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既是服务群众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和下沉区域,又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阵地。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要“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区域化党建正是推动城市社区发展的关键一招。作为治理实践的重要创新,以区域化党建为中坚力量的社区治理在实践中正不断生发活力。自2014年以来,民政部通过确认多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措施,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路径,为优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积累了丰硕的经验。
行动主张:建议教务处、各学院制定总的目标与方针,但把更多的权利下放到系以及教研室,制定相对专业质量管理的细则措施,更希望学院在教研室人员组织结构上进行改革以满足质量目标实现的管理过程,使得以特定专业的队伍完成特定专业的任务,做优质、精品工程,控制疲于应付的粗糙工程。
我国社会的转型在城市社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传统单位制的式微、“两新”组织的大量涌现以及党员结构的变迁,以“单位制党建”为代表的垂直固化、单向封闭式党建模式愈发显现出其时代局限性。面对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挑战,如何锻造与“单位制党建”相互补充的新型党建模式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区域化党建,是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进程中,以一定的区域为党建工作单元,以街道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将社区驻地范围内的街道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机关与事业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等在内的所有社区基层党组织有效整合起来,通过体制的理顺与资源的整合,构筑上下联通的党建工作网络,使多元主体各尽其职、各展其长,而形成的能够覆盖整个社区区域、盘活整体资源配置、提升群众服务水平的城市社区基层党建新格局。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制党建”模式的延伸与扩展,日渐成为基层党建谋求转型的主要趋势。
据了解,根据《江西省2018-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实施方案》,江西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果分级机购置补贴试点工作,并在省内蔬菜发展力度较大的22个县(市、区)开展温室大棚购置补贴试点工作。相关试点工作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31日,试点期间江西将安排9000万元用于相关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补贴对象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1 城市社区治理中区域化党建的生动实践
密织社区网格体系,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围绕实现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这一区域化党建核心议题,地方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摸索出用网格“兜底”党建的新举措。网格管理依托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按一定标准将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通过对网格的部件与事件巡查,构筑监督与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模式。以网格管理为平台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则指将一定区域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区域大党委指定专人包干,通过密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的社区网络体系,把区域内的各级党员、各类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党组织的全面覆盖和党工作的积极介入。天津市和平区根据社区人口、面积、建筑物等情况,将全区63个社区划分为629个网格,并确定了661名网格管理员、1561名网格信息员,选派了183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和145名党建工作联络员,以精准、精细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力实现了居民需求在网格中发现,居民问题在网格中化解。
既有实践已经为区域化党建的扩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如何发展需要在提炼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把握当下时代脉搏,厚植社区现实需求。
创新党建体制设置,优化领导和组织机制。随着“两新”组织的增加以及商务楼宇、大型住宅、商圈市场的大量涌现,城市基层组织结构更加多元,这就要求更新属地管理理念,突破既有组织设计形式,把以社区为区域单位的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统一纳入到社区党建组织体系中来。上海市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探索基层党建的新模式,并在领导机制和组织设置等方面展开了积极实践。一方面,建立健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社区(街道)党工委体制,坚持社区(街道)党工委在区域化党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实行“1+N”的组织设置模式,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向行政单元外的小区、楼宇、门栋、企业等社会单元拓展延伸。这突破了条块分割的限制,也极大地消除了各类单位党组织间的沟通壁垒,有利于促进多领域的合作、联动、共建。
为巩固基层执政基石、优化城市社区治理、践行服务群众的宗旨,基层对区域化党建模式进行了丰富生动的实践探索。
打破党建资源壁垒,推动协同联动发展。传统的单位党建依托行政力量组织党员,而区域化党建则是通过汇聚各类组织和资源,在街道社区中建构一种互动协调的开放性党建格局。其实质在于打破行政化思维与属地化管理下的党建资源壁垒,实现党建要素的重构和融合,以达到提升党建效能、优化党建服务的目标。要实现基层各类党组织的互促互补与联动发展,应在以下“两个协同”上精准施力。一是推动党员管理的协同,以往行政化的党员管理方式使党员管理出现“真空地带”。随着“社会人”的指数级增长,需要以双重管理的办法来实现党员管理的协同,即通过建立党员“在单位、在社区”的双重管理体系,形成对党员动态、开放的教育管理模式。二是推动党建资源的协同。区域化党建推动了社区党建、单位党建和行业党建的互联互动,可以探索以人才培养、沟通协商、考核激励、干部交流等为载体的协同发展机制,通过行业党建、单位党建主动融入社区党建来打破党建资源的壁垒。
2 城市社区发展中区域化党建的探索要求
年需要红土镍矿50万t(干基),其主要成分见表1。红土镍矿含自由水33%,结晶水10%,矿石粒度≤100 mm。
突出治理服务导向,搭建党群服务大平台。伴随单位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量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传统的自上而下、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难以奏效,区域化党建开始优化领导方式,转变管理理念,实现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回归。这具体体现在基层党组织推动政治功能向服务功能的转化上,即由无所不包的角色转向协调沟通的角色,而党群服务中心就是区域化党建模式下的一个重要实践。如何让党组织的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深圳在全市范围内配备了100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中心集便民服务、党群议事、文教娱乐、矛盾调解、医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从基层实际出发,让居民感受到了“身边的党组织”。这种转变是适应性的调整而非对党领导力的削弱,“造血”“供血”双管齐下,更好激发了基层党员的活力、夯实了党组织的执政基础。
促进组织协调共建,健全相关保障机制。区域化党建作为极具整合性、创新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机制设计上进一步深化完善。一是在运作机制方面,尝试通过举办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设立社区流动党员联络站、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等方式,来增进横向基层党组织的沟通交流;通过开展多样的社区党建活动,以党建引领驱动社区治理;通过落实责任机制来明确各成员单位在区域化党建中的权责边界,激发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热情。二是在保障机制方面,建立人才、经费、场地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的要求,通过对党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业务培训,建立起一支适应区域化党建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三是在经费保障方面,建立多元的经费筹措机制,采取党费拨款、财政拨付、单位赞助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缓解经费短缺难题。此外,要保障区域化党建的场地建设,使配套硬件符合党建工作需求,最终达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三有目标。
积极回应数字化挑战,构筑网络信息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变和撬动了传统党建发展模式,基层党建必须积极回应网络社会的严峻挑战。对于区域化党建来说,如何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将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考验着党务工作者们的智慧。首先,要借助互联网打造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信息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工作模式,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扩大党的网络阵地,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党建工作提供支撑。其次,要以网络党建的方式破除服务群众的“中阻梗”,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过分析相关信息数据,及时识别社区居民的即时需求,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具体开展指引方向。最后,党建工作者在加强自身党性的同时,也要提升信息化工作能力,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区域化党建是城市社区发展的突破口,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能更加精准地对接居民需求,形成“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未来区域化党建要推翻行业壁垒与单位隔离,促动协同共治,完善机制保障,适应和接纳数字化发展要求,助力城市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杀人偿命意味着杀人者的生命被剥夺,而罪犯基于对死亡的恐惧,可能会放弃实施犯罪,所以说死刑制度的威慑作用是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
【本文作者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孙悦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赵博艺 / 杨 阳
标签:党建论文; 区域论文; 社区论文; 党组织论文; 党建工作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党的基层工作论文; 《国家治理》2019年第20期论文;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