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正>肇端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已经成为解释传统社会从前期向后期转型的"通用"视角。对连续的历史进行分期原本就见仁见智,真正引起争议和质疑的则是,"唐宋变革"能否涵盖各个方面。但从文学反映的价值观来讲,中唐确是从诸多方面向着某一"共同方向"转型的分界。明清诗论家早已揭示了这一事实:"上下数千年统论之,以三百篇为源,汉魏六朝唐人为流,至元和而其派互分。"(李维桢《唐诗纪序》)"贞元、元和之际,后人称诗谓为中唐。不知此中也者乃古今百代之中,而非有唐之所独,后千百年无不从是以为断。"(叶燮《百家唐诗序》)这一转型是整个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看似不及魏晋、明中叶两次"解放"思潮那么激烈,却有着根本的意义。如果说"古代百代之中"是说根本转型,"其派互分"是指多元化,那么"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方回《送罗寿可诗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董宇宇
来源: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
单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诗教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建构及传播研究”(19CKS036)
分类号: K244;I207.22;K242
页码: 12-24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2009K
下载量: 15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晚唐诗歌的设色对宋词创作的影响[J]. 许昌学院学报 2015(01)
- [2].论传奇小说对中晚唐诗歌的影响[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 [3].中晚唐诗歌气象的流变探析[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2)
- [4].画史印记 诗家补出——论中晚唐诗人的历史贡献[J]. 古典文学知识 2017(05)
- [5].“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中晚唐诗歌的一种重要走向[J]. 东方丛刊 2008(01)
- [6].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6)
- [7].从《诗归》所选中晚唐诗看竟陵派的文学思想[J]. 青年文学家 2020(29)
- [8].中晚唐诗人的情怀——中晚唐诗“帘”意象分析[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2(05)
- [9].中晚唐诗的词体特质——以温庭筠诗的词化现象为中心[J]. 江汉论坛 2015(06)
- [10].薛涛诗歌用韵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07)
- [11].从语言角度看《云谿友议》中的通俗诗[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2].论中晚唐雕琢清致的诗风[J]. 文教资料 2010(21)
- [13].朱庆馀诗歌用韵考[J].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4)
- [14].关于“吴均体”诗歌及其文学价值[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3)
- [15].盛唐诗歌与中晚唐诗歌气象对比浅析[J]. 青年文学家 2014(15)
- [16].彭孙遹诗的艺术特征及其渊源[J]. 船山学刊 2009(01)
- [17].《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论[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8].诗坛资讯[J]. 诗潮 2008(12)
- [19].试论中晚唐诗人张祜的宫词[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0].蚌病成珠——论李贺的“病”与诗[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3)
- [21].李贺与爱伦·坡诗歌中死亡主题的比较[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2].中晚唐诗风的变化与贾岛诗歌创作[J]. 名作欣赏 2008(12)
- [23].陆游是否“违心作高论”——读钱钟书《谈艺录》札记一则[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4].中国古代图书折叠本完成于中唐说[J]. 图书馆 2015(08)
- [25].《主客图》与中晚唐诗歌复古思潮——兼论《主客图》“高古奥逸”派之成立[J]. 南方论丛 2014(02)
- [26].《云谿友议》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上的地位[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 [27].论易顺鼎“自开一派”的复古诗学[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2)
- [28].论《文苑英华》中对歌行的编选[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4)
- [29].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J]. 北方文学(下旬) 2012(11)
- [30].朱庆馀诗歌刍议[J]. 语文学刊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