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药大学凝练“大学精神”的思考

对中医药大学凝练“大学精神”的思考

唐飞舟刘焕兰魏小勇许晓伍

【摘要】现代中国的大学,由于盲目崇外迷失自己,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注重功利等因素影响,导致大学精神的缺失。中医药大学重建大学精神应走“科技自主创新”之路,选定“中医药”这一最好突破口,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以阴阳五行哲学为指导,积极营造中医药校园文化,以大师为榜样,职称评定应以教学为主,并使教师安居乐业。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大学精神;建设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96-03

我们的现代大学教育起源于清末,最初跟的是西方,学到了一定的东西,但建立起来的国家力量最终还是被西方击得支离破碎,比如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海军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这说明模仿别人不想法超过别人是没有用的,最终还是会受制于人;民国时期也是学西方,蒋介石亲任黄埔军校校长,结果又怎样?毛泽东时代学苏联,结果人家一翻脸,专家撤走,逼还贷款,结果六零年过苦日子,人民饿死不少,但以后十几年的大学教育基本上还是仿照苏联模式;改革开放和苏联解体后大学教育又向西方学习。学习的结果是老是引进人才和引进技术,以致于经济建设所得来的钱大部分用来买了西方的专利,而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基本上只得到一些微薄的工本费和加工费。如此跟来跟去,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大学教育之路,长期以来的大学教育思想理念,以及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具体的培养方案和实施方式,都以跟踪和模仿他人为荣,不扎根自己成长的土壤,盲目跟从,迷失了自己,得不偿失。

百余年来历史的反思,沉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大学教育必须走自己的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教育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凝聚精神,奋发图强,才有可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超越别人的杰出人才,真正体现中国大学之精神。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中医药大学如何凝练大学精神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与同仁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响应胡主席“科技自主创新”号召,缅怀国家三代领导人指示,选定“中医药”这一最好突破口几十年的盲目跟从的结让我们痛定思痛,现在党和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国家主席和党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代表党和国家提出了“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方针,这对于国家和人民是一个喜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从此可以逐步摆脱模仿别人、依赖别人以至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实现科技上的真正自立、自主和自强。而要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大学需承担起的主要责任和任务。

科技自主创新,哪里是最好的突破口?当然是自己的科技,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因为是自己的科技,才能自主,自主的科技,才更好理解和创新。那什么才是我们自己的能够自主的科技呢?这不由得又使我们想起了毛主席、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三代国家领导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学习苏联或欧美的同时,记得中医药是中国独具特色并有可能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自己的科技,以致于在中国大学中还保留了一点自己的东西。

1958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回复卫生部的报告时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1]。并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过:“中国对世界有很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解冻,1971年7月美方派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前来访问,事前毛泽东主席召集会议:拿自己的什么东西给人家看呢?大家都拿不出好方案,最后主席敲定用中医药给他们看,结果中医针灸止痛一幕让基辛格一行看呆了,马上美国报纸头版刊出,全球报刊竞相转载,针灸很快风靡全球;革命时代邓小平同志在太行山区对卫生员肖战国说:“历史上,我国的医药曾经比西方进步得多。……将来,我们一定要让我国的医药学和其它科学重新走在世界的前列。”[3]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教育医药卫生界联组会上强调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由上可见中医药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重要性,作为以中医药为核心专业的中医药大学,在国家提倡科技自主创新的如此难得的历史机遇前,选择自己的特色专业--中医药为科技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是最佳选择,最能体现和发挥中医药大学固有和应有的大学精神。

科技自主创新不但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且实践上也是完全可行的。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实用中医诊断学》被译成英文全球发行,这是科学自主创新的典范;李国桥教授带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团队所研制出的复方青蒿素,这是技术创新的典范。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先行者,用实践证明了中国是完全可以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的!

2以阴阳五行哲学为指导,突出中医药大学中国特色精神

中国五行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气”构成的,这种“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着的极细微的物质,“气”的运动变化形成天地,天地气交形成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进一步运动变化便形成缤纷多彩的整个世界。由此可见,中国五行哲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决定意识,不是由上帝创造的,而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竞不谋而合。

中国阴阳哲学认为,阴阳是相互对立的,如日月、水火、寒热、男女等,而阴阳又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中国阴阳哲学的主要内容,而这不正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内容吗?

由上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哲学如出一辙,由此不由人怀疑:马克思的祖师爷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有没有从通过丝绸之路而输入的中国阴阳五行哲学中吸取营养?

至少说明,阴阳五行哲学的实质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因此国人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轻视和否定自己的哲学。“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应突出自己的哲学特色,特别是中医药大学,应探本溯源,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建设有浓厚中医药文化气息的和谐校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

3积极营造中医药校园文化,让人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感受到这就是中医药大学

3.1纠正“晨读无人读经典,学生都读ABC”的局面,养成学生“了解经典、热爱经典、晨读经典”的风气,培养更多的铁杆中医,培育中医药大学中医精神

早些年中医药大学校园里早上总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背诵中医四大经典,而现在的情况是,学生晨读都读英语了,因为英语过四六级已成风气,因此很少有人会去读经典了(当然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除外)。这样中医药大学校园还有中医药文化气氛吗?还能体现出应有的中医药精神吗?

如果象英语过级一样,设立中医等级考试,中医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等级的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中医等级考试方能毕业,并且培养学生了解经典、热爱经典,那么中医药大学的读书气氛应能转变。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对我们说过:“学好四大经典,就可以做名医。”如果真正以中医为主,重视经典,熟读经典,就有可能培养一批批铁杆中医,从而真正体现中医特色,体现中医药大学精神。

3.2适当修建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建筑:适当修建这种建筑,置身其中能感受到一种比较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气息。可在交通要道旁树立中国历代和各校现当代名医雕塑或名医墙,配上其传记碑刻,让无言的大医精神在师生中潜移默化。

在道旁和亭园之处等学生和行人经常走过和停留之处,甚至道旁建筑的墙体,设立中医经典碑刻墙,让置身校园的人走过路过,耀然入目,驻足停留,浏览品味,感同身受,既让人感受到置身于中医药海洋、感受到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气氛,又能帮助师生学习记忆,培养师生了解经典、理解经典、从而热爱经典、热爱中医的大学精神。

3.3充分利用在学校人群集中和经常路过之处所设立的报刊阅读栏:在阅报栏和宣传栏适当多张贴一些中医药报刊和信息,以增强中医药大学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气息,体现应有的中医药精神。

4中医大师是中医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应以大师为榜样,学习大师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09年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以大师为榜样,学习大师精神,其光芒会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程。

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他一辈子为了中医,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为中医呼吁,多少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教育学生,孜孜不倦,为了多培养几个铁杆中医,带学生带到92岁;为了中医事业发展前途,不顾身体,肩挑重任,88岁时还出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亲体力行;所著《实用中医诊断学》被多国译成外文加以学习和研究,实现了中国科学自主创新,实现了中医理论传承与突破;对重症肌无力等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实现了中国标志的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

除以上三十位国医大师外,中医界大师级人物还有不少,像著名的研究青蒿素的李国桥教授,带领团队钻研疟疾,取得重大科技突破,遥遥领先于国际水平,这也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典型事例,是中医药大学为国争光的事例之一,证明了中国是完全可以科技自主创新的。李国桥教授为了突破技术难关,身先士卒,以身试毒,亲自感受虐疾的痛苦,寻找治疗方法,最终研制新药获得成功,为中国、为亚洲、为非洲等世界人民解除了许多痛苦。

这就是大师精神,这就是中医药大学精神的体现。我们要凝聚中医药大学精神,就应该向大师学习。

5大学教师职称评定应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真正体现大学精神

有参与《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签名的教授说,“假如孔子活到今天是不能评教授的,因为他光讲学而没有发表论文。”此话尖锐指出了当今大学存在的问题,反射出大学精神缺失的原因。

大学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教学,为国家各方面建设培养所需合格人才,这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而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大学都把做课题和发表论文放到第一位,教学就变成其次了,为了鞭策大家积极去搞“科研”,规定评定职称必须有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并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其中核心期刊不少于两篇,而教学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却规定甚少,评定时主要看科研课题和论文发表方面是否符合要求。而教师本来就低的工资又是与职称挂钩的,讲师和教授的工资相差一倍,这就使得教师们不遗余力去钻科研课题,想方设法去发表论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一来,教学质量自然就不用说了。

大学不等于研究所,大学是以教大学生学习实践为主、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现在许多大学标榜自己是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教学型大学,都把研究放到第一位了,教学居于其次,这是大学精神的异化。不重教学实践,重课题获得和论文发表,教师都将主要精力去搞所谓“科研”了,教学都处于次要地位了,别说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就是合格人才都难培养,这样能体现大学宗旨和应有的大学精神吗?

6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应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使其安居乐业

胡锦涛总书记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4]。”国务委员刘延东也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要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精神的培育者和突出体现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精神的培育者。教师如此重要,那教师待遇又如何呢?国家把教师当做公务员看待,但现实情况是,如果让人在教师和公务员之间作一选择,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当公务员,为什么?因为虽然国家给的工资部分教师比公务员高,但由于地方补贴等不同,公务员实际收入远远超过教师,甚至相差一倍或以上的都有。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中,一般教师仅仅只解决了吃穿问题,住行却无经济能力解决,就是干上一辈子不吃不喝也买不起一套房,尤其是一线城市。而大学一般多建在一线城市。住房改革后进高校的教师一般都分不到房了,不得不到处租住。

大学教师居无定所,租住房子搬这搬那,展转漂泊,成天都考虑住房这一“核心”问题,想着怎样去多打几份工,多赚几个钱,早日凑足首付买一套蜗居以解燃眉之急。这样,教师的主要心思都在住房上而不在教学上了,还能培养出国家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吗?还能体现出大学精神吗?

大学教师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培育、沉淀和体现大学精神,必须解决大学教师的后顾之忧。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应满足大学老师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使其一心一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大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1958年9月25日

[2]盛巽昌.毛泽东偏爱中医.《世纪》2002年05期

[3]肖战国.邓政委话药源.《星火燎原》未刊稿第八集.解放军出版社,2007,7

[4]胡锦涛.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5]刘延东.在09年教师节表彰会上的讲话

作者单位: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

标签:;  ;  ;  

对中医药大学凝练“大学精神”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