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庆:记忆的变迁:以土家族白虎图腾为例论文

欧阳庆:记忆的变迁:以土家族白虎图腾为例论文

摘要:土家族白虎信仰一直是土家族极为特殊的一个文化符号,但是土家族内部对于白虎不同的态度更是土家族文化中极其耐人寻味的表现。清江流域土家族与酉水流域土家族所表现的出来的对于白虎的不同态度,与其各自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与选择有关。笔者试着采用“集体记忆”与“结构性失忆”的理论分析为何清江流域土家族选择铭记其白虎信仰,而酉水流域土家族选择抛弃其白虎信仰这一问题。

关键词:白虎;记忆;信仰

近年来,人类学学者在研究族群认同与变迁时经常运用集体记忆与结构性失忆这一理论。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则首次对集体记忆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共同的回忆创造了凝聚感,大家形成的“集体意识”也能为共同体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来描述他们自己的事实。莫里斯•哈布瓦赫是涂尔干学派的继承人,他在《记忆的社会结构》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并对其有过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告诉我们,记忆是一种集体的社会行为,现实的社会组织或群体都有其对应的集体记忆。

英国人类学家古立佛对结构性失忆的研究,使得广大人类学学者逐渐接受这一概念。他对这一概念的研究源于他对非洲杰族亲属结构的探讨,研究表明这些家族的发展多由族人特别记得一些祖先和忘记一些祖先来完成,并称此为结构性失忆。随着集体记忆与结构性失忆这一理论的提出,就证明了一个家族或族群对于记忆的遗忘与保留是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的,并且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同时也表明了人类学学者对于历史文献与历史材料的另一种角度的审视,人类学学者不单单是关注书本上的历史文献与历史材料的真伪,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历史文献与历史材料背后的庞大的主观群体——“人”,分析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去选择记忆某些内容,忘却某写内容。关于集体的记忆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如王明珂先生对于羌族的研究,还有莫里斯•弗里德曼对于中国东南地区宗族组织的研究等等。

一、土家族的“白虎”信仰

土家族现今有800多万人,大部分生活于湘、渝、鄂、黔四省的边界,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无而本民族的文字,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和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分布于湘鄂西地区土家族来说,其主要依据流域来进行族群内部的划分:清江土家与酉水土家。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崇拜白虎,将白虎视为其图腾,对其采取欢迎积极的态度。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认为白虎代表灾祸,对白虎采取驱赶的态度。

(一)清江流域的土家族

居住在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崇拜白虎,“敬白虎”将其视作祥瑞之兽,认为白虎是“仁义”的化身,他们信奉“白虎”。从当地流传的民谚“白虎当堂坐,无灾也无祸”、“三梦白虎当堂坐,当堂坐的是家神”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将白虎视为可以报平安的家神。同时,当地的土家族将白虎与廪君联系在一起,是因为该地传说土家族的领袖廪君在死后,其魂魄化成了白虎。所以,此地的土家族对白虎的崇拜,实际上是崇拜已经神化了的廪君亡灵,敬白虎是清江流域土家族希望受到先祖庇护的一种方式。在清江流域,经常能见到由当地人民所修建的向王庙,其中便供奉着白虎神。廪君本名巴务相,说明了土家人供奉的向王其实就是廪君,故“向王庙”就是“相王庙”,也就是“廪君庙”,又称天王庙或白帝天王庙,也是白虎神庙。

(二)酉水流域的土家族

在酉水流域的土家族中流传着“白虎当堂过,无灾必有祸”的说法,从民谚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白虎是具有负面意义的恶神,如果白虎侵犯了哪家,就要请当地的土老司,也就是梯玛到他家去赶过堂白虎,只有这样才能保平安。在当地有一个神话传说,“过堂白虎”原本是土王的幼妾,因为触犯了家规而被土王处罚并抛弃,她被迫投河自尽,死后魂魄变为专门迫害小孩的“过堂白虎”,喜欢招12岁以下的小孩的魂魄。所以有些地方,男孩降生三天后、女孩降生7天后直到年满12岁,如果患病,出现翻白眼、吐白沫,就被认为是被白虎罩住了,要请梯玛来做法,赶走“过堂白虎”。刚满月的婴儿要抱出门,需要用锅烟煤给孩子的额头上划个“十”字,来表示该小孩是个打虎匠,以防被白虎所害;小孩的床边要放一把剪刀之类的利器,将它作为刺杀白虎的武器,使得白虎不敢靠近,保佑小孩的安宁。有的结婚很久没生小孩的人家,认为是“过堂白虎”在作祟,也要赶白虎以求子。

二、清江土家与酉水土家历史族源

而酉水地区则与其不同,根据史料廪君所建立的巴国并未完全将酉水流域占领,在战国时期巴国的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1),按照如今的行政划分来看,巴国于当时的疆域囊括了今渝、鄂西南、川东北等地区。而位于湘西的酉水流域并不属于巴国的疆域,所以巴人也是随后迁入其中的。根据《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一引之日:“故老云,楚于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回香、辰、巫、武、流等五溪,为一溪之长,故号五溪蛮。”(2)其中史料中记载的楚灭巴的时间大约在战国时期,并且其中的“黔中”包括今湖南西部及毗连的川、黔区域,由此看来在战国前期,楚灭巴后,巴人由原居的地区迁入到酉水地区,同时也将自己的白虎信仰传入到酉水流域。在巴人迁入之后,酉水流域地区的原居族群与信奉白虎的巴人族群产生了对自然资源的争夺,所以产生赶白虎的习俗。信奉白虎的巴人族群为了族群的生存和发展,从而放弃自己的白虎信仰,融入当地的族群的之中。

温度是影响pH值测量结果很重要的因素,仪器标准溶液校准操作程序按说明书操作。须注意调节仪器的补偿装置与溶液的温度一致,并使被测样品与校正仪器用的标准缓冲溶液温度误差在±1℃之内。一般先将待测与标准溶液放置在室温,待溶液温度稳定,使用温度计测量出室温下溶液的温度,并将仪器温度补偿旋钮调至该温度。常用缓冲溶液和温度的关系[2],见表1(一般按照25℃下缓冲溶液pH值标定)。

在族群发展迁徙的历史上,会逐渐展现出融合与分裂的现象,土家族也不例外。谈及土家族的祖先,就会涉及到廪君,廪君是巴人前期著名的领袖,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关于巴氏子务相通过掷剑与赛船的方式,在五姓中脱颖而出,被推举为廪君。接着乘船而上,到了盐阳,为了争夺资源,他射杀了盐水女神并占领夷城,成为五姓部落的首领的记载。根据史料中的地名可推算出《后汉书》所记载的廪君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在清江流域的宜昌恩施交界地区,也可清楚的知道土家族的最早的发源地为清江流域。同时该地的土家族在历史上又被称为“白虎夷”。所以,清江流域的土家族信奉白虎是出于对廪君的崇敬,其崇虎是具有历史传统的。

三、土家族白虎记忆的透视

2013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十一部委联合下发了《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5年来,全省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昆明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为人民币“走出去”和促进全省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每个族群在发展过程中的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土家族也一样。清江流域土家族的白虎记忆保存和酉水流域土家族的白虎记忆的丧失,与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所受的外力有关,都是无可厚非的。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族群所做出的不管是“集体记忆”也好,还是“结构性失忆”也好,都与其当时正在经历的历史过程有关。总而言之,“历史记忆”的选择背后是一个族群发展过程的缩影。

北斗/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通过串口或网络以固定重复频率输出授时数据,包含年、月、日、时、分、秒信息,同时以电信号的方式每秒输出一个秒脉冲[7]。搜索雷达的时间同步电路由计算机模块、FPGA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组成,与北斗/GPS接收机间接口如图3所示。计算机模块实现授时数据接收解析、对时控制管理、相对时间读取、实时时间产生与分发功能;FPGA电路实现秒脉冲接收、计数、相对时间产生、秒脉冲软件抗干扰保护等功能;电平转换电路实现秒脉冲信号从RS422电平到TTL电平的转换功能。

一个地区出土的文物,是反应当时社会生活最有力的证据。在鄂西、湘西和川东地区大量虎型器具的出土,更能表明土家族先民对于白虎的信仰。但是,现如今生活在清江流域与生活在酉水流域的土家族对待的白虎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这说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选择性遗忘了自己原来的白虎信仰或与其他民族融合逐渐将自己的白虎信仰抛弃。

注释:

(1)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1.2.1 学生情况 采用自制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父母外出情况、对留守生活的看法、代养人情况等项目。

(2) [宋]李昉、李穆、徐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

参考文献:

[1]林琳.论白虎图腾文化的源流[J].中华文化论坛,1998.

[2]石伶亚,黄飞泽.试论土家族白虎图腾崇拜[J].民族论坛,2003.

[3]邱嫦娟.巴人白虎图腾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1.

[4]王海燕.从白虎图腾到向王崇拜[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

[5]崔明.论历史记忆与族群重构研究[J].兰州大学,2016.

[6]朱世学.巴文化考古发现与探索[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7]王明珂.华夏边缘[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欧阳庆(1994-),研究生在读,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少数民族文化史方向。

标签:;  ;  ;  ;  ;  ;  ;  ;  ;  ;  ;  

欧阳庆:记忆的变迁:以土家族白虎图腾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