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发热片论文和设计-谭会民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发热片,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发热单元,发热单元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具有第一连接段,第一凹槽与第四凹槽之间具有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截面积与第二连接段的截面积大小相等,以此形成的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量相同,发热更加均匀。其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便于批量化作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3D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发热单元,每一所述发热单元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对设置,第一端用以连接电源的一极,第二端用以连接电源的另一极,所述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端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三凹槽,所述第四端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四凹槽;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具有第一连接段,第一凹槽与第四凹槽之间具有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截面积与第二连接段的截面积大小相等。

设计方案

1.一种3D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行设置的多个发热单元,每一所述发热单元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对设置,第一端用以连接电源的一极,第二端用以连接电源的另一极,所述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端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三凹槽,所述第四端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四凹槽;

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具有第一连接段,第一凹槽与第四凹槽之间具有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截面积与第二连接段的截面积大小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每一发热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第三凹槽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段连接,每一发热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第四凹槽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段连接,每一发热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通过第五连接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平行四边形,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均为八边形,所述第一连接段由四边形的一个边和与其相邻的呈八边形的第三凹槽的一个边围成,所述第二连接段由四边形的另一个边和与其相邻的八边形的第四凹槽的一个边围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呈水平设置,所述发热单元的上表面呈平板状,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下表面凸设有第三突出部,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下表面凸设有第四突出部,所述第五连接段的下表面凸设有第五凸出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发热片,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段的下表面、第三突出部的侧面、第五凸出部的侧面围成第一空槽,第二连接段的下表面、第四突出部的侧面、第五凸出部的侧面围成第二空槽。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发热片。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一种电子烟,也称气雾生产装置,其包括雾化器、储油仓、电路板、电池,储油仓为雾化器提供烟油,电池连接电路板,电路板连接雾化器,电池为雾化器的工作提供电能,电路板调节雾化器的工作状态,这种雾化器的雾化芯一般为导油棉和发热丝,即导油棉缠绕于发热丝,使用时,将发热丝接通电源,发热丝产生热量,将导油棉吸附的烟油雾化,长期使用,发热丝老化,导油棉的吸附能力降低,导致雾化后烟油的口感差;再则,由于导油棉吸附的烟油是固定的,而发热丝的工作功率一般是恒定的,将导致导油棉的供油出现很大的问题;还有,如果想要提高雾化的功率,则需要增加发热丝,将过个发热丝缠绕在一起,这很容易导致干烧,将导油棉烧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3D发热片其具有改善供油、口感细腻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3D发热片,其包括:

平行设置的多个发热单元,每一所述发热单元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对设置,第一端用以连接电源的一极,第二端用以连接电源的另一极,所述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端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三凹槽,所述第四端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四凹槽;

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具有第一连接段,第一凹槽与第四凹槽之间具有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截面积与第二连接段的截面积大小相等。

每一发热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第三凹槽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段连接,每一发热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第四凹槽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段连接,每一发热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通过第五连接段连接。

所述第一凹槽为平行四边形,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均为八边形,所述第一连接段由四边形的一个边和与其相邻的呈八边形的第三凹槽的一个边围成,所述第二连接段由四边形的另一个边和与其相邻的八边形的第四凹槽的一个边围成。

所述发热单元呈水平设置,所述发热单元的上表面呈平板状,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下表面凸设有第三突出部,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下表面凸设有第四突出部,所述第五连接段的下表面凸设有第五凸出部。

第一连接段的下表面、第三突出部的侧面、第五凸出部的侧面围成第一空槽,第二连接段的下表面、第四突出部的侧面、第五凸出部的侧面围成第二空槽。

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段的截面积与第二连接段的截面积大小相等,电流通过第五连接段进来,然后电流均等通过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然后继续向前流动,重复以上过程,以此形成均匀的发热线路,以此形成的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量相同,发热更加均匀,所述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端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三凹槽,所述第四端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四凹槽,发热单元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被空气及时的带出,其口感更加均匀,发热量大、匀、发热更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3D发热片,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发热单元1,每一所述发热单元1具有第一端11、第二端12、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相对设置,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相对设置,第一端11用以连接电源的一极,第二端12用以连接电源的另一极,所述发热单元1的中心线位置处贯设有第一凹槽15,所述第三端13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三凹槽131,所述第四端14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四凹槽141;其中,第一凹槽15与第三凹槽131之间具有第一连接段16,第一凹槽15与第四凹槽141之间具有第二连接段17,第一连接段16的截面积与第二连接段17的截面积大小相等。

每一发热单元1中相邻的两个第三凹槽13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段18连接,每一发热单元1中相邻的两个第四凹槽141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段19连接,每一发热单元1中相邻的两个第三凹槽131和第四凹槽141之间通过第五连接段2连接。

所述第一凹槽15为平行四边形,第三凹槽131、第四凹槽141均为八边形,所述第一连接段16由四边形的一个边和与其相邻的呈八边形的第三凹槽131的一个边围成,所述第二连接段17由四边形的另一个边和与其相邻的八边形的第四凹槽141的一个边围成。

所述发热单元1呈水平设置,所述发热单元1的上表面呈平板状,所述第三连接段18的下表面凸设有第三突出部181,所述第四连接段19的下表面凸设有第四突出部191,所述第五连接段2的下表面凸设有第五凸出部21。所述第三连接段18的下表面的第三突出部181可以将第三连接段18产生的热量进行传递,第四突出部191可以将所述第四连接段19产生的热量传递。

第一连接段16的下表面、第三突出部181的侧面、第五凸出部21的侧面围成第一空槽161,第二连接段17的下表面、第四突出部191的侧面、第五凸出部21的侧面围成第二空槽171,第一空槽161、第二空槽171可以用于导油,便于烟油的流动,第一连接段16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第三突出部181,第二连接段17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第四突出部191,无形之中增大了热量的传递,增大了发热了面积,便于烟油的充分雾化,还有所述第五连接段2的下表面凸设有第五凸出部21,第五凸出部21可将第五连接段2产生的热量进行传递,增大了发热了面积,便于烟油的充分雾化,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整体的温度均匀,口感佳。

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段16的截面积与第二连接段17的截面积大小相等,电流通过第五连接段2进来,然后电流均等通过第一连接段16、第二连接段17,然后继续向前流动,重复以上过程,以此形成均匀的发热线路,以此形成的所述发热单元1的发热量相同,发热更加均匀,所述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贯设有第一凹槽15,所述第三端13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三凹槽131,所述第四端14在朝向发热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开设第四凹槽141,发热单元1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凹槽15、第三凹槽131、第四凹槽141被空气及时的带出,其口感更加均匀,发热量大、匀、发热更快。相对于传统的发热片或者发热丝,具体有如下优点:

1,在同等功率,同等发热面积大小下,3d的发热效率更快,爆发力更强。

2,同等条件下,3d发热片温度更高,也就是说,进入口感区间更低,不需要更高的功率去驱动,会节省能源

3,同等条件下,由于3d的表面积大,雾化的烟雾量会大一些

4,同等条件下,由于3d发热丝有细微的表面肌理,烟油会沿着细微沟槽,爬上来,导油效果好,更不容易高烧。

以下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3D发热片的制作工艺,有几种方法均可制作。

一种3D发热片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一基板,并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步骤二、将保护层覆盖于基板的表面,所述保护层包括多个第一凹孔、多个第二凹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凹孔位于多个第一凹孔包围之中,且所述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之间相邻位置通过第一覆盖膜连接,其它地方通过第二覆盖膜连接,所述第二覆盖膜耐腐蚀的时间大于第一覆盖膜耐腐蚀的时间;

步骤三、将覆盖有保护层的基板置于腐蚀液中腐蚀,直至位于第一凹孔、第二凹孔处的基板被全部腐蚀,且第一覆盖膜覆盖下的基板也被部分腐蚀,第二覆盖膜覆盖下的基板未被腐蚀的状态时,停止腐蚀;

步骤四、取出基板,除去保护层,并将其清洁。

在此,可简单理解为,腐蚀液通过第二凹孔进入基板,将基板完全腐蚀,形成3D发热片的第三凹槽131、第四凹槽141,腐蚀液通过第一凹孔进入基板,将基板完全腐蚀,形成3D发热片的第一凹槽15,第一覆盖膜覆盖下的基板被部分腐蚀,第一覆盖膜覆盖下的基板没有被完全腐蚀,于基板上形成第一空槽161、第二空槽171,重点就在于第一空槽161、第二空槽171这里,因为只有通过合理的控制,第一空槽161、第二空槽171处的基板不能完全腐蚀,而第一凹孔处的基板需要完全腐蚀,这样才能制得。第二覆盖膜的厚度大于第一覆盖膜的厚度,采用不同的厚度设计,这只是其中一种方式,第一覆盖膜被腐蚀,第二第二覆盖膜未被腐蚀。

一种3D发热片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一基板,并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步骤二、将基板的一面涂布第一覆盖层,所述第一覆盖层包括多个第一腐蚀槽、第二腐蚀槽,基板的另一面涂布第二覆盖层,第二覆盖层开设有第二对位槽,第二对位槽对应第二腐蚀槽;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预制完毕的基板置于腐蚀液中,腐蚀液从第二腐蚀槽、第二对位槽同时进入并将基板腐蚀,腐蚀液从第一腐蚀槽进入将基板腐蚀,待第二腐蚀槽、第二对位槽之间的基板被腐蚀完毕,停止腐蚀,此时位于第一腐蚀槽处的基板未被全部腐蚀。

从基板厚度上进行解释,这种通过腐蚀液从第二腐蚀槽、第二对位槽同时进入并将基板腐蚀,相当于从基板的两侧同时腐蚀基板,而腐蚀液只从第一腐蚀槽进入将基板腐蚀,从两边同时进入基板腐蚀基板的速度是只从第一腐蚀槽进入基板腐蚀基板速度的两倍,故理论上可知,第二腐蚀槽、第二对位槽之间的基板被腐蚀完毕,停止腐蚀,此时位于第一腐蚀槽处的基板未被全部腐蚀,第一腐蚀槽处的基板只有一半被腐蚀,基板被腐蚀完毕的地方形成第三凹槽131、第四凹槽141、第一凹槽15,基板未被全部腐蚀形成第一空槽161、第二空槽171。

一种3D发热片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一基板,并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步骤二、将基板进行覆膜,进行第一次腐蚀,得到第一凹槽15、第三凹槽131、第四凹槽141,然后将基板的表面干燥;其中基板的一面再进行制图、曝光、显影,再对其进行二次腐蚀,使第一凹槽15、第三凹槽131之间的基板被部分腐蚀,第一凹槽15、第四凹槽141之间的基板被部分腐蚀;

步骤三、取出基板,除膜,清洁。

这种属于二次腐蚀的工艺,第一次腐蚀出第一凹槽15、第三凹槽131、第四凹槽141,然后再腐蚀一次,将不需要腐蚀的地方保护起来,得到第一空槽161、第二空槽171。

一种3D发热片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一基板,并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步骤二、采用光刻技术,控制光刻的时间,在基板上得到第一凹槽15、第三凹槽131、第四凹槽141;再控制光刻的时间,将第一凹槽15、第三凹槽131之间的基板部分去除,将第一凹槽15、第四凹槽141之间的基板部分去除。

这种属于光刻工艺,根据光刻的时间、光刻的强度,控制基板上金属被腐蚀的深度,还需配合软件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多种制作方法,以此制作出3D发热片,其方法操作简单,便于批量化的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3D发热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0121.8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643860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A24F 47/00

专利分类号:A24F47/00

范畴分类:15P;

申请人: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沙路鑫鑫田工业区6栋厂房

发明人:谭会民;方勇;彭争战;乐雷

第一发明人:谭会民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3D发热片论文和设计-谭会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