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商标论文-王淼,王英丽

文字商标论文-王淼,王英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字商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俄商标词,语义,民族文化特征,文化背景

文字商标论文文献综述

王淼,王英丽[1](2018)在《汉俄商标词语义中民族文化特征之比较——以糕点和糖果类商品的文字商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词,商标中可被称呼的部分,是语言系统中音、形、义的完美结合。商标词的形成过程中,命名者将自身的文化背景融入进商标词中,使其成为"有生命的"语言符号。本文以中俄两国糖果、糕点类商品的文字商标为例,根据商标词语义中所含民族文化内涵的不同进行分类,试分析在中俄商品或服务命名时,命名者的文化背景对命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8年05期)

[2](2018)在《文字商标注册后 字体可以随意改变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注册商标的字体可以随意改变吗?如果确实需要改变文字商标的字体,该怎么办?首先,注册商标的字体改变,很容易引发纠纷,且不利于商标权利的保护。《商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注册商标需要改变其标志的,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第四十九条规定:商标注册人在使用注册商标的过程中,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本文来源于《东北之窗》期刊2018年11期)

孟丽[3](2017)在《从利奇的联想意义分析文字商标》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trademark)是个外来词,大概是清朝末期传入我国的。在不同得时期,商标有着不同得概念意义。在清末时期,商标意味着商牌,贸易牌号,货牌等等。而如今商标可以理解为商品得牌子。一个好的商标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形中达到了宣传和降低广告费用的作用。然而,一个好的商标除了它本身得概念意义,更重要的是它本身的内涵意义和它给顾客的联想意义。(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袁博[4](2017)在《文字商标和图形商标也可能构成混淆——评“蓝精灵”商标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案情第6713412号"蓝精灵"商标(为"蓝精灵"文字,下称被异议商标),由刘某于2008年5月12日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指定使用在第30类的咖啡、茶、糖果、糕点等商品上。第1623034号图形商标(为蓝精灵图形,简称引证商标),由培育制作室有限公司于1996年10月9日向商标局申请注册,2001年8月21日被核准注册,核定使用在第30类的巧克力、蛋糕、糖果、饼干等商品上。在法定异议期内,培育制作(本文来源于《中华商标》期刊2017年04期)

江秀[5](2016)在《文字商标的混淆可能性判定及其法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经济高速运转的时代,随着人们认知意识的提高和贸易活动增多,人们对商标的关注也日益加强。2015年,我国受理商标注册申请287.6万件,同比增长25.85%。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突破1000万件,达到1034.4万件,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一。随着商标注册量的上升,商标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商标侵权的判定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给立法和司法工作带来诸多问题。2013年以前,我国商标侵权判定一直采用的是相同、近似标准,这与国际通行的混淆可能性标准具有典型的区别。2013年商标法进行修改并首次引入了混淆可能性标准。本文以文字商标为出发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我国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的问题,运用认知心理学和语言逻辑学的理论以及跨学科分析方法研究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影响因素。在比较分析国内外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不同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的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判定提出几点完善建议。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以及辩证分析法。文章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理论的概述,从文字商标的含义和功能着手,介绍认知心理学和语言逻辑学的基础理论,在对比国内外立法现状基础上提出我国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的问题。第叁章是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分别从文字商标的近似、商品近似、文字商标的显着性和知名度、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程度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完善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若干法律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创造性的运用了语言逻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语言逻辑学的理论证明商标显着性的强弱,认知心理学的内容影响相关公众的注意程度,为本文的文字商标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研究提供合理性和正当性。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理清了诸多法律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混淆可能性的影响因素纳入到法律条文中。为解决我国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完善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叁点建议,第一是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相关理论问题;第二是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司法措施;第叁是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立法建议。期待时机成熟时立法机关对商标法的相关内容做出修订,进一步完善混淆可能性标准,使司法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正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戴怡婷[6](2015)在《如何判定文字商标是否构成近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案要旨 商标近似判定既要考虑标志整体的近似程度,也要考虑部分要素的近似程度。不能将要素近似等同于标志近似。在特定条件下,部分要素近似能够对标志近似产生影响。 案情 第7743050号“CASTEL家(本文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报》期刊2015-11-06)

江秀,郭金明[7](2015)在《文字商标中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在57条第二款中加入"容易导致混淆的"几个字。这是我国在商标侵权的判定中首次明确混淆可能性标准的地位。在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领域,影响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即文字商标的近似度、商品的近似度、文字商标的显着性和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程度。本文将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文字商标中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程度,在研究相关公众心理的基础上,为其法律分析提供更好的说服力和证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5年19期)

蒋强[8](2015)在《区分文字商标第一含义的使用与商标性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案要旨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效力以商标性使用为限。判断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应以商标标识是否用于识别商品来源为标准。如果作为注册商标的文字本身具有一定含义,则该含义属于社会公共资源,商标权利人无权禁止他人在原有第一含义范围内正常使用该文字。  案情(本文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报》期刊2015-08-28)

尤红恩[9](2014)在《呼叫相同应是判定文字商标是否近似的重要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商标审查机关的商标审查实践中,往往忽略文字商标呼叫上的关联性,而是更加侧重字形及含义方面的联系性。比如,对于两个由3个汉字构成的文字商标,发音完全相同,但是字形却完全不同,含义也没关联或均无含义,商标审查机关一般不认为他们构成近似商标。然而,这样的商标同时投放到市场上,真的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混淆吗?笔者认为未必如此。在商业活动中,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识别过程是离不开听力感受的,无论是某品牌商品的经营者、某品牌广告的推广者,还是普通的消费者在围绕某品牌进行商业活动时,均不可避免地会附加(本文来源于《中华商标》期刊2014年03期)

于慧媛[10](2014)在《文字商标近似认定的语言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是一个商品或服务的名称,直接将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区分开。然而在社会生活中,相似商标的出现扰乱了商标本身具有的这种区分功能。由商标相似引起的争议,在司法实践中也极为常见,它不仅涉及民事诉讼,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行政诉讼。而对于商标本身性状是否相似的判断则成了解决此类争议的关键点,尤其是对商标文字的判断,更是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法院对文字商标近似认定的现状、分析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将最直接的体现我国在商标近似认定领域的整体情况,也将更好的推动整个领域就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更改,完善整个认定系统。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商标近似情况频现,扰乱了正常社会生产生活及立法上关于商标近似法律法规制定的背景。梳理了国外在语音、语义及形态上判断商标近似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国内目前对商标近似的研究仅停留于类型列举、缺乏深入的原因分析及系统方法总结的现状。本文使用了4种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归纳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方法、跨学科研究法,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0、2011、2012叁年审理的文字商标近似案件为语料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推动商标法立法的完善、规范近似的判断方法。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关于商标近似的法律法规,单独对文字商标近似的认定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美国及欧洲国家关于商标近似的规定,并与我国进行了一个比照,希望我国能吸收其判断标准明确的优点。第叁部分首先总结了梳理的研究语料中文字商标近似的常见类型及法院的认定状况;总结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少近似分析的内容、词语释义只参照词典略显单薄、认定结果存在异议;并就此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法律规定的模糊、认定方法操作性的缺乏、公开的法律文书不够规范。最后对比了国外商标认定的现状,认为我国在借鉴国外方法时,应考虑汉字和字母文字的区别。第四部分系统的总结了认定文字商标近似的方法。在读音方面,如果商标读音相同,应认定为读音相似;若读音近似,则应进一步考虑字形、语义等方面差异。在字形上,应对差异部分进行分析,衡量差异处对整个商标的影响,再做出是否近似的认定。在含义方面,综合考虑多种材料的释义,并且考虑商标差异处是否使得商标含义上产生了关联。最后,综合考虑文字商标的音、形、义及相关公众对商标文字的熟悉度来判定商标是否近似。文章的最后一章则从立法上明确相关规定、司法上完善认定的标准及参考语言学专家的意见两个角度为完善商标近似的认定问题提供了建议,以期推动整个领域的规范和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4-03-01)

文字商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注册商标的字体可以随意改变吗?如果确实需要改变文字商标的字体,该怎么办?首先,注册商标的字体改变,很容易引发纠纷,且不利于商标权利的保护。《商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注册商标需要改变其标志的,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第四十九条规定:商标注册人在使用注册商标的过程中,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字商标论文参考文献

[1].王淼,王英丽.汉俄商标词语义中民族文化特征之比较——以糕点和糖果类商品的文字商标为例[J].俄语学习.2018

[2]..文字商标注册后字体可以随意改变吗?[J].东北之窗.2018

[3].孟丽.从利奇的联想意义分析文字商标[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4].袁博.文字商标和图形商标也可能构成混淆——评“蓝精灵”商标案[J].中华商标.2017

[5].江秀.文字商标的混淆可能性判定及其法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戴怡婷.如何判定文字商标是否构成近似[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5

[7].江秀,郭金明.文字商标中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程度[J].中国商论.2015

[8].蒋强.区分文字商标第一含义的使用与商标性使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5

[9].尤红恩.呼叫相同应是判定文字商标是否近似的重要因素[J].中华商标.2014

[10].于慧媛.文字商标近似认定的语言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4

标签:;  ;  ;  ;  

文字商标论文-王淼,王英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