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学术讲政治”凸显党校普遍性的“学校”属性,又同时要凸显党校特殊性的“姓党”属性。党校以“学校”为其功能属性、“姓党”为其本质属性,功能属性的外化即为“用学术”,本质属性的外化即为“讲政治”,二者须臾不离。本文通过对“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讲政治”内涵进行剖析,以更好把握“用学术讲政治”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
关键词:党校姓党;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讲政治
自2017年末“用学术讲政治”观点的出现,逐渐成为各党校普遍之共识,也逐渐内化为党校教师的自觉行动,如此反响,在于此“观点”或“要求”能直指党校自身属性,直指党校教师内心自觉。党校是“学校”,但又不是“一般的”学校。从普遍性来看,作为轮训党员干部的学校,教学与科研是党校事业的基础;从特殊性来看,党校的“不一般”恰恰说明了党校的本质所在,即“党校姓党”,此点作为本质的“特殊性”界定,自然会反映在对“普遍性”的要求上,此要求必然会落脚于党校教学科研、办学活动等一切工作上来。对党校性质的界定,从办学功能层面看,党校是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承载着各级党员干部培训作用;从办学实践层面看,党校一切工作又体现为政治性实践。如此,理解“用学术讲政治”就比较容易,通俗地讲就是要凸显党校普遍性的“学校”属性,又同时要凸显党校特殊性的“姓党”属性,又以“学校”为其功能属性、“姓党”为其本质属性,功能属性的外化即为“用学术”,本质属性的外化即为“讲政治”,二者须臾不离。
需要强调的是,“返英雄化”趋势的出现,并不是要重新回到“完美型”或者“缺陷型”英雄塑造的固有模式上去炒冷饭,而是要面对后现代文化的语境和消费社会的媒介传播现实,积极探索英雄叙事的真实性与大众认知的对接点;探索英雄空间中的英雄类型多样性与大众的英雄观念变迁之间的对接点;探索英雄形象的新构建与大众消费娱乐活动中的审美需求的对接点。在这三个对接点中,就体现了当代文艺实践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立足于服务大众、引领消费、提升审美、塑造民族精神而确立的新英雄观,由此而构建的主流英雄形象才是新时代中国形象的生动体现。
一、“用学术”之解
从“用学术讲政治”的提出,讨论范围大体是限定在党校教学层面。何毅亭校长讲:“中央党校的课,既要有政治要求,也要有业务要求,两个要求加在一起,才是全面的要求。”[1]两方面要求的结合归结为“用学术讲政治”。“业务要求”即要求有“学术性”,以适应“学校”之功能性诉求。如此,党校作为“学校”,那么学术性自然成为“学校”之本质属性。
先谈“学术”。蔡元培认为“学与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认为纯粹科学与哲学为“学”,以“学理”与“适用”为目的则为术,“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蔡元培将学术分为以探究“学理”为主的“学”与以“适用”为目的的“术”[2];王国维则讲:“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3]王国维认为并无纯粹之“学术”,且当“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倡导学术之独立性“士子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枉格,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4]综合此二公论,“学术”当以“学理”为本,以“独立”为特质。我国近代学术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过渡期,在此间形成的“学理”诉求与“独立”诉求为“学术”奠定了内在特质。但现代学术的存在与发展又离不开社会之“用”,从此角度来界定“现代学术”,大体可形成如此共识,即:现代学术是“独立”探索“学理”,开展科学性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又应用于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
再看“用学术”。“用学术讲政治”的表述已然将“学术”视之为实现“讲政治”目的的手段。之所以要突出“学术”这一手段,主要还是基于现实的不足与现实的需要。即何毅亭校长所指那样,“现在党校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不高,授课内容不够厚重,存在用文件解读文件的现象,学员听了不解渴;有的教师对学员关注的问题回应不够,授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升。”[5]何毅亭校长所指“用文件解读文件”在党校系统还是普遍性存在,讲不清“道”,说不清“理”,学员只知“文件”而不“精神”,不能形成“理所当然”的受众效果。王东京校长在谈及“用学术讲政治”时,指出“不仅要讲中央精神是什么,而且要讲中央精神背后的学理是什么,要回答为什么。”[6]并围绕“不用学术”列举三点现象,一是“用文件解读文件”,二是“用事实解释事实”,三是“引用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6]如此看来,“用学术”本身又不仅仅强调“学术”的手段性,也强调了“学术”本身的目的性,此目的性即学术的独立性表现:“学理”。也就是说,“用学术讲政治”就是要讲清“政治”背后的“理”,以“理”服人方可育人。讲清了“理”,自然会彰显政治理论的力量、政治思想的力量,放可让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现党校培养好党员干部的根本目的。“用学术”说到底就是讲清“所以然”,让学员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譬如当下正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培训过程中,对思想本身的理论逻辑、思想内在核心要义、内涵实质以及在实践层面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要求,就要讲透、讲清楚、讲出其所以然,如此才能更好地将新思想内化为各级党员干部的新认识,才能引领党员干部自觉对标找差距、自觉对标找不足、自觉对标快行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年初指出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新思想过程中,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7]此“所以然”就是对“用学术”的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扶贫开发一直在占全国1/3左右的县(区)展开,不计其数的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参与其中。仅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每年有近百万的干部参加帮扶。大量的干部工作到扶贫第一线,直接与贫困户、贫困村打交道,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助参谋和设计扶贫项目和脱贫方式,使参与其中的干部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国情,培养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过程中也锻炼了干部的能力。这些经历和锻炼成为参与帮扶干部的宝贵财富,也将成为提高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组织的决策水平和管理绩效的重要推手。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Exhibition Economy & Interdisciplinary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A Case Study of Shunde,Guangdong Provin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IANG Hongmei 73
二、“讲政治”之解
“讲政治”是党校的本质属性,“讲政治”就是“党校姓党”的属性界定。“党校姓党”原则与“讲政治”原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党校不姓党了,那党校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习近平),“讲政治”是党校之办学基础、办学价值、办学使命,我们的一切教科研活动、办学活动,都必须高举党的旗帜、彰显党的意志、承载党的使命,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所有工作的基本红线、基本准则,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8]作为党校工作者,在此层面应是集体共识,更是个人自觉,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用学术”,需要党校教师自觉提升自身学术能力,也需要党校系统加强师资队伍的教研培养。从基层党校实践来看,关键的是方法论上的切入,以问题为导向是基层党校教师教科研工作方法论的不二法门,以“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带动教学,自然而然就能“用学术”。在此方法论指引下,要提高教学层面的“用学术”,唯有加大科研层面的“学术化”,实践层面的“下沉化”,深入基层调研,紧扣基层实际问题,结合学员学习需求、利用学员对基层掌握的一手资料,围绕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决策咨询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充分结合起来,如此才有更好提升,继而推动教科研工作的良性互动。
厘清何为“用学术”与何为“讲政治”,那么何为“用学术讲政治”就自然明晰。“用学术讲政治”讲的就是“用学术”与“讲政治”二者辩证统一性,且要统一于党校一切工作中。党校教员要坚持“用学术”的探索性与“讲政治”的严肃性相统一,坚守政治立场,严守政治规矩是立身前提,探究学理、开展科学性研究是业务本分。“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教师应有的学术情怀与政治担当。作为特殊领域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者,当具备“特殊”的情怀与使命。为人师者,当以情怀感人育人,以担当立本立身。此情怀来源于自身对党的经典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加以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而自然形成的独有学术情怀;此担当,来源于自身承载着党组织所期待的应有作为,来源于广大党员干部所期待的应有素养,来源于自身对党校工作由衷的敬畏。
三、“用学术讲政治”之解
在“用学术讲政治”语境中,“讲政治”又体现为“目的”。从目的上看,就是通过理论上的解读、学理上的探究来实现学员政治上与党性上的坚定,用“学术”手段来实现“政治”层面上的目的。“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习近平)实现学员“政治上与党性上的坚定”,首先要为人师者的党校教师自身在理想信念上要“坚定”,此目的又体现为要求,根本上的要求就是党校一切的教学活动、一切工作的前提性在于“政治上与党性上的坚定”,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态度上不能模糊,要“旗帜鲜明”,内容上不能跑偏,要始终围绕“讲政治”。新时代,培养造就拥有坚定信仰与信念、自觉遵守纪律、自觉担当使命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组织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反之也是作为党组织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教育主体的立身之本,落脚点就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反之,若以“传播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为出发点,甚至“口无遮拦、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妄加议论”抑或“专门挑刺、发牢骚、说怪话”[9],如此等等,就是典型的不讲政治,典型的违反政治规矩与政治纪律。作为目的的“讲政治”,对作为手段的“用学术”,又是要有选择性与辨别性的。作为中介手段的“用学术”要服从于作为目的的“讲政治”,不能以“学术”为由,行不“讲政治”之实,“这是党的政治纪律,党校必须模范遵守。”[10]
“用学术讲政治”彰显了“党校姓党”的办学原则。“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1]就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两个维护”、“党校姓党”的大前提下开展工作,这是根本原则、根本纪律、根本规矩。“用学术讲政治”遵循了“主阵地”的办学规律,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科研专题时,在把握基本原理、理论框架、思想背景的同时,要充分结合自身学术背景,运用学术“手段”,有针对性地重点研究,授教者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要学术语言、政治语言、艺术语言讲清其“所以然”,从而帮助学员“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用学术讲政治”也凸显了党校科研的重要性。知不足当而后勇。“科研基础弱,成果档次低”、“咨政成果少,当地党委、政府采纳率低”是目前基层党校科研工作的普遍现状。之所以形成如此局面,大体有以下因素:科研队伍太薄弱,人才匮乏学历层次低;科研专项经费,科研激励考核机制缺失;重视低层次教学任务,忽视高层次科研任务,人才使用以教学为主,科研为副业;应付式科研多,主动式科研少,短期性研究多,长期性研究少;平台低,影响小;当地党委政府关注度低,无外部支持;与地方其他部门咨政联系少,无外部沟通。然而,知不足当而后勇,切不可将这些不利因素放大。概言之,基层党校,要树立加快科研能力大提升的责任意识,才能有所为,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做到“用学术讲政治”。
“用学术讲政治”也是新时代党校工作的客观要求。从教学层面看。一方面当前党校教学内容本身客观上就要求党校教员本身在学习、消化教学内容过程中要自觉进行“学术性”探究,如果缺少学术性探究,那么对教学内容本身就存在天然隔膜,如此又怎能做到“活学活教”,同时党校教学内容又天然具备“政治性”,作为党校教师在把握其政治性的过程中,政治方向、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坚守是前提,如此,从教学内容层面来看,“用学术讲政治”是理所应当的“必然”;另外一方面,从受众层面来看,参加党校培训或者听取党校教师政策宣讲,本身就是带着一种提升水平、受教解惑、开拓眼界、坚定理想信念的目的。当前党员干部整体学历水平较高,都有各自学科背景,都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学术判断力,若党校教师死搬硬套,自己都未“学术性”消化,又怎能让学员信服、解渴?又怎能帮助学员提升水平、受教解惑?同理,党校教师自己对党的理想信念都不够坚定,又怎能让学员更加坚定,如此看来,唯有“用学术讲政治”,才能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党校教师,这是基础,也是前提。党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党校教师唯有始终走在“用学术讲政治”的道路上,才能不负“党校教师”之身份,才能不负组织的期望、学员的期盼。
[参考文献]
[1]何毅亭.党校教员要用学术讲政治[J].学习月刊,2017(03):29-30.
[2]蔡元培全集:第4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39.
[3]王国维遗书:第4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6.
[4]陈寅恪,陈美延.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18.
[5]同1.
[6]王东京.关于用学术讲政治的几个问题[N].学习时报,2017-08-04(005).
[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Z].2019-3-1.
[8]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5-12-11.
[9]同8.
[10]同8.
[11]同8.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1-0232-03
作者简介:顾俊剑(1981-),男,汉族,江苏兴化人,哲学硕士,中共扬州市广陵区委党校,讲师,从事党史党建教学研究工作。
标签:党校论文; 学术论文; 讲政治论文; 目的论文; 属性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思想建设论文; 《法制博览》2019年第31期论文; 中共扬州市广陵区委党校论文;