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通瘀论文_时凤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凉血通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出血,缺血性,疗效,巴林,脑卒中,内皮,风凉。

凉血通瘀论文文献综述

时凤霞[1](2019)在《清热凉血通瘀汤加减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清热凉血通瘀汤加减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化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清热凉血通瘀汤加减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凝血指标等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两组凝血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改善较好,患者凝血功能恢复较好,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血通瘀汤加减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具有较好的价值,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凝血功能恢复较好。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清热凉血通瘀汤加减辅助治疗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顾恒,李建香,刘云芳,过伟峰[2](2019)在《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大鼠的影响并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通瘀组4组,每组分为用药后1 d、3 d、5 d叁个时间点各6只。按自体尾动脉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凉血通瘀方组给予凉血通瘀方治疗。观察行为学评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检测脑组织中MDA含量;RT-PCR法测定nNOS、CuZnSOD、TLR-4、IL-1βmRNA的表达。结果:(1)行为学评分:用药3 d和5 d,凉血通瘀组低于模型组(P<0.05,P<0.01)。(2)氧化应激指标:用药1 d、3 d和5 d,凉血通瘀组CuZnSOD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用药1 d、3 d和5 d,凉血通瘀组nNOS mRNA含量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用药1 d、3 d和5 d,凉血通瘀组MDA含量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3)炎症因子:用药1 d和5 d,凉血通瘀组TLR-4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用药1 d,凉血通瘀组IL-1βmRNA含量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能够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与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若怡[3](2019)在《凉血通瘀方治疗瘀热型急性脑梗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瘀热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凉血通瘀方。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D-二聚体、梗死灶面积、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后,两组梗死灶面积小于治疗前,观察组梗死面积缩小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有效率为73.47%,观察组有效率为95.9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治疗瘀热型急性脑梗死疗效显着,可以显着减轻患者梗死区域缺血情况,缩小梗死面积,降低D-二聚体水平,提高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钟岩[4](2019)在《凉血通瘀方和普瑞巴林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优劣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凉血通瘀方与普瑞巴林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每日头痛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接受普瑞巴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接受凉血通瘀方治疗,治疗周期均为6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焦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焦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凉血通瘀方治疗慢性每日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头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建香,赵杨,过伟峰,刘云芳,袁梦果[5](2019)在《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肠组织、血清胆囊收缩素8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通瘀组各3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凉血通瘀组于造模成功后按1.3 ml/100 g给予凉血通瘀方水煎剂(浓度1.2 g/ml)灌胃,每日1次,连续5日;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灌胃同等量蒸馏水。各组于灌胃后24 h、72 h、120 h进行大鼠神经学评分,评定肠道动力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肠组织胆囊收缩素8(CCK-8)表达,ELISA法检测脑组织、肠组织及血清CCK-8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凉血通瘀组大鼠在72 h、120 h神经学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6 h黑便粒数减少,黑便百分比降低(P<0.05或P<0.01),而凉血通瘀组大鼠黑便百分比较模型组升高(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凉血通瘀组大鼠脑组织CCK-8表达在72 h、120 h表达增强,肠组织CCK-8表达在24 h增强(P<0.05或P<0.01);凉血通瘀组大鼠血清CCK-8含量72 h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可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胃肠动力,促进排便,可能与增加肠组织、脑组织CCK-8表达,降低血清CCK-8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顾恒[6](2019)在《凉血通瘀方调节肠道微生物治疗脑出血的神经保护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凉血通瘀方调节肠道微生物治疗脑出血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通瘀组和益生菌组五组,建立脑出血模型。用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用Longa五级评分法、平衡木法对脑出血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观察药物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血红蛋白间接转换法测定脑血肿含量。对粪便进行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测序,解析凉血通瘀方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BDNF蛋白表达,研究凉血通瘀方对神经元保护的影响;ELISA法测定血清TLR4、IL-1β和IL-6的含量,RT-PCR检测脑组织TLR4、IL-1β和IL-6的mRNA表达,研究凉血通瘀方对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RT-PCR检测脑组织CuZnSOD的mRNA表达、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测定脑组织和血清MDA含量,研究凉血通瘀方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1.对脑损害的影响。(1)行为学评分:凉血通瘀组、益生菌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用药后第3d、第5d Longa及平衡木测试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2)脑组织血肿含量:第3d、第5d凉血通瘀组、益生菌组脑血肿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明显促进血肿吸收(P<0.05)。2.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1)肠道微生物群的Beta多样性分析:肠道微生物群分布模型组第3d与第5d类似;凉血通瘀组第1d与模型组第1d分布类似;凉血通瘀组第3d、第5d分布最为类似,且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群分布类似。说明凉血通瘀方可改善肠道菌群构成。(2)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的Alpha多样性分析: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分度等级曲线显示,假手术组5d、凉血通瘀组1d、5d大鼠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模型组1d、3d、假手术组1d最低,说明脑出血可引起肠道微生物丰富度下降、微生物分布紊乱,而经凉血通瘀方治疗后可恢复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富度,促使肠道微生物分布均匀。3.对炎症反应的影响。(1)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BDNF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凉血通瘀组1,3,5d、益生菌组Id 比模型组表达显着升高(P<0.01),凉血通瘀方和益生菌制剂均发挥神经营养作用。(2)ELISA检测血清中TLR4含量显示,凉血通瘀组3d和益生菌组1d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检测血清中IL-1β含量显示,凉血通瘀组1d和益生菌组1d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检测血清中IL-6含量显示,凉血通瘀组1、3d和益生菌组1、3d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凉血通瘀方和益生菌制剂均抑制炎性反应。(3)RT-PCR检测脑组织中TLR4表达量显示,凉血通瘀组5d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检测脑组织中IL-1β表达量显示,凉血通瘀组1d和益生菌组1d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检测脑组织中IL-6表达量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凉血通瘀方和益生菌制剂均抑制炎性反应。4.对神经保护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1)RT-PCR检测脑组织中CuZnSOD表达量显示,凉血通瘀组1、3、5d和益生菌组1d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凉血通瘀方和益生菌制剂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2)脑组织MDA含量:凉血通瘀组1、3、5d和益生菌组1、3d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MDA含量:凉血通瘀组3、5d和益生菌组3d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凉血通瘀方和益生菌制剂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结论:凉血通瘀方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血肿吸收,从而减轻脑损害;凉血通瘀方可恢复肠道微生物群丰富度,促使肠道微生物分布均匀,从而恢复肠道菌群的正常构成;凉血通瘀方可提高BDNF表达、抑制TLR4、IL-1β、IL-6炎性因子水平表达,从而营养神经元、发挥抗炎作用,保护神经功能;凉血通瘀方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3-18)

李建香,赵杨,过伟峰,刘孔江,王敬卿[7](2018)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疗程均为14 d,评价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脑出血量和综合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脑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82.4%。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通脑活络针刺法和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赵凤鸣,黄艳,李国春[8](2018)在《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泌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分泌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1mmol/L过氧化氢(H_2O_2)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Hochst法观察细胞凋亡,化学法检测细胞上清NO、TNOS和iNOS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F-κB、P53、caspase-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_2O_2模型组相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的凉血通瘀方能明显提高VEC的增殖活力,显着增加细胞上清液中NO、TNOS和iNOS的表达水平;中剂量组凉血通瘀方能改善细胞形态,减少细胞凋亡,降低NF-κB、P53、caspase-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论凉血通瘀方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NO的分泌和TNOS、iNOS的活性,降低NF-κB、P53、caspase-3和P2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杨宁,宁厚旭[9](2018)在《凉血通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处理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凉血通瘀方,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LPO、SOD、NIHSS评分、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LPO、SOD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通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有一定疗效,可以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患者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16期)

何小刚[10](2018)在《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其脑病治肠抗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系统回顾总结了古今医家有关中风病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论述,并根据现代脑肠轴及脑肠互动学说阐述凉血通瘀法论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依据,临床运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创制的凉血通疲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并结合脑肠互动学说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通过研究揭示凉血通疲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抗炎机制及其脑肠联动反馈效应,明确通腑泻热功效在凉血通瘀方中所起的作用。阐述名老中医验方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凉血通疲法治疗中风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方法]按照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选取急性脑梗死邪实证患者为治疗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治疗,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肠症状积分评定,两组并发肺部感染、意识障碍程度;检测患者血清脑肠肽CCK-8、细胞因子(NF-κB、TNF-α、IL-1β)水平。[结果]治疗组42例基本恢复5例、显着进步15例、进步9例、稍进步11例、无效及恶化共2例,显效率47.6%,总有效率95.2%;对照组基本恢复7例、显着进步5例、进步13例、稍进步9例、无效及恶化共8例,显效率28.6%,总有效率8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治疗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治疗组为7.36±5.40分,对照组为9.79±5.56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组为2.45±2.28分,对照组为3.60±2.73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第14天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治疗组为73.29±27.93分,对照组为60.48±30.08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胃肠症状积分比较,P均<0.05。在伴发肺部感染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存在可能疗效优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改善意识障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意识障碍发生率及程度少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均安全有效。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CCK-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1;但治疗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NF-κB、TNF-α、IL-1β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1)凉血通瘀方对急性脑梗死邪实证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改善胃肠道症状,促进病情好转,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2)凉血通瘀方通过干预急性脑梗死后的炎症信号通路,提高患者血清CCK-8水平,抑制NF-κB、TNF-α、IL-1β等损伤性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对急性脑梗死缺血细胞的进一步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3)凉血通瘀方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促进意识障碍的好转,具有一定的抗感染及促醒(醒脑通窍)作用。(5)凉血通瘀方疗效确切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10)

凉血通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大鼠的影响并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通瘀组4组,每组分为用药后1 d、3 d、5 d叁个时间点各6只。按自体尾动脉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凉血通瘀方组给予凉血通瘀方治疗。观察行为学评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检测脑组织中MDA含量;RT-PCR法测定nNOS、CuZnSOD、TLR-4、IL-1βmRNA的表达。结果:(1)行为学评分:用药3 d和5 d,凉血通瘀组低于模型组(P<0.05,P<0.01)。(2)氧化应激指标:用药1 d、3 d和5 d,凉血通瘀组CuZnSOD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用药1 d、3 d和5 d,凉血通瘀组nNOS mRNA含量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用药1 d、3 d和5 d,凉血通瘀组MDA含量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3)炎症因子:用药1 d和5 d,凉血通瘀组TLR-4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用药1 d,凉血通瘀组IL-1βmRNA含量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能够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与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凉血通瘀论文参考文献

[1].时凤霞.清热凉血通瘀汤加减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2].顾恒,李建香,刘云芳,过伟峰.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9

[3].张若怡.凉血通瘀方治疗瘀热型急性脑梗死[J].中医学报.2019

[4].钟岩.凉血通瘀方和普瑞巴林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优劣差异[J].中国医药科学.2019

[5].李建香,赵杨,过伟峰,刘云芳,袁梦果.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肠组织、血清胆囊收缩素8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9

[6].顾恒.凉血通瘀方调节肠道微生物治疗脑出血的神经保护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7].李建香,赵杨,过伟峰,刘孔江,王敬卿.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

[8].赵凤鸣,黄艳,李国春.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泌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9].杨宁,宁厚旭.凉血通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8

[10].何小刚.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其脑病治肠抗炎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片”栏与HPMC相容性考察与PVP相容性考察用量考察85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倒置显微镜×40)

标签:;  ;  ;  ;  ;  ;  ;  

凉血通瘀论文_时凤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