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骨肉瘤化疗相关的几个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孙小杰[1](2021)在《CFIm25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癌症正在影响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在全球范围内,2020年约有1930万新的癌症病例发生,其中结直肠癌以10%的高发率排名第三。而在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中,结直肠癌以9.4%的比例居于第二位,仅次于肺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早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该病的高度异质性,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等特点,许多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往往需要联合化疗和放疗等其他治疗手段。尽管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对于结直肠癌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并应用于中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但治愈率仍较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生存,依然是结直肠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对结直肠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从基因水平寻找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的指标,目前发现了许多结直肠癌相关的突变基因及信号通路,这些发现促进了分子靶向治疗的兴起。如靶向KRAS野生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展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彰显了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性。针对结直肠癌的相关差异基因的分析可以筛选出结直肠癌关键基因,进一步对关键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将能为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结直肠癌的344例5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资料与随访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原发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情况、CEA、CA19-9、Ki-67、p53、手术方式、接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情况等。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44名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利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预后分析。2.以从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下载的数据集作为研究对象。得到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miRNA。选取靶基因集合,对靶基因编码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PPI及可视化分析,选取关键子模块中的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关键子模块内的基因的表达与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找到影响结直肠癌生存的关键基因,并进行文献检索。3.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临床21例成对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样本中CFIm25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FIm25在结直肠癌细胞及正常结肠细胞中的表达。4.体外实验:(1)应用慢病毒感染技术,以CFIm25表达较高的HT-29细胞系及表达较低的DLD-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敲减和过表达CFIm25的结直肠癌细胞系。将HT-29细胞系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组)和感染si-CFIm25组(si CFIm25组);将DLD-1细胞系分为两组:空载质粒组(Vector)和感染CFIm25组(CFIm25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T-29和DLD-1各组细胞中CFIm25的表达水平。(2)通过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检测高/低表达CFIm25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通过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高/低表达CFIm25后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4)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高/低表达CFIm25对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高/低表达CFIm25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E-钙黏蛋白)、N-cadherin(N-钙黏蛋白)和Vimentin(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5)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FIm25对JNK和p38 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再向HT-29和DLD-1各组细胞中分别加入两种通路的抑制剂,通过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进一步验证CFIm25通过以上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的能力。5.体内实验:裸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注射si CFIm25组和Control组HT-29细胞及CFIm25组和Vector组DLD-1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测量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并做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42.87岁,常见症状包括腹痛(42.7%)、排便习惯改变(38.4%)、便血(31.1%),肿瘤最好发于左半结肠,58.2%的患者诊断时为III、IV期,88%诊断为经典腺癌,90.4%的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术后52.9%的患者接受了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辅助治疗。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CA199水平、是否进行辅助治疗是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为IV期,病理分型为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CA199≥27U/ml,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是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2.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分析,共得到542个差异表达miRNA。使用miRDB预测了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共得到464个靶基因。对靶基因编码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PPI及可视化分析,选取关键子模块中69个基因进行深入研究。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多富集在胞质、质膜、核质相关功能区域。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肿瘤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PPI网络中关键子模块内69个基因的表达与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NUDT21、FNBP1L、SLC30A9、UNC5D等4个基因的表达与总生存期之间存在关联(P<0.05),通过文献检索发现,NUDT21(CFIm25或cpsf5)对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调控作用,而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FIm25蛋白在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结直肠癌组织,在正常结肠细胞NCM460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结直肠癌细胞。在结直肠癌细胞中,HT-29细胞表达相对较高,DLD-1细胞表达相对较低。4.体外实验:(1)通过慢病毒感染技术,成功构建了CFIm25表达下调的HT-29细胞系和CFIm25表达上调的DLD-1细胞系。(2)与Control组相比,si CFIm25组HT-29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与Vector组相比,CFIm25组DLD-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3)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si CFIm25组伤口闭合更快,即迁移能力更强。而CFIm25组比Vector组伤口闭合更慢,迁移能力下降。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CFIm25下调后HT-29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的数量比Control组增加,而CFIm25过表达的DLD-1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的数量比Vector组减少。(4)与Control组相比,siCFIm25组HT-29细胞S期细胞分布比例增加,Cyclin D1、CDK4表达增加。与Vector组相比,CFIm25组DLD-1细胞S期细胞分布比例减少,Cyclin D1、CDK4表达下调。相比于Control组,si-CFIm25组的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减少,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增多,相比于Vector组,CFIm25组的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增多,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减少。(5)与Control组相比,si CFIm25组JNK/c-Jun和p38的磷酸化水平升高;与Vector组相比,CFIm25组JNK/c-Jun和p38的磷酸化水平下降。加入通路的抑制剂SP600125或SB202190后,由过表达CFIm25引起的增殖和转移抑制得以恢复。5.体内实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与Control组相比,si CFIm25组移植瘤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明显增加。与Vector组相比,CFIm25组移植瘤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明显降低。结论:1.肿瘤分期为IV期,病理分型为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CA199≥27U/ml,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是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2.CFIm25、FNBP1L、SLC30A9、UNC5D是本研究筛选出的关键基因。3.CFIm25在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表达下调。4.敲减和过表达CFIm25能够分别促进和抑制结直肠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5.CFIm25参与调控细胞周期、上皮间质细胞转化,并且可以通过JNK和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6.CFIm25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王甜甜[2](2021)在《USP21稳定DEC1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在女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二。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乳腺癌的年轻化趋势明显。因此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是至关重要的。泛素化修饰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种重要类型,并且是一个可逆过程。细胞内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动态平衡参与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的分化、增殖和代谢。USP21是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家族成员,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转录因子被异常的调节在各种癌症中经常出现。广泛表达于大部分组织中的DEC1在细胞存活、分化、昼夜节律和缺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DEC1可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侵袭等。近年来发现,DEC1与乳腺癌增殖有关,例如,DEC1可以稳定Cyclin E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DEC1与ERα共定位并且相互作用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但是DEC1的翻译后修饰研究的较少。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USP21对DEC1的翻译后修饰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新发现如下:1.通过克隆形成和MTT实验发现USP21过表达抑制MCF-7和T47D细胞增殖。2.在HEK-293T、MCF-7和T47D细胞系中,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发现过表达USP21可以提高DEC1的稳定性。半衰期实验发现了USP21可以延长DEC1的半衰期。体外泛素化实验也发现了USP21影响了DEC1的泛素-蛋白酶体系,抑制DEC1降解,提高DEC1的稳定性。3.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USP21可以与DEC1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发现二者共定位在细胞质中,在空间上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支持。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发现USP2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主要是通过稳定DEC1。本研究将USP21抑制乳腺癌增殖与DEC1建立联系,确定USP21抑制乳腺癌增殖原理。本研究为探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乳腺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婷婷[3](2020)在《TIPE1表达促凋亡机制对卵巢癌和颗粒细胞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多项研究表明TIPE1在各种癌症肿瘤中参与细胞凋亡,可预测病人的预后,是一种癌症的识别生物标志物。但在卵巢癌中,TIPE1的临床意义、生物学功能尚未阐明。而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能影响卵泡发育,因此研究TIPE1在卵巢颗粒细胞中的作用,颗粒细胞是卵子周围的大细胞群,从而探讨TIPE1对卵子发育环境可能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TIPE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TIPE1在卵巢癌和卵巢颗粒细胞中的作用,以及TIPE1促凋亡的机制。研究方法1.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qRTPCR、免疫蛋白印迹等方法检测TIPE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90例卵巢癌临床样品中TIPE1的表达以及和生存预后的关系。2.通过感染慢病毒建立稳定的TIPE1高表达A2780、SKOV-3卵巢癌细胞株,构建卵巢癌细胞模型,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凋亡实验,Balb/c裸鼠成瘤实验等方法,观察TIPE1对卵巢癌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3.通过感染慢病毒建立稳定的TIPE1高表达卵巢颗粒细胞株,构建卵巢颗粒细胞模型,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凋亡实验,电化学发光法等方法,观察TIPE1对颗粒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颗粒细胞合成和分泌雌激素的影响。4.通过用qRTPCR、免疫蛋白印迹、组织免疫荧光实验等方法分析卵巢癌细胞和颗粒细胞模型中,caspase 3、caspase 8和caspase 9的表达情况,探讨卵巢癌细胞和颗粒细胞中TIPE1对效应凋亡蛋白caspases表达的影响。在高表达了TIPE1的卵巢癌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用z-VAD抑制caspases的表达,验证TIPE1通过促进caspases表达来发挥促凋亡作用。研究结果:1.TIPE1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系中低表达;TIPE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2.体内及体外实验均证实,TIPE1高表达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活性和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凋亡。3.TIPE1高表达能够抑制颗粒细胞活性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4.TIPE1高表达能促进卵巢癌细胞和颗粒细胞中caspases(3、8和9)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研究结论:1.TIPE1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在标记物。2.TIPE1通过促进caspases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和颗粒细胞增殖。
邓之奎[4](2020)在《miR-155-5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原始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并侵犯骨髓、血液及其他组织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病,其异质性强,分子与细胞遗传学表现多样,目前在经典“3+7”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多种新药组成的治疗方案能使AML的总生存率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化疗耐药。本研究以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以及AML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探讨miR-155-5p对AML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而为临床克服AML患者化疗耐药、提高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55-5p、Bcl-2在AM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与AML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2.收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43例AML(依据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免疫学确立诊断,诊断标准参照WHO急性白血病临床分型(2016))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标本,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期。3.采用q 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43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155-5p及Bcl-2表达水平,同时进一步验证miR-155-5p、Bcl-2表达水平与AML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4.在AML细胞中转染miR-155-5p抑制剂与类似物,并应用Bcl-2抑制剂与化疗药物阿糖胞苷处理AML细胞,并检测其细胞活性、凋亡及NF-κB、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155-5p、Bcl-2在AML患者中表达增高,且与预后差相关。2.AML患者BMMC较对照组相比miR-155-5p(t=4.688,P=0.002)和Bcl-2(t=4.066,P=0.013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155-5p类似物的AML细胞经阿糖胞苷处理后细胞活性增高,凋亡减少;相反,转染miR-155-5p抑制剂组细胞活性降低,凋亡增多(P均<0.05)。4.q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155-5p抑制剂组细胞NF-κB、Bcl-2表达水平降低,流式检测结果表明Bcl-2抑制剂增强AML细胞对阿糖胞苷的敏感性(P均<0.01)。结论1.miR-155-5p和Bcl-2与AML患者预后相关。2.miR-155-5p抑制AML细胞凋亡,Bcl-2抑制剂能够增强AML细胞对化疗药物阿糖胞苷的敏感性。miR-155-5p高表达伴随NF-κB和Bcl-2表达上调可能是抑制AML细胞凋亡的机制。
王鹏[5](2019)在《MicroRNA-22调控骨肉瘤细胞自噬/增殖在顺铂化疗敏感性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的增殖及MTDH(Metadherin)介导的自噬在顺铂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microRNA-22对其调控的作用机制,为骨肉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MG-63进行实验研究,将培养所得细胞分成ctrl组,NC组,cisplatin组,cisplatin+miR-22组。利用MTT检测法和细胞克隆实验分别在6,12,24h检测MG-63细胞增殖的变化,运用MDC染色检测MG-63细胞自噬的程度,并且运用LC3流式检测实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变化。利用透射电镜实验(TEM)检测cisplatin和miR-22联合处理对骨肉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定量PCR法检测Beclin1、LC3、ATG5、MTDH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定量检测Beclin1、LC3、ATG5、MTDH的蛋白表达。L uciferase assay(荧光素酶)检测自噬基因MTDH是否为miR-22的直接靶点,Western blotting和定量PCR检测miR-22过表达和干扰时,MTDH表达变化。结果:(1)MTT法结果表明cisplatin可抑制MG-63细胞增殖(0.723±0.017),而加入miR-22协同cisplatin抑制MG-63细胞增殖的更加明显(0.515±0.012)。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cisplatin+miR-22组中MG-63细胞的增殖能力也在逐渐下降。细胞克隆实验显示相比ctrl组(174.7±19.85)和NC组(186.7±5.033),cisplat in组中MG-63细胞的克隆能力在下降(129.7±4.163),当miR-22转染进MG-63细胞时,MG-63细胞克隆能力进一步降低(101.0±10.58)。(2)MDC染色结果表明顺铂可促进MG-63细胞自噬的表达,而miR-22可抑制顺铂引起的细胞自噬。LC3流式检测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673±0.145),顺铂可促进MG-63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15.23±0.153),而miR-22可抑制MG-63细胞中由顺铂引起的LC3表达升高(12.56±0.306,P<0.05)。TEM结果显示每组细胞中均有自噬溶酶体的存在,随着时间的延长,自噬小体慢慢产生,且cisplatin+mi R-22共处理组自噬比cisplatin单独处理的组有所减少。(3)Western blotting和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在MG-63细胞中,顺铂可促进MG-63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MAP1LC3、ATG5、MTDH的表达,miR-22过表达可抑制MG-63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表达。(4)Luciferase assay显示miR-22同MTDH 3’-U TR有两个结合位点。在MG-63细胞中,miR-22过表达抑制MTDH表达,而miR-22表达下调时,MTDH表达上调。结论:自噬及增殖与骨肉瘤的顺铂化疗敏感性相关,miRNA-22通过调控自噬相关基因,进一步抑制自噬,从而增加顺铂化疗敏感性,进一步抵抗骨肉瘤顺铂化疗的耐药性。这些发现表明miR-22/MTDH/自噬调控通路在骨肉瘤化疗耐药性中起着关键作用。
俞文霞[6](2019)在《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肌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三种常规磁共振序列图像进行纹理分析,比较各序列的特征性纹理参数,回顾性评估纹理分析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性能,并确定具有最强鉴别能力的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判别分析方法。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经外科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肌骨系统疾病患者46例,其中良性组22例,恶性组24例。上述46例患者在GESigna HDXT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STIR、脂肪抑制CE-T1WI(对比增强T1WI)。分别导出显示病灶最大径的单幅图像,利用纹理分析软件MaZda(版本4.6)对勾画的感兴趣区进行分析,利用Fisher、POE+ACC、MI、MPF降维算法联合RDA、PCA、LDA、NDA判别分析,比较三种序列图像经纹理分析后的误判率,通过可量化的数据对纹理分析的结果进行客观评估。结果T1WI、STIR、脂肪抑制CE-T1WI序列中,鉴别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纹理特征主要来自STIR序列,误判率最小为2.17%(1/46)。纹理特征参数选择方法中,MPF算法选择的纹理特征参数鉴别两种病变的误判率最低,为2.17%~21.74%。纹理特征分类分析方法中NDA区分两种病变的误判率(2.17%~13.04%)均低于LDA(6.52%~21.74%)、RDA(17.39%~34.78%)及 PCA(15.22~34.78%)3 种方法,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结果。其中MPF算法联合NDA分类法得到最低的误判率(2.17%)。结论常规MRI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能为肌骨系统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李紫娟[7](2019)在《AND-1在肿瘤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在现代医学中,通过手术切除联合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案可以控制或治疗多种肿瘤的发展。顺铂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化疗药物,它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然而肿瘤细胞对顺铂产生的耐药严重影响了顺铂的化疗效果。顺铂耐药包括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大多数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获得性耐药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顺铂耐药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的复杂过程,其中顺铂可以造成DNA链内或链间的损伤,阻止DNA的复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而大部分的DNA交链损伤能被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系统识别并修复,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引起肿瘤细胞对顺铂的耐药。AND-1是一个酸性核质DNA结合蛋白,是构成DNA复制体的一部分,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来调控基因组的稳定性。AND-1在肺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在骨肉瘤、卵巢癌中的表达研究尚未有人报道。前期研究发现AND-1的敲除影响肿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随后构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CDDP,检测A2780/CDDP细胞中AND-1的表达,NER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推测AND-1调控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目的:1.探讨AND-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是否影响其对顺铂的耐药性。2.分析卵巢癌耐药细胞中AND-1的表达,阐明AND-1调控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1.AND-1影响肿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利用shRNA干扰技术建立AND-1稳定敲除的骨肉瘤细胞株(U2OS)和卵巢癌细胞株(A2780);利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计数实验探讨AND-1敲除后,U2OS细胞和A2780细胞在形态与生长速度的变化;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ND-1的敲除是否影响U2OS细胞和A2780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顺铂诱导U2OS细胞和A2780细胞及其AND-1敲除细胞株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2.AND-1在卵巢癌细胞A2780和卵巢癌耐药细胞A2780/CDDP中的表达:通过小剂量、顺铂浓度逐渐增加、间断作用的体外诱导法构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计数实验研究A2780细胞和A2780/CDDP细胞形态和生长速度;通过CCK-8实验检测A2780/C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指数;通过细胞单克隆形成实验探讨A2780细胞和A2780/C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CDDP诱导A2780细胞和A2780/CDDP细胞的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A2780细胞和A2780/CDDP细胞在经过不同浓度的CDDP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3.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作用机制:通过Western blotting、Q-PCR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DDP的卵巢癌耐药细胞株中AND-1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A2780/CDDP细胞中AND-1及NER相关的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探讨AND-1是否与NER的相关蛋白ERCC1、XPA、XPF互相起作用;通过CCK-8实验检测敲除A2780/CDDP细胞中的AND-1后是否影响A2780/C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AND-1敲除后的A2780/CDDP细胞中AND-1及NER相关的蛋白的表达。结果:1.成功建立AND-1稳定敲除的骨肉瘤细胞株和卵巢癌细胞株;与未敲除AND-1的肿瘤细胞相比,AND-1敲除的骨肉瘤细胞株体积增大,AND-1敲除的卵巢癌细胞株周围有长短不等的细胞突起,AND-1敲除的肿瘤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变慢(P<0.05);CCK-8实验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AND-1的敲除明显增加了U2OS细胞和A2780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ND-1的敲除可以增加肿瘤细胞中顺铂引起的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2.成功构建耐药浓度为8.5μg/ml的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A2780/CDDP;A2780细胞体积小,形状规则、生长速度快,A2780/CDDP细胞体积增大,生长速度慢;根据Snow标准,CCK-8实验显示A2780/CDDP细胞的耐药指数为2.67,为低度耐药细胞;经过CDDP浓度为0μg/ml、4μg/ml、8μg/ml的刺激A2780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1%、11.1%、14.2%;A2780/CDDP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5%、3.6%、5.1%,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A2780细胞中Bak、Bax、cleaved-Caspase 3、cleavedParp的表达明显上调,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调,在A2780/CDDP细胞中相关凋亡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CDDP可以诱导A2780细胞发生凋亡,而对A2780/CDDP细胞的凋亡作用较小。3.Western blotting、Q-PCR结果显示不同耐药浓度的卵巢癌耐药细胞中AND-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ND-1、ERCC1、XPA、XPF的表达均上调;CCK-8结果显示AND-1敲除后的A2780/CDDP细胞对CDDP的耐药性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敲除A2780/CDDP细胞中的AND-1,ERCC1、XPA、XPF的表达下调。结论:1.肿瘤细胞中AND-1的敲除,增加了肿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2.AND-1在A2780/CDD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在A27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3.AND-1可以调控卵巢癌耐药细胞对顺铂的耐药能力。
涂超[8](2014)在《脂联素通过mTOR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脂联素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等功能的具体作用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免疫印迹(WB)检测三种不同入骨肉瘤细胞株(MG-63、Saos-2、U20S)及正常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中脂联素受体(AdipoR1、AdipoR2)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脂联素干预处理三种不同骨肉瘤细胞株,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并筛选出对脂联素敏感的细胞株及适宜的脂联素干预浓度。根据上述筛选结果,用脂联素处理骨肉瘤敏感细胞株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TUNEL和DA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B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①WB显示两种脂联素受体(AdipoR1、AdipoR2)在三种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Saos-2、U2OS)及正常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中均有表达。其中MG-63、Saos-2、U2OS中AdipoR1的表达均显着高于hFOB1.19中表达(p<0.05);Saos-2细胞中AdipoRl表达量最高,其与MG-63及U20S细胞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s-2细胞中AdipoR2表达水平亦最高,与hFOB1.1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G-63、U20S及hFOB1.19细胞中AdipoR2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②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脂联素以不同时间处理三种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Saos-2、U2OS)后OD值变化,并计算相应浓度及时间对骨肉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显示脂联素对三种骨肉瘤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该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当脂联素浓度达20ug/ml后,再增加其剂量,其对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增幅下降,表明其作用剂量达到相对平台期。相同浓度脂联素以相同时间处理不同骨肉瘤细胞株,其对MG-63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表明MG-63细胞对脂联素刺激敏感性最高。③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联素干预骨肉瘤细胞后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ug/ml脂联素处理组中细胞G0/G1期比例上升,但差异并不显着(p>0.05),但其S期比例有显着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ug/ml脂联素处理组细胞G0/G1期比例显着上升(p<0.05),G2期与S期比例则均显着下降(p<0.01;p<0.01)。与10ug/ml脂联素处理组相比,20ug/ml脂联素处理组细胞G0/G1期比例显着上升(p<0.01),其G2期与S期比例均显着下降(p<0.01;p<0.01)。④TUNEL与DAPI共染检测脂联素处理骨肉瘤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2.57±0.44%)相比,10ug/ml脂联素处理组(6.52±0.878%)与20ug/ml脂联素处理组(8.24±0.11%)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WB检测脂联素处理骨肉瘤细胞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变化,结果显示,经脂联素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组(1.276±0.081)相比,10ug/ml脂联素处理组(0.995±0.113)与20ug/ml脂联素处理组(0.904±0.095)细胞中CyclinD1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p<0.01)。20ug/ml脂联素组中CyclinD1表达比10ug/ml脂联素处理组表达更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空白对照组(0.794±0.033)相比,10ug/ml脂联素处理组(1.027±0.083)与20ug/ml脂联素处理组(1.069±0.142)中Caspase-3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p<0.01)。20ug/ml脂联素处理组中Caspase-3表达比10ug/ml脂联素处理组表达更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脂联素受体(AdipoR1及AdipoR2)在人骨肉瘤细胞株及正常人成骨细胞中均有表达,不同骨肉瘤细胞株中脂联素受体表达量亦不同;脂联素对骨肉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等作用,且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可能与调控CyclinD1及Caspase-3表达相关。第二部分脂联素通过mTOR信号通路影响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机制探讨摘要目的:通过mTOR信号通路探讨脂联素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脂联素,以不同干预时间处理骨肉瘤敏感细胞株MG-63,蛋白印迹(WB)检测mTOR下游信号通路靶蛋白p70S6K1、p-p70S6K1(Thr389)、4EBP1、p-4EBP1(Thr37/46),以及mTOR上游信号通路蛋白Akt、p-Akt (Ser473)等蛋白表达变化;通过慢病毒转染mTOR上游激活子一Rheb1过表达骨肉瘤MG-63细胞株中mTOR,或以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干预骨肉瘤MG-63细胞株中mTOR信号通路,再行脂联素干预,WB法检测MG-63细胞中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等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脂联素能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中mTOR下游信号通路,表现为mTOR下游信号蛋白p70S6K1(Thr389)、4EBP1(Thr47/46)磷酸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或时间依赖性梯度下降。脂联素亦能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下调mTOR上游信号通路,表现为Akt(Ser473)磷酸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或时间依赖性梯度下降。慢病毒转染过表达Rheb1激活骨肉瘤MG-63细胞mTOR后,再行脂联素刺激,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下降幅度减小,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上升幅度减小,表明活化mTOR通路后脂联素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减弱;脂联素与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骨肉瘤MG-6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或凋亡诱导作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Akt磷酸化,阻断mTOR信号通路,进而抑制Cyclin D1表达,并促进Caspase-3表达,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起到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图34幅,表1个,参考文献87篇
臧晓方[9](2014)在《RASSF1A基因在骨肉瘤中抑癌机制研究及其与Wnt信号通路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骨肉瘤是由具有成骨潜能的骨间叶组织发展而来的恶性结缔组织瘤,也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之中发病率最高肿瘤之一。骨肉瘤有高度软组织侵袭性以及远处转移倾向,在临床表现出高度恶性。RASSF1A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在骨肉瘤等多种肿瘤细胞中由于其启动子区高度甲基化导致表达缺失,但其对于骨肉瘤的抑癌作用及抑癌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探讨RASSF1A基因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RASSF1A基因对骨肉瘤增殖迁移相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希望通过上述工作促进骨肉瘤靶向治疗的开展。方法:本项目构建抑癌基因RASSF1A重组腺病毒并感染骨肉瘤细胞,在细胞水平探讨RASSF1A基因与骨肉瘤的关系。首先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几种骨肉瘤细胞系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情况;在没有RASSF1A基因表达的骨肉瘤细胞系MNNG/HOSCl中,利用腺病毒载体过表达RASSF1A,检测RASSF1A基因过表达对骨肉瘤增殖(MTT实验)、细胞周期、凋亡(流式实验)、迁移和侵袭(Transwell小室实验)的影响;定量PCR的方法分析RASSF1A对于骨肉瘤相关基因MMP7、C-myc、Cyclin Dl表达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分析RASSF1A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几个关键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的影响;最后利用骨肉瘤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对RASSF1A的抑癌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成功构建腺病毒穿梭载体pYr-Ads-4-shutter-RASSF1A,并通过腺病毒重组技术获得有感染能力的过表达RASSF1A基因的腺病毒。证明RASSF1A基因在不同来源的骨肉瘤细胞系中表达有差异,Saos-2及MNNG/HOSC1细胞系中低表达。进一步实验证明ASSF1A基因能够引起骨肉瘤细胞MNNG/HOSCl的细胞G1/S期阻滞、引起细胞增殖速度降低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感染RASSF1A腺病毒的MNNG/HOSC1细胞与对照腺病毒细胞相比,其侵袭、迁移能力也都明显受到抑制,并且MMP7、C-myc、Cyclin D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关键基因表达量下调。细胞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在骨肉瘤细胞系MNNG/HOSCl中过表达RASSF1A基因导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β-catenin的降解和入核蛋白量减少,β-catenin的上游关键蛋白GSK3β磷酸化程度下降,MST1/MST2磷酸化水平上升。裸鼠皮下成瘤模型推测RASSF1A可能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RASSF1A在骨肉瘤细胞系MNNG/HOSCl中过表达之后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同时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及引起细胞周期阻滞。RASSF1A通过抑制GSK3β磷酸化和促进β-catenin的降解,从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这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将为基于RASSF1A的骨肉瘤特异靶向性基因治疗方案以及临床运用提供坚定的理论基础。图36幅,表10个,参考文献126篇。
张汉阳[10](2012)在《LIMK1在骨肉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骨肉瘤是临床上一种儿童以及青少年常多发的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其数量可占原发的恶性骨肿瘤的30%左右,骨肉瘤因其进展迅速,预后较差而成为恶性程度很高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骨肉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手术治疗辅之以放、化疗,多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的实施会很大的提高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出现成为了化疗成功的主要障碍。所以,现在医务工作者对骨肉瘤的耐药性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为对象,应用临床治疗骨肉瘤的常用药物长春新碱,采用小剂量浓度递增的方法,经过长期诱导成功建立了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系MG63/VCR,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发现LIMK1及其下游通路分子P-Cofilin在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中呈高表达,并且通过基因转染技术验证了LIMK1在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迁移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最后通过RT-PCR、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LIMK1与P-gp表达及功能的关系,以及LIMK1调节药物引发的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阐明LIMK1编码基因在骨肉瘤多药耐药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认识骨肉瘤产生多药耐药的过程及发生及调节机制,为骨肉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研究提供依据。
二、与骨肉瘤化疗相关的几个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骨肉瘤化疗相关的几个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CFIm25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结直肠癌概述 |
1.1.1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概况 |
1.1.2 结直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 |
1.1.3 转移性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
1.2 CFIm25 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1.2.1 CFIm25及APA概述 |
1.2.2 CFIm25 在实体肿瘤中的肿瘤抑制作用 |
1.2.3 CFIm25 在白血病和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不同作用 |
第2章 50 岁以下结直肠癌的回顾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3.1 资料收集 |
2.3.2 统计学处理 |
2.4 实验结果 |
2.4.1 50 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
2.4.2 50 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
2.4.3 50 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分析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3章 结直肠癌差异miRNA筛选及靶基因预测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3.1 差异表达miRNA筛选 |
3.3.2 miRNA靶基因预测 |
3.3.3 PPI网络构建与分析 |
3.3.4 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3.5 生存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数据集筛选 |
3.4.2 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 |
3.4.3 miRNA靶基因预测 |
3.4.4 PPI网络的构建及关键子模块筛选 |
3.4.5 GO功能注释 |
3.4.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4.7 生存分析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结直肠癌中CFIm25 的表达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病理标本 |
4.2.2 实验细胞 |
4.2.3 实验仪器 |
4.2.4 实验试剂及耗材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培养 |
4.3.2 细胞传代 |
4.3.3 细胞冻存 |
4.3.4 细胞复苏 |
4.3.5 Western blotting |
4.3.6 统计学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CFIm25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
4.4.2 CFIm25 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5章 CFIm25 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仪器 |
5.2.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5.3 实验方法 |
5.3.1 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细胞 |
5.3.2 CCK8 实验 |
5.3.3 克隆形成实验 |
5.3.4 细胞划痕实验 |
5.3.5 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 |
5.3.6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及处理 |
5.3.7 实验数据统计 |
5.4 实验结果 |
5.4.1 CFIm25 的干扰和过表达 |
5.4.2 CFIm25 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5.4.3 CFIm25 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
5.4.4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第6章 CFIm25 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 |
6.2.1 实验仪器 |
6.2.2 实验试剂 |
6.3 实验方法 |
6.3.1 流式细胞术 |
6.3.3 统计学方法 |
6.4 实验结果 |
6.4.1 CFIm25 对结直肠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
6.4.2 CFIm25 对结直肠癌细胞EMT的影响 |
6.4.3 CFIm25对JNK、p38 信号通路的影响 |
6.4.4 CFIm25 调控JNK、p38 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增殖转移的验证 |
6.5 讨论 |
6.6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USP21稳定DEC1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去泛素化酶的概述 |
1.1.1 USPs参与细胞周期进程 |
1.1.2 USPs调节相关通路控制癌症转移 |
1.1.3 USPs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
1.1.4 USPs作为癌症预防药物开发的目标 |
1.2 USP21的概述 |
1.2.1 USP21调节相关通路控制癌症转移 |
1.2.2 USP21调节相关通路控制癌细胞增殖 |
1.2.3 USP21调节DNA修复 |
1.3 DEC1的概述 |
1.3.1 DEC1参与CD28介导的T细胞的分化 |
1.3.2 DEC1参与昼夜节律 |
1.3.3 DEC1参与脂质和能量代谢 |
1.3.4 DEC1参与肿瘤细胞增殖 |
1.3.5 DEC1参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衰老 |
1.3.6 昼夜节律调控细胞周期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1.4.1 选题依据 |
1.4.2 研究内容 |
2 USP2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仪器与试剂 |
2.2.1 实验仪器 |
2.2.2 试剂 |
2.2.3 菌种、细胞及质粒 |
2.3 实验方法 |
2.3.1 溶液配制 |
2.3.2 感受态的制备 |
2.3.3 质粒转化 |
2.3.4 挑菌 |
2.3.5 质粒提取 |
2.3.6 细胞培养 |
2.3.7 细胞转染 |
2.3.8 MTT检测细胞增殖 |
2.3.9 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 |
2.4 实验结果 |
2.4.1 USP2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2.5 小结 |
3 USP21对DEC1稳定性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仪器与试剂 |
3.2.1 实验仪器 |
3.2.2 试剂 |
3.2.3 菌种、细胞及质粒 |
3.3 实验方法 |
3.3.1 溶液配制 |
3.3.2 细胞培养 |
3.3.3 细胞转染 |
3.3.4 细胞裂解 |
3.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3.3.6 蛋白免疫印迹 |
3.3.7 免疫共沉淀 |
3.4 实验结果 |
3.4.1 USP21对DEC1稳定性的影响 |
3.4.2 USP21对DEC1半衰期的影响 |
3.4.3 USP21对DEC1蛋白水平影响的分子机制 |
3.5 小结 |
4 USP21与DEC1相互作用 |
4.1 引言 |
4.2 仪器与试剂 |
4.2.1 实验仪器 |
4.2.2 试剂 |
4.2.3 菌种、细胞及质粒 |
4.3 实验方法 |
4.3.1 溶液配制 |
4.3.2 细胞培养 |
4.3.3 细胞转染 |
4.3.4 细胞裂解 |
4.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4.3.6 蛋白免疫印迹 |
4.3.7 免疫共沉淀 |
4.3.8 免疫荧光共定位 |
4.4 实验结果 |
4.4.1 USP21与DEC1之间的互作 |
4.4.2 USP21与DEC1在细内的定位 |
4.4.3 DEC1介导USP2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TIPE1表达促凋亡机制对卵巢癌和颗粒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TIPE1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TIPE1对卵巢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纶 |
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TIPE1对卵巢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TIPE 1促进caspases表达的促凋亡机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综述一 TIPE1在卵巢癌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5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卵巢颗粒细胞与雌激素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 |
5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4)miR-155-5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及研究现状 |
1.2 MICRO-RNA与白血病耐药 |
1.3 MIR-155、NF-ΚB与 BCL-2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中的研究 |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设计方案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意义 |
1.4.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MIR-155-5P在 AML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器材 |
2.1.2 试剂 |
2.1.3 标本收集与处理 |
2.1.4 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 |
2.1.5 总RNA样品浓度测定 |
2.1.6 逆转录PCR |
2.1.7 琼脂糖凝胶电泳 |
2.1.8 蛋白提取 |
2.1.9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
2.1.10 Western blot |
2.1.11 细胞转染 |
2.1.12 CCK-8 测定细胞活性 |
2.1.1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2.1.1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1.15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高表达miR-155-5p、Bc l-2的AML患者预后差 |
2.2.2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2.2.3 高表达miR-155-5p、Bcl-2的AML患者预后差 |
2.2.4 miR-155-5p增强AML细胞活性、抑制凋亡 |
2.2.5 抑制miR-155-5p表达后NF-κB与 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 |
2.3 讨论 |
2.4 结论 |
2.5 展望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1.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白血病的定义与治疗现状 |
2.化疗药物治疗 |
3.单克隆抗体治疗 |
4.嵌合抗原受体治疗 |
5.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 |
6.基于表观遗传学治疗 |
7.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5)MicroRNA-22调控骨肉瘤细胞自噬/增殖在顺铂化疗敏感性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肌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2 仪器设备 |
2.3 MRI纹理分析 |
3 结果 |
3.1 纹理特征选择 |
3.2 纹理特征判别分析 |
4 讨论 |
5 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
6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AND-1在肿瘤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AND-1 影响肿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
一、材料和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细胞 |
1.2 实验器材 |
1.3 实验试剂与抗体 |
1.4 常用试剂配制 |
2.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AND-1 稳定敲除肿瘤细胞株的构建 |
2.3 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2.4 细胞计数实验 |
2.5 CCK-8 实验 |
2.6 单克隆形成实验 |
2.7 Western Blot |
2.8 统计学分析 |
二、实验结果 |
1.构建AND-1 稳定敲除的细胞株 |
2.AND-1 的敲除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
3.AND-1 的敲除影响肿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
4.AND-1 的敲除影响顺铂引起的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二部分 AND-1在卵巢癌细胞A2780和卵巢癌耐药细胞A2780/CDDP中的表达及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作用机制 |
一、材料和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细胞 |
1.2 实验器材 |
1.3 实验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和耐药细胞的诱导 |
2.2 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2.3 CCK-8 实验 |
2.4 细胞计数实验 |
2.5 单克隆形成实验 |
2.6 Western blotting |
2.7 流式细胞仪检测 |
2.8 总RNA的提取和荧光定量PCR |
2.8.1 细胞中总RNA的提取 |
2.8.2 cDNA的合成 |
2.8.3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9 免疫共沉淀实验 |
2.10 统计学分析 |
二、实验结果 |
1.卵巢癌耐药细胞(A2780/CDDP)的建立 |
2.卵巢癌耐药细胞(A2780/CDDP)耐药性的的检测 |
3.CDDP 诱导 A2780 细胞及 A2780/CDDP 细胞发生凋亡 |
4.CDDP 诱导 A2780 细胞及 A2780/CDDP 细胞中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 |
5.AND-1 在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CDDP)中的表达 |
6.AND-1 与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系统相关蛋白之间相互作用 |
7.AND-1 对 A2780/CDDP 细胞的顺铂耐药能力的影响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脂联素通过mTOR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1 脂联素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2 脂联素通过mTOR信号通路影响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机制探讨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9)RASSF1A基因在骨肉瘤中抑癌机制研究及其与Wnt信号通路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RASSF1A基因调取与腺病毒质粒构建及包装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组织与细胞 |
1.1.3 仪器 |
1.1.4 配方 |
1.1.5 RASSF1A基因克隆 |
1.1.6 pYr-ads-4-RASSF1A质粒的构建 |
1.1.7 腺病毒的同源重组 |
1.1.8 准备进行转染的线性化腺病毒DNA |
1.1.9 将PacI线性化的腺病毒DNA转染HEK 293 |
1.1.10 将裂解上清液感染HEK 293 |
1.1.11 放大培养重组腺病毒 |
1.1.12 重组腺病毒的PCR验证 |
1.1.13 滴度检测 |
1.1.14 受态细胞的制备 |
1.1.15 质粒的小量及大量制备 |
1.1.16 PCR引物设计 |
1.1.17 连接反应 |
1.1.18 DNA回收,凝胶电泳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获得RASSF1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 |
1.2.2 穿梭载体pYr-ads-4-RASSF1A腺病毒构建 |
1.2.3 腺病毒的同源重组 |
1.2.4 包装重组腺病毒 |
1.2.5 滴度检测 |
1.3 小结 |
2 RASSF1A对骨肉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抗体 |
2.1.2 主要耗材 |
2.1.3 实验仪器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2.1.5 细胞培养 |
2.1.6 免疫印迹实验步骤 |
2.1.7 MTT检测 |
2.1.8 数据分析 |
2.2 实验结果 |
2.2.1 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骨肉瘤细胞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水平 |
2.2.2 MTT方法检测RASSF1A基因过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2.3 小结 |
3 RASSF1A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细胞 |
3.1.2 实验仪器 |
3.1.3 主要实验试剂 |
3.1.4 主要溶液配制 |
3.1.5 细胞培养 |
3.1.6 细胞处理 |
3.1.7 流式凋亡检测步骤 |
3.1.8 细胞周期检测 |
3.1.9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RASSF1A对MNNG/HOSC1细胞凋亡的影响 |
3.2.2 流式检测RASSF1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3.3 小结 |
4 RASSF1A与骨肉瘤细胞系迁移与侵袭能力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4.1.3 细胞培养 |
4.1.4 细胞处理 |
4.1.5 迁移实验 |
4.1.6 侵袭实验步骤 |
4.1.7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RASSF1A对MNNG/HOSC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4.2.2 RASSF1A对MNNG/HOSC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4.3 小结 |
5 RASSF1A影响骨肉瘤迁移侵袭基因表达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细胞 |
5.1.2 实验仪器 |
5.1.3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5.1.4 试剂配方 |
5.1.5 细胞培养 |
5.1.6 细胞处理 |
5.1.7 引物设计 |
5.1.8 细胞的复苏 |
5.1.9 细胞的传代 |
5.1.10 细胞的冻存 |
5.1.11 细胞收集 |
5.1.12 转染实验步骤 |
5.1.13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5.1.14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RASSF1A对肿瘤迁移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 |
5.6 小结 |
6 RASSF1A与WNT信号通路的关系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细胞 |
6.1.2 实验仪器 |
6.1.3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6.1.4 抗体 |
6.1.5 细胞培养 |
6.1.6 细胞处理 |
6.1.7 WB实验步骤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GSK3β、P-GSK3β、β-catenin磷酸化表达水平 |
6.2.2 WB检测各组细胞的核蛋白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 |
6.2.3 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MST1/MST2磷酸化表达水平 |
6.3 小结 |
7 MNNG/HOSCL人骨肉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实验动物 |
7.1.2 细胞培养 |
7.1.3 细胞移植 |
7.1.4 肿瘤移植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人骨肉瘤细胞MNNG/HOSC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构建 |
7.2.2 RASSF1A抑瘤效果分析 |
7.3 小结 |
8 讨论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LIMK1在骨肉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骨肉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
1.1 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
1.2 骨肉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
第2章 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 |
2.1 化学药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 |
2.2 天然药物(中药)逆转肿瘤 MDR |
2.3 MDR 的免疫学治疗 |
2.4 MDR 的基因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2篇 实验研究 |
第1章 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2章 LIMK1 在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及在转移与多药耐药中的作用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3章 LIMK1 对骨肉瘤多药耐药机制的探讨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与骨肉瘤化疗相关的几个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CFIm25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孙小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2]USP21稳定DEC1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D]. 王甜甜.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TIPE1表达促凋亡机制对卵巢癌和颗粒细胞的影响[D]. 李婷婷.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4]miR-155-5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D]. 邓之奎. 江苏大学, 2020(02)
- [5]MicroRNA-22调控骨肉瘤细胞自噬/增殖在顺铂化疗敏感性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 王鹏.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6]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肌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D]. 俞文霞. 苏州大学, 2019(04)
- [7]AND-1在肿瘤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紫娟.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8]脂联素通过mTOR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涂超. 中南大学, 2014(02)
- [9]RASSF1A基因在骨肉瘤中抑癌机制研究及其与Wnt信号通路关系[D]. 臧晓方. 中南大学, 2014(02)
- [10]LIMK1在骨肉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汉阳. 吉林大学,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