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下的成长创伤
2018年12月,发生了两起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一起是湖南省衡南县13岁少年罗某锤杀双亲案,另一起是湖南省沅江市12岁男孩吴某弑母案。大家斥责两名少年恶行的同时,将此归咎于家庭教育的失当。
“信息获取的过程”是教材中“信息获取”单元的一个模块,它便运用了抽象与分解的思维。所谓抽象便是从一个个例当中抽象出一般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是实现过程、处理办法等等;所谓分解便是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步骤,逐一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在计算机编程和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块中,一般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需要能够被简单解决的小问题,并且通过简单问题的解决办法类推出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实现的算法,这便是计算思维中的转化思维。
1.2.2 不同扦插密度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调查 2017年在试验地随机抽取不同扦插密度(株距×行距)20cm×30cm、20cm×40cm、20cm×50cm、20cm×60cm的3年生青杨苗木,抽样小区面积667m2,重复3次,以传统扦插密度(株距×行距)20cm×20cm处理为对照(CK)。10月中旬每小区随机抽取青杨苗木1000株,调查叶锈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谈家庭教育,不能不提家庭成长背景,让我们来看看罗某、吴某的家庭概况。
罗某生活在乡村,父亲靠在工地上装模赚钱养家,在村里盖了二层小楼,在镇上买了商品房。罗某在当地高端民办学校就读初中。母亲和姐姐有智力障碍和精神疾病。罗某日常由父亲照管。父亲对于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健康的儿子很看重,对儿子犯错并不责罚。但也忙于挣钱没有太多时间与孩子交流。
吴某生活在乡村,父母在他幼时出门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管,爷爷奶奶对其娇惯溺爱。母亲两年前因为生了二胎回到家乡,开始照管吴某,对吴某比较严厉,多次与其发生争吵。事发当天吴某在家吸烟,被母亲发现,用皮带抽打吴某。
“斥责”“打骂”“少交流”“孩子的意见不被尊重”“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行塞给孩子”等等,都是“中国式”教育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如果你没有上述感觉,而是感到不舒服、难受,甚至如果这些话让你想起往事,你感到难受、心堵,那么你就曾遭受过暴力。
暴力与大脑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
这里不得不提大脑神经功能失调与暴力的关系,以及养育环境对大脑神经功能发展的作用。
A1组中可以看出,总氨基酸含量在鸡胸肉、腿肉和肝脏中分别为0.44%、0.32%和4.95%;B1组鸡胸肉、腿肉和肝脏中分别为0.46%、0.34%和8.16%。表明在舍养条件下,无抗养殖鸡肉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而鸡肝中有抗养殖显著提高。
全球顶尖的暴力生理结构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Adrian Raine教授提出,大脑里不同区块的功能失调,会使一个人倾向于比较复杂的行为结果,因而使这个人倾向于反社会行为,例如,暴力行为。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统计计算数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以(%)形式表示,进行 χ2检验;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血糖水平以(±s)形式表示,进行 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钩藤根腐病可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20~50倍,或1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800~1 000倍,或1%申嗪霉素悬浮剂800~1 000倍,或8%井冈霉素A水剂100~125倍灌根或喷淋。
Adrian Raine教授在其《暴力犯罪的大脑档案》一书中提到“标示认知、情意(情绪)和动作(行为)历程的暴力的功能性神经解剖学模式。简单的解释就是前额叶皮质、额叶端、角回等处的功能失调,会导致注意力欠佳,不能转换反应策略,对情绪无法做出好的认知评估,对不爽会反应过度、决策欠佳、自我反思不足以及对奖惩得失的处理能力减低。这反应在社会功能方面,就会导致犯罪。而杏仁核、海马回、脑岛等区域的功能失调,会令人不太容易甚至无法识别他人的意图、情绪情感,缺少同理心,不能停止对他人做出厌恶行为,对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不知避免。而背侧前额叶皮质、眼眶皮质和额叶底部这些区域功能失调,会令人无法抑制不恰当的反应、冲动等。
在此,我无意讲解一大堆不熟悉的脑神经名词,只是想让读者从多个角度思考暴力行为。
看过上述分析,你可能会心生疑问:脑功能失调似乎离自己很远,是不是只有罪犯才会有脑功能失调的状况发生?这是不是属于先天基因缺陷?哪些因素会导致脑神经功能失调?怎样能避开暴力行为、犯罪?
每次发生暴力犯罪案件,都会有言论认为,这些制造罪行的人十恶不赦。而上述提到的两起案件中实施暴力的人都是不足14周岁的少年,法律不能制裁他们,但学校和其他学生家人也担心再让他们入学,害怕他们哪天再杀人。
我们恐惧暴力,恐惧暴力带来的伤害,可是到底什么是暴力呢?
“你怎么这么矫情,就你事多!”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就不体贴大人的辛苦!”
“怎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就是不认真努力,一点都不知道上进!”
在现代的艺术教育体系中美术院校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素描是美术院校教学重要的课程,因此素描习作、素描创作作为学院教学的重要课程,它的受众面是比较广的,在现当代的素描作品中“线”的因素从表现上、材料上、观念上都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你怎么总是给我惹麻烦呢?”
刘崐31岁时离开家乡,一直没有时间回乡探亲。垂暮之年,刘崐念念不忘桑梓,毅然变卖朝珠凑够回乡之资,可终未成行。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刘崐解任,因看透清朝没落已无可挽回,故对慈禧的“前抚来京”一旨托病不出,留在异乡长沙终老,死后安葬长沙。
为了简化模型,假设技术和资本折旧为0并不随时间而变。[17]因基础设施覆盖面广,无法在模型中全部涵盖,本文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情况(交通、通信、电力)来代表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带入模型。
“你怎么这么笨呢?”
笔者在乡村、城市学校做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已有6年,接触的学生上万名,干预个案200余起。以前我们都是从心理、社会、家庭角度分析儿童、青少年的暴力犯罪,但当案例遍及乡村和城市,遍及贫困和富足家庭,遍及各年龄段,遍及学业成绩优劣的学生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原因。
暴力、犯罪很复杂,往往不是由一个原因引发的,通常是多种因素混合作用的产物。
5.1.3 Sustainable mixed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 in Peacock River valley.
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吗?你会觉得自己还不错吗?你会觉得对方爱你、欣赏你吗?你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吗?你会感到对方很重视你吗?
因为司空见惯,可能就被认为正常,被默许,即使自己成长中对此不满,但自己成为父母后似乎也陷入了该循环,很多人对此无奈并漠然。
暴力并非仅指对身体的伤害,还包括对精神、心理所造成的创伤。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大脑功能区与人的认知、情感情绪、动作的关系。
你可能会说,这些话太常见、天天听,也没有去犯罪呀!
这些没有脏字的话语算不算暴力?听到它,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从家庭教育环境而言,贫穷、对儿童虐待(包括食物、居住环境、温度、身体、精神等)、家庭关系混乱、家庭关系冷漠、孩子遭受或目睹肢体暴力、性侵害、对孩子过多的斥责、命令与控制(孩子只能听家长的,家长都是对的)、溺爱放任(对孩子的要求任意满足、对孩子的不尊重行为不能及时恰当引导等),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令他们的情绪、言行失控、认知发展局限,有的会导致发展性创伤。
学校的师生关系对儿童身心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斥责、打骂、排斥、不平等不公正对待,会令学生感到学校的冷漠;学校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其他品质与能力发展,会令很多学业成绩不突出、但可能在其他方面能有所作为的学生找不到价值感;教师缺少发展性的视野,局限于学生的缺点或弱点上,并将之放大,不能换个角度发现学生的长处与内在的需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很可能会变得冷漠,更容易陷入负面思维,专注力下降,沉迷网络游戏等,这其实也是大脑神经在发挥作用。
如果一个儿童在家和学校都不能被善待,遭受双重暴力,他就可能成为有创伤的孩子,需要被支持。疗愈方法是让他相信他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的人,他自己有能力,对自己、对他人、对未来都能有希望。但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孩子往往因为他的言行、情绪令大多数人感到厌烦、愤怒、伤心、无奈,甚至更严重的“暴力”、放弃,他不但没有获得支持,反而受到更大的创伤。这种创伤有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失调,可能在情绪的推动下做出失控的暴力行为。
用爱重塑大脑神经,预防暴力
幸运的是,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有一种特质叫神经可塑性,意指它可以改变结构,而且不只是在童年时期,大脑终其一生都可改变。
图书预约工作往往面临许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图书预约失效率高以及读者不理解等[8]。图书馆必须认真地研究导致图书预约失效率高的原因,积极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图书馆可定期调整预约制度,修改流通借阅权限,最大限度地提高预约书籍的到馆率[9]。
对大脑神经功能的有益刺激、重塑的事情包括:满怀爱意的触摸、拥抱、亲吻,鼓励的言语,健康有营养的饮食,有规律的作息,丰富的艺术活动,运动,耐心的倾听,尊重彼此的交流,聆听故事,冥想,正念呼吸等。
此时我们再来看13岁锤杀双亲的罗某,他的母亲有智力障碍和精神疾病,父亲为了让日子好过一些,终日在外奔忙,疏于对家庭的照管,罗某可能饮食营养结构不合理、作息混乱、缺少良好的刺激活动,而且可能因为母亲和姐姐的状况遭受嘲笑、歧视,内心不安、生活无趣,或许电子游戏成为不多的可以刺激他开心、放松的选择之一。
12岁弑母的吴某,从小母亲并未在身边照管,两年前回家也是因为生了弟弟,对吴某而言,如何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感情呢?如果母亲用打骂的方式教育他,这会加深他的爱意还是痛恨呢?
我们在干预校园欺凌过程中,接触到的长期欺凌同学的学生,他们大多生长在被严格对待(控制、命令、过多期待)或被溺爱(大包大揽、任由孩子为所欲为)的家庭中。这些孩子中有一些长期被家长暴力对待,父母至少有一方不能照管,隔代溺爱教养,学校教师排斥甚至厌恶。他们在冲动、失控状态下,身体僵硬,目露凶光,攻击性强,造成的伤害也大。有的则是平时看起来内敛,而累积的愤怒情绪爆发时就会失控。
这些孩子因为被肯定、被关爱的需要不能得到有效回应,他们普遍缺乏安全感、价值感和归属感,而且或许因为暴力(包括肢体、言语、忽视、虐待等)的创伤导致他们脑神经功能失调,所以当他们大脑边缘系统(掌管情绪的系统)沸腾时,有的就会冲动做出伤害性行为,有的会冷静谋划做出伤害性行为(这是由他们的前额叶皮质的活化决定的)。
对于这些孩子,我们便要进行干预,如果不及时干预,日后他们就可能会犯罪。国外的研究数据表明,欺凌者中25%的人在30岁前可能会犯罪。
我们的干预方式包括带着他们做正念呼吸练习,让他们在运动中有意识地体会身体的控制,为他们提供多元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的父母老师理解他们的言行,同时将那些原来被批评的缺点转化为闪光点加以鼓励。
例如,有的孩子会强迫别人替他完成作业,我们会说“你是想让老师肯定你,不想被看成是不努力的孩子,看来你心中很重视老师”;有的孩子上课总是和同桌说话,甚至离开座位找同学说话,我们会说“我们看到你很想和同学交朋友,但下课时他们都不和你玩,所以你只能上课找他们,看来你很在乎友情”。这样表述,意味着我们不去放大他们表现出的那些“污点”,而是去理解那些“污点”背后的意义和他们的需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理解与关怀。我们也会将问题交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如何解决,例如我们会说:“除了你现在用的方式外,你再想想还有什么方式让同学感受到你很想与他们做朋友?”“你想想看,如何让老师觉得你是个愿意付出努力、又不害怕失败的成熟的人呢?”即使孩子当时不出声,并不代表他抵触,他只是需要时间想,或者不知如何表达。另外,孩子其实也需要在运动、艺术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来开阔视野,丰富思路。
首先,随着节目互动性的加强,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受众的需求对节目制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现有文献中,朱金平把“受众对媒体的信息传播和影响”定义为逆向传播[2]。他从物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三个方面论证了逆向传播的必要性。虽然物理学原理角度有些牵强,但后两个角度颇具创新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当然,这些干预不是一次、一天就能见效的。问题的形成是时间的累积,那么问题的转化也需要我们给出耐心和时间。
当我们恐惧暴力时,是否愿意尝试着换个角度——看到恐惧背后的勇气。我们人人身上都有勇气,从现在开始,从送出鼓励的话、满怀爱意的眼神开始预防暴力,让更多伤口愈合,令更多爱意生发。
最后建议,父母或者孩子的直接照管人对孩子多些满怀爱意的触摸与拥抱;请多说鼓励的话,减少指责、批评和命令;请让孩子生活、学习的空间整洁、有序,多些自由活动的空间;请让孩子多些时间做运动和艺术性活动;多一些亲子时间,和孩子愉悦交流、玩耍;如果你愿意,可以学习正念呼吸、冥想,这会刺激你的脑神经功能发育,平衡你的情绪。
(作者系北京灵动珊瑚青少年公益中心负责人)
责任编辑:周彩丽
标签:暴力论文; 孩子论文; 大脑论文; 的人论文; 额叶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生理心理学论文; 《教育家》2019年第5期论文; 北京灵动珊瑚青少年公益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