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周华孙燕(贵航贵阳医院儿科贵州贵阳550009)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44例按照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组患儿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生理性黄疸组在颜面出现黄疸后第二天清晨空腹,均抽静脉血分别进行AST、LDH、α-HBDH、CK、CK-MB、CTn-T测定。病理性黄疸组于恢复期抽血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病理性黄疸组AST,LDH,α-HBDH,CK,CK-MB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治疗后恢复期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患儿血清CTn-T阳性率分别为87.6%和2.82%,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应及时、早期治疗,以避免可能由此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27-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严重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临床上高胆红素脑病报道较多,而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及心肌酶有无影响,国内报道较少,因此,我们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14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多项心肌酶指标进行测定,以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变化,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4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选标准为:(1)无明确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病史,体温正常,母亲妊娠期健康;(2)入院后,查血常规、肝功能、血电解质、动脉血气、末梢血糖、优生四项(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弓形虫抗体)结果均正常[1]。(3)出院诊断为:(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溶血病/头颅血肿/咽下综合症等。(4)新生儿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无异常。按照新生儿黄疸的分类[2]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73例,胎龄38.8±0.8周,出生体重3.28±0.81kg,日龄1-7天;生理性黄疸71例,为我院产科出生的同期新生儿,胎龄39.1±0.6周,出生体重3.36±0.76kg,日龄1-7天。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及入院日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病理性黄疸组患儿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生理性黄疸组在颜面出现黄疸后第二天清晨空腹,均抽股静脉血3~4ml,置于含促凝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中,所有标本即刻以4000r/min离心15分钟,分离血清,在日立7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监测观察的心肌酶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另分其中血清在罗氏的电化学发光仪(型号601)上测定肌钙蛋白-T(CTn-T)。病理性黄疸组于恢复期抽血复查上述指标。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学测定见表1。结果显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几项酶学比较,病理性黄疸组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

表1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学测定结果(x-±s,IU/L)

注: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P﹤0.01

2.2两组患儿血清CTn-T测定结果见表2。病理性黄疸组血清CTn-T阳性率为87.6%,而生理性黄疸血清CTn-T阳性率为2.82%,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两组患儿血清CTn-T测定结果(x-±s)

注: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P﹤0.01

2.3病理性黄疸组患儿治愈前后血清心肌酶动态变化见表3。结果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病理性黄疸组患儿治愈前后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x-±s)

注:治疗前后组比较,P﹤0.01

3.讨论

新生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加之病理因素的参与,极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且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非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物质,可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从而对器官组织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细胞损害[3],心肌细胞也会同时受累。有报道,非结合胆红素能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糖原分解过程,从而造成细胞生存的能量不足[4],且体内蓄积过多时有严重的毒性作用,心脏也会同时受累。

血清心肌酶是指一组特异性反应心肌损害的酶学指标,包括心肌酶AST、LDH、α-HBDH、CK及其同工酶(CK-MB)及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CTn)[5],当心肌受损这些酶可以释放入血,特别是CK-MB,绝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细胞内,CK-MB测定对心肌损伤阳性率达97.5%、特异性达100%;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或T可作为心肌损伤最有特异性的指标[6],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优于CK-MB。故此以上是目前常用的与心肌损害有关的检查。

本次研究通过检查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以及CTn-T等6项指标,来观察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损害的情况。本组资料显示,入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新生儿时期,血胆红素增高可引起心肌细胞损害。心肌酶学各项指标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经过综合治疗后恢复期测定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均低于治疗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而这种损害是可逆的,经过退黄及营养心肌治疗,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7]。因此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必须注意心肌损害。

在此研究中也提醒临床新生儿科医生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必须把心肌酶测定作为临床心肌受损的指标,一旦心肌受损,应及时、早期治疗,以避免可能由此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参考文献

[1]新生儿常用化验正常值//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涵.实用新生儿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31-951.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8—440.

[3]吴晓翠,陈新.新生儿黄疸—诊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28.

[4]吴翠贞.病理生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08-210.

[5]王国兴.血清心肌酶异常的临床解读.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8.(7).8:579-580

[6]BodorGS,PortorfiledD,VossEM,etal.CardictroponinIisnotexpressedinfetalandhealthordiseaseadulthumanskeletalmuscletissue〔J〕.ClinChem,1995,41(12):1710-1715.

[7]刘新晖,黄玫,孙正香,等.肌钙蛋白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心肌损伤.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1):50.

标签:;  ;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