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打卡簧机论文和设计-杨招娣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打卡簧机,包括底座、第一活动座、第二活动座、第一下料杆、第二下料杆、第一推刀、第二推刀和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均设于底座上,第一推刀贯穿第一活动座,第二推刀贯穿第二活动座,第一下料杆的底端与第一推刀相对应,第二下料杆的底端与第二推刀相对应,第一推刀和第二推刀均与动力装置连接,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均设有凹槽,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的外侧均设有调节杆。通过调节杆,可以实现第一活动座与第二活动座之间距离调节,从而方便两个凹槽之间放置不同厚度的转子,增加该双打卡簧机的使用范围;同时通过推刀快速将卡簧卡入,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主设计要求

1.双打卡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活动座(2)、第二活动座(3)、第一下料杆(4)、第二下料杆(5)、第一推刀(6)、第二推刀(7)和动力装置(8),所述动力装置(8)、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均设于底座(1)上,所述第一推刀(6)贯穿第一活动座(2),所述第二推刀(7)贯穿第二活动座(3),所述第一下料杆(4)的底端与第一推刀(6)相对应,所述第二下料杆(5)的底端与第二推刀(7)相对应,所述第一推刀(6)和第二推刀(7)均与动力装置(8)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均设有凹槽(21),所述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的外侧均设有调节杆(9)。

设计方案

1.双打卡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活动座(2)、第二活动座(3)、第一下料杆(4)、第二下料杆(5)、第一推刀(6)、第二推刀(7)和动力装置(8),所述动力装置(8)、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均设于底座(1)上,所述第一推刀(6)贯穿第一活动座(2),所述第二推刀(7)贯穿第二活动座(3),所述第一下料杆(4)的底端与第一推刀(6)相对应,所述第二下料杆(5)的底端与第二推刀(7)相对应,所述第一推刀(6)和第二推刀(7)均与动力装置(8)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均设有凹槽(21),所述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的外侧均设有调节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打卡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有滑轨(10),所述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均位于滑轨(10)上,与滑轨(10)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打卡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9)为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设于底座上,另一端与相应的活动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打卡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块(20),所述压块(20)为两个,两个所述压块(20)分别套设在第一下料杆(4)和第二下料杆(5)的外侧,所述压块(20)能够沿着第一下料杆(4)和第二下料杆(5)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打卡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8)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底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打卡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箱(30),所述电控箱(30)与气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打卡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脚(40),多个所述支脚(40)均为橡胶制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打卡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开关(50),所述感应开关(50)与电控箱(30)电连接,所述感应开关(50) 位于第一活动座(2)与第二活动座(3)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机组成部件的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打卡簧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装双卡簧采用的是立式气动工装,大致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卡簧逐一放入卡簧座内,再将转子放入,双手按压气动开关后由气缸推动压块将卡簧压入转子槽内。该类操作方法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较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双打卡簧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打卡簧机,包括底座、第一活动座、第二活动座、第一下料杆、第二下料杆、第一推刀、第二推刀和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均设于底座上,第一推刀贯穿第一活动座,第二推刀贯穿第二活动座,第一下料杆的底端与第一推刀相对应,第二下料杆的底端与第二推刀相对应,第一推刀和第二推刀均与动力装置连接,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均设有凹槽,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的外侧均设有调节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第一下料杆和第二下料杆,方便卡簧自动下料至转子的两端,无需人工手动放料,减少人力消耗,操作方便;同时,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的外侧均设有调节杆,通过调节调节杆,可以实现第一活动座与第二活动座之间的距离调节,从而方便两个凹槽之间放置不同厚度的转子,增加该双打卡簧机的使用范围;该双打卡簧机通过推刀快速将卡簧卡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设有滑轨,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均位于滑轨上,与滑轨相配合。由此,设有滑轨,方便了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的移动,方便两者之间距离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杆为螺杆,螺杆的一端设于底座上,另一端与相应的活动座连接。由此,方便了调节杆的调节,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双打卡簧机还包括压块,压块为两个,两个压块分别套设在第一下料杆和第二下料杆的外侧,压块能够沿着第一下料杆和第二下料杆上下移动。由此,设有压块,可以方便将对应下料杆上的卡簧压至转子上卡口的相对应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底座上。由此,方便气缸的活塞杆推动两个推刀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双打卡簧机还包括电控箱,电控箱与气缸连接。由此,设有电控箱,可以方便对气缸气电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脚,多个支脚均为橡胶制件。由此,通过支脚可以增加整体的摩擦力,便于底座在工作时保持固定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双打卡簧机还包括感应开关,感应开关与电控箱电连接,感应开关位于第一活动座与第二活动座之间。由此,设有感应开关,可以感应到转子是否已经放置好,方便控制气缸活塞杆的伸缩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打卡簧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双打卡簧机,包括底座1、第一活动座2、第二活动座3、第一下料杆4、第二下料杆5、第一推刀6、第二推刀7和动力装置8,动力装置8、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均设于底座1上,第一推刀6贯穿第一活动座2,第二推刀7贯穿第二活动座3,第一下料杆4的底端与第一推刀6相对应,第二下料杆5的底端与第二推刀7相对应,第一推刀6和第二推刀7均与动力装置8连接,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均设有凹槽21,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的外侧均设有调节杆9。

该双打卡簧机在使用时,转子的转轴两端分别放置在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上的凹槽21内进行固定;卡簧经由第一下料杆4和第二下料杆5落下,落至转子转轴的相应位置处;动力装置8推动第一推刀6和第二推刀7向转轴一侧移动,第一推刀6推动由第一下料杆4落下的卡簧卡入转轴上,第二推刀7推动由第二下料杆5落下的卡簧卡入转轴上。

底座1设有滑轨10,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均位于滑轨10上,与滑轨10相配合。

调节杆9为螺杆,螺杆的一端设于底座上,另一端与相应的活动座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转子的厚度调节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 之间的距离,具体调节为:转动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上的调节杆9,即转动螺杆拉动相应的活动座相对底座1移动,使得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沿着滑轨10移动,实现了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之间距离的调节,便于不同厚度转子的放置,提高了该双打卡簧机的适用范围。

由于第一推刀6和第二推刀7分别贯穿第一活动座2和第二活动座3,因此,两个活动座在移动时,也带动两个推刀移动。

该双打卡簧机还包括压块20,压块20为两个,两个压块20分别套设在第一下料杆4和第二下料杆5的外侧,压块20能够沿着第一下料杆4和第二下料杆5上下移动。压块20压紧在相应下料杆中卡簧的上方,压块20 的内径小于卡簧的外径,保证压块20能够保持对压簧的压紧状态,使得下料杆上的压簧能够压至底端,便于相应推刀推动卡簧卡紧在转子上,便于操作。

动力装置8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底座上。该双打卡簧机在使用时,气缸推动两个推刀前进或后退,当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推动推刀向前移动,从而推刀推动卡簧卡紧在转子上;反之,当气缸的活塞杆回拉时,拉动推刀后退。为了保证气缸的活塞杆能够同时作用在第一推刀6和第二推刀7上,气缸活塞杆的外端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有滑槽,第一推刀6和第二推刀7均卡设在该连接板上,同时第一推刀6和第二推刀7能够在滑槽上移动。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板带动第一推刀6 和第二推刀7前进或后退。

双打卡簧机还包括电控箱30,电控箱30与气缸连接。通过电控箱30,可以控制气缸与外接高压气体的接通或断开,方便控制。

底座1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脚40,多个支脚40均为橡胶制件。通过橡胶支脚可以增加该双打卡簧机与工作台面的摩擦力,保证其工作的平稳性。

双打卡簧机还包括感应开关50,感应开关50与电控箱30电连接,感应开关50位于第一活动座2与第二活动座3之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感应开关50为接近开关,当转子放置在第一活动座2与第二活动座3上以后,感应开关50感应后接通,使得电控箱30控制气缸进气,实现卡簧动作;保压延时后气缸复位,,完成一次卡簧卡入过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双打卡簧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6785.6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184428U

授权时间:20190730

主分类号:H02K 15/00

专利分类号:H02K15/00

范畴分类:37P;

申请人:中山市环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山市环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414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西龙路9号底层第一卡

发明人:杨招娣;刘均洪;朱远飞

第一发明人:杨招娣

当前权利人:中山市环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廖紫兰

代理机构:44556

代理机构编号:佛山市原创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双打卡簧机论文和设计-杨招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