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微量元素论文_曾波,陈睿彦,李艳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害微量元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量元素,有害,形态,含量,矿区,原子,元素。

有害微量元素论文文献综述

曾波,陈睿彦,李艳花[1](2019)在《ICP-MS法测定中成药中的6种有害微量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中成药中六种有害微量元素(铜,铅,镉,铬,砷,汞)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微波消解用于样品预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加标回收试验验证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结果回收率为91%~10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可用于测定中成药中6种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7期)

赵静,倪峰,刘雅,魏宁[2](2019)在《黄陵矿区煤中部分有害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黄陵矿区地质情况及其矿区煤的有害微量元素赋存形式,运用国标分析方法对黄陵矿区一号矿、二号矿、红石岩矿、集贤矿、建庄矿、建新矿、金咀沟矿、沙场沟矿等12个矿的61个样品进行磷、砷、氯、汞的测定。依据样品中磷、砷、氯、汞含量的归一化结果,绘制黄陵矿区部分有害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图并与全国煤中均值进行比对,分析黄陵矿区有害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研究发现:黄陵矿区磷含量较全国明显偏高,可通过洗选降低磷元素对环境的影响;氯含量相对全国水平较低,砷、汞远低于全国大多数煤样的平均水平,即煤中氯、砷、汞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煤质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秦可敏[3](2019)在《大同矿区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特征及其环境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同煤田是我国典型的双纪煤田,赋存着侏罗纪和石炭二迭纪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煤矸石在堆放过程中,会有很多有害微量元素迁移淋滤出来,进入地下水和土壤中,引发多种环境问题,而如何治理煤矸石淋滤引发的环境污染还亟待研究。本文以大同北部矿区煤及煤矸石中的有害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淋滤实验、柱状淋滤实验,采用工业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扫描电镜及配套的能谱分析(SEM-EDS)、X射线衍射(XRD)、离子色谱仪和显微光度计等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煤及煤矸石的含量与分布、赋存特征、煤岩学特征,分析煤矸石中F、Cl等20种有害微量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淋滤特征并对其进行环境效应评价,研究改性膨润土和活性污泥对部分重金属元素的防治控制效果,揭示煤及煤矸石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富集机理和改性膨润土、活性污泥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机理。主要得到以下成果和认识:(1)大同北部矿区煤属特低硫煤,煤中矿物组分包括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等粘土矿物、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菱铁矿、金红石和锆石等,煤中矿物结构形态各异,有些矿物嵌布在有机组分中,和有机质是有害微量元素的主要赋存载体,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l、Th、U、Cr、Co、Ni、Cu、Zn、Mo、Cd、Pb、Ba、Sn元素主要赋存在无机矿物和有机质中,其中Co、Ni、Ba、Zn元素可能赋存在伊利石中,Be、Mn元素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2)煤矸石中有害微量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淋滤特征各异。淋滤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F、Sn、Be、V、Cr、Mn、Co、Ni、Cu、Cd、Ba、Pb、U元素随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后逐渐降低,Sb、Mo、As、Se、Tl、Zn元素呈现出间歇式释放的特征,淋滤强度曲线为“N”或“M”字型;淋滤强度随粒度变化规律:不同元素的淋滤强度均随粒度减小而不同程度增大;淋滤强度随pH值变化规律:Cr、Cd随着淋滤液pH值的增大淋滤强度增大,Ni、Tl、U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其余元素的淋滤强度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Mo、Cr、Mn、Pb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Co和Ba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较大。(3)柱状淋滤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和改性膨润土对重金属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吸附控制作用,且改性膨润土的吸附效果优于活性污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pH值、温度、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固液比、吸附剂颗粒粒径等,吸附机理主要包括表面有机络合、离子交换吸附和其他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郝玄文,郑刘根,刘梦,张维翔,陈业禹[4](2019)在《淮南煤田深部A组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淮南煤田深部A组煤为研究对象,全层刻槽采集了煤、夹矸和顶底板岩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试分析了样品中13种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比研究了其分布特征,结合Tessier五步形态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1)与中国上陆壳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均值相比,淮南深部A组煤中B,As,Se,Mo,Cd,Pb,Hg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在A组煤中表现为富集;A组煤中B,As,Se,Cd的含量均高于淮南煤田上部B组煤、华北煤以及中国煤中的含量均值;(2)相关性分析和逐级提取实验结果表明,A组煤中微量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两者质量分数之和达到55%~98%,其中Ni,Mo,Cd,Hg,Cu,Pb和Zn主要赋存于硫化物矿物中,Mn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矿物中,V,Cr,Se,B和As主要赋存于硅铝酸盐等黏土矿物中。(3) B元素示踪物源及沉积环境结果显示,淮南煤田深部A组煤成煤环境为海相咸水沉积环境,稳定的咸水沉积环境以及受海水影响等因素导致A组煤中微量元素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付彪[5](2019)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燃料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的洗选和燃烧发电(供热)是煤炭主要的两个工业应用领域。煤加工利用过程中铅、砷、硒等有害微量元素的释放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煤炭洗选和燃烧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以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在工业加工利用过程中的迁移转化为主线,系统采集了选煤厂、循环流化床电厂、抛煤炉电厂和煤粉炉电厂样品,充分运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煤岩学、矿物学、燃烧学、环境化学等理论知识,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原子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在洗选产物和燃煤产物中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和迁移转化机理,对洗选废弃物和燃煤固废中有害微量元素的环境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估。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阐明了有害微量元素在洗选过程中的分配规律,准确分析了煤及洗选产物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煤中粘土矿物富集V、Cr、Co、Sb和Pb,碳酸盐矿物富集Co和Pb,硫化物矿物富集As、Cu、Ni、Cd和Zn,而部分V、Cr、Se和Cu与有机质结合,有害微量元素及其宿主矿物的赋存特征决定了它们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2)发现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过程中,原煤中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物矿物主要转化为灰中的硅酸盐玻璃、方解石、硬石膏、石灰石和赤铁矿。查明了烟气飞灰主要由Al-Si、Al-Si-Ca和Al-Si-Fe等不规则颗粒物构成。揭示了有害微量元素在烟气分级颗粒物中的分布和富集规律:Co和Ni未表现出与烟气颗粒物粒径存在变化关系;Cr、Cd、As、Se和Sb则呈现出随粒径减小而含量增大的趋势,有害微量元素的富集与烟气-颗粒物间的非均相凝结和表面物理化学吸附反应有关,此过程颗粒物中的Ca和未燃烬碳起到重要作用。(3)基于对抛煤炉电厂飞灰中As和Se高分辨率XPS-XAES谱图的解析,得出As的俄歇参数为1263.3±0.2 eV,As在飞灰中主要以As(V)的形式与氧结合形成[As04]3-,Se则以单质Se(62.0-83.3%)和亚硒酸盐的形式(16.7-38%)存在。结合飞灰表面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得出抛煤炉燃煤产物中异常富集As和Se与铁氧化物的捕捉有关。(4)发现煤粉炉飞灰大多以实心球状、半实心球状玻璃颗粒和尖晶石、莫来石等组分构成,含碳颗粒少且以小颗粒各向异性碳为主;而流化床锅炉飞灰以无规则玻璃颗粒和未燃烬碳颗粒(偶见惰质组和原煤颗粒)的形式组成。与煤粉炉飞灰相比,流化床飞灰中以可氧化态形式赋存的有害元素比例相对偏高。通过对不同燃煤锅炉产物的特征对比研究,发现流化床锅炉中的低温燃烧和充分的颗粒碰撞,是导致两种飞灰在显微结构和有害微量元素赋存形态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5)阐明了煤炭工业固废在热处置或堆放处置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环境释放特征。根据燃烧挥发率的不同,将洗选固废中有害微量元素分为低挥发(V、Cr、Co、Ni和Cu)、中挥发(As、Pb、Zn、Cd和Sb)和高挥发(Se)叁组元素。煤泥-污泥混烧实验表明煤泥中粘土和碳酸盐矿物有利于控制混燃过程重金属元素的释放。与电厂飞灰相比,脱硫石膏中元素Cr(43.1~53.2%)、Cu(79~87.8%)、Zn(67.8~89.6%)和As(64.5~75.6%)的有效态比例偏高,结合RACs分析,发现脱硫石膏中有害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释放潜力远强于飞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01)

王春生[6](2019)在《铝合金中有害微量元素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动车组用铝合金中的钠、钙等微量元素进行定量检测,给出被测元素的检出限、精密度、正确度等相关信息,确定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验证试验方法的有效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06期)

郝玄文[7](2019)在《淮南深部A组煤有害微量元素分布赋存及沉积环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一次能源,储量大,其中淮南矿区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淮南煤田浅部资源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强而不断减少,淮南矿区已经进入深部A组煤的开采阶段。煤中含有多种有害微量元素,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对判断成煤环境,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和有益伴生矿物的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淮南深部A组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分析仪、自动测硫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光学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以及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及手段,结合煤地质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了淮南深部A组煤中煤质特征、矿物特征以及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淮南深部A组煤属于特低灰、特低全水分、中高挥发分、低硫煤。A组煤中所含矿物主要包括黏土矿物:高岭石(Kln)、地开石(Dic);非黏土矿物:石英(Qtz)、方解石(Cal)、黄铁矿(Py)以及菱铁矿(Sd)等;通过XRD结合显微镜观察发现A组煤中分布最多的矿物是黏土矿物高岭石(Kln)和地开石(Dic),黏土矿物主要以团块状分散于有机质中,或充填在诸如丝质体或镜质体的空腔中;以无规则形状存在的石英(Qtz)充填在各种矿物晶体之间;黄铁矿在煤样品中分布较少,在顶底板和夹矸中发现有少量的黄铁矿,主要以不规则的结核状以及团块状充填于其他裂隙之间。淮南深部A组煤中常量元素氧化物主要为Si02和Al2O3,其次为Fe203;C值(CaO+MgO+Fe2O3)/(Si02+Al2O3)平均值为0.39,表明A组煤在泥炭聚集过程中主要受海水的影响;Al203/TiO2值范围为7.89~72.25,其均值为23.08,表明淮南深部A组煤主要是长英质沉积岩。(2)淮南深部A组煤样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Sr,含量最低的元素是有害微量元素Hg;与中国上陆壳中各种微量元素平均含量相比,淮南深部A组煤中B、Hg、Ge、As、Se、Mo、Cd、Sb、Pb的含量较高,富集系数均大于1;与淮南B组煤相比,B、Ga、U、As、Se、Cd、Mo、Sb、Pb在A组煤中含量较高;与华北煤相比,A组煤中Co、As、Se、Cd、Cu、Sb、Sr、Zn的含量高于华北煤;与中国煤相比,A组煤中B、Ga、Ge、Sb、Sr、As、Se、Cd、Cu、Pb和Hg等元素的含量平均值大于中国煤的平均值。(3)结合相关分析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淮南深部A组煤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赋存形态为残渣态,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这两者质量分数之和达到55%~98%;Ni、Mo、Cd、Co、Ge、Hg、Cu、Pb和Zn主要赋存于硫化物矿物中,Mn和Sr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矿物中,V、Cr、Se、B、Ga、Ba、Sb、和As主要赋存于硅铝酸盐等黏土矿物中,U和Th主要以无机结合态存在于A组煤中。(4)由环境敏感性元素示踪物源及沉积环境结果显示,淮南煤田深部A组煤的沉积环境为弱氧化—还原环境,气候条件为温暖湿润向干旱演化,水体为海相咸水沉积环境,稳定的咸水沉积环境以及由于受海水影响等因素使A组煤中的微量元素富集程度不同。(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2-01)

康菲,王静媛,杨常青,陈海林,蒋钊[8](2018)在《进口蒙古国煤炭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赋存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进口煤对国内环境的影响,采用原子荧光光谱、直接测汞仪、离子色谱、电位滴定等对360批蒙古国煤炭中的灰分、硫、汞、砷、氟、氯、磷含量进行了测定,用稳健统计等方法描述了7项指标的整体水平,并根据我国煤炭相关分级标准和富集系数进行了评价。蒙古国煤炭总体为特低汞、特低氯、低灰、低硫、中氟、中砷、中磷煤,砷的平均富集系数均为16,其环境迁入风险值得关注。利用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推断了硫、汞、砷、氟、氯、磷的赋存形态,360批蒙古国煤炭可分为叁大类,可能存在3种不同的矿脉来源,具有不同的特征。综合考虑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主因子特征可描述为有机态砷伴生矿物因子、含氟矿物(氟磷灰石和硅铝酸盐)因子和硫因子。(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余成蛟,雒林通,万红玲,张文瑞[9](2018)在《生态放养鸡鲜肉中有害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天水桃花苑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养殖场生态放养的青脚麻鸡、北京油鸡、380肉杂鸡和广西窑鸡4个品种鸡鸡肉中的有害重金属[铅(Pb)、镉(Cd)、汞(Hg)、砷(As)]和微量元素[铜(Cu)、铁(Fe)、锌(Zn)、锰(M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有害重金属检测结果显示:以上4个品种生态放养鸡鲜肉中Pb、Cd、Hg和As的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7的限量标准;微量元素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以上4个品种中Cu含量差异显着(P <0.05),Mn含量差异极显着(P <0.01),Fe和Zn含量差异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8年10期)

赖阳巍,许锦华,李邦进,徐清,殷光松[10](2018)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半定量快速筛查不同种类食用盐中有害元素及微量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不同产地和种类的34批食盐进行半定量分析及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食用盐中元素含量无实质差别,部分地区的食用盐存在砷和碘超标情况,6种元素的回收率均在85%~115%之间。综上,该研究建立的半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食盐中多种有害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快速筛查,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效率较高。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未知盲样进行快速筛查,能够快速确定目标元素及浓度范围,可为食盐中有益元素含量的测定、有害元素的限量控制以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8年08期)

有害微量元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黄陵矿区地质情况及其矿区煤的有害微量元素赋存形式,运用国标分析方法对黄陵矿区一号矿、二号矿、红石岩矿、集贤矿、建庄矿、建新矿、金咀沟矿、沙场沟矿等12个矿的61个样品进行磷、砷、氯、汞的测定。依据样品中磷、砷、氯、汞含量的归一化结果,绘制黄陵矿区部分有害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图并与全国煤中均值进行比对,分析黄陵矿区有害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研究发现:黄陵矿区磷含量较全国明显偏高,可通过洗选降低磷元素对环境的影响;氯含量相对全国水平较低,砷、汞远低于全国大多数煤样的平均水平,即煤中氯、砷、汞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害微量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1].曾波,陈睿彦,李艳花.ICP-MS法测定中成药中的6种有害微量元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赵静,倪峰,刘雅,魏宁.黄陵矿区煤中部分有害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J].煤质技术.2019

[3].秦可敏.大同矿区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郝玄文,郑刘根,刘梦,张维翔,陈业禹.淮南煤田深部A组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19

[5].付彪.煤加工利用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王春生.铝合金中有害微量元素的检测[J].科学技术创新.2019

[7].郝玄文.淮南深部A组煤有害微量元素分布赋存及沉积环境特征[D].安徽大学.2019

[8].康菲,王静媛,杨常青,陈海林,蒋钊.进口蒙古国煤炭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赋存形态[J].洁净煤技术.2018

[9].余成蛟,雒林通,万红玲,张文瑞.生态放养鸡鲜肉中有害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分析[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

[10].赖阳巍,许锦华,李邦进,徐清,殷光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半定量快速筛查不同种类食用盐中有害元素及微量元素[J].中国调味品.2018

论文知识图

黄陵矿区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空...微量元素的溶出率与pH值的关系截醚知亡区有害微量元素归一化煤样采样点分布示意图微量元素的溶出率与pH值的关系加温溶出量与常温溶出量的比值

标签:;  ;  ;  ;  ;  ;  ;  

有害微量元素论文_曾波,陈睿彦,李艳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