
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当像朱德那样,活到老,学到老,自觉同“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划清界线,坚持拥护和践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目前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自觉抵触和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使党的事业能持续发展,我们的宏伟目标能如期实现。
我们不能像一些党员干部那样,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甚至搞团团伙伙。我们必须明白,无论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来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来说,每个时期党没有核心是不行的。党只要有核心,党才能增强凝聚力,在伟大事业中发挥先锋战士作用。我们应当像朱德那样,为了维护党的利益,注意维护党的核心的领导地位。今天,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使党在伟大事业中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只有这样,党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伟大目标才能如期实现。只有这样,苏联亡党的悲剧才不会在中国重演。
建构主义强调通过体验建构知识的意义,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情境创设)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实现传统教育所忽视的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目标,对于揭示认识的能动性是很有启发。然而,“情境创设”并非适合所有学习内容,而抽象概括的“意义接受”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也不应排除。基础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和需要,积极地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真正实现全面、可行的知识构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朱德自述[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委员会.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鲁杰.毛泽东与朱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Zhu De’s View of Interest and Its Enlightenment
LI De-shuan
(College of Marxism,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Fujian 363000,China)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s times,Zhu De has converted from the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to the proletariat in his view of interest through personal exploration.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and continuous exploration,Zhu De believed that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should safeguard interests of the nation,the people,as well as the party.These are the basic contents of Zhu De’s view of interests.In order to avoid the “modernization trap” and “Thucydides trap”,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should,like comrade Zhu De,keep on cognizing and practicing the proletarian view of interests,and this is the enlightenment that can be gained from Zhu De’s interest view.
Key words:Zhu De,view of interest,contents,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051(2019)04-0027-08
DOI:10.13950/j.cnki.jlu.2019.04.004
收稿日期:2019-06-21
作者简介:李德栓(1965—),男,陕西宝鸡市人,闽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责任编辑:辛琳琳
标签:朱德论文; 利益论文; 民族论文; 民主革命论文; 自己的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党史参考资料论文; 《临沂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论文;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