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构构件论文_徐熙,蒲武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结构构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构件,结构,锚固,振动台,加速度,基材,楼层。

非结构构件论文文献综述

徐熙,蒲武川[1](2019)在《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的非结构构件加速度响应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持续时间是地震动的关键参数之一,对主体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峰值和振动持时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到非结构构件的地震加速度响应。本文以附加非结构构件的单自由度结构系统为对象,通过数值分析考察了地震动持时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共振状态简谐激励持时对结构系统加速度放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持时增加时,非结构构件加速度峰值增长速度显着高于主体结构加速度峰值增长速度。研究了具有不同持时的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反应谱特征,并建立了地震动持时对加速度响应影响的量化关系,在既有楼层反应谱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的评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不同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的楼层反应谱。(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3期)

何林忆,孙亮明,李轩懿[2](2019)在《非结构构件对城市高架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桥梁结构动力分析一般忽略护栏、声屏障等附属设施对主体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的贡献,为了构建精细化桥梁有限元模型来准确计算运营期的桥梁振动,开展了非结构构件对城市高架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城市高架桥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模态分析获得了桥梁结构频率、振型方面的动力特性。同时,分别设置了护栏和声屏障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模态特征,确定了不同非结构构件对频率、振型方面的变化规律。表明非结构构件会导致桥梁结构的局部振型增多,纵向、横向自振频率减小,竖向自振频率增大,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状态。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参振影响,对构建精细化桥梁有限元模型和动力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S1期)

孙得璋,黄勇,杨振宇,林均岐,张仁鹏[3](2019)在《九寨沟7.0级地震中典型非结构构件震害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寨沟7.0地震给九寨沟地区建筑结构及非结构构件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主要涉及调查区域包括漳扎镇、甲藩古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求吉乡及包座乡等。主要调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大跨空间结构以及木结构的非结构构件震害。此次调查的结构多数是2000年以后建造,8度设防,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主体结构和非结构构件均未受到影响。在此次地震中,非结构构件大量损坏,破坏主要以框架、砌体填充墙开裂或变形或局部倒塌、吊顶脱落、地板隆起、吊顶设备掉落、玻璃震碎等震害为主。调查结果表明,与以往地震不同,Ⅷ度区内仅有的叁个大跨度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一个结构出现节点破坏,此次地震中大跨空间结构非结构构件震损尤为明显,非结构构件设备损失最为严重。另一个不同于以往地震震害的是位于Ⅵ度区山坡上的木结构非结构震害明显比坡下要严重一些。(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1期)

曹宇腾,曲哲,纪晓东[4](2018)在《考虑结构地震反应特性的非结构构件动力加载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方面的实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介绍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非结构构件模拟器的加载制度(UB-NCS加载制度)。在此基础上,为了考虑结构特性对非结构构件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建议以结构在大量地震动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反应为依据,确定楼面峰值加速度和最大层间位移沿结构高度方向的分布函数。将其用于UB-NCS加载制度,可得到针对某一具体结构中位于某一楼层的非结构构件的位移时程加载曲线。该方法在对非结构构件进行检测加载时,能够考虑其所在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可用于研究不同的结构体系或地震损伤控制技术在减轻非结构震害方面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董军锋,雷波,马建勋[5](2018)在《非结构构件用砌体结构后锚固抗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砌体后锚固技术的基本概念、破坏模式、锚栓形式、试验方法。通过多种锚栓-基材组合的抗拉试验,分析砌体后锚固的特点和破坏机理,提出抗拉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推导承载力修正系数,提出砌体结构后锚固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付玮琪[6](2018)在《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的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结构构件又被称为次级系统,是指建筑中结构部分以外的所有构件。非结构构件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结构构件在现代建筑造价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它的抗震设计也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对于结构设计,非结构构件的设计还不够成熟,现行规范中非结构构件地震力的计算方法很多基于经验主义或者是结构动力学原理,得到的计算结果相差很大,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特别是针对一些新型结构比如柔性支撑梁贯通式钢框架的适用性有待验证。非结构构件的震害表现主要可以分为吊顶、非结构墙体还有建筑附属设备等方面,其中,非结构围护墙体的抗震研发一直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为了研究一种新型的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连接节点的抗震表现,本文设计了两个叁层足尺柔性支撑梁贯通式钢框架振动台试验,并对测试模型输入了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地震激励,试验表明,本文研究的复合墙板及其柔性减震节点抗震性能优越,柔性减震节点对墙板保护作用明显,9度大震后墙板没有出现明显损坏,同时外挂墙板-节点体系对主体结构的抗侧刚度的贡献不容忽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主体结构中非结构构件所受的地震力。同时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非结构构件发展现状以及设计方法,发现目前非结构构件设计及分析方法还不够精确,不能准确的预测柔性支撑梁贯通式钢框架结构中非结构构件的地震力,需要进一步完善,于是在两个叁层足尺柔性支撑梁贯通式钢框架振动台试验和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对非结构构件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分析模型和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非结构构件理论计算模型,可以更好的吻合试验结果,对于计算柔性支撑梁贯通式钢框架结构中非结构构件所受的地震力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8)

张亚静[7](2018)在《中美欧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与后锚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建筑投资中,非结构构件的成本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地震时非结构构件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让科研人员对非结构构件抗震研究有了更多的关注。首先,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搜集各国相关规范和行业资料等,对比分析中国、美国、欧洲在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运用实例分析的方法对比各国等效侧力法的不同系数取值的非结构构件设计地震力。其次,梳理总结各国对非结构构件后锚固抗震的设计要求及设计方法,对比各国规范中设计方法的异同,并进一步介绍各国抗震锚栓的抗震承载力验证体系及锚栓分级情况。最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使用SAP2000软件对四层框架和十五层框剪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获得相应地震波下各楼层的加速度反应时程曲线。将楼层加速度作为输入荷载,研究减震异型收边对吊顶的抗震性能影响;同时以柔性和刚性悬臂杆为例,研究刚度对非结构构件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中、美、欧对非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时,各国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出的水平地震力结果差异较大,个别构件设计值差距达8倍左右。(2)我国非结构构件后锚固相关规范未考虑对锚栓的位移限制,这对要求较高的场合锚栓选用造成困难。(3)楼层加速度随楼面高度提高而增大,顶层楼面加速度约为底层楼面加速度的2~4倍,不同地震波下同一楼层的楼面加速度也有较大的差异。(4)使用减震异型收边的吊顶,加速度和位移反应时程曲线的峰值有明显降低,表明减震异型收边可以有效提高吊顶的抗震性能。(5)悬臂杆的加速度峰值随楼层升高而增大,顶层悬臂杆的地震力设计值约为底层的4~5倍。0.3m的刚性悬臂杆,自振周期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差异很大,对应的加速度峰值也较小,约为同楼层柔性悬臂杆地震加速度峰值的0.01,设计时有必要区分构件为刚性或是柔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宁超列,王丽萍[8](2018)在《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失概率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控制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坏,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中考虑地震易损性曲线生成和地震损失率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地震易损性参数和地震损失率参数作为地震损失评估过程中的基本随机变量,分析了各基本随机变量取不同变异系数时,非结构构件地震损失率变异性的变化.进而通过经验拟合的方式,建立了非结构构件地震损失率的概率评估模型.基于建立的概率评估模型,一旦确定非结构构件的地震响应参数值,即可计算位移敏感型和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地震损失率的均值和标准差.研究结果表明: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失率曲线随层间位移角和楼面加速度的增加,离散性逐渐增大,但最终趋于稳定.严重破坏(LS)和倒塌(CP)性能点的地震易损性参数和地震损失率参数的变异性对非结构构件地震损失率曲线的变异性影响显着.研究结果可为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失评估提供概率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滕睿,徐国贤,张锡朋,尚庆学,周惠蒙[9](2018)在《非结构构件振动台试验楼面响应谱再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研究发现地震中非结构构件破坏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结构体破坏的损失,开展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是检验结构抗震性能的最直接手段,它也常用于加速度相关型非结构构件(吊顶、水管支吊架、玻璃幕墙等)抗震性能试验。这类非结构构件往往在地震模拟试验中受到楼面响应谱的作用,如何准确复现非结构构件受到的楼面响应谱作用较少研究。本文在振动台离线迭代控制之外开发了基于楼面谱加速度波形再现的外环迭代控制器,构成了双层离线迭代控制架构,来克服非结构构件边界模拟装置(加载框架等)动力特性的影响。并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了承压水管支吊架的抗震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再现非结构构件受到的楼面响应谱作用,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8年S1期)

陈家晖,雷昱[10](2017)在《全尺寸非结构构件的振动台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城市地震灾害频繁发生,非结构构件的倒塌危害生命安全。然而相比结构构件抗震领域来说,针对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研究相对比较少。介绍一个全尺寸5层楼高建筑在室外振动台上的模拟地震试验。本试验数据和研究成果对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现有结构加固及维修决策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S1期)

非结构构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桥梁结构动力分析一般忽略护栏、声屏障等附属设施对主体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的贡献,为了构建精细化桥梁有限元模型来准确计算运营期的桥梁振动,开展了非结构构件对城市高架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城市高架桥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模态分析获得了桥梁结构频率、振型方面的动力特性。同时,分别设置了护栏和声屏障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模态特征,确定了不同非结构构件对频率、振型方面的变化规律。表明非结构构件会导致桥梁结构的局部振型增多,纵向、横向自振频率减小,竖向自振频率增大,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状态。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参振影响,对构建精细化桥梁有限元模型和动力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结构构件论文参考文献

[1].徐熙,蒲武川.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的非结构构件加速度响应预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2].何林忆,孙亮明,李轩懿.非结构构件对城市高架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J].建筑结构.2019

[3].孙得璋,黄勇,杨振宇,林均岐,张仁鹏.九寨沟7.0级地震中典型非结构构件震害特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4].曹宇腾,曲哲,纪晓东.考虑结构地震反应特性的非结构构件动力加载制度[J].世界地震工程.2018

[5].董军锋,雷波,马建勋.非结构构件用砌体结构后锚固抗拉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8

[6].付玮琪.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的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

[7].张亚静.中美欧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与后锚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8].宁超列,王丽萍.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失概率评估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滕睿,徐国贤,张锡朋,尚庆学,周惠蒙.非结构构件振动台试验楼面响应谱再现技术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8

[10].陈家晖,雷昱.全尺寸非结构构件的振动台试验[J].建筑结构.2017

论文知识图

新西兰AuorraeTrarec立交桥在世界范围...计算模型流域的选取及模型表面网格示...人工输入各组非结构构件的构件...办公楼非结构构件震害Fig.5Seis...公司宿舍非结构构件震害Fig.6Se...实际地震中车站建筑非结构构件...

标签:;  ;  ;  ;  ;  ;  ;  

非结构构件论文_徐熙,蒲武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