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两种不同途径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2017 年1 月到2019 年1 月,共选取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8 例,临床上予以经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为A 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8 例,临床上予以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为B 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 在治疗情况方面,相对A 组,B 组成功置管时间更短,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溶栓时间、深静脉再通率差异细微可忽略不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患侧、健侧大小腿周径差方面,两组患者数据差异细微可忽略不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后方面,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细微可忽略不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腘静脉、胫后静脉入路予以置管溶栓,对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中经胫后静脉入路的置管时间更短,临床上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腘静脉;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0 引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血管疾病,主要因深静脉腔内血液凝结引起,导致患者静脉腔闭阻,影响静脉回流[1-2]。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3-4]。溶栓疗法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广泛,我院就两种不同途径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2017 年1 月到2019 年1 月,共选取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8 例,临床上予以经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为A 组。男/女为10 例/8 例。年龄17~82 岁,平均(55.21±0.21)岁,病程1~13 d,平均(7.20±0.02)d。于相同时间段另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8 例,临床上予以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为B 组。男/ 女为9 例和9 例。年龄16~84 岁,平均(54.14±0.12)岁。病程1~14 d,平均(7.34±0.11)d。患者经多普勒超声、深静脉造影检查,均确诊。排除盆腔、腹股沟静脉外压性病变。整理一般资料,患者上述信息数据对比显示差异细微可忽略,P>0.05,可进行公平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置管溶栓治疗,予以局部麻醉,经健侧股静脉予以穿刺,取Terumo 导管鞘置入,予以导管造影,对双侧深静脉开口位置予以确定,并探查下腔静脉是否畸形、变异、血栓等,对下腔静脉横径进行测量。于低于较低侧肾静脉开口1 cm 位置将可回收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2~3 周将其取出。
A 组患者经腘静脉入路予以置管溶栓,患者俯卧位,穿刺腘静脉,并置入5F 导管鞘,经单弯导管、超滑导丝引导到达腘静脉、股静脉。造影确定血栓情况,并继续置入直至髂总静脉近下腔静脉,对导丝进行交换,并经侧孔取20~50 cm Unifuse 溶栓导管置入。
建筑学专业教室为建筑学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学习场所,为了学生能在专业教室提高学习效率、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就应该为专业教室营造一个富有积极性的教学空间。而积极的教学空间通常来说具有以下几点要求[2]:适宜的空间分布,在专教内空间不混乱、不拥挤,但也不一味求大,丧失归属感;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有区分,同时也有融合;有一定的延伸性空间(如室外阳台,走廊等)拥有私人物品放置空间。
数据处理均由SPSS 19.0 进行计算,采用t 和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静脉系统常见病,发生率较高,发病患者可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对患者生命安全影响较大;血栓消融不佳,远期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出现反复下肢肿胀、皮炎湿疹,严重者出现迁延不愈的下肢溃疡。目前,血管介入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广泛,其操作简单,且疗效显著,然而关于入路方式,目前仍有争议[5]。
在患侧、健侧大小腿周径差方面,两组患者数据差异细微可忽略不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在土方开挖施工时,施工管理部门要制定好科学有效的计划安排和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好施工现场的有利条件,严格控制施工成本、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很多情况下,基坑土方开挖的面积较大,在开挖过程中不仅要求配合锚杆和土钉的施工进行分步开挖,而且为了增加日出土量,都会选择盆式开挖,也就是每边给锚杆和土钉留有约10m的作业面,中间部分就以每步3~3.5m的速率开挖,其土方开挖允许的偏差如表1所示[3]。
1.3 观察指标
在预后方面,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细微可忽略不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1.4 统计学方法
B 组患者经胫后静脉入路予以置管溶栓,患者仰卧,经胫后静脉入路置入导管,于患肢内踝、跟腱中线位置沿脚趾朝向做一弧形切口,显露胫后静脉,于胫后静脉较粗处穿刺,溶栓导管置入与A 组相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链路聚合技术是一种高效、高可靠性的技术,能够低成本的解决企业网络交换设备之间级联造成的带宽瓶颈,同时也提供了多线冗余的功能,现在已成为企业交换网络中主流的应用。
2.2 两组患者患侧、健侧大小腿周径差比较
两组患者均取尿激酶30 万U、肝素钠1000 U 交替持续泵入,6 h 交替1 次,置管持续5~8 d,同时取低分子肝素钙5000 U 皮下注射,每天2 次;取迈之灵300 mg 口服,每天2 次。每12 h 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监测,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情况。每2 天对患者实施溶栓导管造影,依据溶栓情况对导管位置进行调整。若患者血管完全再通或者两次造影显示血管未通,则停止溶栓治疗。持续对患者进行抗凝、消肿、祛聚等治疗,2~3 周将滤器取出,36 例患者有34 例成功取出滤器,其中1 例家属要求不取出滤器,另外1 例滤器下方大块血栓,未取出滤器。下床活动后患者穿戴医用弹力袜。
在治疗情况方面,相对A 组成功置管时间(40.21±0.21)min,B 组(5.02±0.11)min 更短,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溶栓时间、深静脉再通率分别为100%、(4.50±0.21)、94.4%和100%、(4.44±0.11)、88.9%,差异细微可忽略不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患侧、健侧大小腿周径差比较(, cm)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溶栓时间、深静脉再通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患侧、健侧大小腿的周径差,并予以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
3 讨论
F1=0.243X1-0.062X2+0.295X3+0.285X4+0.108X5+0.27X6+0.15X7
那个晚上我和王登佩一伙人打着电筒在红提园里忙到了大半夜,找出病因之后我又把喷洒药水的方子交给了老王,然后才给颖春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已经到王家庄的红提园来了。颖春在电话中说,你到那里去撞鬼哟!我叫你去做的事你不做,那些农民杆子放个屁你就往他们那里钻,你以后不要回来了,跟那些农民杆子过生世算了。说完她就把电话挂断了。
腘静脉入路为顺行置管,因此经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不会对静脉瓣造成影响,疗效显著,且术后复发率较低。同时腘静脉位置表浅,且血管走向相对固定,穿刺成功率较高。然而腘静脉入路要求患者俯卧位,因此对肥胖、骨折、高龄、孕妇限制较大,而且容易导致腘动脉、腘神经受损。同时溶栓过程中导管位置受限较大,若导管穿刺处在腘窝平面以上,则置管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严禁下肢屈曲[6]。
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入路方式较多,可切开或穿刺,手术指征广泛,我科一律行小切口切开找胫后静脉,术中对患者体位要求较低,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且溶栓适应证较广,对混合型血栓、全肢型血栓均适用。研究认为,胫后静脉也为顺行置管,起始位置固定,对静脉瓣膜影响较小,穿刺安全性较高。然而多数患者需要经手术切开显露胫后静脉,因此也容易面临术后切口感染、出血,且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胫后动脉、神经受损[7-8]。
本研究得出,两种入路方式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经胫后静脉入路的置管时间更短,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两种入路方式差异较小。
综上所述,经腘静脉、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均有显著治疗效果,临床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忠,王晓君.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5(22):70-71.
[2] 王国涛.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50-51.
[3] 张青云,丁萌,陈磊,等.经腘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7,45(9):926-929.
[4] 褚永新,秦锋,张雷,等.不同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3):228-231.
[5] 陈翔,曹俊雄,朱志军,等.尿激酶与阿替普酶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8):1426-1427.
[6] 吴强,覃海航.不同途径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对照研究[J].海南医学,2018,46(4):477-479.
[7] 祖旭峰.不同给药方式在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2(6):794-795.
[8] 丁洋,万圣云,叶琨,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入路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7):1228-1231.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7.091
本文引用格式:王忠,刘益明,钟振.探究两种不同途径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149-150.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溶栓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论文; 卫生论文; 外科学论文; 外科学各论论文; 心脏血管和淋巴系外科学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87期论文;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